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吊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11376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吊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吊装机构,包括托盘和吊框,托盘包括分设于两端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分设有第一勾取部和第二勾取部;吊框的两端分设有活动连接的第一吊钩和第二吊钩,使得上钩过程中,第一吊钩能够自动勾住所述第一勾取部;第二吊钩能够自动勾住第二勾取部;脱钩过程中,第一吊钩能够自动脱离第一勾取部,第二吊钩能够自动脱离第二勾取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吊装机构,通过设置定位部和装卸部,使行吊过程中,不需动力定位和装卸,仅依靠重力原理,单人操作即可完成。且整个机构结构简单,易于组装,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方便,且行吊效率高。
【专利说明】
_种自动吊装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吊装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成品框吊框需用4条吊带分别吊钩后方能起吊,使用不方便,且效率底下,并且在卸装过程中,往往需要人力或者结构复杂的卸载机构辅助,操作不便且易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耗费。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吊装机构。
[0004]—种自动吊装机构,包括:
[0005]托盘,托盘包括分设于两端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设有第一勾取部和第二勾取部;
[0006]吊框,吊框的两端分设有活动连接的第一吊钩和第二吊钩,使得上钩过程中,第一吊钩能够自动勾住第一勾取部;第二吊钩能够自动勾住第二勾取部;脱钩过程中,第一吊钩能够自动脱离第一勾取部,第二吊钩能够自动脱离第二勾取部。
[0007]其中,第一勾取部包括位于第一侧壁的第一开口和固定于第一侧壁上的第一挂板,第一挂板凸出于第一开口 ;第二勾取部包括位于第二侧壁表面的第二开口和固定在第二侧壁上的第二挂板,第二挂板凸出于第二开口 ;
[0008]第一吊钩包括第一臂和第一凸起,第一臂的第一端可旋转地固定于吊框,第一臂的第二端与第一凸起固定连接,第二吊钩包括第二臂和第二凸起,第二臂的第一端可旋转地固定于吊框,第二臂的第二端与第二凸起固定连接;
[0009]第一吊钩还包括第一凸轮,第一凸轮可旋转地固定在第一臂上,第一凸轮能够向上单向旋转;第二吊钩还包括第二凸轮,第二凸轮可旋转地固定在第二臂上,第二凸轮能够向上单向旋转;
[0010]上钩过程中,吊框向下运动,使得第一凸轮与第一挂板相接触,并在第一挂板的力的作用下向上旋转,进而使得第一吊钩的第一凸起勾住第一挂板;使得第二凸轮与第二挂板相接触,并在第二挂板的力的作用下向上旋转,进而使得第二吊钩的第二凸起勾住第二挂板;
[0011]脱钩过程中,第一凸轮抵住第一挂板,使得第一凸起脱离第一挂板,第二凸轮抵住第二挂板,使得第二凸起脱离第二挂板,完成脱钩。
[0012]其中,第一凸轮的靠近第一挂板的第一端部凸出于第一凸起的靠近第一挂板的第一端部;第二凸轮的靠近第二挂板的第二端部凸出于第二凸起的靠近于第二挂板的第二端部;
[0013]第一凸轮还包括沿第一凸轮的第一端部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一端面,第一凸起还包括沿第一凸起的第一端部向第一凸起的底部倾斜延伸的第一倾斜面;第二凸轮还包括沿第二凸轮的第二端部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二端面,第二凸起还包括沿第二凸起的第二端部向第二凸起的底部倾斜延伸的第二倾斜面;
[0014]在上钩过程中,吊框向下移动,第一吊钩的第一凸起的第一倾斜面抵住第一挂板,并在第一挂板的作用力下,使得第一吊钩向外移动远离第一挂板,随着吊框向下移动,使得第一凸轮与第一挂板相接触,并在第一挂板的力的作用下向上旋转,使得第一凸起的第一端部沿着第一挂板向下运动直至第一开口,随着第一凸轮的继续向上旋转,第一吊钩逐渐向内靠近第一挂板进而使得第一凸起进入到第一开口并勾住第一挂板;第二吊钩的第二凸起的第二倾斜面抵住第二挂板,并在第二挂板的作用力下,使得第二吊钩向外移动远离第二挂板,随着吊框向下移动,使得第二凸轮与第二挂板相接触,并在第二挂板的力的作用下向上旋转,使得第二凸起的第二端部沿着第二挂板向下运动直至第二开口,随着第二凸轮的继续向上旋转,第二吊钩逐渐向内靠近第二挂板进而使得第二凸起进入到第二开口并勾住第二挂板;
[0015]在脱钩过程中,吊框继续向下移动,使得第一凸轮移动至第一开口并进入第一开口,第二凸轮移动至第二开口并进入第二开口;吊框向上移动,使得第一凸轮的第一端面抵住第一挂板,并在第一挂板的作用力下,使得第一吊钩向外移动远离第一挂板,进而使得第一凸起脱离第一开口,进而脱离第一挂板,使得第二凸轮的第二端面抵住第二挂板,并在第二挂板的作用力下,使得第二吊钩向外移动远离第二挂板,进而使得第二凸起脱离第二开口,进而脱离第二挂板,完成脱钩。
[0016]其中,第一凸轮还包括设有第一端面的第一外壳、第一扭簧、第一弹簧和第一销轴;
[0017]第一扭簧和第一弹簧位于第一外壳的内部,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扭簧的一端固定,第一销轴穿过第一扭簧和第一外壳,将第一凸轮固定在第一吊钩的第一臂上;
[0018]第二凸轮还包括设有第二端面的第二外壳,第二扭簧、第二弹簧、第二销轴,第二外壳包括第二端面;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扭簧的一端固定,第二销轴穿过第二扭簧和第二外壳,将第二凸轮固定在第二吊钩的第二臂上。
[0019]其中,第一凸轮的纵截面为三角形结构,其中,形成第一端部的两个面之间的夹角为 30 ?60°C。。
[0020]第二凸轮的纵截面为三角形结构,其中,形成第二端部的两个面之间的夹角为30
?60°C ο
[0021]其中,第一凸轮的固定在第一臂的位置与第一凸轮的重心之间的连线和第一凸轮的重心与第一端部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120?150°C。
[0022]第二凸轮的固定在第二臂的位置与第二凸轮的重心之间的连线和第二凸轮的重心与第二端部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120?150°C。
[0023]其中,第一凸轮和第一凸起的垂直距离为第一预定距离,第二凸轮和第二凸起的垂直距离为第二预定距离,第一预定距离等于第二预定距离。
[0024]其中,第一预定距离和第二预定距离为3?7厘米。
[0025]其中,自动吊装结构用于窗框和门框的吊装。
[002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吊装机构,通过设置定位部和装卸部,使行吊过程中,不需动力定位和装卸,仅依靠重力原理,单人操作即可完成。且整个机构结构简单,易于组装,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方便,且行吊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7]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脱钩时一种自动吊装机构的示意图;
[0029]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上钩时一种自动吊装机构的示意图;
[0030]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脱钩过程中一种自动吊装机构的左侧局部示意图;
[0031]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脱钩过程中一种自动吊装机构的右侧局部示意图;
[0032]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003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需动力、利用重力原理即可实现吊装的吊装机构,该吊装机构设有可自动定位勾取部、并实施勾吊的自动吊钩,并且自动吊钩上还设有装卸部,使得脱钩时,自动吊钩在重力作用下自动脱离托盘,从而实现装卸。
[0035]如图1?图2所示,一种吊装机构100包括托盘I和吊框2,其中,托盘I包括分设于两端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设有第一勾取部11和第二勾取部12;
[0036]吊框2,吊框2的两端分设有活动连接的第一吊钩21和第二吊钩22,使得上钩过程中,第一吊钩21能够自动勾住第一勾取部11;第二吊钩22能够自动勾住第二勾取部12;脱钩过程中,第一吊钩21能够自动脱离第一勾取部11,第二吊钩22能够自动脱离第二勾取部12。
[0037]具体地,托盘I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以及分别与四个侧壁底端连接的底板,其中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位置相对,第一勾取部11位于第一侧壁的中线上,第二勾取部12位于第二侧壁的中线上,第一勾取部11和第二勾取部12的位置关于托盘I的中心线对称,当托盘的第一勾取部11和第二勾取部12分别被第一吊钩21和第二吊钩22勾住时,托盘底部能够处于平稳状态,不会因托盘的两端重量不相等时,产生太大幅度的失衡,从而影响吊装过程的进行。
[0038]相对应地,第一吊钩21和第二吊钩22同样关于托盘的中心线对称,且第一吊钩21和第一勾取部11的位置对应,第二吊钩22和第二勾取部12的位置对应。
[0039]第一勾取部11包括位于第一侧壁的第一开口 111和固定于第一侧壁上的第一挂板112,第一挂板112凸出于第一开口 111;第二勾取部12包括位于第二侧壁表面的第二开口121和固定在第二侧壁上的第二挂板122,第二挂板122凸出于所述第二开口 121。
[0040]具体地,第一挂板112呈倒“L”型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板件和竖直设置的第二板件,第一板件的一端与第二板件的一端连接,第一板件的另一端与托盘的第一侧壁连接;第二挂板122呈倒“L”型,第二挂板122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三板件和竖直设置的第四板件,第三板件的一端与第四板件的一端连接,第三板件的另一端与托盘的第二侧壁连接。
[0041]第一吊钩21包括第一臂211和第一凸起212,第一臂211的第一端可旋转地固定于吊框2,第一臂211的第二端与第一凸起212固定连接,第二吊钩22包括第二臂221和第二凸起222,第二臂221的第一端可旋转地固定于吊框2,第二臂221的第二端与第二凸起222固定连接。
[0042]如图2所示,第一吊钩21还包括第一凸轮213,第一凸轮213可旋转地固定在第一臂211上,第一凸轮213能够向上单向旋转;第二吊钩22还包括第二凸轮223,第二凸轮223可旋转地固定在所述第二臂221上,所述第二凸轮223能够向上单向旋转;
[0043]上钩过程中,吊框2向下运动,使得第一凸轮213与第一挂板112相接触,并在第一挂板112的力的作用下向上旋转,进而使得第一吊钩21的第一凸起212勾住第一挂板112;使得第二凸轮223与第二挂板122相接触,并在第二挂板122的力的作用下向上旋转,进而使得第二吊钩22的第二凸起222勾住所第二挂板122;
[0044]如图3?图4所示,脱钩过程中,第一凸轮213抵住第一挂板112,使得第一凸起212脱离第一挂板112,第二凸轮223抵住第二挂板122,使得第二凸起222脱离第二挂板122,完成脱钩。
[0045]第一凸轮213的靠近第一挂板112的第一端部2131凸出于第一凸起212的靠近第一挂板112的第一端部2121;第二凸轮223的靠近第二挂板122的第二端部2231凸出于第二凸起222的靠近于第二挂板122的第二端部2221 ;
[0046]第一凸轮213还包括沿第一凸轮213的第一端部2131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一端面2132,第一凸起212还包括沿第一凸起212的第一端部2121向第一凸起212的底部倾斜延伸的第一倾斜面2122;第二凸轮223还包括沿第二凸轮223的第二端部2231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二端面2232,第二凸起222还包括沿第二凸起222的第二端部2221向第二凸起222的底部倾斜延伸的第二倾斜面2222;
[0047]再次如图2所示,在上钩过程中,吊框2向下移动,第一吊钩21的第一凸起212的第一倾斜面2122抵住第一挂板112,并在第一挂板112的作用力下,使得第一吊钩21向外移动远离第一挂板112,随着吊框2向下移动,使得第一凸轮213与第一挂板112相接触,并在第一挂板112的力的作用下向上旋转,使得第一凸起212的第一端部2121沿着第一挂板112向下运动直至第一开口 111,随着第一凸轮213的继续向上旋转,第一吊钩21逐渐向内靠近第一挂板112进而使得第一凸起212进入到第一开口 111并勾住第一挂板112;第二吊钩22的第二凸起222的第二倾斜面2222抵住第二挂板122,并在第二挂板122的作用力下,使得第二吊钩22向外移动远离第二挂板122,随着吊框2向下移动,使得第二凸轮223与第二挂板122相接触,并在第二挂板122的力的作用下向上旋转,使得第二凸起222的第二端部2221沿着第二挂板122向下运动直至第二开口 121,随着第二凸轮223的继续向上旋转,第二吊钩22逐渐向内靠近第二挂板122进而使得第二凸起222进入到第二开口 121并勾住第二挂板122;
[0048]再次如图3?图4所示,在脱钩过程中,吊框2继续向下移动,使得第一凸轮213移动至第一开口 111并进入第一开口 111,第二凸轮223移动至第二开口 121并进入第二开口 121 ;吊框2向上移动,使得第一凸轮213的第一端面2132抵住第一挂板112,并在第一挂板112的作用力下,使得第一吊钩21向外移动远离第一挂板112,进而使得第一凸起212脱离第一开口 111,进而脱离第一挂板112,使得第二凸轮223的第二端面抵住第二挂板122,并在第二挂板122的作用力下,使得第二吊钩22向外移动远离第二挂板122,进而使得第二凸起222脱离第二开口 121,进而脱离第二挂板122,完成脱钩。
[0049]详细地,第一凸起212还包括与第一倾斜面2122相邻的第一平面2123,第一凸起212的靠近第一挂板112的第一端部为第一平面2123的一端的第一折弯结构,上钩过程中,随着第一凸轮213的旋转,第一吊钩逐渐向内靠近第一挂板,第一折弯结构倾斜着进入第一开口,当第一吊钩与第一挂板贴合时,第一折弯结构竖直,从第一开口内部抵住第一挂板,从而实现第一吊钩完全钩住第一勾取部;
[0050]第二凸起222还包括与第二倾斜面2222相邻的第二平面2223,第二凸起222的靠近第二挂板122的第二端部为第二平面2223的一端的第二折弯结构,上钩过程中,随着第二凸轮223的旋转,第二吊钩逐渐向内靠近第二挂板,第二折弯结构倾斜着进入第二开口,当第二吊钩与第二挂板贴合时,第二折弯结构竖直,从第二开口内部抵住第二挂板,从而实现第二吊钩完全钩住第二勾取部。
[0051 ] 如图5所不第一凸轮213还包括设有第一端面2132的第一外壳、第一扭簧2133、第一弹簧2134和第一销轴2135;第一扭簧2133和第一弹簧2134位于第一外壳的内部,第一弹簧2134的一端与第一扭簧2133的一端固定,第一销轴2135穿过第一扭簧2133和第一外壳,将第一凸轮213固定在第一吊钩11的第一臂上;
[0052]第二凸轮223还包括设有第二端面2232的第二外壳,第二扭簧2233、第二弹簧2234、第二销轴2235,第二外壳包括所述第二端面;第二弹簧2234的一端与第二扭簧2233的一端固定,第二销轴2235穿过第二扭簧2233和第二外壳,将第二凸轮223固定在第二吊钩12
的第二臂上。
[0053]第一凸轮213的纵截面为三角形结构,其中,形成第一端部的两个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C;第二凸轮223的纵截面为三角形结构,其中,形成所述第二端部的两个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C。
[0054]第一凸轮213的固定在第一臂的位置与第一凸轮213的重心之间的连线和第一凸轮213的重心与第一端部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120?150°C;第二凸轮的固定在第二臂的位置与第二凸轮的重心之间的连线和第二凸轮的重心与第二端部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120?150°C。
[0055]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一凸起的垂直距离为第一预定距离,所述第二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起的垂直距离为第二预定距离,所述第一预定距离等于第二预定距离。第一预定距离和第二预定距离为3?7厘米。
[0056]此外,本发明的自动吊装结构用于窗框和门框的吊装。
[0057]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吊装机构,通过设置定位部和装卸部,使行吊过程中,不需动力定位和装卸,仅依靠重力原理,单人操作即可完成。且整个机构结构简单,易于组装,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方便,且行吊效率高。
[0058]上面描述的内容可以单独地或者以各种方式组合起来实施,而这些变型方式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自动吊装机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托盘(I),所述托盘(I)包括分设于两端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分设有第一勾取部(11)和第二勾取部(12); 吊框(2),所述吊框(2)的两端分设有活动连接的第一吊钩(21)和第二吊钩(22),使得上钩过程中,所述第一吊钩(21)能够自动勾住所述第一勾取部(11);所述第二吊钩(22)能够自动勾住所述第二勾取部(12);脱钩过程中,所述第一吊钩(21)能够自动脱离所述第一勾取部(11),所述第二吊钩(22)能够自动脱离所述第二勾取部(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吊装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勾取部(1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开口(111)和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上的第一挂板(112),所述第一挂板(112)凸出于所述第一开口(111);所述第二勾取部(1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侧壁表面的第二开口(121)和固定在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第二挂板(122),所述第二挂板(122)凸出于所述第二开口( 121); 所述第一吊钩(21)包括第一臂(211)和第一凸起(212),所述第一臂(211)的第一端可旋转地固定于所述吊框(2),所述第一臂(2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凸起(2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吊钩(22)包括第二臂(221)和第二凸起(222),所述第二臂(221)的第一端可旋转地固定于所述吊框(2),所述第二臂(22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凸起(222)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吊钩(21)还包括第一凸轮(213),所述第一凸轮(213)可旋转地固定在所述第一臂(211)上,所述第一凸轮(213)能够向上单向旋转;所述第二吊钩(22)还包括第二凸轮(223),所述第二凸轮(223)可旋转地固定在所述第二臂(221)上,所述第二凸轮(223)能够向上单向旋转; 上钩过程中,所述吊框(2)向下运动,使得所述第一凸轮(213)与所述第一挂板(112)相接触,并在所述第一挂板(112)的力的作用下向上旋转,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吊钩(21)的第一凸起(212)勾住所述第一挂板(112);使得所述第二凸轮(223)与所述第二挂板(122)相接触,并在第二挂板(122)的力的作用下向上旋转,进而使得所述第二吊钩(22)的第二凸起(222)勾住所述第二挂板(122); 脱钩过程中,第一凸轮(213)抵住所述第一挂板(112),使得所述第一凸起(212)脱离所述第一挂板(112),所述第二凸轮(223)抵住所述第二挂板(122),使得所述第二凸起(222)脱离所述第二挂板(122),完成脱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吊装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轮(213)的靠近所述第一挂板(112)的第一端部(2131)凸出于所述第一凸起(212)的靠近所述第一挂板(112)的第一端部(2121);所述第二凸轮(223)的靠近所述第二挂板(122)的第二端部(2231)凸出于所述第二凸起(222)的靠近于所述第二挂板(122)的第二端部(2221); 所述第一凸轮(213)还包括沿所述第一凸轮(213)的第一端部(2131)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一端面(2132),所述第一凸起(212)还包括沿所述第一凸起(212)的第一端部(2121)向所述第一凸起(212)的底部倾斜延伸的第一倾斜面(2122);所述第二凸轮(223)还包括沿所述第二凸轮(223)的第二端部(2231)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二端面(2232),所述第二凸起(222)还包括沿所述第二凸起(222)的第二端部(2221)向所述第二凸起(222)的底部倾斜延伸的第二倾斜面(2222); 在上钩过程中,所述吊框(2)向下移动,所述第一吊钩(21)的第一凸起(212)的第一倾斜面(2122)抵住所述第一挂板(112),并在第一挂板(112)的作用力下,使得所述第一吊钩(21)向外移动远离所述第一挂板(112),随着所述吊框(2)向下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凸轮(213)与所述第一挂板(112)相接触,并在第一挂板(112)的力的作用下向上旋转,使得第一凸起(212)的第一端部(2121)沿着所述第一挂板(112)向下运动直至所述第一开口(111),随着所述第一凸轮(213)的继续向上旋转,所述第一吊钩(21)逐渐向内靠近所述第一挂板(112)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凸起(212)进入到所述第一开口(111)并勾住所述第一挂板(112);所述第二吊钩(22)的第二凸起(222)的第二倾斜面(2222)抵住所述第二挂板(122),并在所述第二挂板(122)的作用力下,使得所述第二吊钩(22)向外移动远离所述第二挂板(122),随着所述吊框(2)向下移动,使得所述第二凸轮(223)与所述第二挂板(122)相接触,并在第二挂板(122)的力的作用下向上旋转,使得第二凸起(222)的第二端部(2221)沿着所述第二挂板(122)向下运动直至所述第二开口(121),随着所述第二凸轮(223)的继续向上旋转,所述第二吊钩(22)逐渐向内靠近所述第二挂板(122)进而使得所述第二凸起(222)进入到所述第二开口(121)并勾住所述第二挂板(122); 在脱钩过程中,所述吊框(2)继续向下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凸轮(213)移动至第一开口(111)并进入所述第一开口(111),所述第二凸轮(223)移动至所述第二开口(121)并进入所述第二开口(121);所述吊框(2)向上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凸轮(213)的第一端面(2132)抵住所述第一挂板(112),并在第一挂板(112)的作用力下,使得所述第一吊钩(21)向外移动远离所述第一挂板(112),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凸起(212)脱离所述第一开口(111),进而脱离所述第一挂板(112),使得所述第二凸轮(223)的第二端面抵住所述第二挂板(122),并在第二挂板(122)的作用力下,使得所述第二吊钩(22)向外移动远离所述第二挂板(122),进而使得所述第二凸起(222)脱离所述第二开口(121),进而脱离所述第二挂板(122),完成脱钩。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吊装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轮(213)还包括设有所述第一端面(2132)的第一外壳、第一扭簧(2133)、第一弹簧(2134)和第一销轴(2135); 所述第一扭簧(2133)和所述第一弹簧(2134)位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一弹簧(213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扭簧(2133)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销轴(2135)穿过所述第一扭簧(2133)和所述第一外壳,将所述第一凸轮(213)固定在所述第一吊钩(11)的第一臂上; 所述第二凸轮(223)还包括设有所述第二端面(2232)的第二外壳,第二扭簧(2233)、第二弹簧(2234)、第二销轴(2235),所述第二外壳包括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二弹簧(223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扭簧(2233)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销轴(2235)穿过所述第二扭簧(2233)和所述第二外壳,将所述第二凸轮(223)固定在所述第二吊钩(12)的第二臂上。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吊装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轮的纵截面为三角形结构,其中,形成所述第一端部的两个面之间的夹角为 30 ?60°C。 所述第二凸轮的纵截面为三角形结构,其中,形成所述第二端部的两个面之间的夹角为 30 ?60°C。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吊装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轮(213)的固定在所述第一臂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凸轮(213)的重心之间的连线和所述第一凸轮(213)的重心与所述第一端部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120?150。。; 所述第二凸轮的固定在所述第二臂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凸轮的重心之间的连线和所述第二凸轮的重心与所述第二端部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120?150°C。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吊装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一凸起的垂直距离为第一预定距离,所述第二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起的垂直距离为第二预定距离,所述第一预定距离等于第二预定距离。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吊装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定距离和所述第二预定距离为3?7厘米。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吊装结构用于窗框和门框的吊装。
【文档编号】B66C1/16GK106081875SQ201610631209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8月2日 公开号201610631209.7, CN 106081875 A, CN 106081875A, CN 201610631209, CN-A-106081875, CN106081875 A, CN106081875A, CN201610631209, CN201610631209.7
【发明人】谭树松
【申请人】佛山坚美铝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