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起重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61330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起重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起重设备技术领域,进一步属于门式起重机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大型起重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物质生产和物资流通中,起重机作为关键的工艺设备或重要的辅助机械,应用十分广泛,起重机种类繁多,门式起重机是其中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厂房及厂区内使用的起重设备,门式起重机具有场地利用率高、作业范围大、适应面广、通用性强等特,我国是矿石开采大国,为了使所开采的矿石品位达到冶炼的要求,往往需要选矿,磨机是选矿工艺中的主体设备,其将来自采场的原矿或经过粗碎的矿石进行磨碎,磨机主要包括自磨机、半自磨机、球磨机、棒磨机等,广泛应用于选矿厂的磨矿工艺,磨机的安装与检修,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采用汽车式起重机,第二种是建造厂房并配置桥式起重机,第一种方式使用不方便,工作效率低,使用成本高,第二种方式需要建设厂房,由于现在的磨机都向大型化发展,磨机的几何尺寸大,重量大,所建的厂房高度大,造成选矿厂建设投资大,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磨机的安装与检修中没有采用通用门式起重机的原因,主要是现有技术的通用门式起重机的净空高度及起升高度最大仅为12米,而各种磨机安装的净空高度及起升高度往往要求达到18米以上,为此,研究开发一种起升高度大,净空高度高,易于操控,安全可靠,适用于矿山超高型设备安装与检修的门式起重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特提供了一种大型起重设备。
[000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型起重设备包括云梯(I)、主横梁(2)、导轨(3)、起重车(4)、导轮(5)、钢链(6)、升降室(7);
其中:该设备的一端设有与主横梁(2)安装连接的云梯(1),主横梁(2)上设有起重车
[4],起重车(4)通过车身上端的牵引架与电磁导轨(3)连接,起重车(4)后端连接钢链(6),钢链(6 )经过带有凹槽的导轮(5 )与升降室(7 )固定连接。
[0005]所述的主横梁(2)两端有支撑柱支撑。
[0006]所述的设备可以通过控制电磁导轨(3)及起重车(4)实现无人驾驶起重,也可以在停电时,人员在起重车(4)内驾驶驱动。
[0007]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大型起重设备,具有易于操控,安全可靠,适用于矿山超高型设备的安装与检修,减少停机时间,节约时间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型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型起重设备包括云梯(I)、主横梁(2)、导轨(3)、起重车(4)、导轮(5)、钢链(6)、升降室(7);
其中:该设备的一端设有与主横梁(2)安装连接的云梯(1),主横梁(2)上设有起重车
(4),起重车(4)通过车身上端的牵引架与电磁导轨(3)连接,起重车(4)后端连接钢链(6),钢链(6 )经过带有凹槽的导轮(5 )与升降室(7 )固定连接。
[0010]所述的主横梁(2)两端有支撑柱支撑。
[0011]所述的设备可以通过控制电磁导轨(3)及起重车(4)实现无人驾驶起重,也可以在停电时,人员在起重车(4)内驾驶驱动。
【主权项】
1.一种大型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型起重设备包括云梯(I)、主横梁(2)、导轨(3)、起重车(4)、导轮(5)、钢链(6)、升降室(7); 其中:该设备的一端设有与主横梁(2)安装连接的云梯(1),主横梁(2)上设有起重车(4),起重车(4)通过车身上端的牵引架与电磁导轨(3)连接,起重车(4)后端连接钢链(6),钢链(6 )经过带有凹槽的导轮(5 )与升降室(7 )固定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横梁(2)两端有支撑柱支撑。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备可以通过控制电磁导轨(3)及起重车(4)实现无人驾驶起重,也可以在停电时,人员在起重车(4)内驾驶驱动。
【专利摘要】一种大型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型起重设备包括云梯、主横梁、导轨、起重车、导轮、钢链、升降室;其中:该设备的一端设有与主横梁安装连接的云梯,主横梁两端有支撑柱支撑,主横梁上设有起重车,起重车通过车身上端的牵引架与电磁导轨连接,起重车后端连接钢链,钢链经过带有凹槽的导轮与升降室固定连接,设备可以通过控制电磁导轨及起重车实现无人驾驶起重,也可以在停电时,人员在起重车内驾驶驱动。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所述的大型起重设备,易于操控,安全可靠,适用于矿山超高型设备的安装与检修,减少停机时间,节约时间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IPC分类】B66C19/00
【公开号】CN105523485
【申请号】CN201410558480
【发明人】刘海英
【申请人】刘海英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