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侧同向多机自动装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65526发布日期:2021-06-22 15:32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侧同向多机自动装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袋装物料运送时,主要方式是先将袋装物料汇集到生产输送线上,然后,通过移动输送装置将输送线上的袋装物料输送到运输用的货车上,再通过人工码放使袋装物料置于车上某一指定位置,在此人工码放袋装物料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移动装车位置,才能装满一车。现有这种装车方式操作简单,但费时费力,且码垛装车的人工难找、工作效率低下,再者,若袋装物料内装物含有细小颗粒物,易在码放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为此,出现了很多装车的机械,如实用新型专利zl2016210164500公开的厢式车自动化装车系统和实用新型专利zl2016213224077公开的全自动智能装车系统,这些设备在节省人力方面具有较大的进步,其局限性在于,在固定的一侧进行装车,且通常限于低栏车装车,但现今运输用的货车车况复杂多样,有高栏车、低栏车和平板车等等,对装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因此,实用新型专利zl2018206495444公开一种两侧自动装车系统,能够同时两侧装车,但不足在于,装车速度慢、效率低,不适应生产实际,因此,亟需在原装车系统基础上研究开发出装车效率高的自动装车设备,满足生产实际需要,从而为袋装物料在流水线上连续生产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侧同向多机自动装车系统。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两侧同向多机自动装车系统,包括支撑平台和2套以上装车机构,支撑平台上两侧铺设行走轨道,支撑平台中间嵌入总输送装置,装车机构设置于行走轨道上,每套装车机构包括行走小车,行走小车上设有相应的机械手和分输送装置,2个以上装车机构分为数组,每组装车机构有2个,每组装车机构的2个机械手同向设置,分输送装置包括爬坡输送机和待码输送机,位于前方的装车机构的行走小车中下部与总输送装置之间设有物料通过的空间通道,位于空间通道前方的爬坡输送机由控制机构控制其抬起、放下的动作。

所述装车机构有2套,分别为前装车机构和后装车机构。

前装车机构的爬坡输送机的顶端下方铰接于行走小车上,爬坡输送机中部还连接有气缸,气缸的底部设置于前装车机构的行走小车上,气缸控制前装车机构的爬坡输送机的底端抬起和放下的动作。

空间通道设置于前装车机构的行走小车中下部与总输送装置之间。

前装车机构上设置有红外传感器。

每套行走小车上的待码输送机位于机械手下方;机械手为双抓式机械手。

所述行走轨道的内侧设置有齿条,行走小车与齿条相连接;支撑平台上还设有伺服减速电机,伺服减速电机上设置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齿条相连接。

所述支撑平台为砖砌封闭式平台或钢筋混凝土平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侧同向多机自动装车系统,对袋装物料可同时进行多机装车,提高了袋装物料的装车效率,从而有效保证袋装物料在流水线上的连续生产和及时运输;根据装车现场,针对不同待装车车型,可灵活选择适合的支撑平台,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适合在相关领域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两侧双机自动装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混凝土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台的装车系统图;

其中:图1所示:1、砖砌封闭式平台;2、总输送装置;3、袋装物料;4、爬坡输送机;5、前装车机构;6、后装车机构;7、行走轨道;8、气缸;9、待码输送机;10、行走小车;11、伺服减速电机;12、机械手;13、防碰撞装置;14、钢筋混凝土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两侧同向多机自动装车系统,如图1-5所示,包括支撑平台和2套装车机构,所述支撑平台为砖砌封闭式平台1或钢筋混凝土平台14,分别为前装车机构5和位于前装车机构5后方的后装车机构6,支撑平台上两侧铺设行走轨道7,支撑平台中间嵌入总输送装置2,前装车机构5和后装车机构6设置于行走轨道7上,每套装车机构包括行走小车10,行走小车10上设有相应的机械手12和分输送装置,前装车机构5和后装车机构6的2个机械手12同向设置,分输送装置包括爬坡输送机4和待码输送机9,每套行走小车10上的待码输送机9位于机械手12下方;机械手12为双抓式机械手12,前装车机构5的行走小车10中下部与总输送装置2之间设有物料通过的空间通道,位于空间通道前方的爬坡输送机4由控制机构控制其抬起、放下的动作。

前装车机构5的爬坡输送机4的顶端下方铰接于行走小车10上,爬坡输送机4中部还连接有气缸8,气缸8的底部设置于前装车机构5的行走小车10上,气缸8控制前装车机构5的爬坡输送机4的底端抬起和放下的动作。前装车机构5的后部和后装车机构6的前部分别设置有防碰撞装置13;空间通道设置于前装车机构5的行走小车10中下部与总输送装置2之间。前装车机构5上设置有红外传感器。

所述行走轨道7的内侧设置有齿条,行走小车10与齿条相连接;支撑平台上还设有伺服减速电机11,伺服减速电机11上设置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齿条相连接。

防碰撞装置13包括感应器件和控制器,感应器件将接收到的位移信号输出给控制器,控制器将接收到的位移信号分别接入前装车机构5和后装车机构6的控制机构,一旦前装车机构5和后装车机构6发生碰撞,能够进行保护同步运行。

两辆货车(货车a和货车b)分停于自动装车系统的两侧,袋装物料3在总输送装置2上运输到指定位置后,前装车机构5上的红外传感器感应到指定位置的袋装物料3,红外传感器传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将接受到的信号传送给电磁气阀,控制气缸8动作,前装车机构5的爬坡输送机4放下,袋装物料3进入前装车机构5,同样,下一个袋装物料3运输到指定位置后,前装车机构5的爬坡输送机4抬起,袋装物料3通过空间通道进入后装车机构6。提高了袋装物料3的装车效率,从而有效保证袋装物料3在流水线上的连续生产和及时运输;根据装车现场,针对不同待装车车型,可灵活选择适合的支撑平台,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适合在相关领域大规模推广应用。

实施例2

一种两侧同向多机自动装车系统,其他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总输送装置2可设置成多段式分输送机,爬坡输送机4位于每段分输送机与其相邻的分输送机之间。



技术特征:

1.一种两侧同向多机自动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平台和2套以上装车机构,支撑平台上两侧铺设行走轨道,支撑平台中间嵌入总输送装置,装车机构设置于行走轨道上,每套装车机构包括行走小车,行走小车上设有相应的机械手和分输送装置,2个以上装车机构分为数组,每组装车机构有2个,每组装车机构的2个机械手同向设置,分输送装置包括爬坡输送机和待码输送机,位于前方的装车机构的行走小车中下部与总输送装置之间设有物料通过的空间通道,位于空间通道前方的爬坡输送机由控制机构控制其抬起、放下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侧同向多机自动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车机构有2套,分别为前装车机构和后装车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侧同向多机自动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前装车机构的爬坡输送机的顶端下方铰接于行走小车上,爬坡输送机中部还连接有气缸,气缸的底部设置于前装车机构的行走小车上,气缸控制前装车机构的爬坡输送机的底端抬起和放下的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侧同向多机自动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空间通道设置于前装车机构的行走小车中下部与总输送装置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侧同向多机自动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前装车机构上设置有红外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侧同向多机自动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每套行走小车上的待码输送机位于机械手下方;机械手为双抓式机械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侧同向多机自动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轨道的内侧设置有齿条,行走小车与齿条相连接;支撑平台上还设有伺服减速电机,伺服减速电机上设置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齿条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侧同向多机自动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为砖砌封闭式平台或钢筋混凝土平台。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两侧同向多机自动装车系统,包括支撑平台和2套以上装车机构,支撑平台上两侧铺设行走轨道,支撑平台中间嵌入总输送装置,装车机构设置于行走轨道上,每套装车机构包括行走小车,行走小车上设有相应的机械手和分输送装置,2个以上装车机构分为数组,每组装车机构有2个,每组装车机构的2个机械手同向设置,分输送装置包括爬坡输送机和待码输送机,位于前方的装车机构的行走小车中下部与总输送装置之间设有物料通过的空间通道,位于空间通道前方的爬坡输送机由控制机构控制其抬起、放下的动作。本实用新型对袋装物料可同时进行多机装车,提高了装车效率,有效保证袋装物料在流水线上的连续生产和及时运输。

技术研发人员:贺正立;张俄华;李化明;于春立;余斌斌;王跃峰;李向阳;蒋建东;张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弘康智能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7
技术公布日:2021.06.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