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40547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片材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片材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片材处理装置包括:挤压单元,该挤压单元包括第一挤压构件和第二挤压构件,所述第一挤压构件与片材的折叠部分对置并挤压所述折叠部分,所述第二挤压构件夹持所述折叠部分、被定位成与所述第一挤压构件对置并挤压所述折叠部分;片材放置单元,该片材放置单元设置在所述挤压单元的下方,在所述片材放置单元上放置有片材;以及移动单元,该移动单元使所述挤压单元的所述第一挤压构件和所述第二挤压构件中的至少一者的位置移动,并使折叠部分已被所述挤压单元挤压的片材通过所述片材的自重而运动到所述片材放置单元。
【专利说明】
片材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片材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例如,日本未审专利申请特开2014-136646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片材处理装置,该片材处理装置包括:对折叠的片材捆的折叠线部进行挤压的挤压单元;使所述挤压单元沿所述片材捆的宽度方向往复运动的移动单元;支撑所述挤压单元并使其运动的引导轴;以及支撑所述挤压单元并沿着所述片材处理装置的结构运动的支撑单元。
[0003]在包括对片材的折叠部分进行挤压的挤压单元的装置中,将折叠部分已被挤压的片材放置在片材放置单元上。此时,有必要设置特定的传送构件,用于使折叠部分已被所述挤压单元挤压的片材运动并将该片材传送至所述片材放置单元。

【发明内容】

[0004]因而,本发明的目的是:当使用包括对片材的折叠部分进行挤压的挤压单元的结构时,可以减少传送已被挤压的片材的结构单元的构成部件的数量。
[0005]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片材处理装置,该片材处理装置包括:挤压单元,该挤压单元包括第一挤压构件和第二挤压构件,所述第一挤压构件与片材的折叠部分对置并挤压所述折叠部分,所述第二挤压构件夹持所述折叠部分、定位在与所述第一挤压构件相反的一侧并挤压所述折叠部分;片材放置单元,该片材放置单元设置在所述挤压单元的下方,在所述片材放置单元上放置有片材;以及移动单元,该移动单元使所述挤压单元的所述第一挤压构件和所述第二挤压构件中的至少一者的位置移动,并使折叠部分已被所述挤压单元挤压的片材通过所述片材的自重而运动到所述片材放置单元。
[0006]根据基于第一方面的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第一挤压构件和所述第二挤压构件中的至少一者包括与所述折叠部分对置的多个对置部,通过使所述第一挤压构件和所述第二挤压构件中的所述至少一者旋转,而将所述多个对置部中的与所述折叠部分对置的对置部切换至所述多个对置部中的另一对置部或其它对置部;并且各个对置部均包括突起,所述多个对置部的所述突起沿轴向方向的布置相互并不对应。
[0007]根据基于第一方面的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第二挤压构件定位在所述片材的下方并挤压所述折叠部分,并且所述移动单元使所述第二挤压构件远离所述第一挤压构件运动。
[0008]根据基于第一方面的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第二挤压构件定位在所述片材的下方并挤压所述折叠部分,并且所述移动单元使所述第二挤压构件运动到位于所述片材放置单元的上端部下方的位置。
[0009]根据基于第一方面的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述移动单元使所述第一挤压构件和所述第二挤压构件二者远离所述折叠部分运动。
[0010]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系统,该图像形成系统包括: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执行折叠处理的折叠机构,用于在已由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形成有图像的片材中形成折叠部分;以及片材处理装置,该片材处理装置使第一挤压构件和第二挤压构件中的至少一者的位置移动并使折叠部分已被挤压的片材通过该片材的自重而运动到片材放置单元,所述第一挤压构件与所述片材的所述折叠部分对置并挤压所述折叠部分,所述第二挤压构件夹持所述折叠部分、定位在与所述第一挤压构件相反的一侧并挤压所述折叠部分,所述片材放置单元设置在所述片材的下方,在所述片材放置单元上放置有片材。
[0011]根据基于第六方面的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所述第一挤压构件和所述第二挤压构件中每个的轴向方向都沿着所述片材的所述折叠部分延伸的方向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挤压构件和所述第二挤压构件中的至少一者沿着与所述折叠部分延伸的所述方向交叉的方向运动。
[0012]根据基于第六方面的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所述片材处理装置包括传送构件,该传送构件传送已通过所述折叠机构执行了所述折叠处理的所述片材,并将所述片材的所述折叠部分定位在所述第一挤压构件和所述第二挤压构件彼此对置所处的对置位置处,并且在所述第一挤压构件和所述第二挤压构件中的所述至少一者的位置被移动之前,所述传送构件使所述片材从所述对置位置退避。
[0013]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和第六方面,目的是:当使用包括对片材的折叠部分进行挤压的挤压单元的结构时,可以减少传送已被挤压的片材的结构单元的构成部件的数量。
[0014]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可以将挤压载荷集中在折叠部分上的特定位置。
[0015]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可以使待运动的构成部件的数量最少。
[0016]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可以减少在片材运动至片材放置单元时对片材的损害。
[0017]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可以将指向片材放置单元的片材运动的空间形成为较大。
[0018]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可以有效地使第一挤压构件和第二挤压构件中的至少一者远离片材的折叠部分运动。
[0019]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可以通过利用朝向挤压单元传送片材的传送构件而从挤压单元排放片材。
【附图说明】
[0020]下面将基于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0021]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整体视图;
[0022]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设备的说明图;
[0023]图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骑马订装订功能部的说明图;
[0024]图4是折叠机构的附近的结构的说明图;
[0025]图5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挤压辊单元的整体立体图;
[0026]图6是第一挤压棍的外周表面的展开图;
[0027]图7A至图7D均示出了由挤压辊单元在折叠部分上进行的挤压处理;
[0028]图8A和图SB均示出了由挤压辊单元在折叠部分上进行的挤压处理;
[0029]图9是用于实现挤压辊单元的挤压操作和运动操作的机构的说明图;
[0030]图1OA和图1OB均是挤压辊单元的挤压操作的说明图;
[0031]图11是挤压辊单元的挤压操作的说明图;
[0032]图12A和图12B均是挤压辊单元的退避操作的说明图;
[0033]图13A至图13C均是根据第一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的概念图;
[0034]图14A和图14B均是根据第二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的概念图;
[0035]图15A和图15B均是根据第三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的概念图;
[0036]图16A和图16B均是根据第四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的概念图;
[0037]图17A至图17C均是根据第五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的概念图;以及
[0038]图18A至图18C均是根据第六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0040]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00的整体视图。
[0041]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系统100包括:诸如打印机或复印机的图像形成设备1,其例如通过电子照相系统而形成彩色图像;以及后处理设备2,其在已由图像形成设备I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上进行后处理。
[0042]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图1的纸面中,朝向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系统100的近侧的方向以及朝向远侧的方向均描述为前后方向D。在图1的纸面中,朝向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系统100的上侧的方向以及朝向下侧的方向均描述为上下方向V。在图1的纸面中,朝向图像形成系统100的左侧的方向以及朝向右侧的方向均描述为左右方向H。
[0043]图像形成设备I包括:基于相应颜色的图像数据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0 ;从原稿读取图像并且提供通过读取获得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读取单元11 ;向图像形成单元10供应片材S的片材供应单元12 ;接收来自使用者的操作输入并向使用者提供信息的通用用户接口 13 ;以及控制图像形成系统100的操作的主控制器14。
[0044]后处理设备2包括:传送单元3,该传送单元从图像形成设备I接收并传送已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 ;折叠单元4 (示例性的折叠机构),该折叠单元对从传送单元3传送来的片材S进行折叠;修整单元5 (示例性的片材处理装置),该修整单元在已经经过折叠单元4的片材S上进行修整操作;和插入器6,该插入器供应待用作例如小册子的封页的插入片材。后处理设备2还包括片材处理控制器7,该片材处理控制器控制后处理设备2的各功能部。
[0045]尽管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描述了其中片材处理控制器7设置在后处理设备2内的示例性构造,但是片材处理控制器7可以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I内。主控制器14也可以设有片材处理控制器7的控制功能。
[0046]图2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设备2。
[0047]后处理设备2包括修整单元5。修整单元5包括:穿孔功能部70,该穿孔功能部在片材S中穿孔,例如两个孔或四个孔;和端装订功能部40,该端装订功能部使所需数量的片材S堆叠并使片材捆运动,以对该片材捆的端部进行订书钉装订(进行端部装订)。
[0048]后处理设备2还包括骑马订装订功能部30,该骑马订装订功能部使所需数量的片材S堆叠而形成片材捆B (参见下面将描述的图4),并在该片材捆B的中间部分上执行装订操作(骑马订装订操作)而形成小册子(装订操作)。
[0049]后处理设备2的折叠单元4包括折叠功能部50,该折叠功能部在片材S上执行诸如C折或Z折之类的折叠。
[0050](骑马订装订功能部30的结构)
[0051]图3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骑马订装订功能部30。
[0052]图4是折叠机构35的附近的结构的说明图。
[0053]骑马订装订功能部30包括编制构件31、送入辊39和端引导件32。编制构件31是通过使预定数量的已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堆叠而形成片材捆的板状构件。送入辊39将片材S —次一张地传送给编制构件31。端引导件32从片材捆的下方将片材捆支撑在编制构件31上。端引导件32能沿着编制构件31移动。
[0054]骑马订装订功能部30还包括片材对齐桨板33、片材宽度调整构件34和订书器82。片材对齐桨板33朝向端引导件32推动堆叠在编制构件31上的片材S,并使片材S的端部对齐。片材宽度调整构件34在片材S的宽度方向上将堆叠在编制构件31上的片材S对齐。订书器82通过使订书钉(未示出)被驱动穿过编制构件31上的片材捆而对该片材捆进行装订。
[0055]骑马订装订功能部30进一步包括对被装订的片材捆进行折叠的折叠机构35。折叠机构35包括折叠刀具35a和前进机构35b。前进机构35b包括例如马达并使折叠刀具35a从编制构件31的背面侧朝向容纳表面侧前进。
[0056]骑马订装订功能部30进一步包括插入棍36 (示例性的传送构件)、挤压棍单元37、片材放置单兀45和片材传感器92。插入棍36包括一对棍,已由折叠刀具35a开始折叠的片材捆B被插入这对辊中。挤压辊单元37挤压已经过插入辊36的片材捆B的折叠部分。片材放置单元45设置在挤压辊单元37的下游。已被装订成小册子的片材捆B被放在片材放置单元45上。片材传感器92检测由送入辊39送入到编制构件31中的片材S。
[0057]如图4所示,插入辊36传送片材捆B,并使片材捆B的折叠部分定位在挤压位置37U,该挤压位置与在挤压辊单元37处挤压折叠部分所处的位置相对应。因此,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插入辊36与挤压辊单元37之间的距离至少小于片材捆B的宽度(沿传送方向的宽度)。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插入辊36构成为使得片材捆B的折叠部分(位于在片材捆B的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部)的预定量能够相对于挤压位置37U被向下游传送。
[0058]如图3所示,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挤压辊单元37设在插入辊36的下游。
[0059]在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骑马订装订功能部30中,未在挤压辊单元37的下游设置用于从挤压辊单元37取出片材捆B的诸如专用传送辊的传送构件。S卩,未在位于挤压辊单元37与片材放置单元45之间的片材捆B的运动路径中设置用于传送片材捆B的特定传送构件。
[0060]片材放置单元45设在挤压辊单元37的下方。片材放置单元45可以在上下方向V上设在挤压辊单元37的正下方,或者可以设置在从位于挤压辊单元37正下方的位置沿左右方向H分开达预定距离的位置处。如下所述,从位于挤压辊单元37正下方的位置沿左右方向H分开达预定距离的位置可以设定在如下范围内,即:当挤压辊单元37的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中的至少一者的位置被移动并且片材捆B掉落或向下运动时,允许片材捆B的至少一部分能被接触到。
[0061]片材放置单元45包括传送带451。片材放置单元45将折叠部分已被挤压辊单元37挤压的片材捆传送直到预定位置。例如,当挤压辊单元37在设备中布置在相对外侧时或者当片材放置单元45从设备的内部朝向设备的外部倾斜并且片材捆B通过其自重而滑动并运动时,不需要传送带。
[0062](折叠机构35附近的结构)
[0063]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设有对被装订的片材捆B进行折叠的折叠机构35。折叠机构35包括折叠刀具35a和使折叠刀具35a朝向片材捆B前进的前进机构35b ο
[0064]这里,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折叠刀具35a前进以使折叠刀具35a的端部到达插入辊36。这使得在片材捆B中形成折叠线,并且折叠线(折叠部分)被插入辊36从两侧挤压。
[0065]当片材堆叠在编制构件31上时、当由订书器82 (参见图3)进行骑马订装订时或当骑马订装订之后传送片材时,折叠刀具35a位于编制构件31的后方。这可以防止在片材S和折叠刀具35a之间的干涉。
[0066](挤压辊单元37的整体结构)
[0067]图5是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挤压辊单元37的整体立体图。
[0068]挤压辊单元37 (示例性的挤压单元)包括第一挤压辊37A (示例性的第一挤压构件)和第二挤压辊37B (示例性的第二挤压构件),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是对片材捆B的折叠部分进行挤压的一对辊。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挤压辊单元37进行:旋转操作,其中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均绕其旋转轴线旋转以挤压片材捆B的折叠部分;通过第二挤压辊37B和第一挤压辊37A对片材捆B的折叠部分进行挤压的挤压操作;以及使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中的至少一者的位置移动并使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中的至少一者从挤压位置37U退避的退避操作。
[0069]首先,将详细地描述用于实现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的旋转操作的机构以及通过旋转操作和挤压操作而对片材捆B的折叠部分进行挤压的挤压处理。
[0070]稍后将描述用于实现挤压操作的机构和用于实现退避操作的机构。
[0071 ](用于实现挤压辊单元37的旋转操作的机构)
[0072]如图5所示,挤压辊单元37包括第一驱动马达37M1、第一传动机构37G1和第二传动机构37G2。第一传动机构37G1连接至第一驱动马达37M1。
[0073]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被设置成使其轴向方向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第一挤压辊37A被设置成能绕作为旋转中心的第一挤压旋转轴37S1旋转。第一挤压旋转轴37S1由固定至设备本体的支撑构件(未示出)可旋转地支撑。
[0074]第二挤压辊37B被设置成能绕作为旋转中心的第二挤压旋转轴37S2旋转。第二挤压旋转轴37S2由挤压支撑构件68 (稍后将描述)可旋转地支撑。
[0075]第一传动机构37G1设在第一挤压旋转轴37S1的沿轴向方向的一侧上。第一传动机构37G1连接至第一挤压旋转轴37S1和第二挤压旋转轴37S2。
[0076]第二传动机构37G2设在第一挤压旋转轴37S1的沿轴向方向的另一侧上。第二传动机构37G2连接至第一挤压旋转轴37S1和第二挤压旋转轴37S2。
[0077]第一驱动马达37M1经由第一传动机构37G1使第一挤压旋转轴37S1和第二挤压旋转轴37S2旋转。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沿轴向方向的另一侧上,第二传动机构37G2连接至第一挤压旋转轴37S1和第二挤压旋转轴37S2。因此,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挤压旋转轴37S1和第二挤压旋转轴37S2沿轴向方向同步地接收旋转力。
[0078](第一挤压辊37A的结构)
[0079]第一挤压辊37A具有六边形截面。第一挤压辊37A还包括与片材捆B的折叠部分对置的对置表面(示例性的对置部)371。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对置表面371具有突起37E。
[0080]此外,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挤压辊37A为:由于第一挤压辊37A的旋转而将对置表面371切换至另一对置表面371。更具体地,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挤压辊37A具有六边形截面,因此设有六个对置表面371至376 (以下将其称为“第一对置表面371至第六对置表面376”),并且各对置表面均设有突起37E。
[0081]在以下描述中,当不必具体区分开第一对置表面371至第六对置表面376时,将它们统称为“对置表面371”。
[0082]第二挤压辊37B具有与第一挤压辊37A相同的结构。即,第二挤压辊37B具有六边形截面并且包括六个对置表面(第一对置表面371至第六对置表面376)。第二挤压辊37B的这六个对置表面均设有突起37E。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二挤压辊37B在上下方向V上布置在第一挤压辊37A的下方。
[0083]如图5所示,第二挤压辊37B布置成与第一挤压辊37A大致平行。第二挤压辊37B绕沿第一挤压辊37A的轴向方向的旋转轴并且沿与第一挤压辊37A相反的方向旋转。
[0084]第二挤压辊37B夹持片材捆B的折叠部分、定位在与第一挤压辊37A相反的一侧并且挤压折叠部分。
[0085]图6是第一挤压棍37A的外周表面的展开图。
[0086]如上所述,在该不例性实施方式中,设有第一对置表面371至第六对置表面376。在图6所示的展开图中,第一对置表面371至第六对置表面376沿上下方向并排地布置。
[0087]第一对置表面371至第六对置表面376均设有多个突起37E。在第一挤压辊37A的轴向方向上,突起37E在相应对置表面上的位置布置并不彼此对应。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形成在第一对置表面371至第六对置表面376上的所有突起37E在轴向方向上的位置布置彼此对应时,在第一对置表面371至第六对置表面376上的在轴向方向上的突起37E无间隙地布置。使并排布置成行的突起37E与片材捆B的折叠部分相对应。
[0088](挤压辊单元37的挤压处理)
[0089]图7A至图7D以及图8A和图8B均示出了由挤压辊单元37在折叠部分上进行的挤压处理。
[0090]在各图7A至图8B中,还示出了其中沿图4中的箭头VII或箭头VIII观察挤压辊单元37和片材捆B的情况。
[0091]这里,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插入辊36 (参见图3)将片材捆B传送到挤压辊单元37并且片材捆B的折叠部分到达挤压辊单元37时,暂时停止插入辊36对片材捆B的传送。此时,如图7A所示,在挤压辊单元37中,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彼此分离。
[0092]接着,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7B所示,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朝向折叠部分前进,并挤压折叠部分。更具体地,设置在第一挤压辊37A的第一对置表面371上的突起37E以及设置在第二挤压辊37B的第一对置表面371上的位于另一侧的突起37E夹持折叠部分。这导致折叠部分被这两组突起37E挤压。由此,使折叠部分变平以减少片材捆B的鼓起。
[0093]接着,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7C所示,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从折叠部分后退,并且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旋转1/6转。这使得第一挤压辊37A的第二对置表面372和第二挤压辊37B的第二对置表面372与折叠部分对置。
[0094]随后,如图7D所示,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挤压折叠部分。更具体地,第一挤压辊37A的第二对置表面372上的突起37E以及第二挤压辊37B的第二对置表面上的突起37E挤压折叠部分。
[0095]这里,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于如图6所示,第二对置表面372上的突起37E和第一对置表面371上的突起37E沿挤压辊单元37的轴向方向相对于彼此移位,因此第二对置表面372挤压折叠部分的位置与第一对置表面371挤压折叠部分的位置不同。
[0096]随后,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重复这些操作。重复突起37E对折叠部分的挤压、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从折叠部分的分离、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的旋转以及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朝向折叠部分的前进。
[0097]图8A示出了由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执行的挤压处理的最终阶段。更具体地,图8A示出了当折叠部分被第六对置表面376挤压时的状态。
[0098]在由第六对置表面376 (在该处设置有突起37E)对折叠部分进行的挤压中,由图8A中由附图标记8A表示的部分被挤压,从而使折叠部分处于其中已在折叠部分的整个区域上沿其纵向方向执行挤压处理的状态。
[0099]之后,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SB所示,第二挤压辊37B相对于第一挤压辊37A运动。然后,第二挤压辊37B运动使其移离位于片材捆B下方的位置。以这种方式,第二挤压辊37B在对片材捆B的折叠部分进行挤压之后运动到不会与片材捆B的传送相干涉的位置。结果,片材捆B通过其自重而下落,并被放置在片材放置单元45上。
[0100]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旋转以使其第一对置表面371彼此对置。这将设备设定在其中能在随后的新片材捆B上执行挤压处理的状态。
[0101]这里,在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可以抑制片材捆B鼓起,同时减小设备的尺寸。这里,例如,可以通过在圆柱形辊构件的外周表面处夹持片材捆B的两侧来抑制片材捆B的鼓起。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折叠部分在棍构件的纵向方向上被大面积挤压(即,由于折叠部分被平坦部挤压,而使挤压面积变大),因此每单位面积的挤压载荷倾向于减小。
[0102]为了抑制这种挤压载荷的减小,例如,必须增加用于挤压的弹簧载荷,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必须提高框架等的强度。这趋于增加设备的尺寸。
[0103]相比之下,在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由于片材捆B通过利用突起37E而被挤压,因此挤压载荷可以集中在折叠部分的特定位置上。因而,即使弹簧载荷较小,也可以挤压折叠部分。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使用具有强度的框架。
[0104]此外,在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可以抑制片材捆B鼓起,同时抑制在片材捆B的折叠部分处出现褶皱。这里,片材捆B的鼓起可以通过例如利用进行折叠增强的折叠增强辊进一步夹持折叠部分来抑制。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折叠增强辊沿着折叠部分移动,同时以集中的方式挤压折叠部分上的极窄区域以及一个位置,结果使折叠部分突然变平。因此,在片材捆B的折叠部分处易于出现折叠褶皱。
[0105]为了抑制出现这种折叠褶皱,例如,必须减少正被挤压的片材捆B的变形,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必须减小用于挤压的弹簧载荷。结果,抑制片材捆B鼓起的效果趋于降低。
[0106]相比之下,在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甚至在除突起37E以外的位置处,即使不施加载荷,也从正上方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片材捆B鼓起。因此,即使挤压载荷集中在折叠部分上的特定位置,也可以抑制折叠部分中出现折叠褶皱。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载荷增加到框架或辊的强度所允许的程度。
[0107]如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位置彼此不对应的突起37E朝向折叠部分前进中,可以设置分别具有突起37E的多个构件并且使这些构件顺序地朝向折叠部分前进。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设置用于顺序替换这些构件的机构。因此,设备趋于复杂化且较大。
[0108]相比之下,在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结构中,仅仅通过旋转挤压辊单元37并使其前进,使位置彼此不对应的突起37E朝向折叠部分前进。因此,如上所述,与其中使多个构件顺序前进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另外,与其中使多个构件顺序前进的情况相比,可以使设备不太复杂并减小尺寸。
[0109](用于实现挤压辊单元37的“挤压操作”和“运动操作”的机构)
[0110]接下来将详细地描述用于实现挤压辊单元37的挤压操作和挤压辊单元37的运动操作的机构。
[0111]图9是用于执行挤压辊单元37的挤压操作和挤压辊单元37的运动操作的机构的说明图。
[0112]如图9所示,挤压辊单元37包括第一旋转轴61、被第一旋转轴61支撑的第一齿轮62、被第一旋转轴61支撑的凸轮63、第二旋转轴64、连接至第一齿轮62的第二齿轮65、片材保持单元66、被第二旋转轴64支撑的片材捆保持臂67、被第二旋转轴64支撑的挤压支撑构件68、被第二旋转轴64可旋转地支撑的挤压臂69、以及驱动第一旋转轴61的第二驱动马达37M2(参见图5) ο
[0113]在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挤压辊单元37中,例如,第一齿轮62、凸轮63、第二旋转轴64、第二齿轮65、片材捆保持臂67、挤压支撑构件68和挤压臂69设在第一挤压辊37A的在其轴向方向上的相应侧上(参见图5)。
[0114]在该不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轴61、第一齿轮62、第二旋转轴64、第二齿轮65、挤压支撑构件68和第二驱动马达37M2用作示例性的移动单元。
[0115]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轴61被设置成沿第一挤压旋转轴37S1的轴向方向延伸(参见图5)。第一旋转轴61由固定至设备本体的支撑构件(未示出)可旋转地支撑。
[0116]第一齿轮62固定至第一旋转轴61。第一齿轮62连接至第二驱动马达37M2和第二齿轮65。
[0117]各凸轮63均具有扇状,并固定至第一旋转轴61。凸轮63与第一旋转轴61—起旋转。各凸轮63均包括与其相应的挤压臂69的接收部691 (稍后将描述)接触的凸轮表面631。各凸轮63均为:使其凸轮表面631通过定位在预定旋转位置处而接触相应的接收部691 (稍后将描述)。
[0118]各第二旋转轴64设在第一挤压辊37A的在其轴向方向上的端部处。各第二旋转轴64被固定至支撑构件(未示出),该支撑构件固定至设备本体。如上所述,第二旋转轴64布置在第一挤压辊37A的在其轴向方向上的相应侧。以这种方式,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旋转轴64没有在前后方向D上在整个挤压辊单元37上形成,并且没有形成在挤压辊单元37的在前后方向D上的中央部处。由此,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布置在片材捆B的下方的第二旋转轴64不会干涉片材捆B的运动。
[0119]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旋转轴64布置在第一挤压辊37A的对置表面371(突起37E)的下方。更具体地,如图9所示,第二旋转轴64被布置成使得各第二旋转轴64的高度V2位于片材保持单元66的对置部661 (稍后将描述)的高度Vl的下方。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被夹在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之间的片材捆B的厚度为预定最大厚度时,可以通过大力使折叠部分变平。
[0120]第二齿轮65被第二旋转轴64可旋转地支撑。各第二齿轮65包括弧形槽651。各弧形槽651包括在其周向方向上的端部651e。各第二齿轮65与其相应的第一齿轮62接触。
[0121]片材保持单元66被设置成沿着第一挤压旋转轴37S1的轴向方向延伸(参见图5)。片材保持单元66由支撑第一挤压旋转轴37S1的支撑构件(未示出)支撑。片材保持单元66包括与片材捆B的上侧对置的第一对置部661。当由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在折叠部分上执行折叠处理时,第一对置部661在与片材捆B的折叠部分不同的位置处保持片材捆B。
[0122]各片材捆保持臂67经由第一扭簧671连接至其相应的挤压支撑构件68。各片材捆保持臂67包括与片材捆B的下侧对置的第二对置部672。各第二对置部672设置在允许其与相应的第一对置部661对置的位置处。当由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在折叠部分上执行折叠处理时,第二对置部672在与片材捆B的折叠部分不同的位置处保持片材捆B。
[0123]如上所述,各挤压支撑构件68通过第一扭簧671连接至其相应的片材捆保持臂67。各挤压支撑构件68经由弹簧692连接至其相应的挤压臂69。各挤压支撑构件68包括支撑第二挤压旋转轴37S2的支撑部682。挤压支撑构件68使整个第二挤压辊37B绕第二旋转轴64旋转。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挤压支撑构件68使第二挤压辊37B从对置位置旋转大约150度至退避位置,在所述对置位置,使第二挤压辊37B与第一挤压辊37A对置,在所述退避位置,第二挤压辊37B位于与所述对置位置对置的那一侧,使第二旋转轴64介于二者之间。
[0124]由挤压支撑构件68限定的第二挤压辊37B的旋转半径小于片材放置单元45与各第二旋转轴64之间的距离(参见图8A和图SB)。
[0125]各挤压臂69由其相应的第二旋转轴64可旋转地支撑。各挤压臂69经由第二扭簧681连接至其相应的第二齿轮65。如上所述,各挤压臂69经由弹簧692连接至其相应的挤压支撑构件68。各挤压臂69包括:其相应的接收部691,其相应凸轮63的凸轮表面631与该接收部691接触;其相应的弹簧692 ;以及与其相应的第二齿轮65的弧形槽651对置的突起693。
[0126]各接收部691布置成与其相应的弹簧692对置,使其相应的第二旋转轴64介于二者之间。即,各挤压臂69为:通过将其相应的第二旋转轴64用作支点,作用点对应于其相应的弹簧692,施力点对应于其相应的接收部691。
[0127]其中一个弹簧692在伸缩方向上固定至其相应的挤压臂69,另一弹簧692固定至其相应的挤压支撑构件68。
[0128]突起693沿前后方向D突出。各突起693装配到其相应的弧形槽651中,并沿着其相应的弧形槽651相对运动直到其接触相应的端部651e。
[0129](挤压辊单元的挤压操作的描述)
[0130]接下来将描述挤压辊单元37的挤压操作。
[0131]图10A、图1OB和图11均是挤压辊单元37的挤压操作的说明图。
[0132]如图1OA所示,通过插入辊36 (参见图4)使片材捆B的折叠部分布置在如下位置,在该位置处,片材捆B的折叠部分与片材保持单元66的第一对置部661和第一挤压辊37A的对置表面371对置。
[0133]第二驱动马达37M2(参见图5)使第一齿轮62在图1OA中逆时针旋转,并使第二齿轮65在图1OA中顺时针旋转。这致使第二齿轮65经由第二扭簧681使挤压臂69在图1OA中顺时针旋转。接着,这致使挤压臂69经由弹簧692使挤压支撑构件68在图1OA中顺时针旋转。另外,挤压支撑构件68经由第一扭簧671使片材捆保持臂67在图1OA中顺时针旋转。由此,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首先,使各片材捆保持臂67的第二对置部672接触片材捆B。接着,片材捆B被第一对置部661和第二对置部672夹持并保持。
[0134]之后,如图1OB所示,进一步使第一齿轮62在图1OB中逆时针旋转。这使得挤压支撑构件68进一步使第二挤压辊37B朝向第一挤压辊37A运动。结果,第二挤压辊37B的对置表面371与片材捆B的折叠部分对置。即,片材捆B的折叠部分被第一挤压棍37A的对置表面371和第二挤压辊37B的对置表面371夹持。
[0135]如图11所示,进一步使第一齿轮62在图11中逆时针旋转。这使得凸轮63的凸轮表面631推动挤压臂69的接收部691。这使得挤压臂69经由弹簧692传送挤压支撑构件68。接着,第二挤压辊37B挤压片材捆B的折叠部分。
[0136]在其中挤压辊单元37已夹持折叠部分的状态之后,各挤压臂69的运动被限制。但是,可以通过使第二扭簧681扭转而使第二齿轮65继续旋转。这可以使第一旋转轴61也继续旋转。因此,凸轮63能够通过继续旋转而推动接收部691。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该结构中,通过使用齿轮在不传递挤压力的情况下例如由驱动凸轮提供强的挤压力。此外,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在不使用大的坚固齿轮的情况下实现强的挤压操作。
[0137]通过使第一扭簧671扭转而产生的弹簧力作用以进一步增加片材捆保持臂67对片材拥B的保持力。
[0138](挤压辊单元37的退避操作的描述)
[0139]接下来将描述挤压辊单元37的退避操作。
[0140]图12A和图12B均是挤压辊单元37的退避操作的说明图。
[0141]如图12A所示,第二驱动马达37M2(参见图5)使第一齿轮62在图12A中顺时针旋转。这致使第二齿轮65使挤压臂69在图12A中逆时针旋转。各第二齿轮65的弧形槽651的端部65 Ie与其对应的挤压臂69的突起693接触。
[0142]之后,如图12B所示,第二齿轮65的旋转经由被第二齿轮65的弧形槽651捕获的突起693而致使挤压臂69旋转。挤压臂69的旋转致使片材捆保持臂67和挤压支撑构件68旋转。结果,第二挤压辊37B运动到与第一挤压辊37A相反的一侧,使第二旋转轴64介于二者之间。因而,在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挤压辊单元37中,主要的是,在将第二旋转轴64用作旋转中心并且将挤压支撑构件68用作旋转臂的情况下使第二挤压辊37B摆动。第二挤压辊37B进行摆动而使其移离位于片材捆B下方的位置,从而使片材捆B通过其自重而下落到片材放置单元45上。
[0143]如上所述,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不必在挤压辊单元37的在由插入辊36进行的片材捆B的传送的传送方向上的下游设置用于传送折叠部分已被挤压的片材捆B的专用的传送构件。因此,在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设备2中,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
[0144](根据第一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
[0145]图13A至图13C均是根据第一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的概念图。
[0146]如图13A所示,根据第一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是这样的挤压辊单元,其中:第二挤压辊37B的运动路径与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挤压辊单元37的第二挤压辊37B的运动路径不同。
[0147]第二挤压辊37B沿上下方向V远离第一挤压辊37A线性运动,并且沿左右方向H远离第一挤压辊37A线性运动。更具体地,如图13B所示,首先,第二挤压辊37B沿上下方向V向下运动。接着,如图13C所示,第二挤压辊37B向与插入辊36相反的一侧运动。
[0148]在第一修改例中,当使第二挤压辊37B沿上下方向V运动时,可以使用由马达驱动的小齿轮和齿条。另外,当使第二挤压辊37B沿左右方向H运动时,可以使用由马达驱动的滚珠丝杠或者线性致动器。
[0149]在根据第一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中,通过使第二挤压辊37B沿第一方向线性运动并且使第二挤压辊37B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线性运动,而在两个阶段使第二挤压辊37B远离第一挤压辊37A运动。作为运动的结果,第二挤压辊37B远离位于片材捆B下方的位置运动,以使折叠部分已被挤压辊单元37挤压的片材捆B通过其自重而下落到片材放置单元45上。
[0150]在根据第一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中,有两个运动方向,从而可以设定在各个运动方向上的运动量。因此,例如,根据具有其它构件的布局,可以调整第二挤压辊37B的运动空间。
[0151](根据第二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
[0152]图14A和图14B均是根据第二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的概念图。
[0153]如图14A所示,根据第二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为:第二挤压辊37B的运动路径与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挤压辊单元37的第二挤压辊37B的运动路径不同。
[0154]第二挤压辊37B同时沿上下方向V和左右方向H远离第一挤压辊37A运动。更具体地,如图14B所示,第二挤压辊37B沿上下方向V向下并且沿左右方向H朝向插入辊36的相反侧倾斜地运动。
[0155]在第二修改例中,当第二挤压辊37B倾斜地运动时,可以例如使用由马达驱动的小齿轮和齿条、由马达驱动的滚珠丝杠,或者线性致动器。
[0156]在根据第二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中,通过使第二挤压辊37B倾斜地运动,使第二挤压辊37B远离第一挤压辊37A运动。作为运动的结果,第二挤压辊37B远离位于片材捆B下方的位置运动,以使折叠部分已被挤压辊单元37挤压的片材捆B通过其自重而下落到片材放置单元45上。
[0157]在根据第二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中,由于第二挤压辊37B的运动方向的数量为一个方向,因此简化了设备的结构。
[0158](根据第三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
[0159]图15A和图15B均是根据第三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的概念图。
[0160]如图15A所示,根据第三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为:挤压辊单元37相对于片材放置单元45的位置关系与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挤压辊单元37不同。挤压辊单元37的机构的基本结构与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相同。
[0161]在第三修改例中,片材放置单元45在上下方向V布置在挤压辊单元37的下方并且在左右方向H布置在插入辊36的相反侧。在第三修改例中,第二挤压辊37B形成为能运动到在上下方向V位于片材放置单元45下方的位置。
[0162]如图15B所示,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样,根据第三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为:主要地,在将第二旋转轴64用作旋转中心并且将挤压支撑构件68用作旋转臂的情况下使第二挤压辊37B的位置在片材放置单元45的上端部(例如,片材放置单元45的放置有片材捆B的表面)的下方移动。作为运动的结果,第二挤压辊37B远离位于片材捆B下方的位置运动,以使折叠部分已被挤压辊单元37挤压的片材捆B通过其自重而运动到片材放置单元45。
[0163]在根据第三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中,由于第二挤压辊37B可以摆动到位于片材放置单元45的上端部下方的位置,因此第二挤压辊37B的运动区域变小。另外,在根据第三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中,例如,也可以在将片材捆B放置在第二挤压辊37B的上侧的同时,使片材捆B运动到片材放置单元45。因此,抑制了伴随着片材捆B运动的损害。
[0164](根据第四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
[0165]图16A和图16B均是根据第四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的概念图。
[0166]如图16A所示,根据第四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为:挤压辊单元37相对于片材放置单元45的位置关系与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挤压辊单元37不同。根据第四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是如下的挤压辊单元,其中:第二挤压辊37B的运动路径与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挤压辊单元37的第二挤压辊37B的运动路径不同。
[0167]在第四修改例中,片材放置单元45在上下方向V上布置在挤压辊单元37的下方并且在左右方向H布置在插入辊36的相反侧。如图16B所示,第二挤压辊37B沿上下方向V远离第一挤压辊37A线性运动。第二挤压辊37B形成为能运动到在上下方向V上位于片材放置单元45下方的位置。
[0168]在第四修改例中,当第二挤压辊37B运动时,可以例如使用由马达驱动的小齿轮和齿条、由马达驱动的滚珠丝杠,或者线性致动器。
[0169]在根据第四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中,使第二挤压辊37B运动到位于片材放置单元45的上端部下方的位置。作为运动的结果,第二挤压辊37B远离位于片材捆B下方的位置运动,以使折叠部分已被挤压辊单元37挤压的片材捆B通过其自重而运动到片材放置单元45。
[0170]在根据第四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中,由于第二挤压辊37B可以线性运动到位于片材放置单元45下方的位置,因此第二挤压辊37B的运动区域变小。在根据第四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中,由于第二挤压辊37B的运动方向的数量为一个方向,因此简化了设备的结构。另外,在根据第四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中,例如,也可以在将片材捆B放置在第二挤压辊37B的上侧的同时,使片材捆B运动到片材放置单元45。因此,抑制了伴随着片材捆B运动的损害。
[0171 ](根据第五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
[0172]图17A至图17C均是根据第五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的概念图。
[0173]如图17A所示,根据第五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与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挤压辊单元37的不同之处在于:根据第五修改例的整个挤压辊单元37运动。
[0174]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沿上下方向V向上运动。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沿上下方向V远离片材放置单元45而线性运动。
[0175]在第五修改例中,当第二挤压辊37B运动时,可以例如使用由马达驱动的小齿轮和齿条、由马达驱动的滚珠丝杠,或者线性致动器。
[0176]在根据第五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中,如图17B所示,在对片材捆B的折叠部分挤压之后,插入辊36朝向挤压辊单元37的相反侧回拉片材捆B。之后,如图17B所示,挤压辊单元37沿上下方向V向上运动。这使得挤压辊单元37不位于片材捆B下方。然后,如图17C所示,例如,插入辊36送出片材捆B。结果,折叠部分已被挤压辊单元37挤压的片材捆B通过其自重而下落到片材放置单元45上。
[0177]在根据第五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中,增加了关于挤压辊单元37与片材放置单元45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布局自由度。在根据第五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中,容易优化片材捆B的下落高度,并且增加了在片材放置单元45处在片材捆B上进行的小册子的对齐程度。
[0178](根据第六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
[0179]图18A至图18C均是根据第六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的概念图。
[0180]如图18A所示,根据第六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与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挤压辊单元37的不同之处在于:根据第六修改例的整个挤压辊单元37运动。
[0181]如图18B所示,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安装在旋转臂(未示出)上。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绕用作旋转轴的该旋转臂摆动。
[0182]在第六修改例中,当第二挤压辊37B运动时,可以例如使用由马达旋转驱动的旋转臂、由线性致动器驱动的连杆机构或者由滚珠丝杆驱动的连杆机构。
[0183]在根据第六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中,在已对片材捆B的折叠部分挤压之后,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摆动。此时,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远离插入辊36和片材放置单元45而运动。结果,挤压辊单元37不位于片材捆B下方,从而如图18C所示,折叠部分已被挤压辊单元37挤压的片材捆B通过其自重而下落到片材放置单元45上。
[0184]在根据第六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中,通过使自身已夹持着片材捆B的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远离片材捆B而运动,使片材捆B运动出挤压辊单元37。因此,在第六修改例中,例如,没有如第五修改例中那样通过使用插入辊36使片材捆B运动。
[0185]如上所述,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和修改例的挤压辊单元37中,使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中的任一者或者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 二者沿与片材捆B的折叠部分延伸的方向(前后方向D)交叉(正交)的方向(左右方向H或上下方向V)运动。这致使片材捆B置于其中片材捆B能够通过其自重而朝向片材放置单元45运动的状态。另外,例如,不使用通过从挤压位置37U排放折叠部分已被挤压的片材捆B而传送该片材捆B的特定传送棍。
[0186]在示例性实施方式和修改例中,插入辊36设置在挤压辊单元37的上游。这里,当使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中的至少一者运动并且使片材捆B通过其自重而向片材放置单元45运动时,可以在预先使插入辊36从片材捆B分离的同时使挤压辊单元37运动,或者在通过插入辊36送出片材捆B之后使片材捆B下落。
[0187]另外,例如,当传送辊等在已被订书钉挤压并装订的片材捆B的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夹持并传送片材捆B的折叠部分时,由传送辊可能向订书钉附近施加载荷,结果可能使片材捆B受损,即可能褶皱、撕裂等。相比之下,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于折叠部分已被挤压的片材捆B没有通过夹持而被传送,因此可以减少对片材捆B的损害。
[0188]尽管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和修改例中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沿上下方向并排布置,并且片材捆B在沿着左右方向H设置的同时被挤压,但其它模式也是可行的。
[0189]例如,可以在片材捆B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设置或者沿着上下方向V设置的同时,对折叠部分进行挤压。甚至在这些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中的任一者运动而使片材捆B通过其自重而下落到片材放置单元45上。
[0190]尽管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均是具有突起37E的多边形辊构件的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对片材捆B的折叠部分进行挤压,但其它模式也是可行的。例如,可以在使第一挤压辊37A的可旋转截面与柱形辊构件对置的同时,或者在使第一挤压辊37A的可旋转截面与不旋转的矩形基部对置的同时,对折叠部分进行挤压。另外,第一挤压辊37A和第二挤压辊37B不是必须具有突起37E。
[0191]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挤压辊单元37可以通过夹持片材捆B的折叠部分而对其进行挤压。可以通过使一对辊构件相对于沿前后方向D延伸的折叠部分沿左右方向H或前后方向D运动,而对该折叠部分进行挤压。甚至在这种情况下,片材放置单元45可以布置在这对辊构件的下方,并且可以使这两个辊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动,以使片材捆B通过其自重而运动到片材放置单元45。
[0192]为了图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并不是为了穷尽本发明或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改变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由此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用于各种实施方式的本发明及各种修改适合于所设想的具体应用。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主权项】
1.一种片材处理装置,该片材处理装置包括: 挤压单元,该挤压单元包括第一挤压构件和第二挤压构件,所述第一挤压构件与片材的折叠部分对置并挤压所述折叠部分,所述第二挤压构件夹持所述折叠部分、被定位在与所述第一挤压构件相反的一侧并挤压所述折叠部分; 片材放置单元,该片材放置单元设置在所述挤压单元的下方,所述片材放置在所述片材放置单元上;以及 移动单元,该移动单元使所述挤压单元的所述第一挤压构件和所述第二挤压构件中的至少一者的位置移动,并且使折叠部分已被所述挤压单元挤压的所述片材借助该片材的自重而运动到所述片材放置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挤压构件和所述第二挤压构件中的至少一者包括与所述折叠部分对置的多个对置部,通过使所述第一挤压构件和所述第二挤压构件中的所述至少一者旋转,而将所述多个对置部中的与所述折叠部分对置的对置部切换至所述多个对置部中的另一对置部或其它对置部,并且 其中,每个对置部均包括突起,所述多个对置部的所述突起沿轴向方向的布置相互并不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挤压构件定位在所述片材的下方并挤压所述折叠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移动单元使所述第二挤压构件远离所述第一挤压构件而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挤压构件定位在所述片材的下方并挤压所述折叠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移动单元使所述第二挤压构件移动到位于所述片材放置单元的上端部的下方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移动单元使所述第一挤压构件和所述第二挤压构件二者远离所述折叠部分而移动。6.一种图像形成系统,该图像形成系统包括: 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 折叠机构,该折叠机构执行用于在已由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形成有图像的所述片材中形成折叠部分的折叠处理;以及 片材处理装置,该片材处理装置使第一挤压构件和第二挤压构件中的至少一者的位置移动,并使所述折叠部分已被挤压的所述片材通过该片材的自重而运动到片材放置单元,所述第一挤压构件与所述片材的所述折叠部分对置并挤压所述折叠部分,所述第二挤压构件夹持所述折叠部分、被定位在与所述第一挤压构件相反的一侧并挤压所述折叠部分,所述片材放置单元设置在所述片材的下方,所述片材被放置在所述片材放置单元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挤压构件和所述第二挤压构件中的每个的轴向方向都沿着所述片材的所述折叠部分延伸的方向设置,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挤压构件和所述第二挤压构件中的至少一者沿着与所述折叠部分延伸的所述方向交叉的方向运动。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所述片材处理装置包括传送构件,该传送构件传送已由所述折叠机构执行了所述折叠处理的所述片材,并将所述片材的所述折叠部分定位在所述第一挤压构件和所述第二挤压构件彼此对置的对置位置处,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挤压构件和所述第二挤压构件中的所述至少一者的位置被移动之前,所述传送构件使所述片材从所述对置位置退避。
【文档编号】B65H45/30GK106006161SQ201510689668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2日
【发明人】荣利昌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