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筒式带输送机中柔性筒式带扭转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172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止筒式带输送机中柔性筒式带扭转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筒式带输送机的使用中防止柔性带扭转的装置。
一个筒式带输送机包括柔性筒式循环带,用于输送和升降诸如粉料、粒料、粉碎过的固体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散装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物料被全部包围在圆筒带内,并且可以在任何方向和任何高度上进行输送。
在图1-3中,示出了传统筒式带输送机的一个实例。柔性筒式循环带由具有柔性或弹性材料如橡胶,柔软塑料或类似材料制成,通常由其两自由边绕自身轴的卷起形成筒形,它的内部和外部端边互相沿其长度搭接,并且在上驱动辊2和下驱动辊3之间加固,如图1所示,循环带以一个标准倾斜角度延伸或在其宽度方向抵抗其卷起趋势打开。
筒式带1适合由若干支撑框4支撑,在沿循环带1的输送通道的两辊2和3之间,所述支撑框上沿特定距离配置了角配件5。每个支撑框4包括由隔板4C隔开的上室和下室4a和4b,如图2所示,这样便形成了带1的前进通道1a和返回通道1b。在每个支撑框4的室4a或4b内,若干辊6在内圆周向配置并与筒式带接触。支撑辊6夹持并保证带1的筒形状。
如图3所示,在下辊3处打开的带1由自身的卷起力逐渐卷成筒形,同时导辊7和8支撑带的底部和两侧。在这个过程中,诸如粉料、粒料、破碎颗粒和它们的混合物地等散装物料从位于下辊3上面的喂料斗9喂入带内。
当带1的侧边相互搭接后,全部包围散装物料10的筒式带沿前进通道1a通过支撑框4的上室4a,同时,如上所述筒式带1支撑在支撑辊6上。在这个过程中,相互搭接的端边位于带的上部,因此,不会导致物料的散落。
然后,筒式带借助于带打开机械装置(图中未示)在逐渐接近上驱动辊2时打开,打开机械装置的结构与图3中所示的带的闭合装置相同。打开的带绕过上驱动辊2,同时散装物料10从带上卸到带端部的收料装置11中。
然后,带1沿返回通道1b向下运动。张开的输送带在其卷起力的作用下通过导辊再一次逐渐卷成筒状。空筒带1通过支撑框4的下室4b的同时由下室4b内的支撑辊6支撑,如上所述,此时相互搭接的带侧边位于带的下部。随后筒式带再次通过另一导辊逐渐张开,张开的带1返回到下辊3上。
这种带式输送机有时可延伸很长的距离如一百米。当带在上辊2和下辊3之间的距离很长时,特别是上述的一百米以上时,筒式带1经常由于下面的原因绕其轴线扭转(a)由于长时间的使用,产生机械部件的部分变形或磨损;(b)支撑辊位置的不规则;(c)支撑辊和它们的支撑件的制造精度误差;(d)支撑辊的部分变形磨损;(e)柔性筒式带的厚度、弹性、硬度等的不均匀。
当筒式带在前进通道上产生扭转时,将会导致带内散装物料的散落,这样,过大的力施加到带1和驱动马达上,从而促使了它们的磨擦和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柔性筒式带自由扭转的装置,该装置简单、稳定并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柔性筒式带在使用中扭转的装置,在输送机中,柔性筒式带在相互隔开一定距离的第一和第二辊之间延伸,在辊上输送带张开,而在输送时带以筒的形式运动,并由若干套在筒式带的圆周向配置的支撑辊支撑,支撑辊接触带的圆周并可旋转地固定在支撑框上,其改进包括改变校正辊角度的装置,该校正辊基本上在与带的前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与带接触。
下面将参照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对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数字表示,其中图1是传统筒式带输送机的概略侧视图;图2是沿图1中Ⅱ-Ⅱ线的放大截面剖视图;图3是沿图1中Ⅲ-Ⅲ线的放大平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与图2中支撑框相类似构件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沿图4中V-V线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5中隔板的立体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与图5相似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放大平面图,图中的筒式带的前进通道用假想线示出;图9是沿图8中Ⅸ-Ⅸ线的纵向截面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类似于图4的另一支撑框的放大剖视图;图11是沿图10中Ⅺ-Ⅺ线的纵向剖面图;图12是沿图10中Ⅻ-Ⅻ线的横向剖面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的类似于图8的放大平面图,图中所示的筒式带的前进通道由假想线表示图14是沿图13中ⅪV-ⅪV线的纵向截面图;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个实施例的与图8相似的放大平面图,图中的筒式带前进通道由假想线表示;图16是沿图15中XⅥ-XⅥ线的纵向截面图。
参照附图,其中图4-16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图4-6中,表示了与图1-3相同类型的支撑框22,首先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和图1-3同种类型的柔性筒式循环带21由支撑辊23支撑,其支撑辊的结构和功能与图1-3中所示的相同,沿支撑框22的圆周向安装。在筒式带21的前进通道上装运散装物料24。
每个支撑辊23均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撑25上,该支撑包括底板25a和一对从底板端部延伸一定距离的侧板,其延伸方向垂直于底板25a,侧板25b可旋转地支撑与底板25a平行的支撑辊23。
支撑25装在支撑框22的内框22a上,由螺栓26和螺母27将其固定在底板25a的端部上,因此支撑辊23的转轴垂直于带21的运动方向。
当筒式带21在图4中所示的前进通道21a运动而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扭转时,一个或多个支撑辊23由于一个或几个倒置U形隔板28插入支撑框22的内框22a和支撑25的底板25a之间而产生倾斜,其中一种隔板在图6中示出。从图5中可清楚看出,隔板28插在位于相对靠近带21的扭转部分的扭转方向的相对侧的螺栓26上。因此,支撑辊23的转轴倾斜,这种支撑辊在图4所示的逆时针方向上施加扭转力,从而消除带21的前进通道21a上的扭转力。
在这个实施例中,隔板28是薄片,也可以根据筒式带21的扭转力的大小把若干隔板结合使用。
通常,在筒式带21的返回通道21b,由于不装运散装物料24,因此它的重量轻,因此带很少扭转,即使带21扭转一点,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通常在返回通道上不设置扭转力消除机构,但如有需要,也可设置这种机构。
在图7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结构类似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其不同之处在于每个支撑25的底板25a由一对螺栓31和一对双螺母32固定在支撑框22的内框22a的底板25a的端部上,从而代替了第一实施例中的螺栓26、螺母27和隔板28,在支撑框22的内框22a和辊支撑25的底板25a之间的螺栓31可由固定到底板25a上进行调节,螺栓31由双螺母32固定到支撑框22的内框22a上。
在这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功能均可得到。进一步说,支撑件25的倾斜,即支撑辊23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可连续、精确和稳定地调节。
在图8和图9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可适用于图1-3中的传统带式输送机。图8是从底部看带1的前进通道4a支撑框4的横向截面图。
一个L型台板34具有从支撑框4的隔开部分向前延伸一定距离的侧板。辊支撑35包括底板35a和一对从底板35a的端部延伸一段距离的侧板,其延伸方向垂直于底板35a的侧板35b,侧板可旋转的支撑一个扭转校正辊36,在此间校正辊36与带1的前进通道1a的底部接触。
底板35a通过其中心驱轴销37装在台板34上,它的一端连接到止动板38上,该板在与带1的运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水平延伸。用于转动校正辊36的杆40整体连接在止动板38的自由端。杆40通过在台板34的侧板上形成的槽39。
止动板38上带有圆弧形槽41,槽的中心是垂直旋转销37。一个止动栓42垂直通过台板34的孔和弧形槽41,在弧形槽外的螺旋端部与止动螺母43啮合。依靠旋紧螺栓42和螺母43,而使可转动止动板38相对于台板34固定。在这个实施例中,母螺栓可在台板34上攻出,这样,止动板38仅靠把螺栓拧入母螺栓内而不需螺母便可固定到台板34上。
在这个实施例中,当带1的前进通道1a相对于其运动方向按顺时针方向扭转时,螺母43松开,旋转杆40和辊支撑35如图8所示绕驱轴销37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因此,校正辊36可相对于带1的前进方向倾斜。然后,螺母重新螺紧,以便固定倾斜的校正辊36。
这样,如上所述,校正辊36在相对于运动方向的逆时针方向上施加扭转力,从而校正或消除带1在前进通道上的扭转。
在这种情况下,校正辊36的接触表面上最好带有细槽或肋,或最好用不打滑材料如橡胶,覆盖其接触表面,从而增大校正辊36与输送带1之间的磨擦。
在这个实施例中,这种校正辊36装在带1的前进通道1a的右侧和左侧,如有必要,若干校正辊36可装在带1的前进通道1a的底部和侧部。进一步说,校正辊36也可放置在输送带的返回通道1b,其安装形式和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相同。
在图10-12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和图1-3中相同类型的柔性筒式循环带45由与图1-3中相同类型的支撑辊47支撑,支撑辊沿支撑框46的圆周安装,支撑框46的结构和图1-3中的相同,并安装有同种类型的角配件48。在筒式带45的前进通道45a上装有被输送的散装物料。
支撑框46包括一个方形框46a、一个隔板46b和安装板46e,隔板把支撑框分为上下室46c和46d,安装板46e装在支撑框46的下室46d的四个角上,与水平面倾斜60度。
四个环形夹持辊50依靠四个销51可旋转地设置在方形框46a的后表面的支撑框46的上室46c的四个角上。一个环形板52其内径大于前进通路45a的外径,由四个夹持辊50在板的外缘夹持。
六个辊支承53,每个包括一个底板53a,一对从底板的端部延伸且垂直于底板的侧板53b和连接底板53a的一侧和侧板53b的安装板,每个这样的辊支承以相同的间隔沿圆周向安装在环形板52上。支撑辊47可旋转地安装在侧板53b之间且平行于底板53a。每个安装板53c上设有一对在与支撑辊47的轴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槽54。每个辊支承53可滑动地装在环形板52内,它是由螺栓55插入安装板53c的槽54和环形板52上的孔,然后把螺母与螺栓55的自由端啮合实现的,因此,支撑辊47可对齐并绕带45的周边线延伸。
六个弹簧止动件56安装在环形板52的外圆周部分上且在辊支撑53的圆周方向对齐。盘簧57配置在每个辊支撑53的底板53a和弹簧止动件56之间,弹簧57在筒式带45的向心方向上偏压辊支撑53,因此,支撑辊47可偏压筒式带45。
U型校正辊支撑58包括一个底板58a和一对在与底板58a垂直方向从底板的端部延伸的侧板58b,从图11和12可清楚地看到,侧板58b可旋转地支撑一个校正辊49与带45的前进通道45a的底表面接触。
校正辊支撑58的底板58a在其中心后端设置一个杆58c,该杆向后延伸并带有在输送带45的轴上延伸的槽60。托板61装在支撑框46的隔板46b的上表面上。校正辊支撑58的底板58a的中心通过垂直销轴62可转动地装在托板61的中心。其自由端向下延伸的L形销水平安装在环形板52的前底端部分上,因此,L形销63的自由端可插入杆58c的槽60内。
五个辊支撑64,每一个的结构都与校正辊支撑58相同,它包括底板64a和一对在垂直底板方向从底板端部延伸的侧板64b,侧板64b可旋转地支持支撑辊65,使其与底板64a平行。侧板64b径向装在安装板46e和支撑框46的下室46d的方形框64a的底部上,因此,支撑辊65支撑管式带45的返回通道并与其上部、下部、右部、左部和底部接触。
在这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当带45的前进通道45a相对于带45的前进方向顺时针扭转时,因为在压力下,设置在环形板52上的支撑辊47接触带45,环形板52由于带的扭转而被带动向同方向旋转,这样便使L形销63和环形板52一起在同方向上运动,即图12中的向上运动。同时,L形销63带动校正辊支撑58和校正辊59一起绕销62在顺时针方向由转动杆58c产生扭转。
然后,校正辊59向带45上相对于前进方向施加逆时针方向的扭转力,从而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自动校正或消除带45的前进通道45a上的扭转。
在这个实施例中,虽然盘簧57向辊支承53施加压力,从而防止支撑辊47和带45之间打滑,然而,这种结构可根据辊47和环形带45的形状和材料而省略。校正辊59也可由弹簧压向输送带45。
在图13和14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实施例,也适用于图1-3所示的传统带式输送机。
台板67连接支撑框4的隔板4c,隔板4c向后延伸一定距离。U形校正辊的支撑68包括一个基本上在垂直于带1的运动方向上延伸的底板68a和一对从底板端部且垂直底板的方向上延伸的侧板68b,U形校正辊的支撑68通过垂直销轴69由可旋转地把底板68a的中心装在托板67的中心而实现可旋转地安装。侧板68b可旋转地支撑校正辊70,并使其接触管式带1的前进通道的底部。如图13所示,杆件68c接合底板68a的底端并在其自由端部有一对槽71,该槽在校正辊的轴向延伸。
一对有起动杆72a的电磁阀72装在托板67的一侧的上表面,如图13所示,其相对于杆件68c的左右部分对称,起动杆72a的自由端通过垂直销轴在其槽71内连接杆68c的自由端。
转臂74通过垂直转销73可转动地装在托架67的底表面的中心前端。支撑臂75通过水平销76可转动地连接转动臂74的后端。支撑臂75受到固定在水平销76上的盘簧的向上偏压。
U形探测辊支撑78包括一个底板78a和一对从底板的端部在与其垂直方向延伸一定距离的侧板78b,侧板78b可旋转支撑一个探测辊79,探测辊79由带1带动沿带1的前进方向转动。侧板78b固定到支撑臂75的后自由端上。用于起动电磁阀72的一对微型开关80安装在支撑臂75两侧的托架67的后端上。
当筒式带1的前进通道1a在相对于带1的前进方向顺时针扭转时,支撑臂75和探测辊79一起沿顺时针方向向上转动,然后,位于图13上侧的微型开关80由支撑臂75起动。然后,后电磁阀72由微型开关80起动并拉动起动杆72a,因此,如图13所示,把校正辊支撑68和校正辊70一起绕销69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然后,校正辊70给带1一个相对于前进方向的逆时针方向的扭转力,因此,便可自动校正或消除带1前进通道1a的扭转。当带1在相对于前进方向的逆时针方向扭转时,同样也可用上述的类似方法自动校正或消除。
在图15和16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六个实施例,它适用于图1-3中的传统带式输送机。
托板82连接向后延伸的支撑框4的隔板4c。U型校正辊支撑83包括底板83a,在与带的运动方向基本上相垂直的方向延伸,一对侧板83b从底板的端部且垂直于该端部延伸,支撑83通过垂直销轴84把底板83a的中心可旋转固定到托板82的中心而固定,侧板83b可旋转支撑校正辊85,使其与筒式带1的前进通道1a的底部接触。
杆83c接合底板83a的底端,如图15所示,杆的自由端上带有槽86,该槽86沿校正辊的轴线方向延伸。
如图15所示,带有活塞杆87a的液压缸87安装在托板82的左底部的后突出部分的上表面上,活塞杆87a的自由前端通过垂直销轴88在杆86的槽内与杆83c的前自由端可旋转连接。
具有起动杆90b的开关阀90通过连接管89与液压泵(图中未示)接通,并安装在托板82的上部分的另一侧,见图15。开关阀90通过输入管91连接液压缸87。
转臂93通过垂直销92可旋转地安装在隔板4c的底表面的中心。支撑臂94通过水平销95可旋转地连接转臂93的后端部。支撑臂94承受固定在水平销95上的盘簧96的向上偏压。
U形探测辊支撑97包括底板97a和从底板端部且在垂直于该端部的方向上延伸一对侧板97b,侧板97b可旋转支撑探测辊98,该辊98由带1沿其前进方向带动,侧板97b安装在支撑臂94的后自由端。探测辊支撑97带有水平朝向开关阀90伸出的接合杆97c,起动杆90b和接合杆97c通过连杆件99使各自的自由端相互连接。
当筒式带1的前进通道1a在相对于带的前进方向的顺时针方向扭转时,从图15可看出,支撑臂94和探测辊98一起在相对于带的前进方向的顺时针方向上转动,然后开关阀90由支撑臂94通过接合杆97c和连杆件99起动。随后,由开关阀90起动的液压缸拉动活塞杆87a,从而使校正辊支撑83和校正辊85一起绕销84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随后,校正辊85在相对于带1的前进方向的逆时针方向上向带1施加扭转力,因而自动校正或消除输送带1的前进通道1a的扭转。当带1在相对于其前进方向的逆时针方向扭转时,同样也能用上述的方法校正或消除。
虽然本实用新型参照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叙述,然而,对于本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来说,还可以作出各种各样的改进和变形,但都不会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止筒式带输送机中柔性带扭转的装置,其中筒式带在两个相互隔开一定距离的第一和第二辊之间延伸,在辊上筒式带是打开的,在输送运程中带呈筒状并由一套绕带的圆周边设置且与带接触的支撑辊支撑,支撑辊安装在支撑框上,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改变校正辊的角度的装置,校正辊在基本上与带的前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与输送带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限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在校正辊支撑上的校正辊的角度可由插入支撑框和校正辊支撑之间的一个隔板进行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限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在校正辊支撑上的校正辊的角度可由插入支撑框和校正辊支撑之间的若干隔板进行改变。
4.根据权利要求
2或3所限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隔板呈U形。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限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一对螺栓把校正辊和校正辊支撑安装在一起,其角度可根据在支撑框和校正辊支撑之间的螺栓的长度单独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
5所限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校正辊的角度可根据螺栓在校正辊和校正辊支撑之间的长度调节,在支撑框和校正辊支撑之间使用一对双螺母,螺栓固定在校正辊支撑上。
7.根据权利要求
2、3、5或6所限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校正辊是其中一个支撑辊。
8.根据权利要求
7所限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校正辊所处的位置与筒式输送带的前进通道的底部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
2、3、5或6所限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校正辊从支撑辊中选出。
10.根据权利要求
9所限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校正辊的位置与筒式输送带的前进通道的侧边相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
1所限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校正辊支撑可转动地装在支撑框上,安装在校正辊支撑上的校正辊的角度可由手动转动校正辊支撑 而改变。
12.根据权利要求
1所限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校正辊支撑可转动地装在支撑框上,安装在校正辊支撑上的校正辊的角度可借助于移位装置使校正辊支撑转动而改变。
13.根据权利要求
12所限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移位装置包括一块环形板,在其径向设置有支撑辊,并且环形板在带的扭转方向的同方向上转动,当筒式带向左或向右方向扭转时,移位装置可使校正辊向右或向左移位。
14.根据权利要求
12所限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移位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电磁阀,电磁阀由探测辊起动,当筒式带向左或向右方向扭转时,移位装置可使校正辊向右或向左移位。
15.根据权利要求
12所限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移位装置包括液压缸和转换阀的组合,它们由探测辊起动,当筒式带向右或向左方向扭转时,移位装置可使校正辊向左或向右移位。
专利摘要
一种防止筒式带输送机中柔性带扭转的装置。其中柔性筒式带在两个相隔一定距离的第一和第二辊间延伸,带在辊上打开,在输送中呈筒状,并由在其周边设置的一套支撑辊接触支撑,支撑辊可旋转地装在支撑框上。有一装置可改变在与带的前进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校正辊的角度,校正辊可设置成与带的底部和/或侧部接触。
文档编号B65G15/08GK86206749SQ86206749
公开日1987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1986年9月5日
发明者桥本国雄 申请人:岡崎春雄, 日本管道运输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