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为移动终端支架的内包装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44937发布日期:2022-02-25 21:45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为移动终端支架的内包装物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为移动终端支架的内包装物。


背景技术:

2.移动终端产品是现代人们离不开的信息交流和娱乐工具,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频繁地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如视频、联络通信,长期用手托举手机或平板电脑容易造成手部劳累,支架的产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现有的移动终端支架存在很多缺陷,有些体积较大,浪费空间,携带不便;有些外形花哨,价格昂贵,性价比不高。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可折叠为移动终端支架的内包装物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折叠为移动终端支架的内包装物,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放置于移动终端产品的包装盒内,既可以作为产品说明书或产品宣传册,又可以折叠成为移动终端支架,一举两得,成本低廉,实用性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利于推广应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折叠为移动终端支架的内包装物,整体呈凹字形板状结构,由上层硬纸板和下层硬纸板压合而成,所述上层硬纸板的底部设有第一变形区,所述第一变形区向前拉伸后可形成移动终端设备容纳槽,所述下层硬纸板的顶部两侧对称设有两个第二变形区,所述第二变形区展开后可形成挂钩,所述下层硬纸板的中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三变形区,两个第三变形区向内侧翻折后可形成两个站立支架,两个第三变形区之间水平设有第四变形区,所述第四变形区向下翻折后可形成固定板,用于固定两个站立支架。
6.优选地,所述第一变形区呈对称的三层阶梯状,第二层阶梯与第三层阶梯之间设有折痕三,所述下层硬纸板的底部设有折痕一,以便于翻折形成移动终端设备容纳槽。
7.优选地,所述第二变形区呈长条状,其中上部设有折痕二,以便于折叠形成挂钩,所述挂钩的两底角均为圆角。
8.优选地,所述第三变形区呈三角状,与第三变形区斜边相对的下层硬纸板上设有扣槽一,以便于拆折形成站立支架。
9.优选地,所述第四变形区呈长条状,与第四变形区顶部相对的下层硬纸板上设有扣槽二,以便于拆折形成固定板,所述第四变形区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凹槽,两个凹槽分别与两个站立支架卡接固定。
10.优选地,所述凹字形板状结构的顶部四角均为圆角。
11.优选地,所述可折叠为移动终端支架的内包装物为放置于移动终端产品包装盒内的产品说明书或产品宣传册。
1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折叠为移动终端支架的内包装物,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放置于移动终端产品的包装盒内,既可以作为产品说明书或产品宣传册,又可以折叠成为移动终端支架,一举两得,成本低廉,实用性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折叠为移动终端支架的内包装物的背面图;
15.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折叠为移动终端支架的内包装物的正面图;
16.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折叠为移动终端支架的内包装物折叠后的正面视角图;
17.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折叠为移动终端支架的内包装物折叠后的背面左侧视角图;
18.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折叠为移动终端支架的内包装物折叠后的背面右侧视角图。
19.图中:
20.1.凹字形板状结构 2.第二变形区 3.第一变形区 4.第三变形区 5.第四变形区 6.扣槽一 7.扣槽二 8.折痕二 9.折痕一 10.折痕三 1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发明的内容。
22.如图1-2所示,分别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折叠为移动终端支架的内包装物的背面图和正面图。该可折叠为移动终端支架的内包装物整体呈凹字形板状结构1,由上层硬纸板和下层硬纸板压合而成,所述上层硬纸板的底部设有第一变形区3,所述第一变形区3向前拉伸后可形成移动终端设备容纳槽,所述下层硬纸板的顶部两侧对称设有两个第二变形区2,所述第二变形区2展开后可形成挂钩,所述下层硬纸板的中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三变形区4,两个第三变形区4向内侧翻折后可形成两个站立支架,两个第三变形区4之间水平设有第四变形区5,所述第四变形区5向下翻折后可形成固定板,用于固定两个站立支架。所述第一变形区3呈对称的三层阶梯状,第二层阶梯与第三层阶梯之间设有折痕三10,所述下层硬纸板的底部设有折痕一9,以便于翻折形成移动终端设备容纳槽。所述第二变形区2呈长条状,其中上部设有折痕二8,以便于折叠形成挂钩,所述挂钩的两底角均为圆角。所述第三变形区4呈三角状,与第三变形区4斜边相对的下层硬纸板上设有扣槽一6,以便于拆折形成站立支架。所述第四变形区5呈长条状,与第四变形区5顶部相对的下层硬纸板上设有扣槽二7,以便于拆折形成固定板,所述第四变形区5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凹槽11,两个凹槽11分别与两个站立支架卡接固定,所述凹字形板状结构1的顶部四角均为圆角。所述可折叠为移动终端支架的内包装物为放置于移动终端产品包装盒内的产品说明书或产品宣传册。
23.本发明的使用方法为:
24.使用前,将第一变形区3向前拉伸并沿折痕一9和折痕三10折叠形成移动终端设备容纳槽,将两个第二变形区2沿折痕二8折叠形成两个挂钩,将两个第三变形区4向内侧对折形成两个站立支架,将第四变形区5向下翻折形成固定板,利用固定板上的凹槽11将两个站立支架卡接固定。本发明可以在乘坐动车时使用,将挂钩悬挂于收起的动车座椅后背小桌
板上,将挂钩插入小桌板与动车座椅后背的缝隙内实现固定,或者通过站立支架直立于放平的小桌板上。如图3-5所示,分别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折叠为移动终端支架的内包装物折叠后的正面视角图,背面左侧视角图和背面右侧视角图。
25.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放置于移动终端产品的包装盒内,既可以作为产品说明书或产品宣传册,又可以折叠成为移动终端支架,一举两得,成本低廉,实用性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利于推广应用。
26.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发明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该发明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折叠为移动终端支架的内包装物,其特征在于,整体呈凹字形板状结构,由上层硬纸板和下层硬纸板压合而成,所述上层硬纸板的底部设有第一变形区,所述第一变形区向前拉伸后可形成移动终端设备容纳槽,所述下层硬纸板的顶部两侧对称设有两个第二变形区,所述第二变形区展开后可形成挂钩,所述下层硬纸板的中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三变形区,两个第三变形区向内侧翻折后可形成两个站立支架,两个第三变形区之间水平设有第四变形区,所述第四变形区向下翻折后可形成固定板,用于固定两个站立支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为移动终端支架的内包装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区呈对称的三层阶梯状,第二层阶梯与第三层阶梯之间设有折痕三,所述下层硬纸板的底部设有折痕一,以便于翻折形成移动终端设备容纳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为移动终端支架的内包装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形区呈长条状,其中上部设有折痕二,以便于折叠形成挂钩,所述挂钩的两底角均为圆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折叠为移动终端支架的内包装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变形区呈三角状,与第三变形区斜边相对的下层硬纸板上设有扣槽一,以便于拆折形成站立支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折叠为移动终端支架的内包装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变形区呈长条状,与第四变形区顶部相对的下层硬纸板上设有扣槽二,以便于拆折形成固定板,所述第四变形区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凹槽,两个凹槽分别与两个站立支架卡接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折叠为移动终端支架的内包装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字形板状结构的顶部四角均为圆角。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折叠为移动终端支架的内包装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为移动终端支架的内包装物为放置于移动终端产品包装盒内的产品说明书或产品宣传册。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折叠为移动终端支架的内包装物,整体呈凹字形板状结构,由上层硬纸板和下层硬纸板压合而成,上层硬纸板的底部设有第一变形区,第一变形区向前拉伸后可形成移动终端设备容纳槽,下层硬纸板的顶部两侧对称设有两个第二变形区,第二变形区展开后可形成挂钩,下层硬纸板的中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三变形区,两个第三变形区向内侧翻折后可形成两个站立支架,两个第三变形区之间水平设有第四变形区,第四变形区向下翻折后可形成固定板,用于固定两个站立支架,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放置于移动终端产品的包装盒内,既可以作为产品说明书或产品宣传册,又可以折叠成为移动终端支架,一举两得,成本低廉,实用性强,应用前景广阔。用前景广阔。用前景广阔。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岩 冯歌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皓世成业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9
技术公布日:2022/2/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