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99034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改进型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的通风结构,尤其涉及对电梯轿厢通风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0002]电梯轿厢在运动过程中处于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为便于轿厢内空气的流通、以及发生紧急状况时乘坐人员的安全,轿厢通常设有通风换气结构。但是在保证轿厢强度的前提下,提高其美观性,乘坐的舒适性,成为技术行业的瓶颈。
[0003]本申请人于2010年4月30日递交了一份名称为“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申请号为“201020176887.7”的实用新型专利,该案披露了在一种在保证轿厢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通过在轿厢壁的上方和轿顶连接处和轿厢壁的下方与轿底的连接处,设置缝隙,并在轿厢缝隙的外端各做一个导风板,从而改善通风效果。但此通风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各垫块之间相对独立,轿厢顶板与垫块上棱边的接触处受力大,存在应力集中、易变形的问题,影响安全;二、电梯轿厢上升/下降时,导风板的边缘难以聚风,且对电梯轿厢的运行产生气流阻力(如图5所示),影响电梯轿厢运行的平稳性和顺畅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通风效果好,受力均匀,安全系数高,提高轿厢运行平稳性的改进型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电梯轿厢包括侧板和顶板,所述侧板和顶板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侧板和顶板之间设有垫板,所述垫板上设有若干通孔一和若干通孔二,所述通孔一和通孔二均横向贯穿所述垫板,所述通孔一倾斜向上,所述通孔二倾斜向下,且所述通孔一和通孔二交错布置;
[0006]所述通孔一的外侧设有导向板一,所述导向板一包括连成一体的导向段一和聚集段一,所述聚集段一设于所述导向段一上、且所述聚集段一朝向所述通孔一的外侧出口倾斜,所述导向段一平行于所述通孔一、且所述导向段一的底面与所述通孔一的顶面平齐;
[0007]所述通孔二的外侧设有导向板二,所述导向板二包括连成一体的导向段二和聚集段二,所述聚集段二设于所述导向段二上、且所述聚集段二朝向所述通孔二的外侧出口倾斜,所述导向段二平行于所述通孔二、且所述导向段二的顶面与所述通孔二的底面平齐。
[0008]所述聚集段一的端部设有导流面一,所述导流面一与聚集段一的内侧面的夹角为50。-90。。
[0009]所述聚集段二的端部设有导流面二,所述导流面二与聚集段二的内侧面的夹角为50。-90。。
[0010]本实用新型在电梯轿厢的顶板和侧板之间设置垫板,通过在垫板上开设通孔一或通孔二,使得本案在各固定件上及周围受力均匀,提高连接强度和电梯轿厢的安全系数的同时也解决通风问题。而通孔一和通孔二分别向上、向下倾斜、且交错布置,使得电梯轿厢在上升时候由通孔二进气、通孔一出气;下降时,由通孔一进气、通孔二出气,实现气体进出的循环交换。而导向板一和导向板二分别设有聚集段一、聚集段二,减小导向板一和导向板二在电梯运行过程中的风阻,提高电梯运行平稳性,也将气流聚集、导向通风孔一、通风孔二内,提高通风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时,可在电梯轿厢底板和侧板之间设置垫板,垫板上仍开设通孔一和通孔二,实现电梯轿厢顶部、底部的气体交换及顶部和底部之间的循环流通,提尚通风效果。
[0011]另导流面一和聚集段一的内侧面之间的夹角呈50° -90°,从而形成尖角,成为破风角,将气流主动“分流”,提高气流的流通性,同理,导流面二也是如此。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0014]图3是图1中B-B剖视图,
[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图,
[0016]图5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的使用效果图;
[0017]图中I是电梯轿厢,2是侧板,3是顶板,4是固定件,5是垫板,51是通孔一,52是通孔二,53是导向板一,531是导向段一,532是聚集段一,5321是导流面一,54是导向板二,541是导向段二,542是聚集段二,5421是导流面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实用新型如图1-3所示,所述电梯轿厢I包括侧板2和顶板3,所述侧板2和顶板3通过固定件4固定连接,所述侧板2和顶板3之间设有垫板5,所述垫板5上设有若干通孔一 51和若干通孔二 52,所述通孔一 51和通孔二 52均横向贯穿所述垫板5,所述通孔一 51倾斜向上,所述通孔二 52倾斜向下,且所述通孔一 51和通孔二 52交错布置;
[0019]所述通孔一 51的外侧设有导向板一 53,所述导向板一 53包括连成一体的导向段一531和聚集段一 532,所述聚集段一 532设于所述导向段一 531上、且所述聚集段一 532朝向所述通孔一 51的外侧出口倾斜,所述导向段一 531平行于所述通孔一 51、且所述导向段一 531的底面与所述通孔一 51的顶面平齐;
[0020]所述通孔二 52的外侧设有导向板二 54,所述导向板二 54包括连成一体的导向段二541和聚集段二 542,所述聚集段二 542设于所述导向段二 541上、且所述聚集段二 542朝向所述通孔二 52的外侧出口倾斜,所述导向段二 541平行于所述通孔二 52、且所述导向段二 541的顶面与所述通孔二 51的底面平齐。
[0021]所述聚集段一 532的端部设有导流面一 5321,所述导流面一 5321与聚集段一 532的内侧面的夹角为50° -90°。
[0022]所述聚集段二 542的端部设有导流面二 5421,所述导流面二 5421与聚集段二 542的内侧面的夹角为50° -90°。
[0023]所述导流面一和导流面二起到“破风”的作用,在电梯轿厢上升/下降时,减小与空气的摩擦阻力,同时将气流汇集至导向板一 /导向板二上(如图4所示),再通过通孔一 /通孔二输入至电梯轿厢内。
【主权项】
1.改进型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所述电梯轿厢包括侧板和顶板,所述侧板和顶板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和顶板之间设有垫板,所述垫板上设有若干通孔一和若干通孔二,所述通孔一和通孔二均横向贯穿所述垫板,所述通孔一倾斜向上,所述通孔二倾斜向下,且所述通孔一和通孔二交错布置; 所述通孔一的外侧设有导向板一,所述导向板一包括连成一体的导向段一和聚集段一,所述聚集段一设于所述导向段一上、且所述聚集段一朝向所述通孔一的外侧出口倾斜,所述导向段一平行于所述通孔一、且所述导向段一的底面与所述通孔一的顶面平齐; 所述通孔二的外侧设有导向板二,所述导向板二包括连成一体的导向段二和聚集段二,所述聚集段二设于所述导向段二上、且所述聚集段二朝向所述通孔二的外侧出口倾斜,所述导向段二平行于所述通孔二、且所述导向段二的顶面与所述通孔二的底面平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集段一的端部设有导流面一,所述导流面一与聚集段一的内侧面的夹角为50° -9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集段二的端部设有导流面二,所述导流面二与聚集段二的内侧面的夹角为50° -90°。
【专利摘要】改进型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提供了一种通风效果好,受力均匀,安全系数高,提高轿厢运行平稳性的改进型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所述电梯轿厢包括侧板和顶板,所述侧板和顶板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侧板和顶板之间设有垫板,所述垫板上设有若干通孔一和若干通孔二,所述通孔一和通孔二均横向贯穿所述垫板,所述通孔一倾斜向上,所述通孔二倾斜向下,且所述通孔一和通孔二交错布置,所述通孔一的外侧设有导向板一,所述导向板一包括连成一体的导向段一和聚集段一,所述聚集段一设于所述导向段一上、且所述聚集段一朝向所述通孔一的外侧出口倾斜,所述导向段一平行于所述通孔一。本实用新型提高电梯运行平稳性和通风效果。
【IPC分类】B66B11/02, F24F7/00
【公开号】CN204751802
【申请号】CN201520435572
【发明人】陈晓进, 佴秀成, 郑鑫, 曹建新
【申请人】江苏通用电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