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85374发布日期:2021-10-09 11:42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碳纤维板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碳纤维板的宽度通常在40cm以内,长度则长达20~80m,由于碳纤维板较薄,因此在输送碳纤维板时,为避免碳纤维板的端部下垂,现有技术通过如下方式输送碳纤维板:包括一个带有上滚轮的压紧装置,压紧装置的下滚轮与电机连接,碳纤维板在压紧装置的夹缝中通过,压紧装置的前端配置旋转编码器,用以控制碳纤维板的输送长度。
3.现有技术的方案存在如下缺陷:(1)由于需要压紧碳纤维板,碳纤维板的上下表面会产生不可控制的摩擦,导致碳纤维板表面产生划痕,产品质量降低;(2)由于旋转编码器的滚轮会有打滑现象,会导致工件的长度尺寸精度降低,所需长度越长误差越大,进而影响后续的输送堆叠;(3)有些碳纤维板的加工部分在端部,加工后厚度只剩0.2~0.5mm,在输送工程中极易因微小的碰撞而产生撕裂,从而影响产品质量。为此,如何设计一种输送精度更高、使产品表面更光滑的输送装置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碳纤维板输送装置需要压紧碳纤维板的上下表面,导致碳纤维板的表面产生划痕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底座、与所述输送底座连接的至少两个侧向夹持机构以及位于所述输送底座一侧的输送架;所述侧向夹持机构能够沿所述输送底座的输送方向往复运动,每个侧向夹持机构适于夹持碳纤维板的宽度方向的同一侧,输送架沿输送方向设置于侧向夹持机构的前方,侧向夹持机构能够将碳纤维板输送至输送架的上表面。
6.进一步的,所述侧向夹持机构包括立柱、举升气缸、伸缩气缸和夹紧气缸,所述举升气缸的活塞杆沿上下方向伸缩,伸缩气缸的活塞杆沿碳纤维板的宽度方向伸缩,所述立柱的顶部与举升气缸固定、举升气缸的活塞杆与伸缩气缸固定,伸缩气缸的活塞杆与夹紧气缸固定,夹紧气缸的两个夹爪上分别固定有夹紧钳口。
7.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夹紧钳口的相对面上分别固定有钳口块。
8.进一步的,所述钳口块采用聚氨酯包胶的软质材料制成。
9.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还包括输送托板、伺服电机和传动齿轮,所述伺服电机和侧向夹持机构固定于所述输送托板上,所述输送底座的顶部固定有输送轨道和齿条,输送托板滑动连接在输送轨道上,所述传动齿轮位于所述输送托板的底部,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齿轮固定,所述传动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
10.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架的顶部还设置有多段流利条。
11.进一步的,位于相邻所述流利条之间的所述输送架上还固定有第一侧向定位结
构,所述第一侧向定位结构适于定位碳纤维板的宽度方向一侧的位置。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向定位结构包括升降气缸和与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的第一限位板,第一侧向定位结构与侧向夹持机构位于所述输送架的同一侧,所述升降气缸与输送架固定、并驱动所述第一限位板上下升降,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碳纤维板的宽度方向表面贴合。
13.进一步的,位于相邻所述流利条之间的所述输送架上还固定有第二侧向定位结构,所述第二侧向定位结构适于定位碳纤维板的宽度方向另一侧的位置。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向定位结构包括侧向调节气缸和与所述侧向调节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的第二限位板,所述侧向调节气缸与输送架固定、并驱动所述第二限位板沿碳纤维板的宽度方向伸缩,所述第二限位板与第一限位板相对布置。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将上下压紧碳纤维板的压紧装置改为若干沿输送方向布置的侧向夹持机构,侧向夹持机构与碳纤维板的接触面很小,可以有效避免碳纤维板表面划伤,保证其表面的光洁度。
17.(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通过伺服电机驱动侧向夹持机构前进,并且伺服电机通过齿轮齿条副带动前进,使得碳纤维板的定位更精确,速度控制更精准。
18.(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所述流体条的使用将现有技术中的滑动摩擦改进为滚动摩擦,大大减小了碳纤维板表面的磨损。
19.(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所述侧向夹持机构能够控制夹紧钳口沿三个坐标轴方向运动,从而可以根据输送架的位置调整碳纤维板的高度,避免碳纤维板的端部与输送架碰撞而导致产品撕裂。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22.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23.图3是图1中b处放大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25.图5是图4的a

a向剖视图;
26.图6是图4的b

b向剖视图;
27.图7是图4中的c处放大图;
28.图8是图6中的d处放大图。
29.图中,1、输送底座,101、输送轨道,102、齿条,2、侧向夹持机构,201、立柱,202、举升气缸,203、伸缩气缸,204、夹紧气缸,2041、夹紧钳口,2042、钳口块,3、输送架,4、碳纤维板,5、输送托板,6、伺服电机,7、传动齿轮,8、流利条,9、第一侧向定位结构,901、升降气缸,902、第一限位板,10、第二侧向定位结构,1001、侧向调节气缸,1002、第二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如图1

图8所示,一种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底座1、与输送底座1连接的至少两个侧向夹持机构2以及位于输送底座1一侧的输送架3;侧向夹持机构2能够沿输送底座1的输送方向往复运动,每个侧向夹持机构2适于夹持碳纤维板4的宽度方向的同一侧,输送架3沿输送方向设置于侧向夹持机构2的前方,侧向夹持机构2能够将碳纤维板4输送至输送架3的上表面。
32.输送底座1用于支撑侧向夹持机构2、同时作为侧向夹持机构2的运动轨道,侧向夹持机构2用于从碳纤维板4的宽度方向一侧夹住碳纤维板4,碳纤维板4的宽度较窄,因此碳纤维板4的宽度方向另一侧不会出现下垂现象,而在碳纤维板4的长度方向,可以通过间隔布置的多个侧向夹持机构2保证碳纤维板4的整体水平。输送架3位于输送方向的前方,碳纤维板4从输送机传输至输送底座1上方后,当碳纤维板4伸出1.5m左右时使用侧向夹持机构2夹紧碳纤维板4,接着侧向夹持机构2将碳纤维板4运输至输送架3上并持续向前输送,输送架3用于支撑碳纤维板4。
33.实施例一
34.如图1

图4所示,一种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底座1、与输送底座1连接的两个侧向夹持机构2以及位于输送底座1一侧的输送架3;侧向夹持机构2能够沿输送底座1的输送方向往复运动,每个侧向夹持机构2适于夹持碳纤维板4的宽度方向的同一侧,输送架3沿输送方向设置于侧向夹持机构2的前方,侧向夹持机构2能够将碳纤维板4输送至输送架3的上表面。
35.侧向夹持机构2用于夹持碳纤维板4的长度方向两端,输送架3用于支撑碳纤维板4的中部。
36.如图2、图5所示,侧向夹持机构2包括立柱201、举升气缸202、伸缩气缸203和夹紧气缸204,举升气缸202的活塞杆沿上下方向伸缩,伸缩气缸203的活塞杆沿碳纤维板4的宽度方向伸缩,立柱201的顶部与举升气缸202固定、举升气缸202的活塞杆与伸缩气缸203固定,伸缩气缸203的活塞杆与夹紧气缸204固定,夹紧气缸204的两个夹爪上分别固定有夹紧钳口2041。夹紧钳口2041用于夹在碳纤维板4的上下表面,举升气缸202用于控制夹紧钳口2041升降,伸缩气缸203用于控制夹紧钳口2041沿碳纤维板4的宽度方向靠近或者远离碳纤维板4。
37.碳纤维板4未到达对应的侧向夹持机构2前,举升气缸202在低位,伸缩气缸203处于缩进状态,夹紧气缸204处于松开状态,当碳纤维板4到达指定位置,侧向夹持机构2准备夹住碳纤维板4时,伸缩气缸203伸出,夹紧气缸204夹紧碳纤维板4,随后举升气缸202抬起,从而使碳纤维板4的端部抬起,碳纤维板4进入输送架3时不会与输送架3产生碰撞。
38.作为优选的,两个夹紧钳口2041的相对面上分别固定有钳口块2042,钳口块2042为矩形块结构,一方面可以增大与碳纤维板4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使钳口块2042的工作端面凸出夹紧钳口2041表面,防止碳纤维板4与夹紧气缸204的夹爪产生碰撞。更进一步的设
计中,钳口块2042采用聚氨酯包胶的软质材料制成,在增加摩擦力的同时更好的保护了碳纤维板4的表面。
39.侧向夹持机构2在输送底座1上的传输通过如下结构实现:如图4和图5所示,碳纤维板4夹持输送装置还包括输送托板5、伺服电机6和传动齿轮7,伺服电机6和侧向夹持机构2固定于输送托板5上,输送底座1的顶部固定有输送轨道101和齿条102,输送托板5滑动连接在输送轨道101上,传动齿轮7位于输送托板5的底部,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与传动齿轮7固定,传动齿轮7与齿条102啮合传动。当伺服电机6启动时,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带动传动齿轮7旋转,传动齿轮7与齿条102啮合,由于齿条102为固定部件,因此传动齿轮7相对齿条102作直线运动,侧向夹紧机构随传动齿轮7同步运动。
40.碳纤维板4被输送至输送底座1上方时,处于输送方向前方的夹紧钳口2041先夹住碳纤维板4,并带动碳纤维板4运动,根据碳纤维板4长度的不同,位于输送方向后方的夹紧钳口2041在合适的位置夹紧碳纤维板4,使两个侧向夹持机构2分别夹在碳纤维板4的两端,最终一起带动碳纤维板4前进,碳纤维板4的中部则由输送架3支撑。
41.实施例二
42.由于碳纤维板4运动过程中需要与输送架3的顶部接触摩擦,为避免碳纤维板4的表面磨损,本实施例在输送架3的顶部还设置有多段流利条8,如图3所示,流利条8在输送方向上设置有两段,两段流利条8之间具有间隙,另外在宽度方向上,也可以根据碳纤维板4的宽度并排铺设不同数量的流利条8。流利条8将碳纤维板4与输送架3的滑动摩擦改进为滚动摩擦,保证了碳纤维板4表面的光洁度。
43.实施例三
44.由于碳纤维板4较长,为避免碳纤维板4的输送方向发生变化,需要在一定距离内进行宽度方向表面限位,防止碳纤维板4输送方向出现偏差。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作进一步设计:位于相邻流利条8之间的输送架3上还固定有第一侧向定位结构9,第一侧向定位结构9适于定位碳纤维板4的宽度方向一侧的位置。
45.第一侧向定位结构9包括升降气缸901和与升降气缸901的活塞杆连接的第一限位板902,第一侧向定位结构9与侧向夹持机构2位于输送架3的同一侧,升降气缸901与输送架3固定、并驱动第一限位板902上下升降,第一限位板902与碳纤维板4的宽度方向表面贴合。如图3、图7和图8,第一侧向定位结构9固定在输送架3的左侧,侧向夹持机构2也位于输送架3的左侧,第一侧向定位结构9设置在相邻两段流利条8之间的空隙中,当碳纤维板4未到达第一侧向定位结构9时,升降气缸901处于低位,当碳纤维板4的前端部到达第一侧向定位结构9时,升降气缸901抬升第一限位板902,第一限位板902与碳纤维板4的左侧面贴合,避免碳纤维板4向左侧偏移,当完成定位工作后,升降气缸901再次处于低位,侧向夹持机构2可以越过升降气缸901的上方继续向前输送碳纤维板4。
46.在更进一步的设计中,位于相邻流利条8之间的输送架3上还固定有第二侧向定位结构10,第二侧向定位结构10适于定位碳纤维板4的宽度方向另一侧的位置。第一侧向定位结构9和第二侧向定位机构共同定位碳纤维板4的宽度方向两侧。
47.第二侧向定位结构10包括侧向调节气缸1001和与所述侧向调节气缸1001的活塞杆连接的第二限位板1002,侧向调节气缸1001与输送架3固定、并驱动第二限位板1002沿碳纤维板4的宽度方向伸缩,第二限位板1002与第一限位板902相对布置。如图3、图7和图8,第
二限位板1002位于输送架3的右侧,第二侧向定位结构10也设置在相邻两段流利条8之间的空隙中,当碳纤维板4未到达第二侧向定位结构10时,侧向调节气缸1001处于伸出状态,当碳纤维板4的前端部到达第二侧向定位结构10时,侧向调节气缸1001缩回,第一限位板902与第二限位板1002之间的距离减小,直至两者之间的距离等于碳纤维板4的宽度,第二限位板1002可以避免碳纤维板4向右侧偏移,与第一限位板902共同控制碳纤维板4的输送方向的,当完成定位工作后,侧向调节气缸1001再次处于伸出状态,不影响碳纤维板4的继续输送。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0.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1.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