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金属垃圾自动识别回收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03528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金属垃圾自动识别回收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 ] 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箱,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金属垃圾自动识别回收箱。
[0003]【背景技术】:
[0004]目前,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垃圾成分中金属、纸类、塑料及玻璃被视为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资源,占垃圾总量的42.9%,可直接回收率应不低于33%,特别是金属垃圾。中国专利2012103979611公开了一种简易自动分类垃圾箱,通过带有弹性的斜板,根据垃圾的重量进行分类。分类效果较差,更不能有效回收金属垃圾。
[0005]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可有效回收金属垃圾的太阳能金属垃圾自动识别回收箱。
[0006]【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太阳能金属垃圾自动识别回收箱包括其上设置有垃圾入口和垃圾出口的箱体,设置在垃圾入口内侧与垃圾入口配合且活动连接在箱体内壁上的档板,档板与垃圾入口配合面上设置有两块金属片,档板两侧连接有铁片,箱体内壁固定有与铁片配合的失电型电磁铁,箱体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金属片及失电型电磁铁通过导线与太阳能电池连接。其中,两失电型电磁铁并联的一端与太阳能电池的一端连接,两失电型电磁铁并联的另一端与一块金属片连接,另一块金属片与太阳能电池的另一端连接;垃圾入口和垃圾出口分别设置在箱体的前面和后面,其中,垃圾出口为门式垃圾出口,便于清理垃圾。
[0008]本实用新型太阳能金属垃圾自动识别回收箱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失电型电磁铁在断电情况下具有磁性,而在通电情况下失去磁性这一特点,当没有金属垃圾投入垃圾入口时,电路断开,此时,失电型电磁铁具有磁性,档板上的两铁片被失电型电磁铁吸住,档板档住垃圾入口,垃圾入口处于关闭状态;当投入金属垃圾时,金属垃圾将同时接触档板上的两金属片,从而使电路导通,此时,失电型电磁铁失去磁性,档板上的两铁片与失电型电磁铁分离,垃圾入口处于开启状态,金属垃圾被投入箱体内,反之,投入非金属时,即使接触了档板上的两金属片,电路仍处于断开状态,档板上的铁片被失电型电磁铁吸引,档板档住垃圾入口,垃圾入口关闭,非金属垃圾不能投入箱体内。
[0009]本实用新型太阳能金属垃圾自动识别回收箱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利用太阳能电池供电,既节能,又环保,使用方便,能自动识别金属垃圾,有利于金属垃圾的回收利用。
[0010]【附图说明】:
[0011]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本实用新型A—A剖视图。
[0013]图3本实用新型B—B剖视图。
[0014]图4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0015]图5本实用新型电路连接图。
[0016]【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实用新型太阳能金属垃圾自动识别回收箱包括其上设置有垃圾入口2和垃圾出口 9的箱体1,设置在垃圾入口 2内侧与垃圾入口 2配合且通过活页6活动连接在箱体1内壁上的档板3,档板3与垃圾入口 2配合面上设置有两块金属片4,档板3两侧连接有铁片7,箱体1内壁固定有与铁片7配合的失电型电磁铁5,箱体1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11,金属片4及失电型电磁铁5通过导线12与太阳能电池11连接。其中,两失电型电磁铁5并联的一端与太阳能电池11的一端连接,两失电型电磁铁5并联的另一端与一块金属片4连接,另一块金属片4与太阳能电池11的另一端连接。
【主权项】
1.一种太阳能金属垃圾自动识别回收箱,包括其上设置有垃圾入口和垃圾出口的箱体,其特征在于垃圾入口内侧设置有与垃圾入口配合且活动连接在箱体内壁上的档板,档板与垃圾入口配合面上设置有两块金属片,档板两侧连接有铁片,箱体内壁固定有与铁片配合的失电型电磁铁,箱体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金属片及失电型电磁铁通过导线与太阳能电池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金属垃圾自动识别回收箱,其特征在于两失电型电磁铁并联的一端与太阳能电池的一端连接,两失电型电磁铁并联的另一端与一块金属片连接,另一块金属片与太阳能电池的另一端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金属垃圾自动识别回收箱,其特征在于垃圾入口和垃圾出口分别设置在箱体的前面和后面,其中,垃圾出口为门式垃圾出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金属垃圾自动识别回收箱,包括其上设置有垃圾入口和垃圾出口的箱体,设置在垃圾入口内侧与垃圾入口配合且活动连接在箱体内壁上的档板,档板与垃圾入口配合面上设置有两块金属片,档板两侧连接有铁片,箱体内壁固定有与铁片配合的失电型电磁铁,箱体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金属片及失电型电磁铁通过导线与太阳能电池连接。利用太阳能电池供电,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自动识别并回收金属垃圾,有利于垃圾分类利用。
【IPC分类】B65F1/16, B65F1/14
【公开号】CN205114210
【申请号】CN201520863326
【发明人】张琬若
【申请人】张琬若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