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控旋转单臂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91925阅读:5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控旋转单臂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单臂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控旋转单臂吊。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各种类型的其中设备虽然有很多种,但大都结构复杂,体积大,重量大,不适合室内小范围内的零部件起重任务。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手控旋转单臂吊。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手控旋转单臂吊,所述手控旋转单臂吊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固定座、位于所述固定座内部的圆轴、位于所述圆轴上方的支撑板、贯穿所述圆轴的转轴、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支撑装置、位于所述支撑装置左侧的固定装置、位于所述固定装置左侧的手控装置及位于所述支撑装置右侧的吊钩装置,所述固定座包括位于下方的底壁、位于所述底壁上表面边缘的侧壁、位于所述侧壁内侧的顶壁及位于所述顶壁下方的滚动装置,所述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一 T型凹槽,所述滚动装置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柱之间的第一固定轴、位于所述第一固定轴下方的第二固定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轴上的第一滚柱及位于所述第一滚柱下方的第二滚柱,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位于所述支撑杆上端的横杆、位于所述横杆下方的固定杆、位于所述固定杆上方的第一矩形块、位于所述第一矩形块上方的弹簧、位于所述弹簧上方的第二矩形块及位于所述固定杆下方的斜板,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棒、位于所述固定棒上方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固定棒下方的第二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下方的定位杆、位于所述顶杆右侧的旋转轴、位于所述定位杆后侧的支座及位于所述支座前方的挡杆,所述手控装置包括支撑架及位于所述支撑架左侧的手柄。
[0007]所述吊钩装置包括电机、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连接绳及位于所述连接绳下方的吊钩。
[0008]所述支撑柱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柱的上表面与所述顶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包括位于左侧的左支撑柱及位于右侧的右支撑柱。
[0009]所述第一固定轴呈圆柱体,所述第一固定轴的左表面与所述左支撑柱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轴的右表面与所述右支撑柱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0010]所述第二固定轴呈圆柱体,所述第二固定轴的左表面与所述左支撑柱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轴的右表面与所述右支撑柱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0011]所述第一滚柱呈圆柱体,所述第一固定轴贯穿所述第一滚柱的左右表面,所述第二滚柱呈圆柱体,所述第二固定轴贯穿所述第二滚柱的左右表面,所述第一滚柱与所述第二滚柱相切。
[0012]所述支撑杆呈竖直状长方体,所述支撑杆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3]所述横杆呈长方体,所述横杆水平放置,所述横杆与所述支撑杆轴转连接。
[0014]所述固定杆呈长方体,所述固定杆的左表面与所述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一矩形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5]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矩形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矩形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矩形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17]本实用新型手控旋转单臂吊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的实现在室内手控单臂吊,可以随意旋转。并且可以对横杆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防止其不稳定,进而影响起重物品的稳定性,同时可以对支撑板起到较好的下压作用,并且有利于其旋转,从而提高了整个单臂吊的结构的稳定性,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控旋转单臂吊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手控旋转单臂吊的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手控旋转单臂吊包括底座1、位于所述底座I上方的固定座2、位于所述固定座2内部的圆轴3、位于所述圆轴3上方的支撑板4、贯穿所述圆轴3的转轴5、位于所述支撑板4上方的支撑装置7、位于所述支撑装置7左侧的固定装置6、位于所述固定装置6左侧的手控装置8及位于所述支撑装置7右侧的吊钩装置9。
[0022]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底座I呈长方体。所述固定座2呈圆柱体,所述固定座2呈空心状,所述固定座2的上表面设有一通孔。所述固定座2包括位于下方的底壁21、位于所述底壁21上表面边缘的侧壁22、位于所述侧壁22内侧的顶壁23及位于所述顶壁23下方的滚动装置24,所述底壁21、侧壁22及顶壁23 —体成型。所述底壁21呈圆柱体,所述底壁2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侧壁22呈空心的圆环状,所述侧壁22包围所述圆轴3及支撑板4,所述侧壁22呈竖直放置,所述侧壁22的外表面上设有一 T型凹槽,所述T型凹槽自所述侧壁22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T型凹槽呈圆环状。所述顶壁23自所述侧壁22内表面的上端向内部延伸形成,所述顶壁23呈空心的圆环状,所述顶壁23呈水平放置。所述滚动装置24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支撑柱241、位于所述支撑柱241之间的第一固定轴242、位于所述第一固定轴242下方的第二固定轴243、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轴242上的第一滚柱244及位于所述第一滚柱244下方的第二滚柱245。所述支撑柱241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柱241的上表面与所述顶壁2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24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柱241包括位于左侧的左支撑柱及位于右侧的右支撑柱。所述第一固定轴242呈圆柱体,所述第一固定轴242的左表面与所述左支撑柱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轴242的右表面与所述右支撑柱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轴243呈圆柱体,所述第二固定轴243的左表面与所述左支撑柱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轴243的右表面与所述右支撑柱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轴242与所述第二固定轴243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第一滚柱244呈圆柱体,所述第一固定轴242贯穿所述第一滚柱244的左右表面,使得所述第一滚柱244可以围绕所述第一固定轴242旋转。所述第二滚柱245呈圆柱体,所述第二固定轴243贯穿所述第二滚柱245的左右表面,使得所述第二滚柱245可以围绕所述第二固定轴243旋转,所述第二滚柱245的左右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滚柱244的左右长度,所述第一滚柱244与所述第二滚柱245相切,从而当所述第二滚柱245在所述支撑板4上转动时,可以带动所述第一滚柱244转动,所述第一滚柱244对所述第二滚柱245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圆轴3呈圆柱体,所述圆轴3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壁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呈圆柱体,所述支撑板4的下表面与所述圆轴3的上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支撑板4可以在所述圆轴3的上表面上旋转。所述转轴5呈圆柱体,所述圆轴5贯穿所述圆轴3与所述支撑板4,所述圆轴5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4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支撑板4围绕所述转轴5转动。
[0023]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支撑装置7包括支撑杆71、位于所述支撑杆71上端的横杆72、位于所述横杆72下方的固定杆73、位于所述固定杆73上方的第一矩形块74、位于所述第一矩形块74上方的弹簧75、位于所述弹簧75上方的第二矩形块76及位于所述固定杆73下方的斜板77。所述支撑杆71呈竖直状长方体,所述支撑杆71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4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横杆72呈长方体,所述横杆72水平放置,所述横杆72与所述支撑杆7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横杆72可以围绕所述支撑杆71的上端旋转。所述固定杆73呈长方体,所述固定杆73的左表面与所述支撑杆7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73水平放置。所述第一矩形块74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杆7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矩形块74位于所述固定杆73上表面的右端。所述弹簧7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矩形块7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75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矩形块7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对所述第二矩形块76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矩形块76的上表面与所述横杆7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弹簧75可以对所述横杆72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所述斜板77位于所述支撑杆71的右侧,所述斜板77呈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所述斜板77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杆7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斜板77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斜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