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瓶逐对输出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73305阅读:91来源:国知局
药瓶逐对输出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药瓶逐对输出控制装置。
[0003]【背景技术】:
[0004]目前,随着药品使用的增多,药瓶的使用也逐渐增多,以往药瓶的包装过程大多为人工,这样就造成效率低下,而有些采用的机械化包装,也仅仅针对单个药瓶,效率也较低。
[0005]
【发明内容】
: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瓶逐对输出控制装置,该药瓶逐对输出控制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利于大大提高药瓶的包装效率。
[0007]本实用新型药瓶逐对输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间歇转动的转盘和径向正对转盘的药瓶输送带,所述药瓶输送带上具有两条输送药瓶的输送通道,所述转盘周缘上密布有用于限位药瓶的凹槽,每两个凹槽为一组,每组两凹槽正对着两输送通道的输出端。
[0008]进一步的,上述输送通道输出端的旁侧设有一伸缩片,所述伸缩片上设有一通口,在伸缩片收缩时,通口正对一个输送通道的输出端,伸缩片侧边正对着另一个输送通道的输出端。
[0009]进一步的,上述伸缩片由气缸推动。
[0010]本实用新型药瓶逐对输出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药瓶从输送带的两输送通道输送到输出端,在转盘的一组凹槽正对该输出端时,两药瓶即被送入两凹槽内,在转盘继续转动时,后续的另一组凹槽又正对输出端,从而药瓶陆续的得到输出。
[0011]本实用新型药瓶逐对输出控制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利于大大提高药瓶的输出效率。
[0012]【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4]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0015]【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实用新型药瓶逐对输出控制装置,包括间歇转动的转盘I和径向正对转盘I的药瓶输送带2,所述药瓶输送带2上具有两条输送药瓶3的输送通道4,所述转盘周缘上密布有用于限位药瓶的凹槽5,每两个凹槽为一组,每组两凹槽正对着两输送通道的输出端
6ο
[0017]进一步的,为了设计合理,上述输送通道输出端的旁侧设有一伸缩片7,所述伸缩片上设有一通口 8,在伸缩片收缩时,通口正对一个输送通道的输出端,伸缩片侧边正对着另一个输送通道的输出端。在伸缩片伸长时,伸缩片7挡住了两输送通道的输出端6。
[0018]进一步的,为了设计合理,上述伸缩片由气缸9推动。
[0019]上述转盘I由尼龙材料制成,在药瓶输送带2旁侧且位于转盘I边部设有挡块10。
[0020]凹槽5不完全为圆柱形弧面,而是为一个喇叭口状,其上端口较大,其有利于运转过程的缓冲及碰撞。伸缩片靠近转盘一侧也呈弧形,以与转盘形状接近。输送通道的输出端较输入端低位,从而使推送更顺畅。
[0021]本实用新型药瓶逐对输出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药瓶从输送带的两输送通道输送到输出端,在转盘的一组凹槽正对该输出端时,两药瓶即被送入两凹槽内,在转盘继续转动时,后续的另一组凹槽又正对输出端,从而药瓶陆续的得到输出。
[0022]本实用新型药瓶逐对输出控制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利于大大提高药瓶的输出效率。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药瓶逐对输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间歇转动的转盘和径向正对转盘的药瓶输送带,所述药瓶输送带上具有两条输送药瓶的输送通道,所述转盘周缘上密布有用于限位药瓶的凹槽,每两个凹槽为一组,每组两凹槽正对着两输送通道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瓶逐对输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通道输出端的旁侧设有一伸缩片,所述伸缩片上设有一通口,在伸缩片收缩时,通口正对一个输送通道的输出端,伸缩片侧边正对着另一个输送通道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瓶逐对输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片由气缸推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药瓶逐对输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间歇转动的转盘和径向正对转盘的药瓶输送带,所述药瓶输送带上具有两条输送药瓶的输送通道,所述转盘周缘上密布有用于限位药瓶的凹槽,每两个凹槽为一组,每组两凹槽正对着两输送通道的输出端。本实用新型药瓶逐对输出控制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利于大大提高药瓶的输出效率。
【IPC分类】B65B43-42, B65G47-84, B65G47-08
【公开号】CN204280631
【申请号】CN201420632681
【发明人】兰增金, 邹潮, 范勇华, 林芳英
【申请人】蓝佳堂生物医药(福建)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