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吊上下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58301发布日期:2020-10-20 11:36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吊上下船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吊上下船结构,尤其是一种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上下船的结构。



背景技术:

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主要用于集装箱铁路转运场和大型集装箱储运场的集装箱装卸、搬运和堆放。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一般为散件发运、现场安装或在制造厂总装后,由整机船运的方式运抵用户港口。

现有技术中,轨道吊整机船运的工艺方案,一般是上下船采用钢丝绳牵引的方案,如图1所示。施工步骤为:(1)在码头和船之间铺设刚性梁;(2)排装工艺轨道;(3)整机顶升大车转向或安装工艺台车;(4)布置卷扬机1、配重2、穿钢丝绳3;(5)用卷扬机牵引轨道吊至船上或码头;(6)顶升大车转向或落轨。

以上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牵引方案需要的工装设备多,工艺步骤多,施工周期长,在轨道吊上下船过程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轨道吊上下船结构,相比现有技术减少了大量的工装设备投入、人工投入,能够缩短施工周期,提高轨道吊上下船的效率。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轨道吊上下船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至少4台自行模块运输车,分别布置在轨道吊下横梁的两侧;所述轨道吊下横梁两侧的自行模块运输车通过刚性连接梁实现硬连接;在所述自行模块运输车上布置胎架,胎架与自行模块运输车刚性连接,胎架上布置分载梁,分载梁支撑于轨道吊下横梁下方作为轨道吊的顶升支撑梁。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吊下横梁的两侧对称布置自行模块运输车。

进一步地,在所述分载梁和轨道吊下横梁之间设置有木板或胶皮。

进一步地,所述分载梁采用两块刚性跳板叠加形成。

进一步地,在所述两块跳板之间设置木板或胶皮。

进一步地,所述分载梁与胎架通过焊接实现刚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胎架的底板侧面与自行模块运输车的车板侧面通过螺栓实现刚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轨道吊上下船结构,相比现有技术减少了大量的工装设备投入、人工投入,能够缩短施工周期,提高轨道吊上下船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上下船的结构。

图2为所述轨道吊上下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自行模块运输车的布置示意图。

图4为图2的i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0-自行模块运输车、20-轨道吊下横梁、30-刚性连接梁、40-胎架、50-分载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轨道吊上下船结构包括4台自行模块运输车10,分别布置在轨道吊下横梁20的两侧,轨道吊下横梁20的两侧各布置一台自行模块运输车10;如图3所示,所述轨道吊下横梁20两侧的自行模块运输车10通过刚性连接梁30实现硬连接;在所述自行模块运输车10上布置胎架40,胎架40与自行模块运输车10刚性连接,胎架40用于自行模块运输车10与轨道吊下横梁20之间的高度补充,胎架40上布置分载梁50,分载梁50支撑于轨道吊下横梁20下方,分载梁50作为轨道吊的顶升支撑梁;所述轨道吊下模梁20和自行模块运输车10的车板之间能过链条固定。

为了增加摩擦力,保证运输更加稳定,在所述分载梁50和轨道吊下横梁20之间设置有木板或胶皮。

所述分载梁50采用两块刚性跳板叠加形成,为了增加摩擦力,保证运输的稳定性,在所述两块跳板之间设置木板或胶皮。

如图4所示,所述分载梁50与胎架40通过焊接实现刚性连接。所述胎架40的底板侧面与自行模块运输车10的车板侧面通过螺栓实现刚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采用自行模块运输车10,能够实现多方位转向和液压升降。在轨道吊上下船时,将自行模块运输车10运至轨道吊下横梁20的两侧,并将轨道吊下横梁20两侧的自行模块运输车10通过刚性连接梁30连接,实现同步动作;自行模块运输车10的液压升降系统动作,使分载梁50支撑住轨道吊下模梁20实现顶升;四台自行模块运输车10同步动作,完成轨道吊的运输上下船过程。

本实用新型所述轨道吊上下船结构,相比现有技术减少了大量的工装设备投入、人工投入,能够缩短施工周期,提高轨道吊上下船的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轨道吊上下船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至少4台自行模块运输车(10),分别布置在轨道吊下横梁(20)的两侧;所述轨道吊下横梁(20)两侧的自行模块运输车(10)通过刚性连接梁(30)实现硬连接;在所述自行模块运输车(10)上布置胎架(40),胎架(40)与自行模块运输车(10)刚性连接,胎架(40)上布置分载梁(50),分载梁(50)支撑于轨道吊下横梁(20)下方作为轨道吊的顶升支撑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吊上下船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轨道吊下横梁(20)的两侧对称布置自行模块运输车(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吊上下船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分载梁(50)和轨道吊下横梁(20)之间设置有木板或胶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吊上下船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分载梁(50)采用两块刚性跳板叠加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吊上下船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两块跳板之间设置木板或胶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吊上下船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分载梁(50)与胎架(40)通过焊接实现刚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吊上下船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胎架(40)的底板侧面与自行模块运输车(10)的车板侧面通过螺栓实现刚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吊上下船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至少4台自行模块运输车,分别布置在轨道吊下横梁的两侧;所述轨道吊下横梁两侧的自行模块运输车通过刚性连接梁实现硬连接;在所述自行模块运输车上布置胎架,胎架与自行模块运输车刚性连接,胎架上布置分载梁,分载梁支撑于轨道吊下横梁下方作为轨道吊的顶升支撑梁。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大量的工装设备投入、人工投入,能够缩短施工周期,提高轨道吊上下船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翁杰;刘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华东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05
技术公布日:2020.10.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