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纳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74480发布日期:2022-02-12 11:40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收纳线圈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收纳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纳线圈。


背景技术:

2.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将杂乱的东西捆绑以整理收纳,常用的手动捆绑工具是橡皮筋、绳索等等。当收纳的东西较短时,其收纳的弊端未呈现,当要收纳长度较长的物品时,橡皮筋以及绳索的缺陷就会提现,如橡皮筋需要绕过物体的长度才可捆绑,且橡皮筋的张紧度容易在人们绕过物体的长度瞬间张紧人的皮肤,容易使得人手受伤;绳索虽然可绕过宽度直接捆绑但是其没有弹性,以及缠绕好绳索好需要将绳索打结,两者的捆绑操作耗时、不够便捷也不够安全。
3.因此,急需要一种操作便捷及安全的收纳线圈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便捷及安全的收纳线圈。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线圈包括首尾两端呈可拆卸的对接的线圈主体,所述线圈主体为具有弹性的螺旋圈结构。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线圈具有弹性且首尾两端呈可拆卸的对接,捆绑操作时,将线圈主体沿待捆物的周向缠绕后即可将首尾两端对接,利用线圈主体的弹性张紧待捆物,从而达到捆绑便捷且安全的效果。另,当需要解绑时,将线圈主体的首尾两端的对接解除,即可快速解绑。故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线圈具有操作便捷及安全的优点。
7.较佳地,所述线圈主体包括若干个连续连接的小圈。
8.较佳地,位于所述线圈主体的首端和尾端的所述小圈为封闭结构。
9.较佳地,所述线圈主体的首端的所述小圈扣接于所述线圈主体的尾端的所述小圈之间。
10.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线圈还包括扣接件,所述扣接件分别扣接于所述线圈主体的首端和尾端。
11.较佳地,所述扣接件具有供所述线圈主体的首端扣入的第一开口及供所述线圈主体的尾端扣入的第二开口。
12.较佳地,所述扣接件呈s形结构,所述线圈主体张紧后远离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
13.较佳地,所述扣接件具有同时供所述线圈主体的首端和尾端扣入的接缝,所述扣接件具有可塑性,当所述扣接件的首尾两端沿上下方向错开时,所述接缝的缝隙增大,以供所述线圈主体的首端及尾端扣入;当所述扣接件的首尾两端沿上下方向靠近时,所述接缝的缝隙减小,以防止所述线圈主体的首端或尾端脱离所述扣接件。
14.较佳地,所述扣接件为环形结构。
15.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线圈还包括柔性的带体,所述带体穿置于所述线圈主
体的首端和尾端,所述带体可打结。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收纳线圈之第一实施例捆绑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收纳线圈之第一实施例解绑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收纳线圈之第二实施例捆绑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收纳线圈之第二实施例解绑后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收纳线圈之第三实施例捆绑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收纳线圈之第三实施例解绑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收纳线圈之第四实施例捆绑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是本实用新型收纳线圈之第四实施例解绑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25.请参阅图1及图2,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收纳线圈100a。其包括首尾两端呈可拆卸的对接的线圈主体1,线圈主体1为具有弹性的螺旋圈结构。线圈主体1包括若干个连续连接的小圈11。位于线圈主体1的首端和尾端的小圈11为封闭结构。举例而言,线圈主体1的首端的小圈11扣接于线圈主体1的尾端的小圈11之间,当然,具体操作时,线圈主体1的尾端的小圈11扣接于线圈主体1的前端的小圈11之间,亦可达到线圈主体1的首尾两端扣接的目的。
26.请参阅图3及图4,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收纳线圈100b。其包括首尾两端呈可拆卸的对接的线圈主体1及扣接件2a。线圈主体1为具有弹性的螺旋圈结构。线圈主体1包括若干个连续连接的小圈11。位于线圈主体1的首端和尾端的小圈11为封闭结构。具体地,扣接件2a分别扣接于线圈主体1的首端的小圈11和尾端的小圈11。扣接件2a具有供线圈主体1的首端扣入的第一开口21及供线圈主体1的尾端扣入的第二开口22。更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扣接件2a呈s形结构,但不以此为限。扣接完成后,线圈主体1张紧后远离第一开口21及第二开口22,从而会避免线圈主体1的首端从第一开口21滑出及线圈主体1的尾端从第二开口22滑出。
27.请参阅图5及图6,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收纳线圈100c。其包括首尾两端呈可拆卸的对接的线圈主体1及扣接件2b。线圈主体1为具有弹性的螺旋圈结构。线圈主体1包括若干个连续连接的小圈11。位于线圈主体1的首端和尾端的小圈11为封闭结构。扣接件2b具有同时供线圈主体1的首端和尾端扣入的接缝23,扣接件2b具有可塑性,当扣接件2b的首尾两端沿上下方向错开时,接缝23的缝隙增大,以供线圈主体1的首端及尾端扣入;当扣接件2b的首尾两端沿上下方向靠近时,接缝23的缝隙减小,以防止线圈主体1的首端或尾端脱离扣接件2b。更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扣接件2b为环形结构,具体为椭圆环形结构,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为圆环形结构,故不以此为限。
28.请参阅图7及图8,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收纳线圈100d。其包括首尾两端呈可拆卸的对接的线圈主体1及柔性的带体3。线圈主体1为具有弹性的螺旋圈结构。线圈
主体1包括若干个连续连接的小圈11。位于线圈主体1的首端和尾端的小圈11为封闭结构。带体3穿置于线圈主体1的首端和尾端,带体3可打结。利用带体3打结或者松结即可达到捆绑和解绑的目的。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线圈100a-100d具有弹性且首尾两端呈可拆卸的对接,捆绑操作时,将线圈主体1沿待捆物的周向缠绕后即可将首尾两端对接,利用线圈主体1的弹性张紧待捆物,从而达到捆绑便捷且安全的效果。另,当需要解绑时,将线圈主体1的首尾两端的对接解除,即可快速解绑。故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线圈100a-100d具有操作便捷及安全的优点。
30.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收纳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首尾两端呈可拆卸的对接的线圈主体,所述线圈主体为具有弹性的螺旋圈结构,所述线圈主体包括若干个连续连接的小圈,所述线圈主体的首端的所述小圈与所述线圈主体的尾端的所述小圈之间呈可拆卸的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线圈,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线圈主体的首端和尾端的所述小圈为封闭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主体的首端的所述小圈扣接于所述线圈主体的尾端的所述小圈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线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扣接件,所述扣接件分别扣接于所述线圈主体的首端和尾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纳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件具有供所述线圈主体的首端扣入的第一开口及供所述线圈主体的尾端扣入的第二开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纳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件呈s形结构,所述线圈主体张紧后远离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纳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件具有同时供所述线圈主体的首端和尾端扣入的接缝,所述扣接件具有可塑性,当所述扣接件的首尾两端沿上下方向错开时,所述接缝的缝隙增大,以供所述线圈主体的首端及尾端扣入;当所述扣接件的首尾两端沿上下方向靠近时,所述接缝的缝隙减小,以防止所述线圈主体的首端或尾端脱离所述扣接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收纳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件为环形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线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的带体,所述带体穿置于所述线圈主体的首端和尾端,所述带体可打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收纳线圈,包括首尾两端呈可拆卸的对接的线圈主体,线圈主体为具有弹性的螺旋圈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线圈具有弹性且首尾两端呈可拆卸的对接,捆绑操作时,将线圈主体沿待捆物的周向缠绕后即可将首尾两端对接,利用线圈主体的弹性张紧待捆物,从而达到捆绑便捷且安全的效果。另,当需要解绑时,将线圈主体的首尾两端的对接解除,即可快速解绑。故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线圈具有操作便捷及安全的优点。线圈具有操作便捷及安全的优点。线圈具有操作便捷及安全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朱鹏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普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14
技术公布日:2022/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