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米自动下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38118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米自动下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料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针对铜米自动下料装置。包括第一漏斗、第二漏斗、支撑板和盖板,所述的第一漏斗设置在盖板上,所述的盖板盖住熔炉,所述的第二漏斗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的支撑板设置在盖板上,第一漏斗颈部伸入第二漏斗内,所述的第一漏斗颈部设置有开关,所述的开关通过插板实现第一漏斗颈部的打开与闭合,所述的支撑板上设置有漏孔,第二漏斗颈部通过漏孔伸入熔炉内。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两级漏斗的形式对铜米下料进行自动补充,当需要关闭铜米入料时,可将第一漏斗颈部的开关关闭。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无需其他控制装置即可实现铜米的自动下料。
【专利说明】
一种铜米自动下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料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针对铜米的自动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传统铜材生产的熔炉加料时,需要将铜米原料通过人工加入高温的熔炉,直接向化料炉体加入铜米时,铜米会造成化料炉体中的溶液表面产生波动。铜米进入化料炉体时便会在局部产生加速氧化,从而造成铜水含氧量不稳定影响产品质量。由于人工加料时炉盖门一直是敞开的,会造成铜水的覆盖层木炭快速燃烧,木炭损耗很大。同时,由于熔炉的温度高造成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严重影响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具有工作量大、工作环境差和工作效率低等缺点。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根据铜的熔化量自动补充铜米下料的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铜米自动下料装置包括第一漏斗10、第二漏斗40、支撑板20和盖板70,所述的第一漏斗10设置在盖板70上,所述的盖板70盖住恪炉60,所述的第二漏斗设置在支撑板20上,所述的支撑板20设置在盖板70上,第一漏斗颈部11伸入第二漏斗40内,所述的第一漏斗颈部11设置有开关12,所述的开关12通过插板实现第一漏斗颈部11的打开与闭合,所述的支撑板20上设置有漏孔21,第二漏斗颈部41通过漏孔21伸入熔炉60内。
[0005]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漏斗10通过支撑杆30固定在支撑板20上,所述的支撑杆30数量为2-4根。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漏斗40通过连接杆50固定在支撑板20上,第二漏斗40的中轴线对准第一漏斗颈部11。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漏斗颈部11伸入第二漏斗40内2-6厘米。
[0008]进一步的,熔炉60上方表层覆盖木炭,所述的第二漏斗颈部41伸入到熔炉60的木炭层以下。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漏斗颈部11截面为中空正方形,边长为20厘米。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漏斗颈部41截面为直径是10-15厘米的中空圆。
[0011]本实用新型的贡献在于,采用了两级漏斗的形式对铜米下料进行自动补充,由于铜被融化后其密度并未改变,落下的铜米会在铜水上方形成一个尖锥形的铜米堆,铜米堆会自动堵住第二漏斗颈部,使第二漏斗内的铜米无法落下。当铜米堆底部的铜米融化后,铜米堆下落,铜米从第二漏斗中自动进行补充。当需要关闭铜米入料时,可将第一漏斗颈部的开关关闭。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无需其他控制装置即可实现铜米的自动下料。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0014]实施例1
[001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铜米自动下料装置包括第一漏斗10、第二漏斗40、支撑板20和盖板70,所述的第一漏斗10设置在盖板70上,所述的盖板70盖住熔炉60,所述的第二漏斗设置在支撑板20上,所述的支撑板20设置在盖板70上,第一漏斗颈部11伸入第二漏斗40内,所述的第一漏斗颈部11设置有开关12,所述的开关12通过插板实现第一漏斗颈部11的打开与闭合,所述的支撑板20上设置有漏孔21,第二漏斗颈部41通过漏孔21伸入熔炉60内。需要融化的铜米放置在第一漏斗10内,第一漏斗颈部11设置有开关12,是否下料由开关12控制,铜米从第一漏斗10落下后进入到第二漏斗40中,由于第一漏斗颈部11是伸入第二漏斗40内的,当第二漏斗40中的铜米堆积到一定高度后,会自动堵住第一漏斗10,不让铜米继续下落,实现自动关闭的效果。第二漏斗40下方是熔炉60,铜米落入到熔炉60后被融化,但是铜被融化后其密度并未改变,落下的铜米会在铜水上方形成一个尖锥形的铜米堆,铜米堆会自动堵住第二漏斗颈部41,使第二漏斗40内的铜米无法落下。当铜米堆底部的铜米融化后,铜米堆下落,铜米从第二漏斗40中自动进行补充。本实施例的铜米自动下料装置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无需其他控制装置即可实现铜米的自动下料。
[0016]实施例2
[0017]如图1所示,本实施中所述的第一漏斗10通过支撑杆30固定在盖板70上,所述的支撑杆30数量为4根。由于第一漏斗10底部并未有固定装置,因此本实施例完善了第一漏斗10的固定方式,4根支撑杆30连接在第一漏斗10的四周,底部固定在盖板70上,使第一漏斗10不致摇晃和振动。
[0018]实施例3
[0019]如图1所示,本实施完善了第一漏斗10与第二漏斗40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的第二漏斗40通过连接杆50固定在支撑板20上方,第二漏斗40的中轴线对准第一漏斗颈部11。所述的第一漏斗颈部11伸入第二漏斗40内2-6厘米。
[0020]实施例4
[00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熔炉60上方表层覆盖木炭,所述的第二漏斗颈部41伸入到熔炉60的木炭层以下第二漏斗40下方是熔炉60,铜米落入到熔炉60后被融化,但是铜被融化后其密度并未改变,落下的铜米会在木炭层下方、铜水上方形成一个尖锥形的铜米堆,铜米堆会自动堵住第二漏斗颈部41,使第二漏斗40内的铜米无法落下。当铜米堆底部的铜米融化后,铜米堆下落,铜米从第二漏斗40中自动进行补充。
[0022]实施例5
[0023]如图1所示,所述的第一漏斗颈部11截面为中空正方形,边长为20厘米。所述的第二漏斗颈部41截面为直径是10厘米的中空圆。进入到熔炉60的铜米重量由第二漏斗颈部41来进行控制,第二漏斗颈部41的截面小,则铜米融化的速度就会适当减慢,第二漏斗颈部41的截面大,则铜米融化的速度就会适当加快。
[0024]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对以上各构件所做的变形、替换等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铜米自动下料装置,包括第一漏斗(10)、第二漏斗(40)、支撑板(20)和盖板(7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漏斗(10)设置在盖板(70)上,所述的盖板(70)盖住熔炉(60),所述的第二漏斗设置在支撑板(20)上,所述的支撑板(20)设置在盖板(70)上,第一漏斗颈部(11)伸入第二漏斗(40)内,所述的第一漏斗颈部(11)设置有开关(12),所述的开关(12)通过插板实现第一漏斗颈部(11)的打开与闭合,所述的支撑板(20)上设置有漏孔(21),第二漏斗颈部(41)通过漏孔(21)伸入熔炉(60)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米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漏斗(10)通过支撑杆(30)固定在支撑板(20)上,所述的支撑杆(30)数量为2-4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米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漏斗(40)通过连接杆(50)固定在支撑板(20)上,第二漏斗(40)的中轴线对准第一漏斗颈部(1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铜米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漏斗颈部(11)伸入第二漏斗(40)内2-6厘米。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铜米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熔炉(60)上方表层覆盖木炭,所述的第二漏斗颈部(41)伸入到熔炉(60)的木炭层以下。6.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铜米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漏斗颈部(11)截面为中空正方形,边长为20厘米。7.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铜米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漏斗颈部(41)截面为直径是10-15厘米的中空圆。
【文档编号】B65G65/40GK205419137SQ201620230792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3日
【发明人】韦小枢
【申请人】广东楚铜业有限公司, 广东楚一铜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