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油式防坠安全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3676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油式防坠安全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坠安全器,特别涉及一种储油式防坠安全器。
【背景技术】
[0002]防坠安全器是施工升降机上重要的一个部件,要依靠它来消除吊笼坠落事故的发生,保证乘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对防坠安全器的出厂试验以及后期维护都非常的严格。
[0003]目前传统的防坠安全器结构中,其齿轮轴与端盖中心的衬套之间无储油功能,虽然可以从齿轮轴端面注油,但不是很方便,故无法确保无法在较长时间为轴与衬套之提供持续润滑,若一旦出现缺油,无法注油,齿轮轴与衬套间只能干摩擦并发出异响,加速齿轮轴与衬套的磨损,降低使用寿命。
[0004]为了使轴套与轴的运动配合的更好,需要在齿轮轴的外表面开油槽来达到润滑以及储积润滑脂的目的,防止轴与衬套由于缺油造成磨损加剧甚至损坏的现象发生。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解决缺油的问题,但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需要在齿轮轴上车铣环形油槽,该环形油槽对齿轮轴的强度有一定的影响,降低了防坠安全器的安全性能。
[0005]因此研发一种既能够对齿轮轴与衬套起到润滑作用又能不影响安全性能的新型防坠安全器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润滑结构且不影响安全性能的储油式防坠安全器。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储油式防坠安全器,主要包括外壳、内壳、齿轮轴、离心调速部件、端盖、顶盖;外壳为整体铸造成形的变径式壳体,外壳大端部外端面通过法兰结构连接有端盖,小端部外端面连接有顶盖,内壳同轴设置于外壳中;齿轮轴为一与内、外壳同轴设置的阶梯状轴体,其沿轴向依次分为位于端盖外侧的齿轮段、由位于端盖中心安装孔内的后支承段、用于安装离心调速部件的离心部件安装段以及嵌入内壳中心的前支承段;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轴后支承段与端盖之间设置第一卷制轴承,在齿轮轴前支承段与内壳之间设置第二卷制轴承;且在第一卷制轴承的内表面还设置有至少一道油槽。
[0008]优选的,所述油槽为环形油槽。
[0009]优选的,所述油槽为沿第一卷制轴承轴向延伸的螺旋槽状。
[0010]优选的,所述端盖的中心轴孔两端面设置有台阶孔,在该台阶孔与齿轮轴形成的环形腔内镶嵌有位于第一卷制轴承两侧的油封。
[0011]优选的,所述端盖的中心轴孔内壁钻有一用于后期注油的油道,该油道的内端与油槽连通,外端延伸至端盖外表面。
[0012]优选的,所述端盖的中心齿轮轴支承部端面倾斜钻一与中心轴孔内壁连通的内油道孔,在端盖的外表面钻一可安装油嘴的外油道孔,在该内油道孔与外油道孔之间设置一连通两者的注油管。
[00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4](I)采用卷制轴承与齿轮轴进行滑动配合,可以利用卷制轴承内壁埋入的固体润滑材料层进行自润滑;
[0015](2)在卷制轴承上设置容纳半流体润滑脂的油槽,卷制轴承上的油槽与端盖上的注油通道连通,进而实现后期维护注油,避免缺油后无法加油润滑不良带来运转时的异响声;并确保防坠安全器长期正常运行;
[0016](3)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双润滑机制既能够确保齿轮轴与卷制轴承之间良好可靠的润滑,又能够减少齿轮轴上开环形油槽对齿轮轴的强度的影响,提高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防坠安全器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卷制轴承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注油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卷制轴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一
[0022]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防坠安全器结构,本实施例以典型的防坠安全器结构为例进行原理解析,防坠安全器主要包括外壳1、内壳2、齿轮轴3、离心调速部件4、端盖5、顶盖
6ο
[0023]外壳I为整体铸造成形的变径式壳体,其包括外壳大端部和小端部,外壳大端部具有一用于容纳内壳的锥形内表面,外壳小端部为一用于容纳碟形弹簧的管状结构;在外壳I大端部外端面通过法兰结构连接有端盖5,小端部外端面连接有顶盖6。
[0024]内壳2同轴设置于外壳中,其包括内壳锥形段和颈段,内壳锥形段具有一可与外壳锥形内表面配合形成摩擦副的锥形外表面,以及一可容纳离心调速部件4的内腔;内壳颈段伸入外壳I的管状结构中,在内壳颈段与外壳小端部之间形成的环形空腔中设置有若干同轴套装在内壳颈段上的碟形弹簧7,并内壳颈段最前端螺纹连接有可沿内壳轴向移动压紧碟形弹簧7的铜螺母8 ;
[0025]齿轮轴3为一与内、外壳同轴设置的阶梯状轴体,其沿轴向依次分为位于端盖外侧的齿轮段、由位于端盖中心安装孔内的后支承段、用于安装离心调速部件4的离心部件安装段以及嵌入内壳锥形段中心的前支承段。
[0026]离心调速部件4,其主要包括一个安装在齿轮轴上的离心块座,以及一个位于内壳与离心块座之间的离心块,离心块座上安装有将离心块压向离心块座的压簧片。
[0027]其安全防坠原理为:
[0028]升降机正常运行状态,齿轮轴的齿轮段与升降机的齿条嗤合,并随之转动,升降机在额定速度内向下运行时,齿轮轴带动离心调速部件正常旋转,离心调速部件的离心块无法克服压簧片的弹性形变力,因此在压簧片的作用下紧贴住离心块座;
[0029]升降机超负荷运行状态,当升降机下行速度超过额定速度时,由于齿轮轴带动离心调速部件高速旋转,使得离心块产生足够克服压簧片弹性形变力的离心力,进而将离心块压向内壳,使得内壳随之旋转,进而带动内壳上的铜螺母沿轴向移动压紧碟形弹簧,将内壳的锥形外表面拉向外壳的锥形内表面,利用两者组成的摩擦副形成制动力矩,实现防坠自动制动。
[0030]上述结构在工作时,齿轮轴一直处于旋转状态,其后支承段与端盖之间以及前支承段与内壳之间均为滑动摩擦,需要确保齿轮轴与两者之间的良好润滑,否则极易造成卡死或者部件磨损失效,其中,以后支承段与端盖5之间的润滑又尤为重要。
[0031]本实施例中,在齿轮轴3后支承段与端盖5之间设置第一卷制轴承9,在齿轮轴3前支承段与内壳2之间设置第二卷制轴承10。同时,采用双润滑机制,具体为:如图2所示,在第一卷制轴承9的内表面还设置有一道环形油槽91,并在端盖5的中心轴孔内壁钻有一用于后期注油的油道,该油道的内端与环形油槽91连通,外端延伸至端盖5外表面。当然,这里的环形油槽也可以是两道或两道以上,具体根据需求进行选择设计。同时,环形油槽设置时可沿第一卷制轴承圆周方向设置,即位于垂直于第一卷制轴承的平面内,也可位于倾斜于第一卷制轴承轴线的平面内。
[0032]作为本实施例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若端盖的厚度较薄,无法在端盖上直接设置贯通端盖中心轴孔和外表面的油道;如图3所示,可在端盖5的中心轴孔处端面,即齿轮轴支承部端面倾斜钻一与中心轴孔内壁连通的内油道孔51,在端盖5的法兰部钻一可安装油嘴52的外油道孔,在该内油道孔51与外油道孔之间设置一连通两者的注油管53。
[003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实施例的防坠安全器结构仅仅是示例性的,不是局限性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应用于各种防坠安全器结构。
[0034]为了避免第一卷制轴承油槽中的润滑脂泄漏,在端盖的支承部中心轴孔两端面设置有台阶孔,在该台阶孔与齿轮轴形成的环形腔内镶嵌有位于第一卷制轴承两侧的油封
Ilo
[0035]实施例二
[0036]本实施例中,第一卷制轴承内表面也设置有用于储油的油槽,其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油槽为沿第一卷制轴承轴向延伸的螺旋槽状。
[0037]当然,本实施例中,油槽的数量也同样可以是一道或者以上。
【主权项】
1.一种储油式防坠安全器,主要包括外壳、内壳、齿轮轴、离心调速部件、端盖、顶盖; 外壳为整体铸造成形的变径式壳体,外壳大端部外端面通过法兰结构连接有端盖,小端部外端面连接有顶盖,内壳同轴设置于外壳中; 齿轮轴为一与内、外壳同轴设置的阶梯状轴体,其沿轴向依次分为位于端盖外侧的齿轮段、由位于端盖中心安装孔内的后支承段、用于安装离心调速部件的离心部件安装段以及嵌入内壳中心的前支承段; 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轴后支承段与端盖之间设置第一卷制轴承,在齿轮轴前支承段与内壳之间设置第二卷制轴承;且在第一卷制轴承的内表面还设置有至少一道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油式防坠安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为环形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油式防坠安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为沿第一卷制轴承轴向延伸的螺旋槽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油式防坠安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中心轴孔两端面设置有台阶孔,在该台阶孔与齿轮轴形成的环形腔内镶嵌有位于第一卷制轴承两侧的油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油式防坠安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中心轴孔内壁钻有一用于后期注油的油道,该油道的内端与油槽连通,外端延伸至端盖外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油式防坠安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中心轴孔处的端面倾斜钻一与中心轴孔内壁连通的内油道孔,在端盖的外表面钻一可安装油嘴的外油道孔,在该内油道孔与外油道孔之间设置一连通两者的注油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油式防坠安全器,主要包括外壳、内壳、齿轮轴、离心调速部件、端盖、顶盖;外壳为整体铸造成形的变径式壳体,外壳大端部外端面通过法兰结构连接有端盖,小端部外端面连接有顶盖,内壳同轴设置于外壳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轴后支承段与端盖之间设置第一卷制轴承,在齿轮轴前支承段与内壳之间设置第二卷制轴承;且在第一卷制轴承的内表面还设置有至少一道油槽。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卷制轴承上设置容纳半流体润滑脂的油槽,卷制轴承上的油槽与端盖上的注油通道连通,进而实现后期维护注油,避免缺油后无法加油润滑不良带来运转时的异响声;并确保防坠安全器长期正常运行。
【IPC分类】B66B5/04, B66B5/22, F16N11/12
【公开号】CN204689298
【申请号】CN201520246338
【发明人】高飞, 陈岳, 孙飞翔, 范永辉
【申请人】江苏三上机电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