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耳及机组底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93252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吊耳及机组底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于机组底架的吊耳及机组底架。
【背景技术】
[0002]在转运相关机组时,通常要使用到机组底架。现有的机组底架通常包括底架主体和焊接在底架主体上的吊耳,吊耳相对于底架主体向外侧突出。由于在现有的机组底架中,底架主体和吊耳采用焊接这种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因此,现有的机组底架会占用更多的使用空间,使用不方便,尤其是应用于搬运需要运输装柜的相关机组时,会用影响相关机组的装柜运输。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机组底架的吊耳,其能能确保起吊运送的平稳进行,减少机组底架的使用空间,而且使用灵活。
[0004]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方案解决:
[0005]—种吊耳,包括起吊部、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起吊部设有起吊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起吊部的同一侧,并相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并排设置的连接通孔和定位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并排设置的连接通孔和定位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通孔相对设置,并且轴线重入口 ο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起吊部包括靠近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半部和靠近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半部,第一半部的宽度大于第二半部的宽度;所述起吊通孔设于所述起吊部的第一半部。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定位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定位通孔的轴线重合。
[0008]所述连接通孔的直径为26mm,深度为35mm;所述定位通孔的直径为12mm,深度为35mm0
[0009]上述吊耳应用于机组底架时,是通过螺栓、螺母穿过相应的连接通孔和定位通孔以固定到机组底架的底架主体上,因此,可以保证吊耳使用时发生偏转,也巩固了连接,确保起吊的平稳进行;第一连接部的连接通孔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通孔两者的轴线重合,因此,可以在不进行起吊时,拆下与定位通孔配合的螺栓和螺母后,转动吊耳以贴于机组底架的底架主体,减少使用空间;另外,吊耳可以被拆卸以应用到其他底架主体,使用灵活。
[00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机组底架,包括底架主体、连接组件、定位组件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吊耳;所述底架主体上侧面设有用于置放所述吊耳的凹槽;所述吊耳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置于所述底架主体的凹槽内;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栓穿过所述底架主体、所述吊耳的连接通孔与所述连接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螺栓和定位螺母,所述定位螺栓穿过所述底架主体、所述吊耳的定位通孔与所述定位螺母固定连接。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吊耳的连接通孔与所述连接组件一一对应,所述吊耳的定位通孔与所述定位组件--对应。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组底架包括四个吊耳,所述底架主体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连有两个吊耳。
[0013]上述机组底架能平稳地进行起吊运送,减少使用空间,使用灵活。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吊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吊耳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吊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机组底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图4为中A部分的放大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吊耳10,包括起吊部1、第一连接部2以及第二连接部3;起吊部I设有起吊通孔11;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连接于起吊部I的同一侧,并相隔设置;第一连接部2设有并排设置的连接通孔21和定位通孔22,第二连接部3设有并排设置的连接通孔31和定位通孔32;第一连接部2的连接通孔21与第二连接部3的连接通孔31相对设置,并且轴线重合。
[0020]上述吊耳10应用于机组底架时,是通过螺栓、螺母穿过相应的连接通孔(21、31)和定位通孔(22、32)以固定到机组底架的底架主体上,因此,可以保证吊耳10使用时发生偏转,也巩固了连接,确保起吊的平稳进行;第一连接部2的连接通孔21与第二连接部3的连接通孔31两者的轴线重合,因此,可以在不进行起吊时,拆下与定位通孔(22、32)配合的螺栓和螺母后,转动吊耳10以贴于机组底架的底架主体,减少使用空间;另外,吊耳10可以被拆卸以应用到其他底架主体,使用灵活。
[0021]以第一连接部2与第二连接部3的中间线为界,起吊部I包括靠近第一连接部2的第一半部12和靠近第二连接部3的第二半部13,第一半部12的宽度大于第二半部13的宽度;起吊通孔11设于起吊部I的第一半部12。该方案可以在减少材料使用的基础上,又能很好地将吊耳10的受力分散以避免吊耳10在连接通孔21的周围受力过于集中。
[0022]其中,第一连接部2的定位通孔22的轴线与第二连接部3的定位通孔32的轴线重入口 ο
[0023]在其中一个具体应用中,连接通孔(21、31)的直径为26mm;定位通孔(22、32)的直径为连接通孔(21、31)、定位通孔(22、32)的深度均为35111111。
[0024]结合图1至图5,一种机组底架,包括上述吊耳10、底架主体20、连接组件30和定位组件40;底架主体20上侧面设有用于置放吊耳10的凹槽201;吊耳10的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置于底架主体20的凹槽201内;连接组件30包括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连接螺栓穿过底架主体20、吊耳10的连接通孔21与连接螺母固定连接;定位组件40包括定位螺栓和定位螺母,定位螺栓穿过底架主体20、吊耳1的定位通孔22与定位螺母固定连接。
[0025]上述机组底架通过连接组件30和定位组件40将吊耳10固定在底架主体20上,可以有效地防止吊耳10在工作中发生偏转,也巩固了吊耳10与底架主体20的连接,从而有效地确保利用机组底架进行起吊运送相关机组时,能平稳地进行。当起吊转运完成后,可以拆下定位组件40,然后转动吊耳10并收于底架主体20的凹槽201中,因此,可以减少使用空间的占用;另外,吊耳10与底架主体20这种可拆卸地连接方式,使得吊耳10可以应用于其他底架主体20,或者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尺寸的吊耳10与底架主体20配合使用,使用更加灵活。
[0026]在上述机组底架中,吊耳1的连接通孔(21、31)与连接组件30——对应,吊耳10的定位通孔(2 2、32)与定位组件40—一对应。该方案相对于“吊耳1的第一连接部2、第二连接部3共同通过一组连接组件30和一组定位组件40将与底架主体20连接”,更加坚固可靠。
[0027]在图4提供的机组底架中,其包括四个吊耳10,底架主体20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凹槽201并分别连有两个吊耳10,每个吊耳10通过两组连接组件30和两组定位组件40连接于底架主体20并位于底架主体20的凹槽201中。
[002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2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吊耳,其特征在于,包括起吊部、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起吊部设有起吊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起吊部的同一侧,并相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并排设置的连接通孔和定位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并排设置的连接通孔和定位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通孔相对设置,并且轴线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部包括靠近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半部和靠近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半部,第一半部的宽度大于第二半部的宽度;所述起吊通孔设于所述起吊部的第一半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定位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定位通孔的轴线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孔的直径为26mm,深度为3 5mm;所述定位通孔的直径为12mm,深度为3 5mm。5.一种机组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主体、连接组件、定位组件和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吊耳;所述底架主体上侧面设有用于置放所述吊耳的凹槽;所述吊耳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置于所述底架主体的凹槽内;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栓穿过所述底架主体、所述吊耳的连接通孔与所述连接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螺栓和定位螺母,所述定位螺栓穿过所述底架主体、所述吊耳的定位通孔与所述定位螺母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组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的连接通孔与所述连接组件--对应,所述吊耳的定位通孔与所述定位组件--对应。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组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组底架包括四个吊耳,所述底架主体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连有两个吊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耳及机组底架,其中,吊耳包括起吊部、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起吊部设有起吊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起吊部的同一侧,并相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并排设置的连接通孔和定位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并排设置的连接通孔和定位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通孔相对设置,并且轴线重合。本实用新型的吊耳能确保起吊运送的平稳进行,减少机组底架的使用空间,而且使用灵活。
【IPC分类】B66C1/10, B66C1/16
【公开号】CN205204602
【申请号】CN201520984716
【发明人】王润棠, 陈冬波, 李小鹏
【申请人】广州威能机电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