纱线卷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28837发布日期:2021-04-16 22:4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纱线卷取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将已完成的卷装自动更换为新的筒管的纱线卷取机。


背景技术:

2.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纱线卷取机构成为,将从供纱部供给的纱线卷取于筒管而形成卷装。在该纱线卷取机中,将已完成的卷装更换为新的筒管、并开始向新的筒管卷取纱线的一系列动作实现了自动化。具体地说,当卷装完成时,通过切断器将供纱部与卷装之间的纱线切断,并通过纱线捕捉管来吸引捕捉供纱部侧的纱线。然后,在将已完成的卷装更换为新的筒管之后,将由纱线捕捉管所吸引捕捉着的纱线交接到包头纱臂,并使包头纱臂移动到筒管支架的附近,由此能够将纱线钩挂到筒管支架上。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

2443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7.然而,当是专利文献1那样的通过纱线捕捉管来吸引捕捉纱线的构成时,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纱线被吸引而导致纱线被不必要地消耗,或者由于需要吸引装置而成本增大。本申请的发明人为了避免这些问题而采用如下构成:代替纱线捕捉管而使用夹持切断器,并通过夹持切断器将纱线切断的同时进行把持。
8.然而,在使用夹持切断器的构成的情况下,产生了以下那样的新问题。在卷装完成之后,在通过夹持切断器将供纱部与卷装之间的纱线进行切断以及把持时,夹持切断器向接近筒管支架的方向移动。接下来,将纱线切断并把持了供纱部侧的纱线的夹持切断器,为了避免与新设置的筒管之间的干涉而向远离筒管支架的方向退避。此时,由夹持切断器把持着的纱线被拉动,纱线被从供纱部拉出。然后,为了将纱线向设置于筒管支架的纱线把持部引导,夹持切断器再次向接近筒管支架的方向移动。此时,之前被从供纱部拉出的纱线会松弛,有时无法将纱线适当引导到纱线把持部。
9.鉴于以上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将已完成的卷装更换为新的筒管时,能够通过夹持切断器将纱线适当地引导到纱线把持部。
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1.本发明所涉及的纱线卷取机为,具有将从供纱部供给的纱线卷取于筒管而形成卷装的卷取部,并能够将已完成的上述卷装自动更换为新的上述筒管,该纱线卷取机的特征在于,具备:筒管支架,将上述筒管支承为能够旋转;夹持切断器,在将上述卷装更换为新的上述筒管时,将上述供纱部与上述卷装之间的纱线切断的同时对上述供纱部侧的纱线进行把持,并且将所把持着的纱线向形成于上述筒管支架或者上述筒管的纱线把持部引导;纱线松弛调整部,能够进行将由上述夹持切断器把持着的纱线的松弛除去的张紧动作以及使
纱线松弛的弛缓动作;以及控制部,至少对上述纱线松弛调整部的动作进行控制,上述夹持切断器构成为,至少进行:第一移动,在将上述供纱部与上述卷装之间的纱线切断以及把持了之后,向具有向与上述筒管支架的轴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一侧的移动成分、且从上述供纱部拉出纱线的方向移动;以及第二移动,在上述第一移动之后,为了将所把持着的纱线引导至上述纱线把持部,向具有向上述正交方向的另一侧的移动成分的方向移动,在上述夹持切断器开始了上述第二移动之后,上述控制部使上述纱线松弛调整部进行上述张紧动作,直到由上述纱线把持部把持纱线为止。
12.在本发明中,在将已完成的卷装更换为新的筒管时,夹持切断器在将纱线切断以及把持了之后,至少进行第一移动以及第二移动,将纱线引导至纱线把持部。在第一移动过程中,夹持切断器向具有向正交方向的一侧的移动成分的方向移动,从供纱部拉出纱线。因此,当在第二移动过程中夹持切断器向具有向正交方向的另一侧的移动成分的方向移动时,纱线产生松弛。因此,在本发明中,在夹持切断器开始了第二移动之后,使纱线松弛调整部进行张紧动作,直到由纱线把持部把持纱线为止,由此将纱线的松弛除去。由此,能够解决由于纱线松弛而无法将纱线适当地引导至纱线把持部这样的问题,并能够通过夹持切断器将纱线适当地引导至纱线把持部。
13.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在上述夹持切断器进行上述第二移动的期间,上述控制部使上述纱线松弛调整部进行上述张紧动作。
14.也能够将使纱线松弛调整部进行张紧动作的定时设定在夹持切断器的第二移动结束之后。然而,当如此设定时,由于在夹持切断器的第二移动过程中松弛了的纱线会钩挂于其他部件,因此也有可能使纱线向纱线把持部的引导失败。关于这一点,如果如上述那样设定,则能够在夹持切断器的第二移动过程中将纱线的松弛除去,因此能够通过夹持切断器将纱线可靠地引导至纱线把持部。
15.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上述夹持切断器构成为,在上述卷装向从上述供纱部拉出纱线的方向移动了之后,将上述供纱部与上述卷装之间的纱线切断以及把持,在上述卷装向从上述供纱部拉出纱线的方向移动了之后,上述控制部使上述纱线松弛调整部进行上述弛缓动作,直到纱线被上述夹持切断器切断为止。
16.在卷装向从供纱部拉出纱线方向移动时,供纱部与卷装之间的纱线的张力变得过大,当由夹持切断器切断纱线时,在由夹持切断器把持纱线之前纱线有可能逃逸。关于这一点,如果如上述那样设定,则能够在纱线被夹持切断器切断之前使纱线的张力降低,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夹持切断器对纱线的把持。
17.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在上述夹持切断器进行上述第一移动的期间,上述控制部使上述纱线松弛调整部进行上述弛缓动作。
18.在第一移动中,在夹持切断器向从供纱部拉出纱线的方向移动时,纱线的张力变得过大,纱线有可能从夹持切断器脱离。关于这一点,如果如上述那样设定,则能够降低夹持切断器的第一移动过程中的纱线的张力,在第一移动过程中能够防止纱线从夹持切断器脱离。
19.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上述夹持切断器构成为,进一步进行如下的第三移动:在将上述供纱部与上述卷装之间的纱线切断以及把持之后且在上述第二移动之前,沿着上述轴向,向从上述供纱部拉出纱线的方向移动,在上述夹持切断器进行上述第三移动的期间,上
述控制部使上述纱线松弛调整部进行上述弛缓动作。
20.在第三移动中,在夹持切断器向从供纱部拉出纱线的方向移动时,纱线的张力变得过大,纱线有可能从夹持切断器脱离。关于这一点,如果如上述那样设定,则能够降低夹持切断器的第三移动过程中的纱线的张力,因此在第三移动过程中能够防止纱线从夹持切断器脱离。
21.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在纱线行进方向上、在上述供纱部与上述卷取部之间,配置有检测纱线的张力的张力检测部,在上述夹持切断器开始了上述第二移动之后、到由上述纱线把持部把持纱线为止的期间,上述控制部对上述纱线松弛调整部的动作进行控制,以便将由上述张力检测部检测出的张力维持为规定的第一阈值以上。
22.在这种构成的情况下,只要适当地设定第一阈值,就能够在夹持切断器的第二移动过程中维持纱线不会松弛的状态。由此,能够通过夹持切断器将纱线可靠地引导至纱线把持部。
23.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在上述夹持切断器开始了上述第二移动之后、到由上述纱线把持部把持纱线为止的期间,上述控制部对上述纱线松弛调整部的动作进行控制,以便将由上述张力检测部检测出的张力维持为大于上述第一阈值的规定的第二阈值以下。
24.在夹持切断器的第二移动过程中,当仅以将纱线的张力维持为第一阈值以上的方式对纱线松弛调整部进行控制时,纱线的张力变得过大,纱线有可能从夹持切断器脱离。关于这一点,如上述那样,通过适当地设定夹持切断器的第二移动过程中的纱线的张力的上限、即第二阈值,由此在第二移动过程中能够防止纱线从夹持切断器脱离。
25.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上述夹持切断器构成为,在上述卷装向从上述供纱部拉出纱线的方向移动了之后,将上述供纱部与上述卷装之间的纱线切断以及把持,在上述卷装向从上述供纱部拉出纱线的方向移动了之后、到由上述夹持切断器切断纱线为止,上述控制部使上述纱线松弛调整部进行上述弛缓动作,以便由上述张力检测部检测出的张力成为规定的第三阈值以下。
26.在卷装向从供纱部拉出纱线的方向移动时,供纱部与卷装之间的纱线的张力变得过大,当由夹持切断器切断纱线时,在由夹持切断器把持纱线之前纱线有可能逃逸。关于这一点,在上述构成的情况下,如果适当地设定第三阈值,则能够在由夹持切断器切断纱线之前降低纱线的张力,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夹持切断器对纱线的把持。
27.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在上述夹持切断器进行上述第一移动的期间,上述控制部对上述纱线松弛调整部的动作进行控制,以便将由上述张力检测部检测出的张力维持为规定的第四阈值以下。
28.在第一移动中,在夹持切断器向从供纱部拉出纱线的方向移动时,纱线的张力变得过大,纱线有可能从夹持切断器脱离。关于这一点,在上述构成的情况下,如果适当地设定第四阈值,则能够降低夹持切断器的第一移动过程中的纱线的张力,因此在第一移动过程中能够防止纱线从夹持切断器脱离。
29.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上述夹持切断器构成为,进一步进行如下的第三移动:在将上述供纱部与上述卷装之间的纱线切断以及把持之后且在上述第二移动之前,沿着上述轴向,向从上述供纱部拉出纱线的方向移动,在上述夹持切断器进行上述第三移动的期间,上述控制部对上述纱线松弛调整部的动作进行控制,以便将由上述张力检测部检测出的张力
维持为上述第四阈值以下。
30.在第三移动中,在夹持切断器向从供纱部拉出纱线的方向移动时,纱线的张力变得过大,纱线有可能从夹持切断器脱离。关于这一点,在上述构成的情况下,如果适当地设定第四阈值,则能够降低夹持切断器的第三移动过程中的纱线的张力,因此在第一移动过程中能够防止纱线从夹持切断器脱离。
31.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在纱线行进方向上、在上述供纱部与上述卷取部之间,配置有能够正反旋转的喂纱辊,上述喂纱辊作为上述纱线松弛调整部起作用。
32.这样的喂纱辊原本就设置于纱线卷取机的情况较多。由此,通过将喂纱辊作为纱线松弛调整部加以利用,由此无需追加新的装置,能够降低成本。
33.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上述纱线把持部构成为,具备:支承部,对上述筒管的上述轴向的端部进行支承;以及可动部,能够在与上述支承部抵接的抵接位置以及从上述支承部沿上述轴向分离开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在上述可动部位于上述分离位置的状态下、纱线配置在了上述可动部与上述支承部之间的间隙中之后,上述可动部移动到上述抵接位置来把持纱线。
34.如此,在将由夹持切断器把持着的纱线向较窄的间隙引导的情况下,能够将纱线的松弛除去的本发明特别有效。
附图说明
35.图1是从正面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倒筒机的示意图。
36.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倒筒机的电气构成的图。
37.图3是表示卷装的支承构造的图,(a)为主视图,(b)为侧视图。
38.图4是具有夹持切断器的挂纱臂的前端部的俯视图。
39.图5是夹持切断器的截面图。
40.图6是表示筒管更换动作的流程图。
41.图7是表示筒管更换动作的流程图。
42.图8是表示筒管更换动作的示意图。
43.图9是表示筒管更换动作的示意图。
44.图10是表示筒管更换动作的示意图。
45.图11是表示筒管更换动作的示意图。
46.图12是表示筒管更换动作的示意图。
47.图13是表示纱线松弛调整部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8.(倒筒机的构成)
49.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倒筒机1(本发明的纱线卷取机)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从正面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倒筒机1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倒筒机1的电气构成的图。将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分别设为倒筒机1的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将与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双方正交的方向(图1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纱线y所行进的方向设为纱线行进方向。
50.如图1所示那样,倒筒机1具有机体10、供纱部11、卷取部12、筒管供给装置13、以及控制部14等。倒筒机1从设置于供纱部11的供纱卷装ps退绕纱线y,将所退绕的纱线y在卷取部12中卷取于筒管b而形成卷装p。倒筒机1被用于将供纱卷装ps所卷绕的纱线y良好地重新卷绕,或者形成所希望的密度的卷装p。
51.供纱部11设置在纵长的机体10的下部,向卷取部12供给纱线y。供纱部11以能够从供纱卷装ps退绕纱线y的状态对供纱卷装ps进行支承。
52.在纱线行进方向上,在供纱部11与卷取部12之间,从上游侧起依次配置有导纱器15、喂纱辊16、导纱器17、张力施加装置18、以及张力检测传感器19。从供纱卷装ps退绕的纱线y,经由导纱器15、喂纱辊16、导纱器17、张力施加装置18、以及张力检测传感器19而被供给至卷取部12。
53.导纱器15、17是对纱道进行规定的导纱器,例如配置在供纱卷装ps的中心轴的延长线上。喂纱辊16(本发明的纱线松弛调整部)构成为,例如通过由能够正反旋转的步进电机构成的辊驱动马达41(参照图2)而能够正反旋转。辊驱动马达41由控制部14控制。当使喂纱辊16向在图1中由实线所示的箭头的方向正转(本发明的弛缓动作)时,能够将纱线y向纱线行进方向的下游侧输送。另一方面,当使喂纱辊16向在图1中由虚线所示的箭头的方向反转(本发明的张紧动作)时,能够将纱线y向纱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拉动。
54.张力施加装置18是对纱线y施加张力的装置。张力施加装置18构成为,通过夹持正在行进的纱线y,由此能够对纱线y施加张力。张力检测传感器19在纱线行进方向上对供纱部11与卷取部12之间的纱线y的张力进行检测。由张力检测传感器19检测出的纱线y的张力,被输送至控制部14。此外,在通过后述的横动装置23使纱线y横动时,张力检测传感器19作为横动支点起作用。
55.卷取部12设置在机体10的上部,将从供纱部11供给的纱线y卷取于筒管b而形成卷装p。卷取部12具有左右一对摇架臂21、左右一对筒管支架22、横动装置23、以及接触辊24等。
56.图3是表示卷装p的支承构造的图,(a)为主视图,(b)为侧视图。首先,参照图3对摇架臂21以及筒管支架22的构成进行说明。摇架臂21是在左右方向上排列有2个的臂状部件,通过左右一对摇架臂21能够旋转地支承卷装p(筒管b)。具体地说,在各摇架臂21的前端部分别设置有筒管支架22,通过左右一对筒管支架22能够旋转地支承卷装p(筒管b)。
57.摇架臂21构成为,能够通过摇架驱动马达42(参照图2)而以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摆动轴21a为中心进行摆动。摇架驱动马达42由控制部14控制。通过摇架臂21进行摆动,由此由摇架臂21支承着的卷装p(筒管b)能够在摆动轴21a的大致下方的卷取位置(参照图3中(b)的实线)、与摆动轴21a的大致后方的落纱位置(参照图3中(b)的单点划线)之间移动。当卷装p(筒管b)位于卷取位置时,向卷装p(筒管b)卷取纱线y。此外,当卷装p位于落纱位置时,卷装p被从摇架臂21取下,卷装p被落纱到设置在机体10的后方的存积部29。
58.筒管支架22具有沿着轴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轴部25以及安装在轴部25的前端部(轴向内侧的端部)的圆板状的支承部26。轴部25构成为,基端部(轴向外侧的端部)经由未图示的轴承而安装于摇架臂21,通过卷取马达43(参照图2)而能够围绕轴旋转。卷取马达43由控制部14控制。支承部26与轴部25一体旋转,由此能够使由左右一对支承部26支承着的卷装p(筒管b)围绕轴旋转。
59.筒管支架22的轴部25构成为,例如能够通过由缸构成的伸缩用驱动部44(参照图2)而在轴向上伸缩。伸缩用驱动部44由控制部14控制。当左右的轴部25伸长时,左右的支承部26相互接近,能够通过筒管支架22对筒管b的轴向的两端部进行支承。另一方面,当左右的轴部25收缩时,左右的支承部26相互远离,能够从筒管支架22取下卷装p。
60.右侧的筒管支架22进一步具有在支承部26的右侧(轴向外侧)外嵌于轴部25的环状的可动部27,通过支承部26以及可动部27构成纱线把持部28。可动部27构成为,例如通过由缸构成的纱线把持用驱动部45(参照图2)而能够在轴向上移动,而在与支承部26抵接的抵接位置(参照图1)与从支承部26分离开的分离位置(参照图3中(a))之间移动。纱线把持用驱动部45由控制部14控制。在开始向新的筒管b卷取纱线y时,首先,在使可动部27位于分离位置的状态下,在支承部26与可动部27之间的间隙中配置纱线y,之后使可动部27移动到抵接位置而通过支承部26与可动部27夹入纱线y,由此能够由纱线把持部28对纱线y进行把持。
61.横动装置23是使纱线y在左右方向上横动的装置。横动装置23构成为,在卷挂于多个带轮31~33的环形带34上安装有横动导纱器35。带轮31构成为驱动带轮,由控制部14控制。横动导纱器35安装在环形带34的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部分。然后,通过驱动带轮31往复驱动环形带34,由此横动导纱器35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由此,能够使与横动导纱器35卡合着的纱线y以张力检测传感器19为横动支点而在左右方向上横动。
62.接触辊24被配置为与卷取纱线y过程中的卷装p接触,并随着卷装p的旋转而从动旋转。由此,能够对卷装p的表面施加接触压力,而对卷装p的形状进行梳理。
63.在倒筒机1上进一步设置有筒管供给装置13。筒管供给装置13安装在机体10的最上部,是在将已完成的卷装p更换为新的筒管b时供给新的筒管b的装置。筒管供给装置13由控制部14控制。此外,关于筒管供给装置13,除了图1以外省略图示。
64.倒筒机1构成为,能够将已完成的卷装p自动更换为新的筒管b。因此,需要将卷装p与供纱部11(供纱卷装ps)之间的纱线y切断,并使筒管支架22的纱线把持部28把持供纱部11侧的纱线y。在倒筒机1上设置有用于将纱线y切断以及把持并引导至纱线把持部28的夹持切断器50。
65.图4是具有夹持切断器50的挂纱臂51的前端部的俯视图。图5是夹持切断器50的截面图。如图4所示那样,夹持切断器50安装在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挂纱臂51的前端部。挂纱臂51构成为,例如能够通过由缸构成的臂驱动部52(参照图2)而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移动。臂驱动部52由控制部14控制。在挂纱臂51的前端部形成有用于将纱线y引导至夹持切断器50的引导槽51a。引导槽51a的前端部向右方开放,从此处能够将纱线y向引导槽51a导入而引导至夹持切断器50。
66.如图5所示那样,夹持切断器50构成为,具有固定刃53、可动刃54以及把持部件55。固定刃53固定于挂纱臂51。可动刃54构成为,配置在固定刃53的下方,通过切断器驱动部56(参照图2)而在水平面内转动。切断器驱动部56由控制部14控制。把持部件55是在可动刃54的下方固定于挂纱臂51的板状的部件。
67.如图4以及图5中(a)所示那样,当在将纱线y配置在固定刃53与可动刃54之间的状态下,使可动刃54向固定刃53侧转动时,能够将纱线y切断。此时,如图5中(b)所示那样,可动刃54进入到固定刃53与把持部件55之间。由此,供纱部11侧的纱线y被夹持在可动刃54的
下表面与把持部件55的上表面之间。由此,在纱线y切断的同时,能够通过夹持切断器50把持供纱部11侧的纱线y。
68.(筒管更换动作)
69.本实施方式的倒筒机1构成为,能够将已完成的卷装p自动更换为新的筒管b。在以下,对从卷装p完成起到开始对新的筒管b卷取纱线y为止的一系列的筒管更换动作进行说明。图6以及图7是表示筒管更换动作的流程图。图8~图11是表示筒管更换动作的示意图,各图的左侧的图为主视图,右侧的图为侧视图。
70.当卷装p完成时,控制部14使卷取马达43停止而使纱线y的卷取停止,并且使喂纱辊16的旋转停止(步骤s10,图8中(a))。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卷取停止时,使横动导纱器35在比卷装p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稍微靠右侧的位置停止。此外,此时,夹持切断器50(挂纱臂51)在卷装p的后方且是比卷装p的左右方向的中心靠左侧的待机位置待机。但是,横动导纱器35的停止位置以及夹持切断器50的待机位置不限定于上述位置。
71.接着,控制部14通过使摇架臂21向前方摆动,由此使卷装p上升(步骤s11,图8中(b))。使卷装p上升的目的在于,使仅能够向前后左右移动的挂纱臂51上所安装的夹持切断器50能够向卷装p的下方移动。由此,夹持切断器50能够将卷装p与供纱部11之间的纱线y切断以及把持。
72.在此,当使卷装p上升时,作为横动支点起作用的张力检测传感器19与卷装p之间的纱道变长。因此,在使卷装p上升时,纱线y被拉动并且被从供纱卷装ps拉出,纱线y的张力有时会变得过大。当通过夹持切断器50将张力过大的纱线y切断时,在切断的瞬间纱线y容易从夹持切断器50逃逸,而纱线y的把持容易失败。
73.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失败,在卷装p的上升后,判断由张力检测传感器19检测出的纱线y的张力是否为预先设定的t1(本发明的第三阈值)以下(步骤s12)。作为其结果,在纱线y的张力超过了t1的情况下(步骤s12中否),使喂纱辊16正转(步骤s13),由此将纱线y向卷装p侧输送,使纱线y的张力降低。通过根据需要而反复进行步骤s12、s13,由此能够在通过夹持切断器50将纱线y切断之前,将纱线y的张力降低到t1以下。t1是根据纱线y的种类而适当设定的,但是例如在假捻加工纱的情况下,设定为2克程度即可。
74.当纱线y的张力成为t1以下时(步骤s12中是),控制部14使挂纱臂51向前方以及右方移动,由此使夹持切断器50移动到卷装p的下方且是纱道上的切断位置(步骤s14)。然后,通过夹持切断器50将卷装p与供纱部11之间的纱线y切断,并且使夹持切断器50把持供纱部11侧的纱线y(步骤s15,图9中(a))。此外,步骤s12、s13只要在步骤s11的执行后、执行步骤s15之前的适当定时执行即可。即,也能够在步骤s14的执行中、步骤s14的执行后执行步骤s12、s13。
75.当通过夹持切断器50将纱线y切断以及把持时,接着卷装p的落纱而进行新的筒管b的安置(步骤s16)。具体地说,首先,控制部14使摇架臂21朝向后方摆动,使卷装p位于存积部29的上方(图9中(b))。在该状态下对筒管支架22进行驱动,而将卷装p从摇架臂21取下,由此能够将卷装p落纱到存积部29(图10中(a))。当落纱结束时,控制部14使摇架臂21稍微向前方返回,将从筒管供给装置13供给的新的筒管b安置于摇架臂21(筒管支架22)(图10中(b))。此外,在新的筒管b的安置时,控制部14使右侧的筒管支架22的纱线把持部28成为开放的状态(可动部27从支承部26分离开的状态)。
76.控制部14为,在进行卷装p的落纱以及新的筒管b的安置期间,在使夹持切断器50从切断位置向后方移动了之后(本发明的第一移动,图9中(b)

图10中(a)),使其沿轴向朝右方移动(本发明的第三移动,图10中(a)

图10中(b))(步骤s17)。此外,在图6以及图7中,成为在步骤s16之后执行步骤s17~s20的流程图,但在实际上是在步骤s16的执行中执行步骤s17~s20。但是,步骤s17~s20只要在步骤s15的执行后、执行步骤s22之前的适当定时执行即可。
77.在步骤s17中使夹持切断器50向后方移动的目的在于,当在后述的步骤s22中使筒管b向卷取位置移动时,防止夹持切断器50与筒管b干涉。此外,使夹持切断器50向右方移动之后的左右方向的位置,是和筒管支架22的支承部26与可动部27之间的间隙大致相同的位置。在使夹持切断器50向右方移动时,也使横动导纱器35一同向右方移动。此外,可以在使夹持切断器50向右方移动了之后再向后方移动,也可以使其朝向右斜后方移动。
78.在此,当使夹持切断器50从切断位置向后方以及右方移动时,张力检测传感器19与夹持切断器50之间的纱道变长。因此,在使夹持切断器50移动时,纱线y被拉动并且被从供纱卷装ps拉出,纱线y的张力有时会变得过大。作为其结果,纱线y有可能从夹持切断器50脱离。
79.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失败,在夹持切断器50向后方以及右方的移动过程中,判断由张力检测传感器19检测出的纱线y的张力是否为预先设定的t2(本发明的第四阈值)以下(步骤s18)。作为其结果,在纱线y的张力超过了t2的情况下(步骤s18中否),通过使喂纱辊16正转(步骤s19),将纱线y向夹持切断器50侧输送,使纱线y的张力降低。通过在夹持切断器50的移动过程中继续监视纱线y的张力(步骤s20中否

步骤s18),由此能够将夹持切断器50的移动过程中的纱线y的张力维持为t2以下。t2是根据纱线y的种类而适当设定的,但例如在假捻加工纱的情况下,设定为2克程度即可。
80.当夹持切断器50向后方以及右方的移动结束时(步骤s20中是),控制部14通过使摇架臂21向前方以及下方摆动,由此使新的筒管b向卷取位置移动(步骤s21,图11中(a))。接着,控制部14使夹持切断器50向前方移动(本发明的第二移动,图11中(a)

图11中(b))(步骤s22)。由此,能够将由夹持切断器50把持着的纱线y引导至纱线把持部28、更详细地说是支承部26与可动部27之间的间隙中。
81.在此,当使夹持切断器50向前方移动时,张力检测传感器19与夹持切断器50之间的纱道变短。因此,在使夹持切断器50向后方以及右方移动时被从供纱卷装ps拉出的纱线y在夹持切断器50向前方移动时会松弛。当夹持切断器50所把持着的纱线y松弛时,通过夹持切断器50无法将纱线y引导至支承部26与可动部27之间的微小间隙中,而向筒管支架22的挂纱容易失败。
82.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失败,在夹持切断器50向前方的移动过程中,判断由张力检测传感器19检测出的纱线y的张力是否为预先设定的t3(本发明的第一阈值)以上(步骤s23)。作为其结果,在纱线y的张力低于t3的情况下(步骤s23中否),通过使喂纱辊16反转(步骤s24),由此将纱线y向供纱部11侧输送,将纱线y的松弛除去。由此,能够将纱线y适当地引导至纱线把持部28(支承部26与可动部27之间的间隙中)。
83.接着,判断由张力检测传感器19检测出的纱线y的张力是否为预先设定好的t4(本发明的第二阈值)以下(步骤s25)。作为其结果,在纱线y的张力超过了t4的情况下(步骤s25
中否),通过使喂纱辊16正转(步骤s26),由此将纱线y向夹持切断器50侧输送,使纱线y的张力降低。由此,能够防止由夹持切断器50把持着的纱线y的张力变得过大,其从夹持切断器50脱离。
84.在夹持切断器50向前方的移动过程中继续监视纱线y的张力(步骤s27中否

步骤s23),能够将夹持切断器50的移动过程中的纱线y的张力维持为t3以上且为t4以下。t3、t4是根据纱线y的种类而适当设定的,但例如在假捻加工纱线的情况下,t3设定为2克程度、t4设定为5克程度即可。
85.当夹持切断器50向前方的移动结束时(步骤s27中是),由夹持切断器50把持着的纱线y被配置在支承部26与可动部27之间的间隙中。在该状态下,控制部14通过使可动部27与支承部26抵接而通过纱线把持部28把持纱线y,并且解除夹持切断器50对纱线y的把持(步骤s28,图12中(a))。
86.当夹持切断器50对纱线y的把持被解除时,控制部14使夹持切断器50移动到待机位置(图12中(b))。此外,控制部14通过使筒管支架22旋转,并且使喂纱辊16正转,进一步对横动导纱器35进行往复驱动,由此重新开始向新的筒管b卷取纱线y(步骤s29)。
87.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切断器50从切断位置向后方的移动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移动”,接着第一移动的向右方的移动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三移动”,接着第三移动的向前方的移动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移动”。此外,通过喂纱辊16反转而将纱线y的松弛除去的动作相当于本发明的“张紧动作”,通过喂纱辊16正转而使纱线y松缓的动作相当于本发明的“弛缓动作”。
88.(效果)
89.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4为,在夹持切断器50开始了第二移动之后到由纱线把持部28把持纱线y为止的期间,对喂纱辊16(纱线松弛调整部)的动作进行控制,以使由张力检测传感器19(张力检测部)检测出的张力维持为t3(第一阈值)以上。在这样的构成的情况下,只要适当地设定t3,就能够在夹持切断器50的第二移动过程中维持纱线y不松弛的状态。由此,能够通过夹持切断器50将纱线y可靠地引导至纱线把持部28。
90.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4为,在夹持切断器50开始了第二移动之后到由纱线把持部28把持纱线y为止的期间,对喂纱辊16的动作进行控制,以使由张力检测传感器19检测出的张力维持为大于t3的t4(第二阈值)以下。在夹持切断器50的第二移动过程中,当仅以纱线y的张力被维持为t1以上的方式对喂纱辊16进行控制时,纱线y的张力变得过大,纱线y有可能从夹持切断器50脱离。关于这一点,如上述那样,通过预先适当地设定夹持切断器50的第二移动过程中的纱线y的张力的上限、即t4,由此在第二移动过程中能够防止纱线y从夹持切断器50脱离。
91.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4为,在卷装p向从供纱部11拉出纱线y的方向(上方)移动了之后到由夹持切断器50切断纱线y为止,使喂纱辊16进行弛缓动作,以使由张力检测传感器19检测出的张力成为t1(第三阈值)以下。在卷装p向从供纱部11拉出纱线y的方向移动时,供纱部11与卷装p之间的纱线y的张力变得过大,当通过夹持切断器50将纱线y切断时,在通过夹持切断器50把持纱线y之前纱线y有可能逃逸。关于这一点,在上述构成的情况下,只要适当地设定t1,就能够在通过夹持切断器50切断纱线y之前使纱线y的张力降低,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夹持切断器50对纱线y的把持。
92.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4为,在夹持切断器50进行第一移动的期间,对喂纱辊16的动作进行控制,以便将由张力检测传感器19检测出的张力维持为t2(第四阈值)以下。在第一移动中,在夹持切断器50向从供纱部11拉出纱线y的方向移动时,纱线y的张力变得过大,纱线y有可能从夹持切断器50脱离。关于这一点,在上述构成的情况下,只要适当地设定t2,就能够降低夹持切断器50的第一移动过程中的纱线y的张力,因此能够防止在第一移动过程中纱线y从夹持切断器50脱离。
93.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4为,在夹持切断器50进行第三移动的期间,对喂纱辊16的动作进行控制,以便将由张力检测传感器19检测出的张力维持为t2(第四阈值)以下。在第三移动中,在夹持切断器50向从供纱部11拉出纱线y的方向移动时,纱线y的张力变得过大,纱线y有可能从夹持切断器50脱离。关于这一点,在上述构成的情况下,只要适当地设定t2,就能够使夹持切断器50的第三移动过程中的纱线y的张力降低,因此在第一移动过程中能够防止纱线y从夹持切断器50脱离。
94.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纱线松弛调整部”,利用在纱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供纱部11与卷取部12之间的能够正反旋转的喂纱辊16。喂纱辊16原本就设置在倒筒机1中的情况较多。由此,通过将喂纱辊16利用为纱线松弛调整部,由此无需追加新的装置,能够降低成本。
95.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纱线把持部28具有:支承部26,对筒管b的轴向的端部进行支承;以及可动部27,能够在与支承部26抵接的抵接位置和从支承部26沿轴向分离开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当在可动部27位于分离位置的状态下、在可动部27与支承部26之间的间隙中配置了纱线y之后,可动部27通过移动到抵接位置而把持纱线y。如此,在将由夹持切断器50把持着的纱线y向较狭窄的间隙引导的情况下,能够将纱线y的松弛除去的本发明特别有效。
96.(其他实施方式)
97.说明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了各种变更的变形例。
9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于由张力检测传感器19检测出的纱线y的张力来控制喂纱辊16的动作,但不是必须基于纱线y的张力来控制喂纱辊16。例如,也可以基于预先预想的纱线y的松弛量、张力来预先决定使喂纱辊16正转或者反转的旋转量。在该情况下,只要在适当的定时使喂纱辊16正转或者反转规定量即可,筒管更换动作中的喂纱辊16的控制变得容易。
9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夹持切断器50从切断位置向后方的移动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移动”。然而,第一移动中的夹持切断器50的移动方向也可以是在向后方的移动成分中合成了向左右方向的移动成分的斜后方。
10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夹持切断器50朝向纱线把持部28的向前方的移动,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移动”。然而,第二移动中的夹持切断器50的移动方向,也可以是在向前方的移动成分中合成了向左右方向的移动成分的斜前方。
10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设置有夹持切断器50的挂纱臂51能够向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移动。然而,只要能够使夹持切断器50适当地移动,则挂纱臂51的构成不限定于此。例如,挂纱臂51可以构成为能够向上下方向移动,也可以构成为能够摆动。
10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喂纱辊16作为本发明的“纱线松弛调整部”起作用。然而,纱线
松弛调整部也可以是其他构成。例如,也可以将图13所示的纱线按压机构60利用为纱线松弛调整部。该纱线按压机构60配置在适当的导纱器68、69之间。纱线按压机构60具有臂61、设置在臂61的基端部的摆动轴62、以及设置在臂61的前端部的辊63。通过使臂61以摆动轴62为中心摆动,由此能够对通过辊63按压纱线y的程度进行调整。如果使臂61向图的左侧摆动,则能够将纱线y的松弛除去,如果使臂61向图的右侧摆动,则能够使纱线y松缓。或者,如果将夹持着纱线y的张力施加装置18(参照图1)构成为能够上下移动,则能够将张力施加装置18利用为纱线松弛调整部。
10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纱线把持部28由设置于筒管支架22的支承部26和可动部27构成。然而,纱线把持部的具体构成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筒管b的周面上形成有狭缝,通过夹持切断器50将纱线y引导至该狭缝而进行挂纱。在该情况下,形成于筒管b的狭缝相当于本发明的纱线把持部。
10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所涉及的纱线卷取机应用于倒筒机1,但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其他纱线卷取机。
105.符号的说明1:倒筒机(纱线卷取机)
106.11:供纱部
107.12:卷取部
108.14:控制部16:喂纱辊(纱线松弛调整部)
109.19:张力检测传感器(张力检测部)22:筒管支架
110.26:支承部
111.27:可动部
112.28:纱线把持部
113.50:夹持切断器
114.b:筒管
115.p:卷装
116.y:纱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