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回潮的混纺纱线收纳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6352发布日期:2020-12-11 15:15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回潮的混纺纱线收纳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纺纱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回潮的混纺纱线收纳卷。



背景技术:

纱线是一种纺织品,用各种纺织纤维加工成一定细度的产品,用于织布、制绳、制线、针织和刺绣等,分为短纤维纱,连续长丝等。毛纱及毛线一般用于纺织羊毛衫、毛裤、毛背心、围巾、帽子及手套和编织各种春秋季节服饰用品,除保暖外还有装饰作用。混纺即混纺化纤织物,是化学纤维与其它棉毛、丝、麻等到天然纤维混合纺纱织成的纺织产品,既有涤纶的风格又有棉织物的长处,如涤棉布、涤毛华达呢等。

传统技术中,混纺纱线盘绕在卷筒上,通过卷筒进行收纳,然后包装运输。卷筒一般为中心为空心的圆筒状。

然而,现有技术的圆筒收纳存在一个问题,当收纳有混纺纱线的线放置在空气湿度比较大的环境中时,混纺纱线容易潮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混纺纱线易潮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在收纳卷本体的容纳腔内安装防潮薄膜,防潮薄膜能够翻转出来将收纳卷密封住,从而达到防潮防水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回潮的混纺纱线收纳卷,包括收纳卷本体,所述收纳卷本体为圆筒状,所述收纳卷本体沿其轴向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呈圆柱形的防潮薄膜组件,所述防潮薄膜组件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收紧端,所述防潮薄膜组件的开口端固定在容纳腔的内壁上,所述防潮薄膜组件的收紧端具有收紧开口,所述收紧开口上连接有收紧组件,通过收紧组件控制收紧端的收紧开口的开口大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收纳卷本体用于收纳混纺纱线,混纺纱线通过收卷设备绕制在收纳卷本体上,当绕制作业完成后,将防潮薄膜从容纳腔中取出,防潮薄膜的开口端始终固定在容纳腔的内壁上,防潮薄膜的收紧端从容纳腔中取出后,让防潮薄膜紧贴在混纺纱线的外部,收紧端的收紧开口从收纳卷本体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从而让防潮薄膜能够完全将混纺纱线包围,起到防潮作用。当收紧开口移动至另一端时,松开收紧端,使得收紧端的收紧组件紧紧固定在收纳卷本体的周侧上,或者仅仅固定在另一端的容纳腔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潮薄膜组件设有两组,两组所述防潮薄膜组件的开口端分别固定在容纳腔的两端内侧壁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两组防潮薄膜组件,目的在于提高防潮或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紧组件为具有良好弹性的松紧绳,所述松紧绳为封闭环状,所述松紧绳固定在收紧开口的边缘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松紧绳上连接有防滑珠,所述防滑珠表面具有增大摩擦力的突起或突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滑珠设置有多个,且所述防滑珠沿松紧绳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当收紧组件固定在收纳卷本体的侧面时容易打滑,因而设置防滑珠,能够增大收紧组件与收纳卷本体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潮薄膜组件的主体材料由具有防水性能的隔水薄膜构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潮薄膜组件的开口端与收纳卷本体的容纳腔内侧壁之间焊接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隔水薄膜可以为pe材料,收纳卷本体可以为塑料材料,两者之间通过熔融焊接,能够固定更加方便和牢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防潮薄膜组件,可以起到防潮,甚至于防水的作用;

(2)设置松紧绳和防滑珠,使得在移动防潮薄膜组件时更加方便,利用防滑珠的固定更加稳定和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收纳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展示收纳卷在使用防潮薄膜组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收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展示收纳卷容纳腔内设有两组防潮薄膜组件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收纳卷本体;11、容纳腔;2、防潮薄膜组件;21、开口端;22、收紧端;23、收紧开口;24、收紧组件;243、防滑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一种防回潮的混纺纱线收纳卷,如图1所示,包括收纳卷本体1,收纳卷本体1为圆筒状,收纳卷本体1沿其轴向设有容纳腔11,容纳腔11内设有呈圆柱形的防潮薄膜组件2,防潮薄膜组件2还可以设置两组(见图4),防潮薄膜组件2由pe材料的隔水薄膜围合成圆柱形的形状,防潮薄膜组件2主要由pe材料的隔水薄膜和收紧组件24两部分构成,收紧组件24固定在隔水薄膜的一端。

具体的,参照图1可知,防潮薄膜组件2一端为开口端21,另一端为收紧端22,防潮薄膜组件2的开口端21固定在容纳腔11的内壁上,防潮薄膜组件2的收紧端22具有收紧开口23,收紧开口23上连接有收紧组件24,通过收紧组件24控制收紧端22的收紧开口23的开口大小,两组防潮薄膜组件2的开口端21分别焊接固定在容纳腔11的两端内侧壁上。

如图3可知,收紧组件24为具有良好弹性的松紧绳,松紧绳可以用弹性绳,松紧绳为封闭环状,松紧绳固定在收紧开口23的边缘上。其中,松紧绳上连接有防滑珠243,可以将防滑珠243中心打孔,将防滑珠243一一穿设在松紧绳上,同时防滑珠243表面具有增大摩擦力的突起或突刺。为了进一步加大摩擦力,防滑珠243设置有多个,且防滑珠243沿松紧绳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

工作原理:结合图1和图2,使用时,收纳卷本体1用于收纳混纺纱线,混纺纱线通过收卷设备绕制在收纳卷本体1上,当绕制作业完成后,将防潮薄膜从容纳腔11中取出,防潮薄膜的开口端21始终固定在容纳腔11的内壁上,防潮薄膜的收紧端22从容纳腔11中取出后,让防潮薄膜紧贴在混纺纱线的外部,收紧端22的收紧开口23从收纳卷本体1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从而让防潮薄膜能够完全将混纺纱线包围,起到防潮作用。当收紧开口23移动至另一端时,松开收紧端22,使得收紧端22的收紧组件24紧紧固定在收纳卷本体1的周侧上,或者仅仅固定在另一端的容纳腔11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回潮的混纺纱线收纳卷,包括收纳卷本体(1),所述收纳卷本体(1)为圆筒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卷本体(1)沿其轴向设有容纳腔(11),所述容纳腔(11)内设有呈圆柱形的防潮薄膜组件(2),所述防潮薄膜组件(2)一端为开口端(21),另一端为收紧端(22),所述防潮薄膜组件(2)的开口端(21)固定在容纳腔(11)的内壁上,所述防潮薄膜组件(2)的收紧端(22)具有收紧开口(23),所述收紧开口(23)上连接有收紧组件(24),通过收紧组件(24)控制收紧端(22)的收紧开口(23)的开口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回潮的混纺纱线收纳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薄膜组件(2)设有两组,两组所述防潮薄膜组件(2)的开口端(21)分别固定在容纳腔(11)的两端内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回潮的混纺纱线收纳卷,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紧组件(24)配置为具有良好弹性的松紧绳,所述松紧绳为封闭环状,所述松紧绳固定在收紧开口(23)的边缘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回潮的混纺纱线收纳卷,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紧绳上连接有防滑珠(243),所述防滑珠(243)表面具有增大摩擦力的突起或突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回潮的混纺纱线收纳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珠(243)设置有多个,且所述防滑珠(243)沿松紧绳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回潮的混纺纱线收纳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薄膜组件(2)的主体材料由具有防水性能的隔水薄膜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回潮的混纺纱线收纳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薄膜组件(2)的开口端(21)与收纳卷本体(1)的容纳腔(11)内侧壁之间焊接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纺纱线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防回潮的混纺纱线收纳卷,解决了目前混纺纱线易潮湿的技术问题,包括收纳卷本体,所述收纳卷本体为圆筒状,所述收纳卷本体沿其轴向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呈圆柱形的防潮薄膜组件,所述防潮薄膜组件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收紧端,所述防潮薄膜组件的开口端固定在容纳腔的内壁上,所述防潮薄膜组件的收紧端具有收紧开口,所述收紧开口上连接有收紧组件,通过收紧组件控制收紧端的收紧开口的开口大小。根据以上技术方案,在收纳卷本体的容纳腔内安装防潮薄膜,防潮薄膜能够翻转出来将收纳卷密封住,从而达到防潮防水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席小行;杨慧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高安市伟欣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2
技术公布日:2020.1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