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输送轨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62768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输送轨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型磨球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输送轨道。
【背景技术】
[0002]金属型磨球在生产过程中,对从浇注铁水到开模落球的时间(即开箱时间)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时间过长会导致磨球过度收缩与模具卡滞无法开箱,时间过短则会导致落球时磨球补缩包容易裂开。此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浇注工位与造型工位的工作节拍在时间上并不一致,这就要求浇注工位与造型工位之间的模具输送轨道能够进行缓存,以适应两者不同的工作节拍。因此磨球生产线的模具输送存在较大困难。
[0003]模具的自动输送是磨球生产线实现机械化的基本要求,为提高磨球机械化生产的效率,磨球生产线目前主要采用循环式方案,即模具循环在生产线上输送,重复进行使用。模具的输送按照输送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滚轮式和小车式,按照输送动力的不同又可分为油缸推动和电机驱动,具体细分则可分为油缸推动的滚轮输送轨道、油缸推动的小车输送轨道、电机驱动的滚轮输送轨道。其中,油缸推动的滚轮式输送轨道结构简单,但是无法保证模具的开箱时间,且模具受热后存在热胀导致外形尺寸变化,导致模具的定位较为困难。油缸推动的小车式输送轨道基本不受模具热胀冷缩的影响,但是依然无法保证模具的开箱时间,模具与小车之间的定位需要进行考虑,另外浇注过程中如果铁水流出可能将模具与小车粘接在一起导致设备故障。电机驱动的滚轮输送轨道的基本原理是电机通过摆线针型减速机减速后驱动链轮,链轮通过交错的链条驱动相邻的链轮,链轮带动滚轮旋转实现模具的输送。电机驱动的滚轮输送轨道能够较好的保证模具的开箱时间,但由于浇注工位与造型工位的节拍并不一致,单纯的使用同一个电机驱动滚轮输送轨道无法满足要求,因此现场应用的电机驱动的滚轮输送轨道基本是由多个电机驱动的轨道组成。为了减小模具在输送过程的磨损,要求模具与滚轮尽量避免发生相对滑动,因此需要精确控制多个电机的启动和停止,并且电机的数量需要大于模具的数量才能保证模具与滚轮不发生磨损较大的滑动摩擦。而随着模具的增多,电机的数量增加,致使轨道的结构变得复杂、控制难度加大,从而影响生产线的稳定性,且轨道的制造费用增多。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模具输送轨道模具与滚轮之间易产生相对滑动而造成过度磨损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输送轨道,包括多个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减速机、第一支架、设于第一支架的多个第一滚筒、设于第一滚筒的第一滚筒驱动轴和与第一滚筒驱动轴通过第一单向轴承连接的第一链轮,减速机的输入端与电机连接,其输出端连接有主动链轮,主动链轮通过第一链条与第一链轮连接。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驱动单元之间设有若干个过渡单元,每个过渡单元包括第二支架、设于第二支架的多个第二滚筒、设于第二滚筒的第二滚筒驱动轴、与第二滚筒驱动轴通过第二单向轴承连接的第二链轮和连接第二链轮的第二链条,两个过渡单元之间相邻的第二链轮或者过渡单元与驱动单元之间相邻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通过第三链条连接。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相邻的驱动单元之间、相邻的过渡单元之间以及相邻的驱动单元与过渡单元之间均设有固定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通过螺栓与固定架连接。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固定架为一体式结构。
[0011 ]根据本实用新型,模具输送轨道包括靠近浇注工位的第一驱动段和靠近造型工位的第二驱动段,第一驱动段包括若干个驱动单元,第二驱动段包括若干个过渡单元和设于过渡单元之间的若干个驱动单元,第一驱动段和第二驱动段相互独立设置。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驱动段包括一个驱动单元。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驱动段包括六个过渡单元和两个驱动单元,两个驱动单元设于六个过渡单元之间,且两个驱动单元之间间隔三个过渡单元。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单向轴承与第一滚筒驱动轴和第一链轮均通过第一平键连接;第二单向轴承与第二滚筒驱动轴和第二链轮均通过第二平键连接。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支架上沿第一滚筒的轴线相对设置有第一导向条;在第二支架上沿第二滚筒的轴线相对设置有第二导向条。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滚筒驱动轴与第一滚筒通过第一轴位螺钉连接;第二滚筒驱动轴与第二滚筒通过第二轴位螺钉连接。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9](I)本实用新型的模具输送轨道在工作时,电动机输出动力,经减速机传递至主动链轮使其旋转,主动链轮通过第一链条带动第一链轮转动,此时第一单向轴承可将第一链轮的扭矩传递给第一滚筒驱动轴,使第一滚筒驱动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滚筒旋转,进而对放置于第一滚筒上的模具进行输送。在输送过程中,当第一滚筒因与模具摩擦产生反转趋势时,第一单向轴承的外圈和内圈发生相对旋转,此时第一单向轴承将不传递扭矩,起到超越离合器的作用,从而抑制第一滚筒上的第一链轮反转转动。因此利用第一单向轴承连接第一链轮和第一滚筒驱动轴,可避免模具与第一滚筒发生滑动摩擦,从而防止模具过度磨损。
[0020](2)本实用新型的模具输送轨道通过在驱动单元之间设置若干个不需要电机驱动的过渡单元,可大大减少电机的数量,简化轨道结构,从而简化控制系统,提高输送轨道的可靠性并降低使用成本。
[0021](3)本实用新型的模具输送轨道通过驱动单元和过渡单元的模块化设计,本实施例的模具输送轨道实现了模具的连续和间歇柔性输送,能够与浇注工位和造型工位不同的工作节拍相适应。
[0022](4)本实用新型采用滚筒输送,仅需在滚筒的一侧布置链传动结构,从而简化了动力驱动结构;同时,采用滚筒解决了因为砂子、铁渣导致模具卡滞的问题,另外滚筒增大了与模具的接触面积,可以减少模具及滚筒的磨损。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具输送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具输送轨道的驱动单元的主视示意图;
[0025 ]图3是图2中沿A-A的剖视示意图;
[0026]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具输送轨道的过渡单元的主视示意图;
[0027]图5是图4中沿B-B的剖视示意图;
[0028]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具输送轨道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9]图中:1、1’:驱动单元;2:过渡单元;3:电机;4:第一支架;5:第一滚筒;6:第一滚筒驱动轴;7:第一链轮;8、8A、8B、8C:模具;9:第一单向轴承;10:第一平键;4’:第二支架;5’:第二滚筒;6 ’:第二滚筒驱动轴;7 ’:第二链轮;9 ’:第二单向轴承;10 ’:第二平键;11:主动链轮;12:第一链条;13:第二链条;14:固定架;01:第一驱动段;02:第二驱动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模具输送轨道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模具输送轨道包括多个驱动单元I,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单元I包括电机3、减速机(图中未示出)、第一支架4、第一滚筒5、第一滚筒驱动轴6和第一链轮7。其中,第一滚筒5设有多个,多个第一滚筒5沿水平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第一支架4上,用于放置并输送模具8。每个第一滚筒5的一个端部均设有第一滚筒驱动轴6,第一滚筒驱动轴6与第一滚筒5通过第一轴位螺钉15连接。第一链轮7设在第一滚筒驱动轴6上,且第一链轮7通过第一单向轴承9与第一滚筒驱动轴6连接。第一单向轴承9与第一滚筒驱动轴6和第一链轮7均通过第一平键10连接,SP第一单向轴承9的内圈与第一滚筒驱动轴6通过第一平键10连接,第一单向轴承9的外圈与第一链轮7通过第一平键10连接。减速机的输入端与电机3连接,减速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动链轮11,主动链轮11通过交叉安装的第一链条12与第一链轮7连接。此外,在第一支架4上沿第一滚筒5的轴线相对设置有第一导向条16,且第一导向条16沿第一滚筒5轴线的垂直方向(即模具的输送方向)设置,第一导向条I6通过螺栓与第一支架4连接,对第一滚筒5上的模具8的输送起到导向的作用,以保证输送过程的顺畅,且便于磨损后的及时更换。
[0032]本实施例的上述模具输送轨道在工作时,电动机3输出动力,经减速机传递至主动链轮11使其旋转,主动链轮11通过第一链条12带动第一链轮7转动,此时第一单向轴承9可将第一链轮7的扭矩传递给第一滚筒驱动轴6,使第一滚筒驱动轴6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滚筒5旋转,进而对放置于第一滚筒5上的模具8进行输送。在输送过程中,当第一滚筒5因与模具8摩擦产生反转趋势时,第一单向轴承9的外圈和内圈发生相对旋转,此时第一单向轴承9将不传递扭矩,起到超越离合器的作用,从而抑制第一滚筒5上的第一链轮7反转转动。因此利用第一单向轴承9连接第一链轮7和第一滚筒驱动轴6,可避免模具8与第一滚筒5发生滑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