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挤压功能的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33860发布日期:2022-09-06 22:49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挤压功能的软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化、彩妆等快消软管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挤压功能的软管。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部分日化、彩妆等容器,常会使用软管来包装,软管的优点是通用性比较强、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等。
3.但现有的软管由于自身结构特点,很难把全部的物料挤压出来。虽然有一些软管带有挤压装置,但挤压装置无法调节自身相对管身之间的间距,因此依然会存在部分物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软管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带有挤压功能的软管。
5.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带有挤压功能的软管,其中,包括:管身、柱头、第一挤压装置、第二挤压装置;所述管身的上端成型有所述柱头,所述管身的下端封闭,并且封闭端形成所述第一挤压装置,所述第一挤压装置可卷曲所述管身;所述第二挤压装置可套于所述管身,并且所述第二挤压装置可沿所述管身的高度方向挤压移动。
7.上述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挤压装置为圆柱形,所述第一挤压装置的长度与所述封闭端的长度相同。
8.上述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挤压装置的两端分别设有把手,所述把手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挤压装置的直径。
9.上述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二挤压装置包括:主体和副体,所述主体和所述副体套于所述管身;所述主体的两端向外凸起,并且两所述凸起分别开设通孔,所述副体的两端穿设于两所述通孔内。
10.上述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通孔为阶梯孔。
11.上述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阶梯孔由与所述主体的最近距离至与所述主体的最远距离排列。
12.上述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主体和所述副体贴合所述管身的端面为软性材质。
13.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4.(1)通过第一挤压装置可以有效地卷曲管身,将管身内的物料由封闭端挤压至柱头的部位。此外,通过把手的设计,方便带动第一挤压装置转动的同时,也有效地提高挤压率。
15.(2)通过分离式的第二挤压装置,不仅可以方便拆卸第二挤压装置,而且还方便调节主体与副体之间的间距,以最佳的满足管身被挤压后的厚度,提高挤压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挤压功能的软管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挤压功能的软管中第一挤压装置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挤压功能的软管中第二挤压装置的示意图。
19.附图中:1、管身;2、柱头;3、第一挤压装置;31、把手;4、第二挤压装置;41、主体;42、副体;43、凸起;44、通孔;45、第一阶梯孔;46、第n阶梯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1.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带有挤压功能的软管,包括:管身1、柱头2、第一挤压装置3、第二挤压装置4。管身1的上端成型有柱头2,管身1的下端封闭,形成封闭端。封闭端形成第一挤压装置3,第一挤压装置3可卷曲管身1,通过第一挤压装置3卷曲管身1,可将管身1内的物料进一步挤压至柱头2。第二挤压装置4可套于管身1,并且第二挤压装置4可沿管身1的高度方向挤压移动,以通过第二挤压装置4的挤压移动管身1,可将管身1内的物料进一步挤压至柱头2。
22.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23.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3所示,第一挤压装置3为圆柱形,圆柱形的第一挤压装置3一体成型地设于管身1的封闭端,并且第一挤压装置3的长度与封闭端的长度相同。当需要将管身1内的残余物料挤出时,通过第一挤压装置3卷曲管身1,利用圆柱形的特性,逐渐将封闭端卷曲至管身1靠近柱头2的部位。若第二挤压装置4套于管身1时,可先将第二挤压装置4移除,或者将第二挤压装置4移动至管身1靠近柱头2的部位,再通过第一挤压装置3卷曲管身1,以此避免被第二挤压装置4阻挡,最后再由第二挤压装置4挤压管身1内的物料至柱头2的部位。
24.进一步的,第一挤压装置3的两端分别设有把手31,把手31的直径小于第一挤压装置31的直径。把手31为圆柱形。当需要将管身1内的残余物料挤出时,将管身1放置于平整的桌面,手指按压并转动把手31,以此带动第一挤压装置3转动,进而逐渐将封闭端卷曲至管身1靠近柱头2的部位。
25.进一步的,第二挤压装置4包括:主体41和副体42,主体41和副体42套于管身1。主体41的两端向外形成凸起43,并且两个凸起43分别开设通孔44,副体42的两端穿设于两个通孔44内。
26.进一步的,通孔44为阶梯孔。通孔44由与主体41的最近距离至与主体41的最远距离阶梯排列,即与主体41的最近距离的第一阶梯孔45至与主体41的最远距离的第n阶梯孔46形成阶梯排序,以图3为例,与主体41的最近距离的第一阶梯孔45至与主体41的最远距离的第三阶梯孔形成阶梯排序。由于软管的特性,靠近柱头2部位的软管的厚度大于封闭端的厚度,因而,通过第二挤压装置4挤压管身1时,可在管身1的需要位置,通过副体42插入不同的阶梯孔来调整主体41与副体42之间的间距,以最佳的满足管身1被挤压后的厚度。通过分离式的主体41和副体42的设计,不仅可以方便拆卸第二挤压装置4,而且还方便调节主体41与副体42之间的间距。
27.进一步的,当挤压管身1靠近封闭端的部位时,副体42可插入第一阶梯孔45内,随着往管身1的上端挤压,可以逐渐通过副体42更换阶梯孔;当挤压管身1靠近柱头2的部位时,副体42可插入第n阶梯孔46。
28.进一步的,副体42为圆柱形,第二挤压装置4挤压管身1时,主体41可作为支撑管身1下表面的支撑面,副体42利用圆柱形的特性,结合主体41可有效地边滑动副体42边挤压管身1的上表面,进而将物料挤压至柱头2的部位。
29.进一步的,通孔44为三阶阶梯孔。
30.更进一步的,主体41和副体42贴合管身1的端面为软性材质,避免挤压时损伤第二挤压装置4和管身1。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有挤压功能的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身、柱头、第一挤压装置、第二挤压装置;所述管身的上端成型有所述柱头,所述管身的下端封闭,并且封闭端形成所述第一挤压装置,所述第一挤压装置可卷曲所述管身;所述第二挤压装置可套于所述管身,并且所述第二挤压装置可沿所述管身的高度方向挤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有挤压功能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装置为圆柱形,所述第一挤压装置的长度与所述封闭端的长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带有挤压功能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装置的两端分别设有把手,所述把手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挤压装置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有挤压功能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挤压装置包括:主体和副体,所述主体和所述副体套于所述管身;所述主体的两端向外凸起,并且两所述凸起分别开设通孔,所述副体的两端穿设于两所述通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带有挤压功能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阶梯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带有挤压功能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孔由与所述主体的最近距离至与所述主体的最远距离排列。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带有挤压功能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和所述副体贴合所述管身的端面为软性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有挤压功能的软管,包括:管身、柱头、第一挤压装置、第二挤压装置;所述管身的上端成型有所述柱头,所述管身的下端封闭,并且封闭端形成所述第一挤压装置,所述第一挤压装置可卷曲所述管身;所述第二挤压装置可套于所述管身,并且所述第二挤压装置可沿所述管身的高度方向挤压移动。使用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挤压装置可以有效地卷曲管身,将管身内的物料由封闭端挤压至柱头的部位。此外,通过把手的设计,方便带动第一挤压装置转动的同时,也有效地提高挤压率。另外,通过分离式的第二挤压装置,不仅可以方便拆卸第二挤压装置,而且还方便调节主体与副体之间的间距,以最佳的满足管身被挤压后的厚度,提高挤压率。率。率。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万丰新科包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31
技术公布日:2022/9/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