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零部件的转运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79542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用于汽车零部件的转运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是用于运输发动机及变速箱的装置,具体是指用于汽车零部件的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车制造的总装步骤中,需使用转运装置将汽车零部件转送到总装线上。为达到足够的坚固性,尤其是用于质量较大的发动机及变速箱的转运装置多为铁制产品,且在应用时还需配套使用夹紧装置方能将零部件固定于转运装置上,这样,不仅定位较费时费力且精度低,而且在定位或转运时也极易损伤零部件。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用于汽车零部件的转运装置,通过容纳槽对汽车零部件的部分包裹,可为汽车零部件的转运提供定位及防护准备。同时,可实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于承载板上的快速移动及固定,这样可适应不同规格汽车零部件转运的需求。
[0004]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汽车零部件的转运装置,包括基体,基体上端面设置有用于盛放汽车零部件且与汽车零部件底部相适应的容纳槽,容纳槽的开口形成有边沿,容纳槽内或者/和边沿上设置有多个凸起。
[0005]本发明中,容纳槽用于容纳汽车零部件,这样可通过包裹汽车零部件的底部而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固定与防护。其中,容纳槽为根据汽车零部件底部形状进行的仿形设计,它能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较现有技术中的点对点支撑而言,这样更易于对齐位置进行装载。如此,便能节省转运装载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设置于容纳槽内的凸起主要用于支撑汽车零部件,通过该凸起与零部件下端之间的凹凸配合将零部件放置平整,这样,可避免零部件在运输时于容纳槽内发生晃动。设置于边沿上的凸起类似于挡板,它主要用于对汽车零部件的进行限位,避免零部件在运输时于容纳槽内发生倾斜而脱离基体对它的包裹保护。综上,通过凸起的设置可实现对汽车零部件更好地支撑和限位,进而实现对汽车零部件的进一步固定。同时,通过容纳槽全方位的包裹及凸起的支撑限位作用,可彻底屏弃夹紧装置也能实现对汽车零部件的良好固定,这样便省略了繁杂的压夹、捆绑工序,既节省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时间,又降低了生产制作成本。
[0006]为实现基体较高的韧性和刚性,进一步地,所述基体的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为实现对汽车零部件无损伤的全方位包裹,则要求基体既具有韧性,又具有一定的刚性,而高密度聚乙烯则能满足上述需求。
[0007]为实现对基体的移动以实现对汽车零部件的转运,进一步地,还包括承载板,所述基体可拆卸地安装于承载板上。
[0008]为实现基体于承载板上的定位与安装,进一步地,所述边沿外延设置有延伸端,延伸端下端与外沿下端共同形成有定位槽,所述承载板上固定有多个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可置入定位槽内且可与定位槽卡紧配合。本发明应用时,将定位槽对准相应的第一支撑杆直接下压即可将基体卡紧于第一支撑杆上。
[0009]为便于实现基体于承载板上的可拆卸安装,且提高基体与第一支撑杆连接的稳固性,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槽的截面宽度呈矩形,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端截面呈与定位槽相适应的矩形,且第一支撑杆上端宽度大于所述定位槽的开口宽度。
[0010]为实现基体于承载板上的定位与安装的另一优选方式,所述凸起的下端面部分内凹形成有凹槽,所述承载板上固定有多个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可置入凹槽内且可与凹槽卡紧配合。凸起的设置用于支撑限位汽车零部件,而汽车零部件具有较大的质量,在转运时,凸起极易可能因受力不均而发生变形甚至损坏。本发明设置有第二支撑杆,通过它与凹槽的配合,既能实现对基体的定位安装防止基体在转运时脱离承载板,又能作用于凸起,提供进一步地支撑力以支撑限位汽车零部件,防止凸起在工作时发生变形。
[0011]为便于实现基体于承载板上的可拆卸安装的另一优选方式,所述第二支撑杆上部的外壁上设有上定位环和位于上定位环下方的下定位环,所述凹槽的开口宽度小于下定位环的外径,且大于上定位环的外径,凹槽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沿同一环向排列的定位凸点,多个定位凸点所包围的内径均小于上定位环和下定位环的外径。本发明安装时,将多个凸起的凹槽对齐相应的第二支撑杆再直接下压,这时,多个凸点则置入上定位环与下定位环之间的区域,这样便可实现基体的快速安装。
[0012]为提高通用性,以适应不同规格的汽车零部件的转运,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多条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包括上部和与上部连通且宽度大于上部的下部,下部的上端朝靠近上部的方向向上倾斜设置,承载板于靠近下部左右两端的区域均设置有磁铁A;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均可置入上部内,且两者的下端均固连有与下部相适应的滑头,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设置有中空的活动腔,且两者两侧壁的下端均设置有与活动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与活动腔连通且位于第一开口上方的第二开口,活动腔内通过第一弹性件设置有活动杆,活动杆的下端通过连接件铰接有两个分别穿过两第一开口且可于滑头上端面滑动的滑块,两滑块的上端与下部的上端相适应,且两滑块的自由端面均设置有与磁铁A相吸的磁铁B,活动杆的两侧壁上还固连有两个分别穿过第二开口的提拉柱,活动杆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配置为:活动杆的下端面与滑头的上端面相接触,两滑块在磁铁B与磁铁A相吸作用下分别置入下部的左右两端,且将滑头压紧于下部内。
[0013]本发明中,第一滑槽的设置可便于移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在承载板上的位置以适应不同规格的基体;第一开口用于让位两滑块于滑头上的左右移动;第二开口用于让位两提拉柱在外力作用下的上下移动。原始状态时,也即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活动杆位于活动腔的最低端且它的下端面与滑头的上端面紧密接触,这时,具有一定长度的连接件则可提供给两滑块足够的活动距离,使得两滑块在磁铁A与磁铁B相吸的作用下分别移动至下部的左右两端。由于下部的上端向上倾斜设置,因而下部的上端形成有两斜面A,相应地,两滑块的上端均具有与斜面A相适应的斜面B。这样,当两滑块分别移动至下部的左右两端时,则会对滑头形成一向下的压紧力使得滑头被固定于下部内。这时,就完成了对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固定工作。而需要改变两者的位置时,则向上提拉提拉柱,活动杆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向上移动,这时则会带动铰接点亦向上移动,由于连接件具有的长度一定,因而两滑块则在连接件的上移作用下均向靠近活动杆的方向移动,也即退出下部的左右两端。由于斜面A和斜面B的设置,当两滑块向里退出下部左右两端的位置则可释放对滑头的压紧力,这样,则可重新移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于承载板的位置。
[0014]为提高滑块于滑头上滑动的稳定性及灵敏性,进一步地,所述滑头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滑块的下端设置有可置入第二滑槽内且可与第二滑槽滑动配合的滚轮。本发明中,通过滚轮的设置,可减小滑块与滑头之间的摩擦力以提高滑块滑动的灵敏性。同时,通过滚轮与第二滑槽的配合,还可防止滑块在滑动过程中发生偏移,从而提高运行的可靠性。
[0015]为减小第一支撑杆对定位槽及第二支撑杆对凹槽的磨损,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和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均设置有第二弹性件。当装载汽车零部件时,极易过度作用于边沿及凸起使得它们发生较大的弹性形变以缓冲作用力,而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为刚性件,在该缓冲的瞬间极易可能损坏边沿和凸起。本发明通过第二弹性件的设置则可起到辅助的缓冲作用以防止上述问题发生。
[001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容纳槽为根据汽车零部件底部形状进行的仿形设计,而凸起的设计则是用于支撑和限位汽车零部件。仿形设计的容纳槽能起到良好的导向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