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汽车用绞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07960发布日期:2021-05-11 15:0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重型汽车用绞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绞盘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重型汽车用绞盘。



背景技术:

用于汽车的绞盘是一种利用自身动力发动机旋转,通过另外一端的固定或者牵引的钢绳或者特殊索带把陷在困境中的汽车拉出来的一种工具,是重型汽车必备的工具之一。为了延长汽车绞盘的使用寿命,需要定期给汽车绞盘上的钢绳涂抹防锈油,没有及时涂抹防锈油,会与影响其安全性能。现有的汽车绞盘不能自带防锈油,在需要对钢绳进行涂抹时,必须额外购买装置,然后再对钢绳进行涂抹,这样的结构设置,会应该绞盘的使用质量,同时操作的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质量高,安全性能高的重型汽车用绞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型汽车用绞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架,支架上设有往复机构和卷扬筒,所述卷扬筒上绕设有钢绳,所述往复机构带动钢绳沿卷扬筒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所述往复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架上的往复丝杠,所述往复丝杠上穿设有导绳块,所述钢绳穿设在导绳块上,所述支架的前侧设有上油组件,所述上油组件包括上座装置和下座装置,所述上座装置上具有凸起部和储油腔,所述储油腔的出油口贯穿凸起部,且位于凸起部凸起的最高点处,所述储油腔内设有具有镂空孔的圆罩,所述圆罩内设有弹簧和止油珠,所述弹簧驱使止油珠的部分滑移出出油口,止油珠密封出油口,所述下座装置内部设有回收油腔,外表面上设有内凹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槽口处设有两个引流片,所述弧形槽的两侧壁上设有油刷层,底壁上设有储油沟,所述储油沟与回收油腔相连通,所述上座装置和下座装置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螺栓外套设有压簧,所述压簧的一端与上座装置抵触,下端与下座装置抵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座装置的储油腔的底壁上设有两个斜面,两个斜面位于出油孔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座装置回收油腔的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软胶吸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钢绳需要涂抹防锈油时,可以利用上油组件进行涂抹,将钢绳穿设在上座装置和下座装置之间,通过拉伸钢绳,钢绳挤压止油珠,将出油口呈打开状态,油液流出,变更对钢绳表面进行涂抹,操作便捷,由上座装置流出的多余的油液,可以由下座装置的回收油腔进行回收利用,节省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油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下座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底座;2、支架;3、卷扬筒;4、钢绳;5、上油组件;50、上座装置;500、凸起部;501、储油腔;502、圆罩;503、弹簧;504、止油珠;51、下座装置;510、回收油腔;511、弧形槽;512、引流片;513、油刷层;514、储油沟;515、螺栓;516、压簧;517、软胶吸头。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重型汽车用绞盘,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有支架2,支架2上设有往复机构和卷扬筒3,所述卷扬筒3上绕设有钢绳4,所述往复机构带动钢绳4沿卷扬筒3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所述往复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架2上的往复丝杠,所述往复丝杠上穿设有导绳块,所述钢绳4穿设在导绳块上,所述支架2的前侧设有上油组件5,所述上油组件5包括上座装置50和下座装置51,所述上座装置50上具有凸起部500和储油腔501,所述储油腔501的出油口贯穿凸起部500,且位于凸起部500凸起的最高点处,所述储油腔501内设有具有镂空孔的圆罩502,所述圆罩502内设有弹簧503和止油珠504,所述弹簧503驱使止油珠504的部分滑移出出油口,止油珠504密封出油口,所述下座装置51内部设有回收油腔510,外表面上设有内凹的弧形槽511,所述弧形槽511的槽口处设有两个引流片512,所述弧形槽511的两侧壁上设有油刷层513,底壁上设有储油沟514,所述储油沟514与回收油腔510相连通,所述上座装置50和下座装置51之间通过螺栓515固定,螺栓515外套设有压簧516,所述压簧516的一端与上座装置50抵触,下端与下座装置51抵触。所述上座装置50的储油腔501的底壁上设有两个斜面,两个斜面位于出油孔的两侧。所述下座装置51回收油腔510的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软胶吸头517。

上座装置50和下座装置51通过螺栓515固定,为可拆卸的结构。在进行抹油操作时,将钢绳4穿设在下座装置51的弧形槽511内,然后将上座装置50与下座装置51配合,上座装置50上的凸起部500朝向下座装的弧形槽511方向运动,使得止油珠504与弧形槽511内的钢绳4抵触,钢绳4在抽拉的过程中会挤压止油珠504,止油珠504朝向储油腔501内移动,将出油口呈打开状态,油液流出,部分油液直接流在钢绳4上,部分油液沿着引流板到弧形槽511侧壁的毛刷层上,滞留在毛刷层上油液会继续对钢绳4的外表面进行涂抹,使得涂油更加均匀。同时多余的油液会沿着弧形槽511的内壁流到储油沟514内,由回收油腔510进行回收存放,可以起到油液循环利用。

上座装置50和下座装置51之间设有压簧516,压簧516起到调节两者之间距离的作用,上座装置50越是紧靠下座装置51,钢绳4挤压止油珠504的程度就会越高,这样出油量也会越大,操作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出油量进行操作。止油珠504的直径大于出油口的直径,所以止油珠504在由弹簧503进行复位密封出油口时,不会脱离出油口。

软胶吸头517的设置,方便回收油腔510内的油液转运。将软胶吸头517旋拧拆卸后,先将软胶吸头517挤压排出内部空气,对准出油孔,能将回收油腔510内的油液快速吸出,再转运至储油腔501内,实现油液的循环利用,节省资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重型汽车用绞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架,支架上设有往复机构和卷扬筒,所述卷扬筒上绕设有钢绳,所述往复机构带动钢绳沿卷扬筒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所述往复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架上的往复丝杠,所述往复丝杠上穿设有导绳块,所述钢绳穿设在导绳块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前侧设有上油组件,所述上油组件包括上座装置和下座装置,所述上座装置上具有凸起部和储油腔,所述储油腔的出油口贯穿凸起部,且位于凸起部凸起的最高点处,所述储油腔内设有具有镂空孔的圆罩,所述圆罩内设有弹簧和止油珠,所述弹簧驱使止油珠的部分滑移出出油口,止油珠密封出油口,所述下座装置内部设有回收油腔,外表面上设有内凹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槽口处设有两个引流片,所述弧形槽的两侧壁上设有油刷层,底壁上设有储油沟,所述储油沟与回收油腔相连通,所述上座装置和下座装置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螺栓外套设有压簧,所述压簧的一端与上座装置抵触,下端与下座装置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汽车用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装置的储油腔的底壁上设有两个斜面,两个斜面位于出油孔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汽车用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座装置回收油腔的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软胶吸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型汽车用绞盘,包支架的前侧设有上油组件,上油组件包括上座装置和下座装置,上座装置上具有凸起部和储油腔,储油腔的出油口贯穿凸起部,且位于凸起部凸起的最高点处,储油腔内设有具有镂空孔的圆罩,圆罩内设有弹簧和止油珠,弹簧驱使止油珠的部分滑移出出油口,止油珠密封出油口,下座装置内部设有回收油腔,外表面上设有内凹的弧形槽,弧形槽的槽口处设有两个引流片,弧形槽的两侧壁上设有油刷层,底壁上设有储油沟,储油沟与回收油腔相连通,上座装置和下座装置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螺栓外套设有压簧,压簧的一端与上座装置抵触,下端与下座装置抵触。改进后,提升钢绳抹油的效率,提升绞盘的使用质量和安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丰;郑世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瑞安市鸿睿机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8
技术公布日:2021.05.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