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6087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伪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的盖子,尤其是一种旋合式盖子。
现有的旋合式盖子通常只有一个与容器口相配的内螺纹盖体。这种盖子在使用中可以反复旋上开启,旋下盖合,而盖体的形态不发生变化。这样,虽然使用方便,但使用者很难鉴别容器中所装液体是出厂加盖前灌入的原装货,还是用完后重新灌入的散装货。因而使制造假冒名牌产品的不法者有可乘之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旋入式瓶盖的不足之处,给出一种旋盖后形态将发生不可恢复变化、并且使用方便的防伪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防伪盖,包括圆柱形盖体,还包括圆柱形盖嘴,所述盖体的上表面为易揭盖,所述易揭盖可与盖嘴扣合,所述盖体的内圆柱面上有台肩和螺纹,螺纹下设有反向棘齿,所述盖嘴的外圆与所述盖体的内圆相配,可以被卡套在盖体内的台肩处。
当本实用新型的防伪盖旋紧在与之相配的瓶、壶等容器嘴部时,盖体内的台肩使盖嘴固定,同时盖体的反向棘齿使其自身无法反转,不能从瓶嘴或壶嘴上旋下。此时,使用者为了从容器中倒出液体,必须揭去盖体上表面的易揭盖,并使之脱离与盖嘴的扣合状态,这样容器里的液体才能从盖嘴中流出。由于易揭盖一经揭离盖体,便自成一体,只能起扣合盖嘴的作用,再也不能恢复与盖体相连的状态。因此,从盖子是否处于未揭状态,消费者便可识别使用防伪盖的容器内是否为尚未使用的原装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防伪效果好,使用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
图1中易揭盖未揭开时的盖体仰视图。
图1中的油壶防伪盖由盖体1、盖嘴2构成,盖体1的上表面为易揭盖3,易揭盖3的内表面有螺纹,可与盖嘴2的口部旋合。盖体1的内螺纹下设有反向棘齿5,可以防止盖体1旋合后反转。棘齿5的形状与分布见图3。盖体1的台肩4位于内圆柱面的最上缘,盖嘴2的外圆与盖体1的内圆相配,可以被卡套在盖体1内的台肩4处。盖嘴2用软塑料制成,其圆柱形颈部预制成U形,使盖嘴2可以预置在盖体1中。盖嘴2的颈底沿圆周设有花瓣状的阻流片7,倒油时可以起到缓冲、降低流速的作用。盖嘴2的口部设有易拉盖6,使用时可以被拉掉。盖嘴2与盖体1贴合处设有迷宫环结构8,可以保证密封,防止漏油。
使用这种油壶防伪盖的情况参见图2,先将盖嘴2预置在盖体1中,再将盖体1旋紧在油壶嘴上,使盖体1和盖嘴2均得以固定,并由于反向棘齿的作用,不能再旋下。接着,向上揭拉易揭盖3,使其与盖体1分离,同时将U形的盖嘴圆柱颈拉直,并使原先向下的阻流片7朝径向伸出。最后,拉掉盖嘴2口部的易拉盖,便可像普通油壶那样正常使用了。这种油壶防伪盖的优点是具有易揭盖和易拉盖双重防伪作用,并且密封效果好,倒油方便,不会外溅。
权利要求1.一种防伪盖,包括圆柱形盖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圆柱形盖嘴,所述盖体的上表面为易揭盖,所述易揭盖可与盖嘴扣合,所述盖体的内圆柱面上有台肩和螺纹,螺纹下设有反向棘齿,所述盖嘴的外圆与所述盖体的内圆相配,可以被卡套在盖体内的台肩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嘴用软塑料制成,其圆柱形颈部预制成U形,盖嘴可以预埋在盖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嘴的颈底沿圆周设有花瓣状的阻流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嘴的口部设有易拉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嘴与盖体贴合处设有迷宫环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伪盖,包括圆柱形盖体,还包括圆柱形盖嘴,所述盖体的上表面为易揭盖,所述易揭盖可与盖嘴扣合,所述盖体的内圆柱面上有台肩和螺纹,螺纹下设有反向棘齿,所述盖嘴的外圆与所述盖体的内圆相配,可以被卡套在盖体内的台肩处。该防伪盖具有结构简单,防伪效果好,使用方便等突出优点。
文档编号B65D47/04GK2308569SQ9723635
公开日1999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19日
发明者夏正东 申请人:南京王牌舒宜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