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7874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伪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防伪容器,更特别地是关于一次性使用的防伪瓶。
液体包装容器,包括饮料瓶,酒类产品包装瓶等的防伪问题是一直悬而未决的大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名牌产品的追求也逐步增加,但是目前人们从市场上买回的产品很多是假冒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容器的防伪问题无法解决。目前市场上有一种防伪瓶,其根本方法就是打碎酒瓶、饮料瓶的瓶颈,但是第一它们需使用专门工具,第二碎玻璃极易进入容器内,形成不可忽视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研制一种无碎玻璃进入容器,且无需专门工具的防伪瓶。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将通过下列的具体描述来进一步展开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防伪瓶,包括瓶盖、防伪节、内衬、外衬、弹性套、内塞、导气管、内堵、瓶体、融封点和凸缘,其中防伪节在瓶体的瓶口上端,内衬支持内塞和防伪节,外衬在防伪节和弹性套之间,弹性套的下端套在凸缘之下,防伪节的上端用火融化形成融封点,瓶盖通过其内螺纹和瓶体上的外螺纹旋接。
本实用新型的防伪瓶将需包装液体完全置于一个毫无任何缝隙的玻璃容器中,真正实现了不破坏瓶子而无法取出被包装液体,从根本上避免了瓶子的二次使用。
以下通过附图及其说明来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伪瓶瓶口部分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伪瓶导气管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伪瓶导气管的俯视图。

图1至图3中,符号(1)代表瓶盖,符号(2)代表防伪节,符号(3)代表内衬,符号(4)代表外衬,符号(5)代表弹性套,符号(6)代表内塞,符号(7)代表导气管,符号(8)代表内堵,符号(9)代表瓶体,符号(10)代表融封点,符号(11)代表凸缘,符号(12)代表内螺纹,符号(13)代表外螺纹,符号(14)代表倒液管,符号(15)代表环塞。
在本实用新型中,防伪节(2)在瓶体(9)的瓶口上端,内衬(3)支撑内塞(6)和防伪节(2),外衬(4)在防伪节(2)和弹性套(5)之间,弹性套的下端套在凸缘(11)之下,防伪节(2)的上端用火融化形成融封点(10),瓶盖(1)通过其内螺纹(12)和瓶体(9)上的外螺纹(13)旋接,内堵(8)安在瓶口内,内塞(6)包括倒液管(4)和导气管(7),内塞(6)的下端有环塞(15),内塞(6)至少有四个环塞(15)。
本实用新型可按如下方法制造。
首先按附图所示制造出瓶体后,在瓶内装入被包装液体,然后将内塞(6)塞入,在防伪节(2)上口内塞入可塑性材料制内堵(8),如果需要,可在内堵(8)内包上标志。将瓶体转入封口工序,用火加热使玻璃融化,在防伪节顶端形成融封点(10);在防伪节壁最薄部位,若需要可作横向予划伤,然后外加外衬(4),套上弹性套(5),最后旋上瓶盖(1)即可。
在使用时,首先旋下瓶盖,然后用手掰断防伪节,由于有弹性套存在,因此碎玻璃全被兜走而不会掉入瓶内污染液体,然后倾倒液体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防伪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盖(1)、防伪节(2)、内衬(3)、外衬(4)、弹性套(5)、内塞(6)、导气管(7)、内堵(8)、瓶体(9)、融封点(10)和凸缘(11),其中,防伪节(2)在瓶体(9)的瓶口上端,内衬(3)支撑内塞(6)和防伪节(2),外衬(4)在防伪节(2)和弹性套(5)之间,弹性套的下端套在凸缘(11)之下,防伪节(2)的上端用火融化形成融封点(10),瓶盖(1)通过其内螺纹(12)和瓶体(9)上的外螺纹(13)旋接。
2.如权利要求1的防伪瓶,其特征在于内堵(8)安在瓶口内。
3.如权利要求1的防伪瓶,其特征在于内塞(6)包括倒液管(14)和导气管(7),内塞(6)的下端有环塞(15)。
4.如权利要求1的防伪瓶,其特征在于内塞(6)有四个环塞(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伪瓶,包括瓶盖(1)、防伪节(2)、内衬(3)、外衬(4)、弹性套(5)、内塞(6)、导气管(7)、内堵(8)、瓶体(9)、融封点(10)和凸缘(11),其中,防伪节(2)在瓶体(9)的瓶口上端,外衬(4)在防伪节(2)和弹性套(5)之间,弹性套的下端套在凸缘(11)之下,防伪节(2)的上端用火融化形成融封点(10),本实用新型的防伪瓶从根本上避免了瓶体的二次使用,并且无需专门工具开启和无碎玻璃进入容器内。
文档编号B65D49/00GK2213697SQ95209228
公开日1995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1995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1995年4月18日
发明者王宁 申请人:王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