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气动空气捻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2392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气动空气捻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或人造线、纤维、纺织技术领域中的纺纱或加捻,是一种接头装置。
目前使用的空气捻接器,在捻接过程中,压纱、剪纱、拉纱等动作可以用电能、亦可以用气能来完成,因此,空气捻接器可分为气电联合型和全气动型两种。属于气电联合型的有“空气捻接驱动器”(CN86206479),属于全气动的有“络筒机的全气动空气捻接器”(CN88211506)和意大利梅斯登(Mesdan)公司生产的114型全气动空气捻接器。114型全气动空气捻接器气路设计较合理,其主要由缸座、缸体和气路集成块及气路集成块上方的退、加捻机构组成。但其上使用的DE3823725退捻振荡器专利,在实际生产应用过程中,退捻气流喷向操作者面部,影响捻接效率。另外其上使用的US4693067加捻腔专利在加捻过程中有加盖动作,增加了梅斯登114型的结构复杂程度,同时由于摆纱运动方向与活塞运动方向一致,导致摆纱槽深,视野狭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退捻气流不会喷向操作者、摆纱槽浅、结构简单的全气动空气捻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全气动空气捻接装置,具有缸体座和缸体,一个气路集成块装在缸体侧上方,缸体座上接有气源管接头;气路集成块上方装有退、加捻机构,退、加捻机构与气路集成块间有气路相通;缸体中的两个腔体内装有联动的活塞杆和分气杆,活塞杆及分气杆经传动机构与退、加捻机构连接;缸体的有分气杆的腔中装有气阀杆,气阀杆与一个受外部手柄控制的气阀操纵板联接;其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是缸体成卧式设置;退、加捻机构中的退捻孔下方装有退捻管,退捻管管壁上有开口朝下的退捻气流孔。
本实用新型中的退捻孔口装有退捻控制片。当然,也可不装、只是装了后,纱更容易送入退捻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退捻气流向下喷射,因而不会喷向操作者面部,捻接效率高,而且操作方便、舒适。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气缸体采用卧式设置,在摆纱上方没有活塞杆运动因而摆纱槽浅,视野扩大。成结率比原机要高。整机结构简单。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气动空气捻接装置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
图1的B向视图。
图4为
图1的C-C向剖视图。
图1、图2、图3、图4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缸体座11侧面装有缸体12,缸体12侧上方装有气路集成块13,缸体座11上还接有一个气源管接头15。要捻接的二根纱39、40反向交叉放在捻接腔体28的捻接槽29中。纱39、40分别由夹纱块35、活动夹纱片334和夹持片36、136等将两端夹紧。操作者按下手柄14,通过连接件114、214、314使气阀操纵板22向前移动,并使缸体中的气阀杆23前移。前移的气阀杆23上的凹进部分423将缸体座11上的进气孔24与缸体12上的进气孔324连通,同时气阀杆23上的排气孔523通过空腔1024与孔824连通,并使排气孔623与空腔224隔离。孔24与气源管接头15始终接通,保持0.6Mpa空气压力。孔324与缸体12上孔424在缸体12内是连通的,因此孔324有0.6Mpa空气压力时,孔424也有0.6Mpa空气压力,这样0.6Mpa空气压力通过空腔524作用于活塞21的前部121,使活塞杆16作A向移动。同时活塞21后部221的压缩空气通过节流孔624进入空腔724,经由孔824进入空腔1024,并经气阀杆23上排气孔523由出口腔924排入大气。经过节流孔624排入大气的气流量大小,可由节流针26进行调节,如流量小,则活塞21后部221的反压力大,活塞杆16A向移动的时间就延长,即捻接的时间可延长,反之捻接时间就缩短。
由于活塞杆16A向移动,通过龙门架17带动凸轮片19及分气杆18同步作A向移动,凸轮片19移动时,其上曲线轨迹119、219分别作用于剪纱传动杆34和拨纱传动杆33上的转子434和333,由此推动传动杆34、33的摆动,产生程序压纱、剪纱和拉纱动作。剪纱传动杆34的摆动推动活动剪刀片634相对于固定剪刀片734产生剪纱动作,将纱39、40上的纱尾多余部分139、140剪掉,使要求长度的纱尾239、240在退捻控制片31、32的导引下被退捻管25内的退捻气流吸入退捻孔1724进行松解退捻,纱尾239、240退捻之后,被退捻气流继续吸着,纱39、40另一端被夹纱块35、活动夹纱片334紧紧压住的情况下,由拨纱传动杆33推动拨纱片133分别将退捻后的纱尾239、240从退捻孔1724中拉出,并进入捻接槽29中,拉出的长度可以任意调节。纱尾239、240平行排列于捻接槽29中,然后喷射孔529喷射出高速气流,使纱尾239、240产生既有旋转又有相互掺杂的混合运动,使二股纤维束牢牢接在一起,形成一根表面无结的捻接纱。夹持片36、136的压纱作用力是由压簧236产生的。夹纱块35、活动夹纱片334的压纱作用力,开始时由压簧135产生,由于凸轮片19的推动使剪纱传动杆35摆动,产生剪纱动作的同时,销134的上抬增加了扭簧234在活动夹纱片334上的压力,将纱39、40进一步牢牢压紧,达到可靠的拉纱目的。
本实施例中的气流作用是这样形成的分气杆18的A向移动,使气路集成块13上的空间1324通过分气杆18的空缺部分118与缸体12上的空间1224连通,孔424出来的0.6Mpa压缩空气经空腔1324、斜孔1424进入孔1524,然后由孔1524将0.6Mpa压缩空气分两路送到左、右退捻管25上的进气孔1624,由孔1624喷出的气流在退捻孔1724内形成与纱捻度成反向的旋转气流。这样被剪过的纱尾239、240在退捻控制片31、32之间时,由于退捻孔1724中气流作用,在退捻管25上口形成一个负压区,把纱尾239、240分别吸入左、右退捻孔1724中,在反向旋转气流中,纱尾239、240上的捻度松解退去,变成毛笔状的平行纤维束。退捻气流量的大小,可通过气流调节阀27的调节杆127进行调节。
分气杆18继续A向移动,分气杆18的空缺部分118使孔424与加捻气孔429连通。加捻进气孔429与气路集成块13上加捻进气孔329连通,所以由孔424流出的0.6Mpa压缩空气流,经过空腔1124、孔429、329进入加捻管孔229,继而进入捻接腔体28上的空腔129,由喷射孔529喷射出高速气流,在捻接槽29中形成一股既有旋转又有扰动的运动气流。
分气杆18继续A向移动,分气杆18上的前端218与气阀杆23接触,并继续一起移动,直至气阀杆23恢复起始位置,进气孔24通过空腔1024、孔824,空腔724与节流孔624连通。此时由气源管接头15进入的压缩空气,通过节流孔624作用于活塞21的后部221,使活塞杆16B向移动,通过活塞杆16将凸轮片19、分气杆18恢复至起始位置。当活塞21作B向移动时,在空腔121前面的空气通过孔424、孔324、空腔224、排气孔623、孔1824排入大气。随着活塞21的复位,由凸轮片19带动的剪纱、压纱、拉纱等部件全部恢复至起始位置,准备下一次捻接启动。
本实施例由于气阀杆有自动复位的功能,因此当捻接过程结束,能自动切断气源,不受手柄14复位时间的影响。
权利要求1.一种全气动空气捻接装置,具有缸体座和缸体,一个气路集成块装在缸体侧上方,缸体座上接有气源管接头;气路集成块上方装有退、加捻机构,退、加捻机构与气路集成块间有气路相通;缸体中的两个腔体分别装有联动的活塞杆和分气杆,活塞杆及分气杆经传动机构与退、加捻机构连接;缸体的有分气杆的腔中装有气阀杆,气阀杆与一个受外部手柄控制的气阀操纵板联接;其特征在于缸体成卧式设置;退、加捻机构中的退捻孔下方装有退捻管,退捻管管壁上有开口朝下的退捻气流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气动空气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退捻孔口装有退捻控制片。
专利摘要公开了一种全气动空气捻接装置。具有缸体座和缸体,及一个气路集成块,缸体座上接有气源管接头;气路集成块上方装有退、加捻机构,退、加捻机构与气路集成块有气路相通,缸体中的两个腔体内分别装有联动的活塞杆、分气杆;活塞杆、分气杆经传动机构与退、加捻机构连接,缸体的有分气杆的腔中气阀杆与受手柄控制的气阀操纵板联接;特点缸体成卧式设置;退捻孔下方退捻管中有开口朝下气流孔。优点退捻气流不会喷向操作者,摆纱槽浅。
文档编号B65H69/06GK2140906SQ92237719
公开日1993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1992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1992年11月14日
发明者徐加利 申请人:南通市纺织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