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电缆编织用芯线张力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94843发布日期:2021-12-18 10:08阅读:61来源:国知局
同轴电缆编织用芯线张力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轴电缆编织用芯线张力架。


背景技术:

2.常规同轴电缆由内导体、绝缘层、屏蔽层、护套层组成,屏蔽层,特别是带铝箔(铜箔)的屏蔽层对同轴电缆性能影响较大。现在常用的同轴电缆高速编织机都是上牵引形式,芯线定位主要靠编织机下方井字形排布的四个圆柱形轴承,芯线张力主要靠芯线放线盘轴连接的张力刹车器来调节。为了保证编织过程屏蔽层结构的稳定性,要求编织过程中芯线从设备下端进入编织下模前位置相对稳定,一般的做法就是调紧芯线放线盘的刹车,加大张力让芯线尽量绷紧。但是,芯线盘上的芯线都是横向排位,特别是小直径很难做到排位平整,抽线是被动式的,芯线定位的井字形圆柱形轴承形成的入口位置固定,在被动抽出的过程中会发生跳动从而导致芯线在进入编织下模时也相应发生跳动,破坏稳定性。另,绝缘芯线生产过程中为了让芯线紧实缠绕在线盘上,会让芯线收盘时有一定的张力,芯线张力大容易对小直径芯线产生一定的拉伸变形,而编织过程中放线盘加大刹车,也会导致芯线产生一定的拉伸变形。这些拉伸变形会产生内应力。而在后续的编织收线、护套挤塑及成卷打包过程中,带有屏蔽层的芯线一直是绷紧状态,内应力无法释放;而客户使用时短米裁断,绷紧状态解除,内应力导致绝缘芯线收缩,改变了同轴电缆断面平整性,无法精确进行裁线、剥皮及焊接加工,严重的会在焊接好后出现收缩,致使小直径同轴电缆内外导体存在短路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抽离稳定、有效避免产生内应力的同轴电缆编织用芯线张力架。
4.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同轴电缆编织用芯线张力架,所述芯线张力架位于编织机芯线放线架与编织进口之间,所述张力架底部通过一可转动轴承套管固定在编织机底架上,所述轴承套管上安装轴承,所述轴承的轴中心线与编织下模的中心轴线重合,提前将芯线定位于编织下模中心轴线上;
6.所述张力架一侧的下方设有芯线的导线孔,放线架上至少安装有两个导线轮,所述芯线导线孔与第一导线轮之间设有摩擦阻尼夹,所述张力架通过连杆设有第三导线轮,导线孔的中心线与所有导线轮的导线槽中心线在同一平面;芯线依次穿过导线孔、摩擦阻尼夹、第一导线轮、第二导线轮、第三导线轮后进入编织下模。
7.所述摩擦阻尼夹上设有调节螺帽。
8.所述第二导线轮外侧设有调压弹簧,第二导线轮的导向槽内加设有v 形槽。
9.所述张力架上还设有连接第一导线轮和第二导线轮的第四导线轮。
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轴承的轴中心线与编织下模的中心轴线重合,提前
将芯线定位于编织下模中心轴线上,增加稳定性;2、芯线在芯线盘(轴)与张力架中间处于自由状态,可及时释放其内应力;3、张力架绕轴承活动,带动导线孔沿芯线轴自由横向摆动,及时将芯线导入其中,减少了芯线跳动,进一步增加了稳定性。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13.图3为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15.实施例一:
16.如图1、2所示,一种同轴电缆编织用芯线张力架,所述芯线张力架位于编织机芯线放线架与编织进口之间,所述张力架底部通过一可转动轴承套管5固定在编织机底架上,所述轴承套管上安装轴承4,所述轴承的轴中心线与编织下模1的中心轴线重合,提前将芯线定位于编织下模中心轴线上,增加稳定性;所述张力架一侧的下方设有芯线的导线孔7,放线架上至少安装有两个导线轮,所述芯线导线孔与第一导线轮8之间设有摩擦阻尼夹6,所述张力架通过连杆21设有第三导线轮2,导线孔的中心线与所有导线轮的导线槽中心线在同一平面;张力架上的导线孔可自由绕轴承沿芯线轴横向摆动,及时将芯线导入其中,减少了芯线跳动,进一步增加了稳定性;芯线依次穿过导线孔、摩擦阻尼夹、第一导线轮、第二导线轮3、第三导线轮后进入编织下模。所述摩擦阻尼夹上设有调节螺帽61。通过调节螺帽,可以调节夹口的张开程度,来改变对芯线的阻力,进一步增强芯线的稳定性,这样可以全面放开芯线盘轴的刹车,保证芯线在放线盘与张力架中间处于自由状态,及时释放其内应力。所述第二导线轮外侧设有调压弹簧31,第二导线轮的导向槽内加设有v形槽32。导线槽采用橡胶材质,芯线外表光滑,通过调节第二导线轮侧面的弹簧压力来调节其阻力,橡胶材质增强了其阻力有效性,芯线不易打滑。
17.实施例二:
18.所述张力架上还设有连接第一导线轮和第二导线轮的第四导线轮9,芯线依次穿过导线孔、摩擦阻尼夹、第一导线轮、第四导线轮、第二导线轮、第三导线轮后进入编织下模,如果芯线较软较细,增加了芯线绕过第四导线轮,其他同实施例一。


技术特征:
1.一种同轴电缆编织用芯线张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张力架位于编织机芯线放线架与编织进口之间,所述张力架底部通过一可转动轴承套管固定在编织机底架上,所述轴承套管上安装轴承,所述轴承的轴中心线与编织下模的中心轴线重合,提前将芯线定位于编织下模中心轴线上;所述张力架一侧的下方设有芯线的导线孔,放线架上至少安装有两个导线轮,所述芯线的导线孔与第一导线轮之间设有摩擦阻尼夹,所述张力架通过连杆设有第三导线轮,导线孔的中心线与所有导线轮的导线槽中心线在同一平面;芯线依次穿过导线孔、摩擦阻尼夹、第一导线轮、第二导线轮、第三导线轮后进入编织下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编织用芯线张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阻尼夹上设有调节螺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电缆编织用芯线张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线轮外侧设有调压弹簧,第二导线轮的导向槽内加设有v形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电缆编织用芯线张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架上还设有连接第一导线轮和第二导线轮的第四导线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轴电缆编织用芯线张力架,所述张力架底部通过一可转动轴承套管固定在编织机底架上,所述轴承套管上安装轴承,所述轴承的轴中心线与编织下模的中心轴线重合,提前将芯线定位于编织下模中心轴线上;所述张力架一侧的下方设有芯线的导线孔,放线架上至少安装有两个导线轮,所述芯线导线孔与第一导线轮之间设有摩擦阻尼夹,所述张力架通过连杆设有第三导线轮,导线孔的中心线与所有导线轮的导线槽中心线在同一平面;芯线依次穿过导线孔、摩擦阻尼夹、第一导线轮、第二导线轮、第三导线轮后进入编织下模。本实用新型轴承的轴中心线与编织下模的中心轴线重合,提前将芯线定位于编织下模中心轴线上,增加稳定性。性。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宗富 丁伟 谭聪 龙子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奥达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3
技术公布日:2021/12/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