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结构的移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8328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结构的移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机械,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在产品表面打印商标、文字、符号或图案的移印机。
传统使用的移印机,包括胶头、滑座、刮刀座、油墨盘、推进机构等,上述诸结构均不同程度地存有缺点。
由于胶头的安装角度必需固定,仅能以垂直方式向下打印,因此一种形式的胶头及一组胶头座仅适用于一种产品使用,不同形状的产品必需配备不同的胶头,造成生产成本增加,拆换胶头费时费力、占用过多的胶头储放空间等问题。
滑座的运动轨迹是按 字进行的,使胶头按垂直向下打印、垂直上升、水平向后、垂直向下沾墨、垂直上升、水平向前的过程循环进行。其中所有水平及垂直的运动都是不可调整的,但实际被印物总有大小尺寸上的区别,因而只能通过调整被印物的摆放位置来配合上述胶头的固定行程,特别是打印较小的被印物时浪费的工时就相当可观,这也是长期以来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
目前,移印机油墨的补充及油墨浓稀度的控制基本由人工完成,不仅费时费力且不能有效控制质量。
由于机械结构的刮刀座不能整组独立拆卸,有多种色彩套色打印时,会因换色造成诸多操作不便;刮刀座因无法调低常会发生操作撞击易损坏钢板和刀片;刮刀座不能紧密牢靠地固定;不能按印刷需要作定点调整;刮刀架不能与毛刷架在同一平面作业,造成毛刷因不能水平送墨而引起油墨不匀;毛刷架与刮刀架常会被油墨卡住且清洗困难,不仅不便作业且故障率高。
现有移印机的覆墨装置,由于采用毛刷刮胶及固定滚轮,存在有油墨覆盖版面不均、送墨较难成一平面、清洗毛刷架不易、毛刷更换率高等问题,移印中油墨向前堆积、向左右扩散、向后溅出等,不仅耗费油墨且污染周围环境,因覆墨轮不能延长,印刷面积受限,因常需调整毛刷架的高度及增添油墨而加长了作业时间。
移印机油墨盘受鸠尾槽结构设计所限,导致油墨盘必须横向取出,造成拆卸上的不便,甚至要拆卸毛刷架、刮刀座;油墨盘因油槽较深,油墨容易喷出卡住鸠尾槽;固定钢板用螺丝左右、前后固定,易造成版面倾斜,影响刮墨、送墨及印刷质量;用铝合金制作的油墨盘易与油墨溶剂产生化学作用生成铝的氧化物,影响印刷质量。
现有移印机的推进机构如


图1所示,其推进方式如图2所示,以气压缸1推动方形驱动体11作往覆运动。驱动体11上设两个三角形挡体111,在挡体凸起端下方设弹簧,受压后自动下压。在推进工作台2时,驱动体11以此凸起端顶靠工作台2的边缘,在汽压缸1向前推进一定距离后驱动体11即反向缩回,此时三角挡体111即顺势受工作台抵压而下缩,待通过一个工作台2时又重新弹起继续顶靠工作台2的边缘,如此周而复始地以气压缸1的往复运动驱动整个输送带3上的工作台单向间歇循环运动。上述结构的每一次运动只能推进一个工作台,即一次运动只能对一个待加工物(工作台上)进行加工,因此效率很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上述结构的移印机作出改进设计,通过胶头角度调整装置可任意摆动胶头角度,并以胶头单一的曲面调整变化来适应多种不同形状的产品,以减少胶头个数;可通过滑座调整装置适当调整水平运动的行程长度与不同尺寸需要的加工物件配合,以缩短工时、提高工效;通过自动送墨装置由机台往复驱动撞击送墨本体,使其内连杆产生往复运动,周期性地推压油墨流出,并可预先设定、调整送墨量;通过精筒的刮刀座设计和在刮刀架座上盖增设压缩弹簧,使刮刀与覆墨轮在同一平面作业,套色印刷均匀;通过油墨盘的改进设计及与同向鸠尾槽的组合,可快速拆卸组装油墨盘;通过改进推进机构,由气压缸在驱动盘的轴承处驱动,可在同样的往复行程中推进较多距离且可调,形成一次行程可推进1—4个加工台,同时对多个加工物加工,提高工效。总之,上述改进设计的目的是以提高移印工效、提高印刷质量为总目标的。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结构的移印机,包括胶头、胶头角度调整装置、滑座调整装置、墨杯、自动送墨装置、刮刀、刮刀座、油墨盘和推进机构,所述的滑座调整装置的胶头座在气压缸驱动下,在两轨柱上作往复运动,所述的胶头设于胶头座下方;所述的自动送墨装置由往复机台和送墨本体组成;所述的油墨盘由墨盘、底盘、钢板、铁条和胶片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头角度调整装置包括一座板、一万向接头和一压条,所述座板为长形板体,前缘设一长形缺槽,长形缺槽的垂直壁上开设两螺孔,两螺孔间开设有一U形缺槽,U形缺槽垂直壁上有长条槽道,U形缺槽水平壁面中央处开设有一圆孔,座板一侧面开设有贯穿至U形缺槽长条槽道的销孔,所述万向接头由一环形轴承内枢套一滚球组成,环形轴承与滚球上开设对应缺口,滚球上开设有一贯通的套孔,环形轴承嵌合于座板U形缺槽的长形槽道内,所述压条为长形条块,开设有与座板螺孔对应的通孔,有螺丝穿过通孔与座板螺孔螺锁将压条固设在座板的长形缺槽中并迫紧万向接头,所述胶头的连杆插入万向接头滚球的套孔内,有插销插入座板销孔和环形轴承、滚球的缺口内定位万向接头;所述滑座调整装置的两轨柱上设有一板体,板体上螺设有调整板体在轨柱上位置的螺杆,板体上对应轨柱处分别开设有缺槽,缺槽内设有松开时以螺杆调整板体、迫紧时成固定状态的迫紧把,扳体上固没有一在胶头座运动时顶触胶头座的抵触棒,抵触棒上设有停止胶头座水平运动的触发开关;所述自动送墨装置的送墨本体装设于往复机台上,往复机台一端凸设一挡止块,送墨本体为一长形座体,长形座体内开设一水平方向贯通的三段直径由小而大排列的同心柱孔,两端柱孔内壁上分别设有供螺接螺盖和内六角螺丝的螺牙,有连杆容置在柱孔内,连杆一端从螺盖圆心处的圆孔穿出,连杆上套设有C形环片、弹簧和O形环,C形环片挡持弹簧使弹簧容置于柱孔的中段部位并顶靠于螺盖圆孔内壁,柱孔内近六角螺丝处的送墨本体上分别向上垂直开设供螺接所述墨杯的螺孔和向下垂直开设柱形泄墨孔,送墨本体往复运动连杆撞击往复机台的挡止块挤压出油墨;所述的刮刀座,由刮刀滑槽座、刮刀滑槽固定架、刮刀滑槽固定块、刮刀架座、刮刀架座上盖、刮刀固定片和覆墨轮组装构成,刮刀滑槽座为长条状,中间开设有圆孔,刮刀滑槽座底端两侧设有供刮刀滑槽固定架嵌入的前、后鸠尾槽,刮刀滑槽固定架成倒L形,上端开设单边鸠尾槽,底面为一嵌合平面,嵌合平面侧缘前端设有供螺设刮刀滑槽固定块的螺孔,刮刀滑槽固定块成 形,上端内面为一接触刮刀滑槽座前鸠尾槽的斜面,有调整螺丝贯穿刮刀滑槽固定块螺接在刮刀滑槽固定架的螺孔中,固接刮刀滑槽座和刮刀滑槽固定架,刮刀架座成 形,顶端架设有伸缩水平杆及压缩弹簧,刮刀架座上设有供承设刮刀架座上盖的花生状调整孔,刮刀架座底端斜面与刮刀固定片配合;刮刀架座上盖覆盖于刮刀架座上,有调整螺丝贯穿调整圆盘、刮刀架座上盖、刮刀架座的花生状调整孔和刮刀滑槽固定架的嵌合平面,刮刀架座上盖两侧端设固定耳,固定耳上端设有供覆墨轮固定杆贯穿架设的压缩弹簧;所述覆墨轮架设在固定杆底端,覆墨轮成锯齿圆筒状,各轮等距离内倾斜设置;所述的刮刀固定片夹持所述的刮刀并固定在所述刮刀架座底端斜面上;所述油墨盘的墨盘为薄形钢板,底端设有与底盘上端鸠尾槽配合的同向鸠尾槽,墨盘侧端有单一定位螺丝;所述推进机构包括输送带工作台,两齿盘和套设在两齿盘上的链条,一齿盘为驱动盘,设单向驱动式轴承,轴承外缘并设一与气压缸连杆上齿棒啮合的齿轮,齿棒前端的移印机机壳上设有用于顶持前进齿棒的调整螺杆。
所述胶头角度调整装置的压条,与所述万向接头的接触面为对应弧形,所述座板U形缺槽的底面与长形缺槽的水平壁面成同一平面。
所述自动送墨装置的送墨本体,与所述墨杯螺固的螺孔下端与所述柱孔连通处成漏斗形收缩;所述泄墨孔下端出孔为凸出的角锥形;所述连杆上设有两环槽,所述O形环套设于连杆上近内端头处的环槽上,所述C形环片套设于连杆近中央处的环槽上,还包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螺盖的螺柱部分与所述送墨本体相抵。
所述刮刀座的刮刀滑槽座的前鸠尾槽高于后鸠尾槽,所述的刮刀滑槽固定架上端的单边鸠尾槽与刮刀滑槽座的后鸠尾槽嵌合;还包括有压缩弹簧,设置在所述刮刀架座上端与所述刮刀滑槽固定架嵌合平面间。
胶头连杆插入万向接头套孔内可随意摆动至所需角度,待选定角度后再将插销插入销孔及万向接头的缺口内暂时定位。滑座调整装置中,胶头座由气压缸驱动并在两轨柱上作往复运动,通过顶触板体上抵触棒的触发开关来停止胶头座的水平运动行程,以缩短加工行程及时间。自动送墨装置在送墨本体作往复运动而使连杆撞击挡止块时,连杆向内收缩推压油墨由泄墨孔流出,并连动C形环片和压缩弹簧,在送墨本体折返后,连杆受弹簧作用而恢复原位,墨杯内油墨再流入柱孔内,如此循环往复自动送墨。刮刀座中以刮刀架座结合刮刀和以刮刀架座上盖结合覆墨轮,形成完全独立的两组结构,再分别于上端设压缩弹簧,可整组上下伸缩,再在两组结构间贯穿调整螺丝并固定在刮刀滑槽固定架上,使两组结构同步但独立运动,刮刀可完全刮清钢板油墨,覆墨轮在滚动时将油墨慢慢溢于两侧旁再添回中间部分,中间部分不会缺油墨且钢板覆墨均匀。油墨盘由上而下固定成一平面,钢板不会倾斜可紧紧密合于盘面。推进机构通过调整螺杆的旋进或旋出,可调整齿棒与齿轮间的有效啮合长度,以控制每次运动的前进距离。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图1.现有移印机的整体外观示意图图2.现有移印机推进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改进结构的移印机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图3所示胶头角度调整装置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图4所示胶头角度调整装置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图6.图5所示胶头角度调整装置胶头动作示意图图7.图3所示滑座调整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滑座调整装置在移印机中所处位置的侧视示意图图9.图3所示自动送墨装置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图9所示自动送墨装置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1.自动送墨装置送墨本体远离挡止块时的动作剖面示意图
图12.自动送墨装置送墨本体连杆撞击挡止块时动作剖面示意图
图13.图3所示刮刀座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
图13所示刮刀座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15.
图13所示刮刀座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16.
图13所示刮刀座压缩运动时的动作示意图
图17.图3所示油墨盘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8.
图17所示油墨盘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9.图3所示推进机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0.
图19所示推进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图2说明前已述及不再赘述。
参见图3,移印机主要包括胶头角度调整装置A、滑座调整装置B,自动送墨装置C、刮刀座D、油墨盘E和推进机构F。
参见图4,为胶头角度调整装置A的立体分解结构图,主要包括座板A1、方向接头A2、胶头A3和长形压条A4。
座板A1前缘开设有一条形缺槽A11,其垂直壁面上设有一对应螺孔A111、A112,在两螺孔间的座板A1上开设有U形缺槽A12,缺槽底面与长形缺槽为同一平面,U形缺槽A12的弧形壁面上开设有长槽道A121,容万向接头A2嵌入。U形缺槽A12的水平底面中央处开设一圆孔A122。座板A1一侧面开设一贯通至长槽道A121的圆销孔A13,容插销A14插入。
万向接头A2由环形轴承A21内枢套滚球A22组成,滚球A22可在轴承A21内自由旋转,轴承与滚球上各开设一段缺口A23,滚球A22又开设一贯通的圆形套孔A221,可容胶头A3的连杆A31穿入。
组装时先将万向接头A2从水平向嵌入座板A1U形缺槽A12的长槽道A121内并使缺口A23正对销孔A13,再将胶头A3的连杆A31插置在万向接头A2滚球A22的套孔A221内但不插入座板A1的圆孔A122中,任意摆动胶头A3至所需的角度,滚球A22的缺口A23可能会产生倾斜,但其中心点则与轴承A21的缺口A23永远交合即与销孔A13对正,待调整完胶头A3的角度后,将插销A14插入销孔A13及万向接头A2的缺口A23内,滚球A22无法再摆动,暂时定位。最后将长形压条A4置于座板A1的长形缺槽A11上。
长形压条A4与万向接头A2的接触面是对应的凹弧面A41,并开设与座板螺孔A111、A112对应的通孔A42、A43,可用两螺丝A44、A45分别穿过通孔A42、A43与座板螺孔A111、A112螺合锁固,使压条A4迫紧万向接头A2而固定,同时万向接头A2因缺口的作用而内缩夹合胶头连杆A31而定位。组装后的胶头角度调整装置可参见图5。
参见图5,为胶头角度调整装置组合结构剖面图,通过摆动胶头A3,可用胶头的不同部位打印,就可有不同的曲率半径或形状以适应不同形状的加工物。即以一个胶头经角度调整后可适用多种加工物。
参见图6,为胶头角度调整装置调整动作的剖面示意图,在需要垂直打印时可微调胶头A3,使连杆A31对正座板A1的圆孔A122并穿入A122内,再紧固长形压条A4可使胶头A3保持垂直态。
参见图7、图8,分别为滑座调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及在移印机中所处位置的侧视示意图。
胶头座B1由气压缸B2推动在两轨柱B31、B32上作往复运动,形成胶头A3的水平运动。两轨柱B31、B32上设板体B4,有螺杆B5穿过板体B4并延伸至机壳外,于末端固设旋盘B51,通过旋转旋盘B51可控制板体B4在轨柱B31、B32上移动,板体B4于轨柱处分别开设缺槽B41、B42,并与其内分别设置迫紧把B411、B421,当松开B411、B421时,即可调整板体B4的位置,当迫紧B411、B421时即形成固定。板体B4上还固设有形抵触棒B43,在胶头座B1向后移动时恰可顶触抵触棒B43上的触发开关,使胶头座停止水平运动而使胶头A3垂直向下运动,达到调整胶头A3水平运动行程的目的。当以螺杆B5将板体B4移向胶头座B1方向时,可缩短胶头A3的水平运动行程;反之,反方向调整板体B4则可延长水平运动行程,完全可配合加工物件尺寸大小而调整,缩短加工时间提高工效。
参见图9、
图10,为自动送墨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及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自动送墨装置主要包括一往复机台C1和装设在往复机台C1上的送墨本体C2,使送墨本体C2可受往复机台C1驱动而作往复运动,往复机台C1一端头处凸设一挡止块C11,用于挡止送墨本体C2,如
图10所示。
送墨本体C2是一长形座体C21,其内开设一水平方向贯通的三段不等径的同心柱孔C211,且孔径由大至小排列,两端柱孔内壁设有螺牙,可分别容螺盖C22及内六角螺丝C25螺合于内,圆柱形连杆C23容置于柱孔C211内,连杆C23上开设有两环槽C231、C232,金属C形环片C233及胶质O形环C234分别对应套合于两环槽C231、C232内,C233用于挡持轴套于连杆C23上的弹簧C24,C234用于防止油墨外漏。螺盖C22上开设有圆孔容连杆C23穿出,螺盖的外缘螺纹部分轴套一弹簧C221。组装时,套设在连杆C23上的弹簧C24恰容置于柱孔C211的中段部分,连杆C23一端穿出于螺盖C22的圆孔外,而以环片C233抵持于螺盖C22内而不至脱出。于柱孔C211的最窄部分上方的座体C21上垂直开设一螺孔C212,容墨杯C26螺固于内,螺孔C212底端成漏斗形收缩但与柱孔C211连通。螺孔C212与容置内六角螺丝C25的柱孔间的座体下方垂直开设柱形泄墨孔C213,也与柱孔C211连通,泄墨孔C213出口为凸出的角锥形,以避免附着残余油墨。
参见
图11、
图12,分别为送墨装置动作的剖面示意图,在送墨本体C2远离挡止块C11时,如
图11所示。连杆C23受弹簧C24的作用而凸伸于螺盖C22外,弹簧C24维持C形环片C233顶靠于螺盖C22的内壁面,使连杆C23的内端头与内六角螺丝C25间形成有空间,因封堵而缩小了墨杯C26与柱孔C211的流通孔道,油墨少量流入柱孔C211内。
在送墨本体C2向右移动至死点时,如
图12所示,连杆C23因撞击挡止块C11而向内收缩,C形环片C233随之连动而压缩弹簧C24,连杆C23内端头恰位于内六角螺丝C25的底面处,完全占满柱孔C211内的空间,而将柱孔C211内的油墨挤至泄墨孔C213连滴于下方墨皿C3内,同时封堵墨杯C26的出墨孔道。在送墨本体C2再向左移动时,连杆C23不再触及挡止块C11并受C24的弹力作用而恢复原位,如
图11的状态。如此周而复始,自动地将油墨送出。
图11、
图12所示为最小送墨量的情况,即螺盖C22是完全旋入柱孔C211中的,此时连杆C23封住了大部分的出墨孔道,仅有少量油墨可流入柱孔C211内。当需增大送墨量时,只需将螺盖C22略为向右旋出,可使连杆C23因弹簧C24的伸展而维持C形环片C233向右移动并仍顶靠于螺盖C22内,但连杆C23因略为向右退出而加大了出墨孔道,一旦送墨本体C2离开挡止块C11,即可流出较多量的油墨,达到控制出墨量的目的。
套设于螺盖C22上的弹簧C221可形成定位作用,使螺盖C22不致因连续撞击震动而跑位,出墨稳定。旋轴调整螺盖并不影响连杆的撞击收缩动作,因为送墨本体C2的移动行程未变。因此不管螺盖C22位于何处,在送墨本体C2到达右死点时,连杆C23内端头皆会到达定点—内六角螺丝处。
参见
图13,为刮刀座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刮刀滑槽座D1成长条状,中间开设若干圆孔,底端两侧设鸠尾槽D11、D12。前鸠尾槽D12比后鸠尾槽D11高,以配合刮刀滑槽固定架D2嵌入。
刮刀滑槽固定架D2成倒L形,上端开设与后鸠尾槽D11配合的单边鸠尾槽D21,底面为一嵌合平面。嵌合平面侧缘前端设螺丝孔供螺设刮刀滑槽固定块D22。
刮刀滑槽固定块D22呈 形,一侧上端是一斜接触面D221,用于配合前鸠尾槽D12的斜面,再用调整螺丝D222贯穿,固定于刮刀滑槽固定架D2的嵌合平面侧缘上。
刮刀架座D3略成 形,顶端架设伸缩水平杆D32及压缩弹簧D321,中间适当位置处设花生状调整孔D31,供承设刮刀架座上盖D4,底端斜面D33则与刮刀固并片D5配合。
刮刀架座上盖D4覆于刮刀架座D3上,前端设调整圆盘D45,调整螺丝D46贯穿刮刀架座上盖D4、刮刀架座D3的调整孔D31和刮刀滑槽固定架D2。刮刀架座上盖D4两侧设固定耳D41,固定耳上端有压缩弹簧D42,固定耳间设固定弹簧D43,供贯穿架设覆墨轮固定杆D44。覆墨轮固定杆D44的底端则架设成锯尺状的覆墨轮D7,各覆墨轮内斜一定角度且等距离设置,图中D6为刮刀。
装配后的刮刀座结构可参见前视
图14、右视
图15及压缩运动时的动作示意
图16,刮刀架座D3会随着倾斜角度或钢板平行度使刮刀D6与覆墨轮D7在同一平面动作。刮刀架座D3结合刮刀D6及刮刀架座上盖D4结合覆墨轮D7分组独立,且于刮刀架座上端增设压缩弹簧D321、D42,使整组上下伸缩具有弹性。调整螺丝D46贯穿两者并固定于刮刀滑槽固定架D2上,更使两组既可同步但又独立运动,当钢板倾斜或油墨堆积较多时可利用压缩弹簧D321、D42由刮刀D6完全刮清钢板油墨,在装设于后的覆墨轮D7的配合下均匀地上墨。
图13中鸠尾槽突破传统的从侧旁嵌入的方式,同样设置前后鸠尾槽D12、D11,但前鸠尾槽D12较高,刮刀滑槽固定架D2嵌入后鸠尾槽D11中后,因无另一嵌合鸠尾槽存在故不会固卡住,然后再用刮刀滑槽固定块D22锁固,以接触面D221与前鸠尾槽D12配合。
参见
图17、
图18,分别为油墨盘的立体分解、组合结构示意图。油墨盘E1为一基准板,两侧延伸凸起一缘,墨盘E1的基准面承置钢板E3,墨盘底端设有两个同方向的鸠尾槽E11,两鸠尾槽E11间供设置底盘E2,底盘E2用于固定架设油墨盘E1,底盘E2上对称设同向鸠尾槽E21以配合油墨盘E1,该油墨盘E1上除了设钢板E3外还顺序设置胶片E5和铁条E4。
油墨盘E1上鸠尾槽E11,可与不同尺寸底盘E2配合固定,因均为同向结构使拆卸组装的活动空间增大且可按需要的尺寸调整大小;油墨盘E1上同方向鸠尾槽E11的设计,不易被杂质卡住并能紧密结合不会倾斜,多色套印时也可独立拆卸不会影响其他色系,用单一螺丝定位减少了卡榫松落或磨损;由于油墨槽浅,墨量少不会喷出,覆墨轮与刮刀拆卸容易,便于更换色系;采用较薄的钢板作油墨盘,其余部件由上往下固定紧合于油墨盘面不会倾斜。
参见
图19、图20,分别为推进机构的平面、立体结构示意图,以两齿盘结合链条构成一循环回路。链条F42即构成输送台面F4,其上等距离设置工作台F41,以齿盘F2作为驱动盘带动工作台F41前进,驱动盘F2的轴承F21类似自行车的后齿轮,为单向驱动式,其外缘固设齿轮F211,齿轮F211与由气压缸F1驱动的齿棒F12啮合,齿棒F12与气压缸F1连杆F11顶端连接,齿棒F12顶端前方的机壳上设调整螺杆F3,可随意旋进旋出。当齿棒F12受气压缸F1驱动而向前伸展时可受调整螺杆F3顶持而停止,即通过调整螺杆F3可控制驱动盘F2的转动角度、输送台面F4的前进距离;当齿棒F12向内收缩时,由于有单向轴承F21,仅使齿轮F211对应旋转,驱动盘F2及输送台面F4均不动作而间歇停止。
在调整螺杆F3退至最外侧时,齿棒F12与齿轮F211的有效啮合长度最大,每次运动推进的距离最大。调整螺杆F3向内旋入时,顺势顶靠齿棒F12向内收缩,即连杆F11部分进入气压缸F1中,使齿棒F12与齿轮F211的有效啮合长度缩小,即可缩短每次运动的推进距离,该推进机构不必受每次推进一个工作台F41的限制,可同时加工多个物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经对移印机的刮刀座、油墨盘、推进机构、胶头角度调整装置、滑座调整装置和送墨装置的全面改进,大幅度的提高了移印机的性能及生产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结构的移印机,包括胶头、胶头角度调整装置、滑座调整装置、墨杯、自动送墨装置、刮刀、刮刀座、油墨盘和推进机构,所述的滑座调整装置的胶头座在气压缸驱动下,在两轨柱上作往复运动,所述的胶头设于胶头座下方;所述的自动送墨装置由往复机台和送墨本体组成;所述的油墨盘由墨盘、底盘、钢板、铁条和胶片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头角度调整装置包括一座板、一万向接头和一压条,所述座板为长形板体,前缘设一长形缺槽,长形缺槽的垂直壁上开设两螺孔,两螺孔间开设有一U形缺槽,U形缺槽垂直壁上有长条槽道,U形缺槽水平壁面中央处开设有一圆孔,座板一侧面开设有贯穿至U形缺槽长条槽道的销孔,所述万向接头由一环形轴承内枢套一滚球组成,环形轴承与滚球上开设对应缺口,滚球上开设有一贯通的套孔,环形轴承嵌合于座板U形缺槽的长形槽道内,所述压条为长形条块,开设有与座板螺孔对应的通孔,有螺丝穿过通孔与座板螺孔螺锁将压条固设在座板的长形缺槽中并迫紧万向接头,所述胶头的连杆插入万向接头滚球的套孔内,有插销插入座板销孔和环形轴承、滚球的缺口内定位万向接头;所述滑座调整装置的两轨柱上设有一板体,板体上螺设有调整板体在轨柱上位置的螺杆,板体上对应轨柱处分别开设有缺槽,缺槽内设有松开时以螺杆调整板体、迫紧时成固定状态的迫紧把,扳体上固没有一在胶头座运动时顶触胶头座的抵触棒,抵触棒上设有停止胶头座水平运动的触发开关;所述自动送墨装置的送墨本体装设于往复机台上,往复机台一端凸设一挡止块,送墨本体为一长形座体,长形座体内开设一水平方向贯通的三段直径由小而大排列的同心柱孔,两端柱孔内壁上分别设有供螺接螺盖和内六角螺丝的螺牙,有连杆容置在柱孔内,连杆一端从螺盖圆心处的圆孔穿出,连杆上套设有C形环片、弹簧和O形环,C形环片挡持弹簧使弹簧容置于柱孔的中段部位并顶靠于螺盖圆孔内壁,柱孔内近六角螺丝处的送墨本体上分别向上垂直开设供螺接所述墨杯的螺孔和向下垂直开设柱形泄墨孔,送墨本体往复运动连杆撞击往复机台的挡止块挤压出油墨;所述的刮刀座,由刮刀滑槽座、刮刀滑槽固定架、刮刀滑槽固定块、刮刀架座、刮刀架座上盖、刮刀固定片和覆墨轮组装构成,刮刀滑槽座为长条状,中间开设有圆孔,刮刀滑槽座底端两侧设有供刮刀滑槽固定架嵌入的前、后鸠尾槽,刮刀滑槽固定架成倒L形,上端开设单边鸠尾槽,底面为一嵌合平面,嵌合平面侧缘前端设有供螺设刮刀滑槽固定块的螺孔,刮刀滑槽固定块成 形,上端内面为一接触刮刀滑槽座前鸠尾槽的斜面,有调整螺丝贯穿刮刀滑槽固定块螺接在刮刀滑槽固定架的螺孔中,固接刮刀滑槽座和刮刀滑槽固定架,刮刀架座成 形,顶端架设有伸缩水平杆及压缩弹簧,刮刀架座上设有供承设刮刀架座上盖的花生状调整孔,刮刀架座底端斜面与刮刀固定片配合;刮刀架座上盖覆盖于刮刀架座上,有调整螺丝贯穿调整圆盘、刮刀架座上盖、刮刀架座的花生状调整孔和刮刀滑槽固定架的嵌合平面,刮刀架座上盖两侧端设固定耳,固定耳上端设有供覆墨轮固定杆贯穿架设的压缩弹簧;所述覆墨轮架设在固定杆底端,覆墨轮成锯齿圆筒状,各轮等距离内倾斜设置;所述的刮刀固定片夹持所述的刮刀并固定在所述刮刀架座底端斜面上;所述油墨盘的墨盘为薄形钢板,底端设有与底盘上端鸠尾槽配合的同向鸠尾槽,墨盘侧端有单一定位螺丝;所述推进机构包括输送带工作台,两齿盘和套设在两齿盘上的链条,一齿盘为驱动盘,设单向驱动式轴承,轴承外缘并设一与气压缸连杆上齿棒啮合的齿轮,齿棒前端的移印机机壳上设有用于顶持前进齿棒的调整螺杆。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移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头角度调整装置的压条,与所述万向接头的接触面为对应弧形,所述座板U形缺槽的底面与长形缺槽的水平壁面成同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移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送墨装置的送墨本体,与所述墨杯螺固的螺孔下端与所述柱孔连通处成漏斗形收缩;所述泄墨孔下端出孑L为凸出的角锥形;所述连杆上设有两环槽,所述O形环套设于连杆上近内端头处的环槽上,所述C形环片套设于连杆近中央处的环槽上,还包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螺盖的螺柱部分与所述送墨本体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移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刀座的刮刀滑槽座的前鸠尾槽高于后鸠尾槽,所述的刮刀滑槽固定架上端的单边鸠尾槽与刮刀滑槽座的后鸠尾槽嵌合;还包括有压缩弹簧,设置在所述刮刀架座上端与所述刮刀滑槽固定架嵌合平面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在产品表面打印商标图案等的移印机。对构成移印机的胶头角度调整装置、滑座调整装置、自动送墨装置、刮刀座、油墨盘和推进机构等主要部件分别作出改进设计,可任意摆动胶头角度以适应不同形状产品,滑座调整装置可调整胶头座水平运动的行程长度与不同尺寸的加工物配合,自动送墨装置可周期性推压油墨流出并调整送墨量,推进机构可在一次行程中推进多个工作台。结构改进后可大幅度提高移印机性能与工效。
文档编号B65C11/00GK2231220SQ9522266
公开日1996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1995年10月9日
发明者徐明芳 申请人:徐明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