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和车辆电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56314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乘客和车辆电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梯,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在多层建筑物内运送车辆和至少一名乘 客的一种乘客和车辆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城市用地增加的成本连同对提供负担得起的高密度住房以及廉价商业或专业办 公空间的需要在建筑综合体的发展中存在若干问题,具体地包括机动车停车设施。确切地 说,在没有遇到建造具有直接在多居住单元专用的建筑物楼层或水平面上方、或更通常直 接在其下方的车库设施的建筑物的高昂成本的情况下,对发展诸如公寓或共有综合体的负 担得起的高密度住房的需求已在提供用于靠近公寓或共有建筑物或建筑群来停放个人机 动车的充足的空间上存在了问题。
[0003] 关于具有直接在住宅居住单元下方的车库的消防等级的建筑物的国家和当地的 监管要求相对于在许多市区提供可负担得起的住房来说是成本高昂的。此外,通常适用于 高度发展的市区中的高密度住房的不规则形状的地块还存在关于用于个人汽车车辆的紧 邻车主的居住单元的充足的停车位的放置问题。
[0004] 对于上述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是直接邻近建筑物或在建筑物内发展用于机动车 的多层车库,所述建筑物包括有待由通常将他们的车辆停放在车库中的人所占用的居住单 元。多层车库在土地成本需要对于可租或可售建筑空间的土地面积的最大化利用的区域中 是所需的。然而,如果需要在高层车库上停车的话,多层车库对于许多建筑物居住者来说可 能不方便使用,并且高层居住单元与车库之间的通路需要在地面与高车库层之间行进、以 及在地面与高层居住单元或在邻近车库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中的其他可占用单元之间行进。
[0005] 多层车库已建造出,其中由于平台和相应建筑物楼层并不处于同一高度,在停车 平台与邻近其的高层建筑物之间的连接桥或通道需要使用楼梯来将通道或桥与停车平台 互连。对于老年人和残疾人来说、并且当在车库与最邻近楼层上的居住单元之间移动大型 物品和家具时,这种布置并不能让人满意。
[0006] 在发展具有邻近其的多层车库的高密度住房中必须考虑到的其他因素涉及车库 相对于居住单元的放置,同时维持它们之间充足的开放空间以符合建筑物居住者的监管要 求和审美需求。
[0007] 显然期望的是能够在高楼层或高层上的建筑居住单元与高层车库停车位之间提 供与被提供用于占用一楼居住单元和对应地面停车场的人的相同的入口。不仅应该考虑到 在居住单元与用于建筑物居住者的个人车辆的停车位之间行走基本水平的通路的方便性, 还应考虑到关于如垃圾处理、邮递和收取的此类活动以及将个人物品和家具移进和移出居 住单元的轻松性。此外,还期望的是能够在这种布置中最大化用于停车和居住或办公空间 的空间。
[0008] 因此,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乘客和车辆电梯系统是所需的。
[0009] 发明的公开内容
[0010] 乘客和车辆电梯系统运送包含至少一名乘客的车辆到达多层建筑物内的所希望 的停车地点。乘客和车辆电梯系统包括离建筑物的中心轴基本上等距离排列的多个电梯轿 厢。每个电梯轿厢包括外壳和至少一扇门。电梯轿厢外壳具有地板、天花板和至少一个侧 壁。电梯轿厢尺寸被设定并且被配置用于运送车辆和至少一名乘客。优选地,与停车位置有 关的信息由诸如RFID传感器、条形码读取器等的外部传感器从车辆进行读取。
[0011] 线性平移平台被安装到每个电梯轿厢外壳的地板上。线性平移平台被适配用于自 动运送车辆和至少一名乘客通过至少一扇门。此外,车辆能够通过平台的驱动旋转或地板 的旋转而在外壳内旋转,从而允许车辆相对于外壳的选择性角度定位。电梯轿厢以类似于 常规电梯的方式在对应的电梯竖井内升降。
[0012] 在进一步审阅以下说明书和附图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 见。
[0013] 附图简述
[0014]图1是利用根据本发明的乘客和车辆电梯系统的多层建筑物的单个示例性楼层的 示意性平面图。
[0015]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乘客和车辆电梯系统的单独的电梯轿厢的示意性截面侧视 图。
[0016] 图2B是图2A的单独的电梯轿厢的示意性顶视图。
[0017] 图3A是示出了接近根据本发明的乘客和车辆电梯系统的单独的电梯的车辆的示 意性部分截面环境顶视图。
[0018] 图3B是示出了图3A的将车辆运送进入电梯中的电梯平台的延伸的示意性部分截 面环境顶视图。
[0019] 图3C是示出了图3A的电梯内所运送的车辆的示意性部分截面环境顶视图。
[0020] 类似的参考数字在所有附图中一致地表示对应特征。
[0021]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
[0022] 图1示出了利用乘客和车辆电梯系统10的多层建筑物B的单个楼层的示例性平面 布置图。在图1的示例性平面布置图中,三个单独的电梯12、14、16被示出围绕建筑物B的中 心轴线A定位。将理解的是,电梯12、14、16中的每一个包括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能够通 过常规电梯机械(为清楚起见未在附图中示出)在圆柱形电梯竖井内选择性地升高或降低。 应理解的是,圆柱形电梯竖井仅出于示例性目的而示出,并且电梯竖井和对应的电梯轿厢 的轮廓和相对尺寸能够如所需地进行改变。每个电梯轿厢包括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的至少 一组内扇门(或单扇门),并且多层建筑物的每个楼层包括至少一组外扇门(或单扇门),并 且优选地包括对应于电梯12、14和16中的每一个的两组成角度地偏移的外扇门。应理解的 是,可以利用任何所需数量的电梯,并且它们相对于建筑物楼层的位置可以变化。在其中三 个电梯12、14、16被定位成使得它们的中心离轴线A等距的图1的示例性配置中,电梯12、14、 16被排列成等边三角形,其中电梯12、14、16中的每一个服务区域18、20、22中的一个。对于 图1的实例中所示的平面布置图的圆形布置,区域18、20、22中的每一个跨越大约120°的弧 度,并且区域28、20、22中的每一个被通过示例性楼梯井S等与邻近区域分开。
[0023] 在图1的示例性配置中,区域18、20、22中的每一个被二等分(如由图1中的径向虚 线所指示),以使得区域18被划分成子区域24、26;区域20被划分成子区域28、30;并且区域 22被划分成子区域24-34。子区域24-34中的每一个代表单独的办公空间或居住空间。因此, 在这个示例性布局中,三个区域18、20、22中的每一个包含两个单独的办公空间或居住空 间。如图所示,存在分配给子区域24-子区域34中的每一个的两个停车位。子区域24包括一 对停车位36;子区域26包括一对停车位38;子区域28包括一对停车位40;子区域30包括一对 停车位42;子区域32包括一对停车位44;并且子区域34包括一对停车位46。用于每个子区域 的住所或办公空间可以从用于所述子区域的对应停车位径向向外来进行设置。
[0024]电梯12、14和16中的每一个以相同方式运作。在图2A和图2B中,示出了单个电梯轿 厢12。为了电梯轿厢12提供通向扇形区18(在图1的配置中)中的两对停车位36、38中的任意 一对的入口,电梯12的电梯轿厢的内扇门54可以包括跨越电梯轿厢180°的一种设置,并且 电梯12可以配备有转盘以选择子区域24来进入停车位36或选择子区域26来进入停车位38, 或者电梯轿厢的内扇门54可以包括两个并排设置,每个设置跨越90°并且电梯轿厢的地板 能够旋转来选择子区域24或子区域26。优选地,子区域24具有当选择子区域24时打开的一 组外扇门56,并且子区域26具有当选择子区域26时打开的另一组外扇门56。在图1和图2B中 所示的电梯的示例性圆形配置中,内扇门54和外扇门56必须沿着弧形或圆周路径而不是常 规电梯门的常规直线路径打开和关闭。
[0025]如图2A中所示,车辆V定位在电梯12内的平台50上,并且平台50被安装在可控、旋 转的固定件52上。这个旋转的固定件驱动平台50的旋转。这种旋转不仅允许选择特定区域 内的四个停车位中的任意一个,而且进一步允许车辆V前端首先进入电梯12中并且随后在 电梯内旋转以同样前端首先离开电梯12。这种旋转平台和驱动系统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可 以利用任何合适类型的可控、旋转固定件52。一种这类旋转平台由德国Gersthof en的PALIS Global Parking Technologies GmbH公司制造。另一种这类固定件是由德国Fiolzheim的 0tto\V6hr GmbH公司制造的转盘505。用于车辆的这种旋转平台的其他实例在颁发给 Saurwein的美国专利号4,264,257和颁发给Segal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US 2005/ 0095092A1中示出,以上每个专利通过引用以其全部内容结合在此。
[0026]除了使平台50由旋转固定件52来旋转之外,平台50优选地还是水平可平移的。图 3A示出首先接近电梯12的门54的车辆V。在图3B中,门54已如上所述地周向打开,并且平台 50被在车辆V的下方线性平移并且被升高来运送车辆V。一旦平台50完全定位在车辆V下方 并且被升高来支撑车辆,平台50被平移回电梯12中(如图3C中所示),并且车辆V能够被运送 到所希望的楼层。
[0027] 应理解的是,可以利用任何合适类型的驱动平台。这种平移台车和固定件是众所 周知的。一种这类驱动平台由德国Gersthofen的PALIS Global Parking Technologies GmbH公司制造。其他这类系统的其他实例在颁发给Zangerle等人的PCT申请公开号W0 2004/045932 A1和颁发给Sing的美国专利号4,768,914中示出,以上每个专利通过引用以 其全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