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层楼浮力梯特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75307发布日期:2020-05-08 17:44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六层楼浮力梯特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技术属于建筑楼梯领域原创新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高层楼房,上下楼采用的是电梯升降技术。但是,五、六层楼建筑兴起的初期,大多楼采用了台阶式徒步上下楼方式,安置电梯的不多。随着住楼群体年龄的增长,老年群体增加很快,都感到上下楼不方便了。政府也提及了五、六层楼增设电梯的想法,但是,投资是非常大的。而且,增设电梯也只能作为楼房的配套设施去建设,根本无办法去改造楼房的主体结构。因此,浮力梯的发明为破解这一难题带来了希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浮力梯水池水位的升降,带动浮力平台的升降,为大家提供上下楼的方便。它只是楼房的配套设施,无须改变楼房的主体结构,只需改选一下窗子,成为另一侧进楼的门户。而且,当住户遇到灾难时,也提供了救护与逃生的一条路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首先,修筑所需高度与容量的浮力梯水池,它应建在每个单元楼道的出口(不应影响人行楼道的出入)。本发明采用了圆形(方形也好)浮力梯水池。水池内放入特制的浮力平台,随同浮力平台升降连杆从水池上方各向左右弯曲向下,直到楼下再向左右弯曲形成载人耳房的主体结构。在水池外壁安置两组高压水管,而且从水池顶端弯曲深入水池内壁底部,并留出水口。在外壁的高压水管,各安置拾个开关。当浮力梯降落到地面位置时,其状态是:两侧的高压水管开关,除了左右接近地面的两个开关是关闭的,其余全部是敞开的。放水闸门是关闭的。当浮力梯上行时,两侧的随行人员打开高压水管开关,向水池内注水,浮力平台会随之升高,到达二楼门口处,要关闭临近的一个开关,停止注水,将浮力平台停稳,等随行人员进入二楼后,再敞开关闭的高压水管开关继续前行,依次升至第六层。此时,随行人员要关闭临近的开关,同时指令地面人员关闭最下端的开关,然后,再敞开所关闭的临近开关。当浮力梯下行时,下行人员制动闸门操控杆,开启放水闸门。等到达下一层楼房门口,再制动闸门操控杆,关闭放水闸门,等待下楼人员齐全后,再开启放水闸门,继续下行,直到楼底。由于水池底部设置了高强度弹性平台,可以减轻浮力平台底部同高强度弹性平台的碰撞,实现软着陆。

附图说明

下面对附图加以说明:

图1是六层楼浮力梯特设装置示意图

图2是随同浮力平台升降连杆间拉杆与载人耳房配置示意图

图中,1、浮力梯水池2、浮力平台

3、随同浮力平台升降连杆4、载人耳房

5、高压水管开关6、放水闸门

7、闸门操控杆8、高强度弹性平台

9、浮力平台触壁平衡棒10、拉杆

11、载人耳房顶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具体实施的步骤及关键环节的技术要求:按照附图1的示意要求,必须首先将浮力梯水池1建筑起来。而且,采用钢筋水泥铸造是最可靠的办法。首先,确定它的高度,确定它的直径。它的高度应是楼房的高度与浮力平台2的高度之和。它的直径应根据楼道两侧两个窗的距离确定,还应考虑它的底盘面积与它的高度相适应。从而,确定它的直径为3米。浮力平台的高度也应确定出来,它的高度应根据所需排水量的大小来确定,而所需排水量与下面的因素相关:

一、同次上下楼人员的数量。楼道两侧的住户(一楼除外)共有10户。如果每户平均5人,共有50人;4、5、6层每户常有4人上下楼,共有24人上下楼;2、3层每户常有2人上下楼,共有8人上下楼;那么,总共有32人上下楼。每人平均体重120斤,共计重量为3840斤。

二、随同浮力平台升降连杆3的重量,估计要有4000斤。

三、浮力平台的重量,估计要有2000斤。

四、载人耳房的重量,估计要有1000斤。

四项合计总量为10840斤,那么,所需排水量为10840斤。

发明人认为:浮力平台从所需排水量的角度考虑,科学的、适用的理想高度为2.5米。它的理想状态是:当浮力梯水位在2.5米时,浮力平台应当离开高强度弹性平台8而漂浮,浮力平台应浮出水面达10公分以上。

浮力平台是由上、中、下三块直径不同的柱体组合而成。它的上一块柱体的直径为2.4米最适宜,高度为40公分最适宜。浮力平台的中、下两块柱体,其直径与高度发明人应与工厂的技术人员共同商量确定。

应当建立六层楼浮力梯工厂,实现浮力平台整个体系的产业化生产。浮力平台的焊接与制造,随同浮力平台升降连杆的制作,高压水管开关的制作等关键部件,很多工序与参数需要在试验中确立与整合。要确定浮力梯上下运动的速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必需在多次的试验中完成。

浮力梯的用水量较大,必需要有自己丰沛的水源,而且能实现它的循环使用的功能。

利用浮力梯上下楼,不可能像电梯那样随意,应采用定时开放的措施。



技术特征:

1.六层楼浮力梯特设装置,目前,五、六层楼采用了台阶式徒步上下楼方式,安置电梯的不多;本发明浮力梯特设装置,其特征是:通过浮力梯水池水位的升降,带动浮力平台的升降,为楼房住户提供上下楼的方便;它只是已建楼房的配套设施,无须改变楼房的主体结构,只需改造一下左右住户的窗子,使其成为另一侧进出楼的门户;首先,修筑所需高度与容量的浮力梯水池,应建在每个单元楼道的出口,而不应影响人行楼道的出入,本发明采用的是圆形浮力梯水池;水池内放入特制的浮力平台,浮力平台升降连杆从水池上方分别向左右弯曲向下,直到楼下再向左右弯曲,形成载人耳房的主体结构;水池外壁安置两组高压水管,而且从水池顶端弯曲深入水池内壁底部;在外壁的高压水管,各安置拾个开关;当浮力梯降落到地面位置时,其状态是:两侧的高压水管开关,除了左右接近地面的两个开关是关闭的,其余全部是敞开的,而放水闸门是关闭的。


技术总结
六层楼浮力梯特设装置,属建筑楼梯领域技术。五、六层楼建筑兴起初期,安置电梯的不多。目前,再去增设电梯,根本无法去改造楼房主体结构,浮力梯的发明为破解这一难题带来了希望。发明是通过浮力梯水池水位的升降,带动浮力平台的升降,为住楼群体提供上下楼的方便。首先,修筑所需高度与容量的浮力梯水池,它应建在每个单元楼道的出口,而不影响人行楼梯的出入。本发明采用圆形浮力梯水池。水池内放置特制的浮力平台,利用浮力平台的升降,达到上下楼的目的。水池外壁安置两组高压水管,控制了浮力平台的有序上升。浮力梯水池下方设置了放水闸门,控制了浮力平台的有序下降。同时,住户遇到灾难时,也提供了救护与逃生的一条路径。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虎;李安静;谭花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振虎;李安静;谭花俊
技术研发日:2020.01.21
技术公布日:2020.05.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