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飞轮壳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77199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飞轮壳吊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装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飞轮壳吊具。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柴油机行业,柴油机装配都有一种重量较重的零件飞轮壳,此零件用来输出柴油机的动力,与柴油机供给能量的整车离合器连接,对柴油机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零部件。但是飞轮壳重量比较重,结构一般为盆型,前期没有合适的飞轮壳吊具,传统的方法是:员工用人力翻转飞轮壳,并用人力捧起飞轮壳进行装配,此种装配方法让员工苦不堪言。在装配飞轮壳时为了减轻员工的劳动力防止职业病采取用能实现翻转的吊具吊装的方式是一种趋势。
[0003]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发动机飞轮壳吊具,该发动机飞轮壳吊具针对飞轮壳的盆型特点,通过合理的受力分布设计,实现了飞轮壳的起吊和自动翻转,具有起吊平稳、质量小、操作方便的特点,能够大幅提高发动机飞轮壳的装配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飞轮壳吊具,包括:骨架,其为直角钩形,包括:吊板架、钩鼻架和横杆架,所述吊板架与钩鼻架垂直连接,所述钩鼻架和横杆架垂直连接;横杆,其底面正交固定在所述横杆架的内侧外端,该横杆的顶面为飞轮壳内侧的扣合面;钩鼻,其为弧形,该钩鼻的中部固定在所述骨架上,该弧形钩鼻的两外端为飞轮壳外缘加强筋的卡头,该卡头与所述横杆的扣合面形成对发动机飞轮壳的双点支撑;以及吊板,其固定在所述吊板架的外侧,并具有起吊孔。
[0006]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横杆的顶面的两端分别具有向下的斜面。
[0007]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钩鼻的中部通过加强杆分别固定在吊板架和钩鼻架上。
[0008]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起吊孔为多个。
[0009]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起吊孔为三个。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发动机飞轮壳吊具针对飞轮壳的盆型特点,通过合理的受力分布设计,实现了飞轮壳的起吊和自动翻转,具有起吊平稳、质量小、操作方便的特点,能够大幅提高发动机飞轮壳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飞轮壳吊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飞轮壳吊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飞轮壳吊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飞轮壳吊具的骨架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飞轮壳吊具的横杆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飞轮壳吊具的横杆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飞轮壳吊具的钩鼻结构示意图。
[0018]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飞轮壳吊具的吊板结构示意图。
[0019]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飞轮壳吊具的起吊时力学示意图。
[0020]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飞轮壳吊具的起吊后力学示意图。
[0021]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飞轮壳吊具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3]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发动机飞轮壳吊具整体为反鼻形,其具体结构包括:骨架1、横杆2、钩鼻3、加强杆4和吊板5,使用时横杆2扣住飞轮壳边缘,就可以起吊,起吊的同时,完成翻转动作,有效的减少操作节拍;起吊时钩鼻3与飞轮壳间有很大压力和摩擦力,利用摩擦力就可以使飞轮壳不脱钩,同时,利用飞轮壳外缘加强筋卡住钩鼻,增强了安全性;横杆2和钩鼻3形成双点支撑,增强了吊装过程的稳定性;根据不同飞轮壳调节吊板5,保证吊起后飞轮壳基本处于竖直状态;钩鼻分两个外端,起吊平稳。该发动机飞轮壳吊具针对飞轮壳的盆型特点,通过合理的受力分布设计,实现了飞轮壳的起吊和自动翻转,具有起吊平稳、质量小、操作方便的特点,能够大幅提高发动机飞轮壳的装配效率。
[0025]具体来讲,如图4所示,骨架1为直角钩形,包括:吊板架11、钩鼻架12和横杆架13,吊板架11与钩鼻架12垂直连接,钩鼻架12和横杆架13垂直连接。
[0026]如图5和图6所示,横杆2的底面正交固定在骨架1的横杆架13的内侧外端,横杆2的顶面为飞轮壳内侧的扣合面,该顶面的两端分别具有向下的斜面21,使得横杆2的顶面的中部能够更加牢固的扣住飞轮壳边缘起吊,防止横杆2的顶面的两端与飞轮壳内侧边缘形成不稳的点接触。
[0027]如图7所示,钩鼻3为弧形,其中部通过加强杆4分别固定在吊板架11和钩鼻架12上,该弧形钩鼻3的两外端为飞轮壳外缘加强筋卡头,用于卡住飞轮壳外缘加强筋,使用时横杆2扣住飞轮壳内侧边缘,就可以起吊,起吊的同时,完成翻转动作,有效的减少操作节拍;起吊时钩鼻3与飞轮壳间有很大压力和摩擦力,利用摩擦力就可以使飞轮壳不脱钩,同时,利用飞轮壳外缘加强筋卡住钩鼻,增强了安全性;横杆2和钩鼻3形成双点支撑,增强了吊装过程的稳定性。
[0028]如图8所示,吊板5固定在吊板架11的外侧,并具有起吊孔51,起吊力施加在吊板5的起吊孔51上,从而通过该发动机飞轮壳吊具吊起飞轮壳。优选的,起吊孔51为多个,能够根据不同飞轮壳调节起吊力施加在不同的起吊孔51,保证吊起后飞轮壳基本处于竖直状态。优选的,起吊孔51为三个。
[0029]优选的,横杆2、吊板5和加强杆4均通过压力焊固定在骨架1上,钩鼻3和加强杆4也是通过压力焊固定而成。因本飞轮壳吊具针对飞轮壳盆型特点,通过合理的受力分布设计,实现了飞轮壳6的起吊和自动翻转。与传统的气缸夹紧、磁铁吸紧、装吊环螺栓等飞轮壳吊装方式对比,具有结构简单、质量小、操作方便的特点。
[0〇3〇]如图9所示,起吊飞轮壳时力学分析:起吊力F和吊具重力G1形成一对力偶(F,G1),根据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在吊具的钩鼻和横杆还会同时对飞轮壳产生压力N1和N2,组成一个力偶(N1,N2)与力偶(F,G1)平衡。N1和N2是钩鼻和横杆对飞轮壳的压力ΝΓ和N2’的反作用力,垂直于飞轮壳壁,当增大F力向上提起吊具时,吊具与飞轮壳间产生摩擦力Π和f2;同时,反摩擦力Π’和f2’的合力向上作用于飞轮壳,使飞轮壳被吊起;同时,Π’和f2’的合力、重力G’、运输车对飞轮壳的支撑力Ν’共同作用于飞轮壳,使飞轮壳翻转。
[0031]如图10所示,吊起飞轮壳后力学分析:此时,作用于飞轮壳的力除了重力G’、横杆对飞轮壳向上的力Ν2’外,因Ν2’和G’不是在同一沿垂线上,而是在G’的左边,所以钩鼻还有对飞轮壳有一个压力Ν1’,所以,如果向右的力要使飞轮壳脱出,钩鼻和横杆对飞轮壳产生摩擦力Π’和f 2 ’,阻止飞轮壳脱出。
[0032]如图11所示,使用时横杆2扣住飞轮壳边缘,就可以起吊,起吊的同时,完成翻转动作,有效的减少操作节拍;起吊时钩鼻3与飞轮壳间有很大压力和摩擦力,利用摩擦力就可以使飞轮壳不脱钩,同时,利用飞轮壳外缘加强筋卡住钩鼻,增强了安全性;横杆2和钩鼻3形成双点支撑,增强了吊装过程的稳定性;根据不同飞轮壳调节吊板5,保证吊起后飞轮壳基本处于竖直状态;钩鼻分两个外端,起吊平稳。
[0033]综上,该发动机飞轮壳吊具7针对飞轮壳的盆型特点,通过合理的受力分布设计,实现了飞轮壳的起吊和自动翻转,具有起吊平稳、质量小、操作方便的特点,能够大幅提高发动机飞轮壳的装配效率。
[0034]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主权项】
1.一种发动机飞轮壳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其为直角钩形,包括:吊板架、钩鼻架和横杆架,所述吊板架与钩鼻架垂直连接,所述钩鼻架和横杆架垂直连接;横杆,其底面正交固定在所述横杆架的内侧外端,该横杆的顶面为飞轮壳内侧的扣合面;钩鼻,其为弧形,该钩鼻的中部固定在所述骨架上,该弧形钩鼻的两外端为飞轮壳外缘加强筋的卡头,该卡头与所述横杆的扣合面形成对发动机飞轮壳的双点支撑;以及吊板,其固定在所述吊板架的外侧,并具有起吊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飞轮壳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的顶面的两端分别具有向下的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飞轮壳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鼻的中部通过加强杆分别固定在吊板架和钩鼻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飞轮壳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孔为多个。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飞轮壳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孔为三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飞轮壳吊具。该发动机飞轮壳吊具包括:骨架,其为直角钩形,包括:吊板架、钩鼻架和横杆架;横杆,其底面正交固定在所述横杆架的内侧外端,该横杆的顶面为飞轮壳内侧的扣合面;钩鼻,其为弧形,该钩鼻的中部固定在所述骨架上,该弧形钩鼻的两外端为飞轮壳外缘加强筋的卡头;以及吊板,其固定在所述吊板架的外侧,并具有起吊孔。该发动机飞轮壳吊具针对飞轮壳的盆型特点,通过合理的受力分布设计,实现了飞轮壳的起吊和自动翻转,具有起吊平稳、质量小、操作方便的特点,能够大幅提高发动机飞轮壳的装配效率。
【IPC分类】B66C1/10
【公开号】CN205087780
【申请号】CN201520906107
【发明人】康玉霞, 邱永成, 沈照杰, 冀智明, 陈秀峰, 罗朝发, 刘伟琨, 李文静
【申请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