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7443发布日期:2020-11-27 10:17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吊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吊架。



背景技术:

铁路车辆制造企业需通过汽运、海运等方式将铁路车辆产品运输至客户指定地点。运输过程中,吊装不可避免,吊装时需将车体与转向架连接为整体。而铁路车辆由车体和转向架组成,车体与转向架通过心盘销连接,为非刚性连接。因此需借助专用吊装结构完成运输。

现有技术中的吊架有以下缺点:

(1)吊环与轮轴直接接触,在吊装过程中若操作者误操作使车辆移动,造成轮轴与吊环间产生相对转动,相互摩擦会损伤轮轴,严重情况下甚至会造成轮轴缺陷,进而影响行车安全;

(2)由于各车型的车体中梁尺寸有差异,该结构尺寸不可调整,不具备适应各车型吊装的通用性;

(3)现有技术中的吊架结构需在车体与转向架之间通过连接杆和圆销将两吊架连接为整体,由于车体与转向架之间空间狭小,安装拆卸费时、费力;

(4)现有技术中的吊架结构零组件较多,结构较复杂,生产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吊架结构复杂、不易安装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架,用于吊装轨道车辆,吊架包括:柔性组件,柔性组件的两端用于与轨道车辆的车体连接,以与车体围成用于固定转向架的定位空间;连接组件,连接组件与柔性组件连接,连接组件与车体可移动地连接,以通过拉动柔性组件将转向架与车体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地,车体上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设置在柔性组件的两端;其中,柔性组件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连接部连接并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二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包括第一定位孔,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包括勾体,以使柔性组件通过勾体与第一定位孔连接。

进一步地,勾体与第一定位孔可移动地连接,以通过调节勾体插入第一定位孔内的位置拉动柔性组件移动。

进一步地,勾体上设有螺纹部,吊架还包括锁紧螺母,螺纹部穿过第一定位孔与锁紧螺母连接以将勾体固定在车体上。

进一步地,勾体上设有螺纹部,第一定位孔为螺纹孔,勾体通过螺纹部与第一定位孔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还分别包括第二定位孔,勾体上设有定位部,勾体通过定位部与第二定位孔连接以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柔性组件为环状结构,勾体为u型结构,勾体的两端分别插设在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内,以与车体围成穿设空间,其中,柔性组件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穿设空间内,以与连接组件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柔性组件为多个,多个柔性组件沿转向架的轮轴的轴向方向间隔地设置,连接组件为多个,多个连接组件与多个柔性组件一一对应地设置,其中,多个柔性组件与车体围成定位空间以将轮轴固定在车体上。

进一步地,柔性组件为弹性吊带或绳子。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吊架主要应用在吊装轨道车辆时与吊装设备一起使用,现将吊架与轨道车辆连接然后将吊装设备与吊架连接以通过将吊架将轨道车辆吊起,具体的,该吊架包括柔性组件和连接组件,柔性组件的两端通过连接组件固定在车体的中梁下侧,柔性组件自然下垂与中梁的下盖板围成定位空间,将转向架的轮轴插设在定位空间内,然后通过连接组件拉动柔性组件以使定位空间内的轮轴紧贴在中梁的下侧,从而将转向架与车体固定在一起,然后吊装设备通过吊架可直接将转向架和车体一起进行起吊,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吊架结构复杂、不易安装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吊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吊架的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吊架的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吊架的勾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柔性组件;20、连接组件;21、勾体;211、螺纹部;212、定位部;30、车体;31、第一定位孔;32、第二定位孔;40、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架,用于吊装轨道车辆,请参考图1至图4,吊架包括:柔性组件10,柔性组件10的两端用于与轨道车辆的车体30连接,以与车体30围成用于固定转向架的定位空间;连接组件20,连接组件20与柔性组件10连接,连接组件20与车体30可移动地连接,以通过拉动柔性组件10将转向架与车体30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吊架主要应用在吊装轨道车辆时与吊装设备一起使用,现将吊架与轨道车辆连接然后将吊装设备与吊架连接以通过将吊架将轨道车辆吊起,具体的,该吊架包括柔性组件10和连接组件20,柔性组件的两端通过连接组件固定在车体的中梁下侧,柔性组件自然下垂与中梁的下盖板围成定位空间,将转向架的轮轴插设在定位空间内,然后通过连接组件拉动柔性组件以使定位空间内的轮轴紧贴在中梁的下侧,从而将转向架与车体固定在一起,然后吊装设备通过吊架可直接将转向架和车体一起进行起吊,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吊架结构复杂、不易安装的问题。

车体30上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组件20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设置在柔性组件10的两端;其中,柔性组件10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连接部连接并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包括第一定位孔31,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包括勾体21,以使柔性组件10通过勾体21与第一定位孔31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在车体的中梁上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为凸起,柔性组件绑在凸起上进行固定,柔性组件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连接部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连接部为可移动地连接,以通过拉紧柔性组件将转向架捆绑在车体上。

勾体21与第一定位孔31可移动地连接,以通过调节勾体21插入第一定位孔31内的位置拉动柔性组件10移动。勾体21上设有螺纹部211,吊架还包括锁紧螺母,螺纹部211穿过第一定位孔31与锁紧螺母连接以将勾体21固定在车体30上。勾体21上设有螺纹部211,第一定位孔31为螺纹孔,勾体21通过螺纹部211与第一定位孔31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勾体通过螺纹部211与第一定位孔31连接,第一定位孔为螺纹孔,勾体穿过第一定位孔通过螺纹配合相对车体进行移动,从而拉紧柔性组件,本实施例中还设有锁紧螺母,锁紧螺母通过与螺纹部配合以将勾体锁紧在车体上。

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还分别包括第二定位孔32,勾体21上设有定位部212,勾体21通过定位部212与第二定位孔32连接以进行定位。柔性组件10为环状结构,勾体21为u型结构,勾体21的两端分别插设在第一定位孔31和第二定位孔32内,以与车体30围成穿设空间,其中,柔性组件10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穿设空间内,以与连接组件20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车体上还设有第二定位孔32,勾体为u型结构,勾体的一端通过螺纹部与第一定位孔连接,勾体的另一端设有定位部212与第二定位孔32连接,勾体通过与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连接,从而能够避免勾体自转,防止脱落,同时能够将柔性组件锁紧在穿设空间内,防止柔性组件脱落。

柔性组件10为多个,多个柔性组件10沿转向架的轮轴40的轴向方向间隔地设置,连接组件20为多个,多个连接组件20与多个柔性组件10一一对应地设置,其中,多个柔性组件10与车体30围成定位空间以将轮轴40固定在车体30上。

本实施例中的柔性组件为多个,沿轮轴的轴向方向间隔地设置,以更稳定的将转向架固定在车体上,防止发生脱落。

优选地,柔性组件为两个,两个柔性组件分别设置在中梁的两侧。

柔性组件10为弹性吊带或绳子。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吊架包括吊带、勾体和锁紧螺母组成,吊带为柔性材质,打开成环形状,使用时将吊带两股并列成带状绕过轮轴,两端分别挂接在勾体上。

勾体为j型或u型,勾体两端穿过预制在中梁下盖板下翼缘的圆孔,一端加工螺纹,起到紧固作用,另一端无螺纹,起到定位和防止紧固时勾体转动作用,同时可防止吊带脱出。

(1)该技术方案只需将吊带挂接在勾体上以实现转向架和车体之间的连接,省去了现有技术方案中的吊架和连接杆,降低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和物料成本,具有巨大经济效益;

(2)该技术方案吊带采用柔性材质,在满足吊装功能的同时不损伤轮轴;

(3)该技术方案适应性强。两条吊带是独立安装的,针对不同宽度尺寸的中梁均可容易的找到合适的吊装位置,即方便横向调整;采用柔性材质,针对不同高度(中梁下盖板距车轴中心线的距离),可通过调整勾体的高度达到紧固状态,方便垂向调整;

(4)勾体一端加工螺纹,一端无螺纹,既可起到紧固、定位及防吊带脱出作用,又减少了紧固件数量,方便拆装,降低了工作量;

(5)该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可靠,方便安装及拆卸,操作效率显著提升,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