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标签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1953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式标签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标签技术,尤指一种复合式标签网。
下列美国专利记录K.Schrotz的3,611,929;W.Jenkins的3,783,083;G.Neubauer的4,094,438;P.Hamisch,Jr.的4,116,747;J.Mullen的4,260,656。该Mullen专利(特别是在其

图1中)描述了在由切口或裂缝所形成的进料孔产生朝前导方向延伸的摺翼部时所造成的对背条或承载网撕裂的不利结果,该摺翼部被认为是前导摺翼部。在Jenkins专利中,特别是在其图28、29所示的实施例中,切口或裂缝会造成朝尾随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并因而被认为是尾随摺翼部。摺翼部为前导或尾随是依其与枢轴或线的相对位置而定,当一齿形驱动器的齿进入进料孔时,该摺翼部会折叠或回绕。若一摺翼部的任何部分朝向网行进方向而前导或座落于折叠线或枢轴之前,则该摺翼部将被认为是一前导摺翼部。若一摺翼部的任何部分背向网行进方向而尾随或座落于折叠线或枢轴之后,则该摺翼部将被认为是一尾随摺翼部。若一网部无任何部分相对于折叠线或枢轴而前导或尾随,则该摺翼部被认为是“中性的”。在Jenkins专利的诸如图1至9所示的实施例中,背条32具有二个中性摺翼部或摺翼部59及59′。一中性垂片部及一尾随摺翼部皆被认为非朝向前导方向延伸。
可注意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需要一脆弱部分的设置,以将摺翼部固定在承载网平面上,直到该摺翼部与一进料齿衔接为止。
本发明涉及标签技术的改良。
如现有技术中所示,许多努力是针对改良一复合式标签网于一标签器中在一纵向或进料方向上的前进。实际上,标签器具有许多用以辅助复合式标签网的循迹以及避免该复合式标签网在该标签器内的横向或侧向偏移的侧边导件或边缘引导表面。该复合式标签网通常携有标签,其上可被印上价格及/或其他资料。因为标签的费用为该标签大小的函数,所以重要的是,标签的大小仅为足够大到可接受被标签器所印上的最大资料量。适当的循迹是重要的,因为资料需被定位在标签上。纵向及横向定位是重要的,因为所有欲印出的资料需镶入标签的各边缘之间。纵向及横向的定位对携有诸如店名的先行印出资料的标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由标签器所印出的资料不应与该先行印出的资料重叠。侧边导件或引导表面会在网上增加障碍。这种障碍需被克服,以使标签网前进通过标签器。此外,该边缘导件或引导表面在连续使用时,有积累胶粘剂或其他碎片的倾向,从而更增加障碍,且可能导致操作迟缓及/或标签器卡住。
依据本发明,该改良的复合式标签网具有沿着承载网并距承载网边缘间隔设置的横向地间隔设置的进料孔,这些进料孔不仅被一齿形驱动器所衔接,以使承载网朝进料方向前进,且更特别的是,该进料孔具有可帮助该承载网位于中央而促进该承载网沿着一进料通路通过该标签器的供给面。
依据本发明的一特定实施例,其提供一复合式标签网,该标签网包括一纵向延伸的承载网,标签藉由压敏胶粘剂而可分离地粘附至承载网上。在承载网上有数个进料孔,其最好横向地间隔成对设置。这些进料孔与标签具有一预定的关系,以使得当该承载网藉由一与一或多对进料孔相衔接的齿形驱动器而前进时,该标签被定位在一介于一印刷头部及压盘之间的印刷位置上。该进料孔被建立及设置来帮助在该承载网前进时,使该承载网维持位于该标签器的进料通路的中央。更明确地,该进料孔具有可被一齿形驱动器所衔接的数个进料面。各对进料面平等地但相异地朝该网片的相对边缘横向及纵向地倾斜,以使得在该进料面上的偏压力倾向于使该前进中的承载网横向地集于中央,并纵向地供给该网片。一进料面可由一切口边缘或一折叠边缘所组成。
本发明的一特征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复合式标签网,其可用于许多型式的标记机器,例如机械及电力标签器、印刷并丢弃标签或仅施用标签或印刷并施用标签的机器。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复合式标签网,其易于制造且成本低,且具有用以使该标签前进并相对于印刷头部纵向地定位的进料孔,且其倾向于使该复合式标签网集于中央,且其承载网横向地位于该标签器的进料通路内,以及其中该承载网的完整性被维持在一大的程度下。例如,在该承载网具有含一前导摺翼部或在设计中需要进料齿来撕裂在该承载网中的一脆弱部分的进料孔的情形下,会降低该承载网的完整性。
应用该进料孔来引导该承载网可使不同宽度的标签网被印刷及/或经由标签器被抛弃。应用固定的侧边导引件将可避免应用具有较大宽度的标签网的标签器。
图1为依据本发明的复合式标签网的一进料通路的侧面正视示意图;图2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复合式标签网的顶视图,其具有撕开的标签,以显示承载网;图3为图2中3-3处取大致沿着提供一进料孔的呈角度切口的放大截面图;图4为一简化的局部示意图,其仅显示进料面以及在承载网前进时被该进料面所施加及抵抗的力;图5为一透视图,其显示被齿形驱动器向承载网平面外折叠的摺翼部;图6为一大致沿着图5中6-6线的截面图;图7为一显示于图1中的齿形驱动器的顶视图;图8为一沿着图7中8-8线的截面图,并显示承载网;图9为齿形驱动器及一与齿形驱动器相衔接的承载网的局部放大顶视图;图10为一大致沿着图9中10-10线的放大截面图;图11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复合式标签网的顶视图,其具有撕开的标签,以显示承载网;图12为图11所示的承载网的透视图,其显示被齿形驱动器向承载网平面外折叠的摺翼部;图13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复合式标签网的顶视图,其具有撕开的标签,以显示承载网;图14为图13所示的承载网的透视图,其显示被齿形驱动器向承载网平面外折叠的摺翼部;图15为一大致沿着图14中15-15线的放大截面图。
参照图1、2,其显示一由标签网C所组成的滚卷R。该滚卷R显示具有一核心20,而复合式标签网C卷绕于其上。可任择地,该复合式标签网C可单独地自我卷绕,且该滚卷R将因而被视为无核心。
如最佳地示于图2中,复合式标签网C包括一纵向延伸的承载网W,一系列标签L藉由在标签L底侧的压敏胶粘剂21而可分离地粘附于承载网W上。承载网W具有一标准的分离涂覆物。承载网W具有大致指示于22及23处且依据与标签L的预定关系而设置的数个进料孔。
复合式标签网C被概略地示于图1中,如美国专利第4,116,747号所示,其沿着用于一普通型式的标签器的一标签器进料通路而延伸。复合式标签网C朝一由箭头A所指示的复合网进料方向而从滚卷R通过一制动滚筒17之下,部分地经过一滚筒24,经一压盘25之上并到达一分离器26。在一印刷站或位置,一印刷头部27可与压盘25协力,使标签L成功地定位。如实施例中所示,当资料被印在一或更多横穿介于网片侧边18及19之间的线内时,横向定位是特别重要的。虽然印刷头部27被用以在标签上印出价格,但其可被广泛地用于其他用途,例如编目控制、品质控制、检选及包装操作、医院控制系统等。
当承载网W相对于分离器26形成一锐角弯曲时,前导标签L被分离,且被置于一与一呈滚筒形式的施加器28呈下位关系的位置上。承载网W朝箭头B方向离开分离器26,且部分地经过一滚筒29。自此,承载网W朝箭头B方向通过一沟状模制滚筒30与一呈旋转进料轮型式的齿形驱动器31之间。驱动器31可具有近距相间的数个周边突起,但这并非本发明之部分。驱动器31具有可与个别的进料孔22及23相衔接的齿32及33。一偏离器34使承载网W偏离齿形驱动器31,且承载网W从此朝箭头B方向沿着一出口斜槽(未示出)离开标签器进料通路。
参照图2,其显示复合式标签网C朝大致相同于图1中朝箭头A方向移动,即到达分离器26。进料孔22设在一纵向延伸列C1上,且进料孔23设在另一纵向延伸列C2上。列C1及C2如图所示横向或侧向相间。进料孔22及23被设在承载网W的相对侧边18及19之间,并与两侧边隔开。孔22及23最好被横向地成对设置。图1至3、5、6及8至10的实施例的形态示于图2中,其中切口22及23为呈相对延伸的V形。进料孔22包括刀切口或裂缝35及36,这些切口最好延伸通过承载网W,且最好在一顶点37相接合。进料孔23包括刀切口或裂缝38及39,这些切口最好延伸通过承载网W,且最好在一顶点40相接合。可见,顶点37及40横向地排列,切口35及38相互横向地设置,切口36及39相互横向地设置。切口35及38限定了进料面F1及F2,齿32及33分别对应啮合。由切口35及38所界定的进料面F1及F2横向地或纵向地倾斜或偏斜。切口35朝一相对于复合式标签网C及承载网W的外自由端41(图1所示)的方向横向延伸,且切口38朝一相对于复合式标签网C及承载网W的外自由端41的不同方向横向延伸。较佳地,进料面F1及F2的倾斜或偏斜是相同的。进料面F1朝侧边18倾斜,而进料面F2较佳地朝相对侧边19相等地倾斜。图4显示一仅有承载网W的进料面F1及F2示意图,其显示齿32及33将驱动力f1及f2施加在进料面F1及F2上的方向。较佳地,力f1及f2的相等且相反的横向向量或分量将网片W移动或偏移至进料通路的中心线CL上,直到这些力相互平衡为止,而余力rf使承载网W朝箭头B的方向前进。
切口36及39被设置以使得齿形驱动器31的齿32及33易于分别进入进料孔22及23内。两接合的切口35及36形成一摺翼部42,而两接合的切口38及39形成一摺翼部43。摺翼部42及43为中性摺翼部,因为它们既不朝前导方向、也不朝尾随方向延伸。起初,承载网W的摺翼部42及43位于承载网W的平面上。然而,如最佳地显示于图5、6中,当摺翼部42及43分别与齿32及33接触时,摺翼部42及43分别在折叠线44及45处向承载网W的平面外折叠。因为分别由切口35及38所形成的摺翼部42及43的前导边缘是倾斜的,故当摺翼部42及43通过出口斜槽时,摺翼部42及43会回复至承载网W平面。这有助于避免摺翼部42及43在出口斜槽内卡住。
图2也显示切口46及47在标签L内呈一V形。切口46、47与切口35、36及切口39、40共同排列在承载网W内。较佳地,切口46及47完全穿过标签L,使得当该标签被施加在商品上时更不易移动,藉此使得标签更不易更换。
在设计用于标签器的复合式标签网上,首先设计复合式标签网,接着设计呈适当设置方式的齿形驱动器,以馈入复合式标签网内,这具有最少的问题。齿形驱动器31概略地示于图7。图8显示齿33较进料面F2的长度为窄。图9、10显示已因一齿23而向承载网W的平面外折叠的摺翼部43。承载网W被显示沿着齿形驱动器31的中心线CL集中。
最佳地,进料面F1及F2沿线延伸,这些线最好相互垂直。如图2所示,进料面F2与横向方向呈一角度a,该角度a最佳为约45°,且因而与纵向方向呈45°。各进料面F1及F2的角度最佳为相等,但进料面F1朝侧边18倾斜,而进料面F2朝侧边19倾斜。较佳地,角度a介于20°与55°之间。如图2所示,进料切口35、36、38及39较佳为笔直的。
明显地,进料面F1及F2相对于外自由端41而位于一前导位置。摺翼部42及43横向地延伸,而既不朝该前导方向、也不朝尾随方向延伸。摺翼部42及43不朝该前导方向延伸,以避免承载网W的撕裂。
在图11、12所示的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被使用在对应的分量上,并添加一字母a。除非另外显示及/或陈述,图11、12所示的实施例相同于图1至3、5、6及8至10。
图11、12显示复合式标签网Ca的另一实施例,其以方向A向分离器26前进。进料孔22a及23a存在于承载网Wa上。进料孔22a包括三个刀切口或裂缝50、51及52。这些切口最好穿过承载网Wa。切口50及52相互平行,且朝一方向横向地且纵向地倾斜。每一切口50与相邻的切口51的一端接合,而切口52与相邻的切口51的另一端接合。切口51朝纵向延伸。每一由切口50、51及52所构成的组形成一摺翼部53。进料孔23a包括三个刀切口或裂缝54、55及56,这些切口最好穿过承载网Wa。切口54及56相互平行,且相对于切口50及52相等地朝一不同的方向横向地且纵向地倾斜。每一切口54与相邻的切口55的一端接合,而切口56与相邻的切口55的另一端接合。较佳地,进料孔22a 及23a横向间隔成对地沿复合式网Wa延伸。进料切口50及54界定了进料面F1a及F2a。进料面F1a及F2a的较佳及更佳的角度相似于进料面F1及F2。由切口50及54所界定的进料面F1a及F2a相对于相对侧边18及19相等且不同方向倾斜。如图12所示,进料齿32及33沿折叠线58及59将摺翼部53及57推向承载网Wa的平面外。摺翼部53及57为尾随摺翼部,因为它们朝尾随方向而偏离复合式标签网Ca的自由端41。标签La具有一组穿过标签La的刀切口58′及59′,这些刀切口分别由切口组50、51及52以及54、55及56排列而成。标签La在其底面具有压敏胶粘剂21a。
参照图13至15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参考符号被使用在对应的分量上,并添加一字母b。除非另外显示及/或陈述,图13至15所示的实施例相同于图1至3、5、6及8至10。
图13至15显示复合式标签网Cb的另一实施例,其具有藉由压敏胶粘剂21b而可分离地粘附至承载网Wb的标签Lb。进料孔22b及23b延伸穿过承载网Wb。进料孔22b包括二个接合的刀切口或裂缝60及61,这些切口最好延伸穿过承载网Wb。切口60横向地延伸,而切口61纵向地延伸。切口60及61呈相互垂直,并形成一摺翼部62。进料孔23b包括二个接合的刀切口或裂缝63及64,这些切口最好延伸穿过承载网Wb。切口63横向地延伸,而切口64纵向地延伸。切口63及64呈相互垂直,并形成一摺翼部65。摺翼部62及65为尾随摺翼部,因为它们朝尾随方向偏离复合式标签网Cb的自由端41。如最佳地示于图14,当被齿形驱动器31的齿32及33衔接时,摺翼部62及65被折向承载网Wb的平面外,且进料面F1b及F2b由折叠边66所提供,于该处,摺翼部62及65分别被连接至承载网Wb的残余部分。进料面F1b及F2b的较佳及最佳角度相似于进料面F1及F2。标签Lb具有穿过该标签的切口或裂缝67及68。明显地,进料面F1b及F2b相等地且朝不同方向地横向倾斜或偏离,以使得作用在进料面上的齿32及33如图4所示施力,使承载网Wb朝箭头B的方向前进。因此,明显地,本发明如图13至15所示,可用以使一承载网前进至折叠进料边,或如图1至3、5、6及8至10所示的实施例以及如图11、12所示的实施例,前进至切口进料边。
在本发明所有的实施例中,进料孔22及23、22a及23a以及22b及23b内朝相对侧边18及19而横向地间隔设置。承载网W、Wa及Wb在横向也是够宽的,以避免网片的过度脆弱及破裂。进料面F1及F2、F1a及F2a以及F1b及F2b在横向上也是远远地间隔设置,以避免由位于这些横向地间隔设置的进料面之间的网片W、Wa及Wb的部分撕离。列C1及C2远远地隔开,足以避免进料孔22及23、22a及23a以及22b及23b之间的断裂。
承载网W、Wa及Wb可具有额外的刀切口或裂缝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例如,若承载网W、Wa及Wb是够宽及/或够强的,则承载网W、Wa及Wb可具有额外功能性的可与齿相接的进料孔,这些进料孔不横向地偏离承载网W、Wa及Wb,例如Jenkins专利中图1至9所示实施例的I形进料切口形态,或Neubauer专利中所揭示的Y形进料切口形态。
对于较宽的复合式标签网,可使用一或更多对前述孔列对。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及变形本身将可启发熟悉此技艺的人士,且所有的变形落于本发明的精神内,也包括在最佳地由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标签器的复合式标签网,所述标签器包括一具有成对的轴向间隔分开且周边设置的数个进料齿的进料轮,所述进料齿具有数个齿面,各对齿面中的一个朝所述进料轮的一侧倾斜,而各对齿面中的另一个朝所述进料轮的另一侧倾斜,以在所述标签被分离的位置处将一承载网朝一前导方向牵引,所述复合式标签网包括一具有数个侧边的纵向延伸的承载网,一系列标签,所述标签藉由其上的压敏胶粘剂而被可分离地粘附在所述承载网上,数个位于所述承载网上而与所述侧边间隔分开的进料孔,所述进料孔设在两条纵向延伸且横向分开的列上,所述进料孔横向地成对排列,其中所述进料孔具有与所述倾斜齿面相啮合的倾斜进料面,其中位于所述进料孔的一列上的进料面沿一方向横向地朝一侧边倾斜,而位于所述进料孔的另一列上的进料面沿另一方向横向地朝另一侧边倾斜,其中所述进料面依此倾斜,以在所述承载网被所述倾斜齿面推进时,协助维持所述承载网横向地位于中央,其中所述进料孔由界定摺翼部的切口所形成,其中所有的摺翼部位于所述标签之下,并朝非前导方向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标签网,其中,所述进料面由笔直切口所界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标签网,其中,所述进料面由折叠边所提供。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复合式标签网,其中,所述摺翼部由二个切口所形成,且所述切口之一纵向地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复合式标签网,其中,所述摺翼部由二个切口所形成,且所述切口之一横向地延伸。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式标签网,其中,所述摺翼部由一延伸至所述进料面的切口所形成。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式标签网,其中,所述摺翼部由至少两个笔直切口所形成。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式标签网,其中,在所述各列中,所述进料面的倾斜角度为45度。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式标签网,其中,在所述各列中,所述进料面的倾斜角度介于20度至55度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式标签网,其中,在所述各列中,所述进料面的倾斜角度介于35度至55度之间。
全文摘要
一种复合式标签网,其在承载网上具有数个进料孔,使复合式标签网在一标签器中前进,这些进料孔成对地设置,且每对具有二个相等且对立地横向及纵向倾斜的进料面,这些进料面可被一齿形驱动器所啮合,这些进料孔与承载网的侧边间隔分开,且彼此相互隔开,以避免进料孔之间的撕裂,由制造进料孔而形成的承载网的摺翼部不朝前导方向延伸,这些进料面可协助维持该承载网横向地置于标签器的中央。
文档编号B65C9/18GK1176885SQ9710466
公开日1998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1996年7月29日
发明者托马斯·R·洛姆克, 小保罗·H·哈米施, 唐纳德·L·卡恩, 鲁道夫·J·克莱因 申请人:蒙纳克标记系统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