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浮结构以及吸浮传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10250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吸浮结构以及吸浮传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设及传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设及一种吸浮结构W及吸浮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大尺寸薄片组件(如背光模组的反射膜片、扩散膜片或者偏光膜片等等)的组装 生产制程中,需要对膜片进行搬运作业。搬运膜片的夹具一般为吸盘夹具(为了避免接触膜 片还可能采用非接触式吸盘夹具),使膜片随吸盘夹具一起转移。
[0003] 当膜片较大时,为了维持膜片的平展形状,吸盘夹具的吸盘点阵的范围需要覆盖 膜片的范围,因此,吸盘夹具的尺寸、重量偏大。而移动大尺寸、大质量的吸盘夹具,需要采 用要求较高的驱动机构和导向机构,进而成本和能耗也相应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浮结构,旨在克服现有的传送较大膜片的 吸盘夹具的尺寸、重量偏大的问题。
[000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浮结构包括吸浮面板、W及设置在所述吸 浮面板上表面的接头;其中,所述接头用于与气源连接;所述吸浮面板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 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均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第一通孔的进气端与所述 接头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的出气端向背离所述第二通孔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通孔的进 气端与所述接头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的出气端向背离所述第一通孔的方向倾斜,且所述 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向两所述进气端中屯、连线的一侧倾斜;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关 于两所述进气端中屯、连线的中垂线对称。
[0006]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的夹角为60°~120°。
[0007]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吸浮面板之间的夹角为10°~45%所述第二通孔与 所述吸浮面板之间的夹角为10°~45°。
[0008] 优选地,所述接头包括与所述第一通孔的进气端相连通的第一接头和与所述第二 通孔的进气端相连通的第二接头。
[0009]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均具有用于导气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包 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段和第二通道段,所述第一通道段与所述气源连接,所述第二通道 段与所述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通道段沿气流的方向呈渐扩设置。
[001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吸浮传送装置,包括气源和至少一条吸浮轨,所述吸浮轨 包括至少两个首尾串联的吸浮结构,其中,所有所述吸浮结构的吸浮面板位于同一平面,且 所有所述吸浮结构的两进气端之间中屯、连线的中垂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吸浮结构包括吸 浮面板、W及设置在所述吸浮面板上表面的接头;其中,所述接头用于与气源连接;所述吸 浮面板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均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 述第一通孔的进气端与所述接头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的出气端向背离所述第二通孔的方 向倾斜,所述第二通孔的进气端与所述接头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的出气端向背离所述第 一通孔的方向倾斜,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向两所述进气端中屯、连线的一侧倾斜; 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关于两所述进气端中屯、连线的中垂线对称。
[0011] 优选地,相邻两所述吸浮结构的进气端或出气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被吸浮膜片 在所述吸浮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的四分之一。
[0012] 优选地,所述吸浮传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吸浮轨的两侧的导向件。
[0013] 优选地,所述接头包括与所述第一通孔的进气端相连通的第一接头和与所述第二 通孔的进气端相连通的第二接头;每一所述第一接头上均设有Ξ通,相邻的两所述第一接 头上的Ξ通通过连接管连通形成第一流路;每一所述第二接头上均设有Ξ通,相邻的两所 述第二接头上的Ξ通通过连接管连通形成第二流路。
[0014] 优选地,所述第一流路内的气压与第二流路内的气压相同。
[0015] 本实用新型吸浮结构通过在吸浮面板上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该第一通孔的 进气端与接头连通,出气端向背离第二通孔的方向倾斜,该第二通孔的进气端与接头连通, 出气端向背离第一通孔的方向倾斜,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朝向两进气端中屯、连线的一侧 倾斜,进而通过接头使两进气端通气时,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高速喷出气体,根据伯努利 效应,膜片和吸浮面板之间的压力小于膜片外部的气压,进而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吸浮面板 可W吸浮膜片;同时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关于两进气端中屯、连线的中垂线对称,进而两斜 孔吹出的气体产生的气体摩擦力可W合成推力,在该推力的作用下,膜片可W定向传送,进 而可W通过串联多个吸浮结构而实现膜片的长距离的定向传送;因此,通过该静止不动的 吸浮结构传送较大膜片时无需移动质量和尺寸较大的吸盘夹具,避免使用昂贵的运动机 构、电气控制系统和导向机构等辅助机构,从而节省了大量费用成本;另外,相较于移动质 量和尺寸较大的吸盘夹具,能耗大幅降低,能量利用率高;惯性大幅降低,降低了作业冲击; 且占地空间大幅降低。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吸浮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图1中吸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
[0019] 图4为图1中吸浮结构工作时的气流轨迹示意图;
[0020] 图5为图4中吸浮结构的力学分析原理图;
[0021] 图6为图4中的吸浮力(T-F)与距离h之间的曲线关系图,其中,第一通孔和第二通 孔的直径为lmm,a = 60°且0=10° ;
[0022] 图7为图4中吸浮结构工作时的气流的力学分析图;
[0023] 图8为图7中推力与距离h之间的曲线关系图,其中,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直径为 lmm,a = 60° 且0=10° ;
[0024] 图9为本实用新型吸浮传送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10为图9中吸浮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 附图标号说明:
[0027]

'[0029]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I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 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W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浮结构,参照图1、图2W及图5,在一实施例中,该吸浮结构 1包括吸浮面板2、W及设置在吸浮面板2上表面的接头3。其中,接头3用于与气源连通,而输 入压缩气体。吸浮面板2上设有第一通孔20和第二通孔22,第一通孔20和第二通孔22均具有 进气端200和出气端202。具体地,第一通孔20的进气端200与接头3相连通,第一通孔20的出 气端202向背离第二通孔22的方向倾斜,第二通孔22的进气端200与接头3相连通,第二通孔 22的出气端202向背离第一通孔20的方向倾斜,第一通孔20和第二通孔22均向两进气端200 中屯、连线的一侧倾斜;而且,第一通孔20与第二通孔22关于两进气端200中屯、连线的中垂线 对称。
[0032] 本实施例的吸浮结构1通过在吸浮面板2上设置第一通孔20和第二通孔22,该第一 通孔20的进气端200与接头3相连通,出气端202向背离第二通孔22的方向倾斜,第二通孔22 的进气端200与接头3相连通,出气端202向背离第一通孔20的方向倾斜,进而通过接头3使 两进气端200通气时,第一通孔20和第二通孔22高速喷出气体,根据伯努利效应:流体速度 加快时,物体与流体接触的界面上的压力会减小,反之压力会增加;膜片和吸浮面板2之间 的压力小于膜片外部的气压,进而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吸浮面板2可W吸浮膜片;同时第一 通孔20与第二通孔22关于两进气端200中屯、连线的中垂线对称,进而两斜孔吹出的气体产 生的气体摩擦力可W合成推力,在该推力的作用下,膜片可W定向传送,进而可W通过串联 多个吸浮结构1而实现膜片的长距离的定向传送;因此,通过该静止不动的吸浮结构1传送 较大膜片时无需移动质量和尺寸较大的吸盘夹具,避免使用昂贵的运动机构、电气控制系 统和导向机构等辅助机构,从而节省了大量费用成本;另外,相较于移动质量和尺寸较大的 吸盘夹具,能耗大幅降低,能量利用率高;惯性大幅降低,降低了作业冲击;且占地空间大幅 降低。
[0033] 参照图2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通孔20和第二通孔22的具体设置方式通过 下述内容做进一步地说明。
[0034] 第一通孔20和第二通孔22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α = 2α',而30。含α'含60°,进而 60° <口 < 120°女日图4月斤另
[0035] 为了保证第一通孔20和第二通孔22高速喷出的气体产生的足够的推力,α' <60; 同样为了保证气流顺利排到外侧,需要α ' ^ 30°,如果α '的角度太小,会造成气流相撞,排气 不杨,甚至会破坏气孔间的低压区,降低吸浮作用。
[0036] 第一通孔20与吸浮面板2之间的夹角为β,其中,10°非< 45%同样地,第二通孔22 与吸浮面板2之间的夹角也为β,其中,10° <β<45°,如图4所示。
[0037]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β越小,从第一通孔20和第二通孔22喷出的气流速度方向 与被吸膜片的夹角越小,产生的吸浮力和推力越大。在加工能力和材料强度允许的情况下, 应尽可能减小β角。一般β小到10°就可W得到很好的效果。如果β角度太大,气体分子撞击膜 片表面引起的动压增大,削弱吸浮效果,所W-般要求β ^ 45°。
[0038] 该第一通孔20和第二通孔22均为圆孔,吸浮面板2的板厚为第一通孔20和第二通 孔22的直径的3~4倍,且第一通孔20的直径和第二通孔22的直径相同。
[0039] 第一通孔20和第二通孔22的孔径太小,会增加高速气体与孔内壁摩擦机会,降低 气流的出喷口速度;孔径太大,会削弱气孔对高速气流的导向性,气流容易发散,削弱效果。 吸浮面板2的板厚一般为第一通孔20和第二通孔22的直径的3~4倍为宜,在吸浮面板2的板 厚为2~6mm时,板材强度满足大部分设计需要,此时,第一通孔20和第二通孔22的直径为 0.5mm~1.5mm。例如,对于吸浮面板2的板厚为3mm,直径为1mm比较合适。因此,优选地,吸浮 面板2的板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