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20338发布日期:2021-08-03 13:03阅读:57来源:国知局
自动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在机械自动组装装备中,需要一种将带输送件自动排列并输送至指定位置、并将其稳定在该指定位置处、使其不会自动下落的自动上料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将带带输送件自动运输至指定位置并稳定在该位置处的自动上料机构。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振动盘和轨道组件,所述轨道组件包括运输轨道、固定在所述运输轨道上的限位件、活动设置在所述运输轨道中的夹紧件以及设置在所述限位件和所述夹紧件之间的弹性件,所述运输轨道与所述振动盘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运输轨道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贯穿所述运输轨道的运输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运输轨道还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运输轨道的落料口,所述落料口所述运输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运输轨道还设有沿其宽度方向贯穿所述运输轨道的活动通道,所述活动通道分别与所述落料口和所述运输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夹紧件整体呈凸字形,所述夹紧件包括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所述第二夹紧部凸起于所述第一夹紧部,所述第二夹紧部活动设置在所述活动通道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紧部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弹性件固定在所述第一限位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整体呈台阶状,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突出于所述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固定在运输轨道上,所述第二台阶部设置在活动通道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台阶部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弹性件固定在所述第二限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具有弹性。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或橡胶制成的橡胶条。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上料机构包括振动盘和轨道组件,轨道组件包括运输轨道、限位件、夹紧件和弹性件,通过振动盘自动将带运输件排列整齐后输送至运输轨道,待输送件继续沿着轨道运输移动,直至运输至运输轨道的落料口处,由夹紧件将待输送件夹紧,使其不能下落,从而实现带输送件的自动排列和运输,并为下一道工序做准备,以便于下一道工序能够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上料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动上料机构的定位片运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自动上料机构1包括振动盘10以及与振动盘10连接的轨道组件12,振动盘10设有输料轨道11,人工将待输送件放置在振动盘10中,待输送件经过振动盘10的自动排列后依次从输料轨道11进入轨道组件12中。

如图2所示,轨道组件12包括运输轨道13、固定在运输轨道13上的限位件14、活动设置在运输轨道13中的夹紧件15、以及设置在限位件14和夹紧件15之间的弹性件18。运输轨道13与输料轨道11连接,运输轨道13设有运输通道130,运输通道130沿运输轨道13长度方向贯穿运输轨道13,待输送件从输料轨道11进入运输轨道13的运输通道130中,沿这运输通道130移动。运输轨道13还设有活动通道131,活动通道131与运输通道130连通,并沿运输轨道13的宽度方向贯穿运输轨道13。运输轨道13还设有落料口(未图示),落料口沿运输通道130厚度方向贯穿运输通道130,落料口与运输通道130和活动通道131连通。

限位件14整体呈台阶状,包括第一台阶部140和第二台阶部141,第一台阶部140突出于第二台阶部141,第一台阶部140固定在运输轨道13上,第二台阶部141设置在活动通道131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这是两个限位件14,分别固定在运输轨道13的两侧。

夹紧件15整体呈凸字形,包括第一夹紧部151和第二夹紧部150,第二夹紧部150凸起于第一夹紧部151,第二夹紧部150活动设置在活动通道131中,在活动通道131中水平移动,第一夹紧部151设置在运输轨道13和第二台阶部141之间。

第一夹紧部151开设有第一限位孔152,第二台阶部141设有第二限位孔142,第一限位孔152和第二限位孔142对应设置。弹性件1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限位孔152和第二限位孔142,弹性件18具有弹性,可选的,弹性件18为弹簧或橡胶制成的橡胶条等。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夹紧件15,两个夹紧件15分别在运输通道130两侧的活动通道131中,当待输送件运输至落料口处时,两个夹紧件15将其夹紧,避免待输送件自动下落;当组装机构3将待输送件向下压时,弹性件被压缩,夹紧件15分别向第二台阶部141退离;而当组装机构3退出运输轨道13后,夹紧件15在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自动回到原位再次夹紧待输送件。

轨道组件12还包括伸入运输通道130中的挡板16以及与挡板16固定连接的连接块17,挡板16可调整落料口的大小,以适应不同长度尺寸的待输送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上料机构包括振动盘和轨道组件,轨道组件包括运输轨道、限位件、夹紧件和弹性件,通过振动盘自动将带运输件排列整齐后输送至运输轨道,待输送件继续沿着轨道运输移动,直至运输至运输轨道的落料口处,由夹紧件将待输送件夹紧,使其不能下落,从而实现带输送件的自动排列和运输,并为下一道工序做准备,以便于下一道工序能够顺利进行。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上料机构,包括振动盘(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上料机构(1)还包括轨道组件(12),所述轨道组件(12)包括运输轨道(13)、固定在所述运输轨道(13)上的限位件(14)、活动设置在所述运输轨道(13)中的夹紧件(15)以及设置在所述限位件(14)和所述夹紧件(15)之间的弹性件(18),所述运输轨道(13)与所述振动盘(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轨道(13)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贯穿所述运输轨道(13)的运输通道(1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轨道(13)还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运输轨道(13)的落料口,所述落料口所述运输通道(13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轨道(13)还设有沿其宽度方向贯穿所述运输轨道(13)的活动通道(131),所述活动通道(131)分别与所述落料口和所述运输通道(130)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件(15)整体呈凸字形,所述夹紧件(15)包括第一夹紧部(151)和第二夹紧部(150),所述第二夹紧部(150)凸起于所述第一夹紧部(151),所述第二夹紧部(150)活动设置在所述活动通道(131)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部(151)开设有第一限位孔(152),所述弹性件(18)固定在所述第一限位孔(152)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14)整体呈台阶状,所述限位件(14)包括第一台阶部(140)和第二台阶部(141),所述第一台阶部(140)突出于所述第二台阶部(141),所述第一台阶部(140)固定在运输轨道(13)上,所述第二台阶部(141)设置在活动通道(131)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台阶部(141)设有第二限位孔(142),所述弹性件(18)固定在所述第二限位孔(14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8)具有弹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8)为弹簧或橡胶制成的橡胶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自动上料机构,包括振动盘和轨道组件,所述轨道组件包括运输轨道、固定在所述运输轨道上的限位件、活动设置在所述运输轨道中的夹紧件以及设置在所述限位件和所述夹紧件之间的弹性件,所述运输轨道与所述振动盘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上料机构能够自动将带输送件排列、运输至指定位置,并稳定在指定位置。

技术研发人员:沈元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智迅联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5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