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调节撑紧收卷环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13996发布日期:2022-07-29 21:31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材料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动调节撑紧收卷环的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散料卷带包装的方式已经普及使用,但是由于散料卷带规格、大小不定,散料卷带在通过收卷环进行收卷时,不能与收卷环完全贴紧,造成收卷后的散料卷带不紧密,在移动、搬运等情况下容易相互移位,擦伤表面,料带易散开。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手动调节撑紧收卷环的装置,其能够通过手动调节撑紧收卷环,使收卷环能够对不同规格、大小的散料卷带收紧。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动调节撑紧收卷环的装置,包括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为圆弧结构,两个调节板对称布置,使调节板的圆弧向外,两个调节板通过一转动杆连接,所述转动杆一端与第一调节板上设置的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转动杆另一端与第二调节板轴与孔定位间隙配合,所述转动杆的中段设有摩擦纹。
5.所述第一调节板上设置向上延伸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上设置螺纹孔;所述第二调节板上设置向上延伸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上设置通孔。
6.所述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位于同一直径线上。
7.所述第一凸台上的螺纹孔与第二凸台上的通孔位于同一直线上。
8.所述转动杆为阶梯轴结构,转动杆的中段为大径段,所述摩擦纹设置在大径段上,转动杆的第一小径段上设置外螺纹,第一小径段通过外螺纹与第一调节板螺纹连接,转动杆的第二小径段间隙配合在第二调节板上的通孔中,且间隙配合在通孔中的第二小径段表面光滑,第二小径段穿过第二调节板上通孔的部分依次连接定位螺母、锁紧螺母,使第二调节板在转动杆大径段下端面与小径段定位螺母之间形成轴与孔定位间隙配合。
9.所述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之间相向面为圆弧凹槽结构。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括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为圆弧结构,两个调节板对称布置,使调节板的圆弧向外,两个调节板通过一转动杆连接,所述转动杆一端与第一调节板上设置的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转动杆另一端与第二调节板轴定位间隙配合,所述转动杆的中段设有摩擦纹。圆弧结构的设置使调节板与收卷环适配,转动杆与第一调节板的螺纹配合使第一调节板被周向限位时会随转动杆顺时针转动时向上移动,转动杆逆时针转动时向下移动,转动杆另一端与第二调节板轴与孔定位间隙配合使转动杆与第二调节板之间形成空转。
1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与收卷环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杆与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的装配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参见图1至图3,一种手动调节撑紧收卷环的装置,包括第一调节板1、第二调节板2,所述第一调节板1、第二调节板2为圆弧结构,两个调节板对称布置,使调节板的圆弧向外,且第一调节板1与第二调节板2之间相向面为圆弧凹槽结构,形成让位空间。所述第一调节板1上设置向上延伸的第一凸台1a,所述第一凸台1a上设置螺纹孔;所述第二调节板2上设置向上延伸的第二凸台2a,所述第二凸台2a上设置通孔。所述第一凸台1a与第二凸台2a位于同一直径线上,第一凸台1a上的螺纹孔与第二凸台2a上的通孔位于同一直线上。两个调节板通过一转动杆3连接,所述转动杆3为阶梯轴结构,转动杆3的中段为大径段3c,大径段3c上设置摩擦纹,转动杆3上端的第一小径段3a上设置外螺纹,第一小径段3a上的外螺纹与第一调节板1的第一凸台1a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转动杆3下端的第二小径段3b间隙配合在第二调节板2的第二凸台2a上的通孔中,第二小径段3b间隙配合在第二凸台2a上的通孔中的部分表面光滑,使第二小径段3b与第二调节板2形成间隙配合。第二小径段3b穿过通孔的部分设置有外螺纹,这段外螺纹上依次螺纹连接一个定位螺母4和一个锁紧螺母5,第二调节板2被轴定位在定位螺母4与转动杆3中段的大径段3c下端面之间,锁紧螺母5对限位螺母形成自锁。第二调节板2在转动杆3大径段3c下端面与小径段定位螺母4之间形成轴与孔定位间隙配合。
16.在进行散料卷带收紧操作时,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使用本装置:
17.首先将收卷环6放置在散料卷带的中心,然后将本装置放置在收卷环6中,由于工作台平面为水平面,对第一调节板1形成周向限位,操作人员将手放在转动杆3的摩擦纹上,然后顺时针旋转转动杆3,转动杆3的第一小径段3a的外螺纹带动第一调节板1的螺纹孔向上移动,转动杆3中间的大径段3c的下端面推动第二调节板2向下移动,第一调节板1、第二调节板2使收卷环6分别向上下两边膨胀,使收卷环6抵紧散料卷带,然后手握转动杆3旋转,转动杆3带动收卷环6转动,收卷环6同轴带动收紧散料卷带。
18.完成收紧散料卷带后,同理逆时针旋转转动杆3,使第一调节板1向下移动,第二调节板2向上移动,收卷环6被放松,然后从收卷环6中取出本装置即可。
1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手动调节撑紧收卷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为圆弧结构,两个调节板对称布置,使调节板的圆弧向外,两个调节板通过一转动杆连接,所述转动杆一端与第一调节板上设置的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转动杆另一端与第二调节板轴与孔定位间隙配合,所述转动杆的中段设有摩擦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调节撑紧收卷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板上设置向上延伸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上设置螺纹孔;所述第二调节板上设置向上延伸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上设置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动调节撑紧收卷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位于同一直径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动调节撑紧收卷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上的螺纹孔与第二凸台上的通孔位于同一直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动调节撑紧收卷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为阶梯轴结构,转动杆的中段为大径段,所述摩擦纹设置在大径段上,转动杆的第一小径段上设置外螺纹,第一小径段通过外螺纹与第一调节板螺纹连接,转动杆的第二小径段间隙配合在第二调节板上的通孔中,且间隙配合在通孔中的第二小径段表面光滑,第二小径段穿过第二调节板上通孔的部分依次连接定位螺母、锁紧螺母,使第二调节板在转动杆大径段下端面与小径段定位螺母之间形成轴与孔定位间隙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调节撑紧收卷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之间相向面为圆弧凹槽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调节撑紧收卷环的装置,包括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为圆弧结构,两个调节板对称布置,使调节板的圆弧向外,两个调节板通过一转动杆连接,所述转动杆一端与第一调节板上设置的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转动杆另一端与第二调节板轴与孔定位间隙配合,所述转动杆的中段设有摩擦纹。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手动调节撑紧收卷环,使收卷环能够对不同规格、大小的散料卷带收紧。料卷带收紧。料卷带收紧。


技术研发人员:张照亮 秦中伟 李功灿 赵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30
技术公布日:2022/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