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结构的茶袋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59531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立体结构的茶袋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体结构的茶袋组件,包含前部基材、后部基材、左侧基材、右侧基材及底部基材,后部基材位于前部基材的一面,左侧基材位于前部基材的一侧与后部基材的一侧之间,右侧基材位于前部基材的另一侧与后部基材的另一侧之间,底部基材位于前部基材的一端、后部基材的一端、左侧基材的一端及右侧基材的一端。前部基材、后部基材、左侧基材、右侧基材及底部基材之间界定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容置对象。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使左侧基材、右侧基材与底部基材呈展开状态,而使得茶袋组件呈现站立展开状态,进而使得用户可将茶叶包放置于茶袋组件的容置空间中,避免茶叶包受到外界环境污染,以提高用户饮茶卫生的安全性,及饮茶的便利性。
【专利说明】
立体结构的茶袋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创作是涉及一种茶袋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立体结构的茶袋组件。
【背景技术】
[0002]泡茶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人传统的风俗民情,擅于品茶者,往往利用茶壶容纳茶叶与热水以浸泡出茶水的传统方式,并且对于茶的种类、特性、制法、烹煎、茶具、水的品第及焙茶的技术等皆非常讲究。而由于现代人生活忙碌且传统的泡茶方式过程较耗时与繁琐,因此,现今社会对饮茶的要求转变为方便经济实惠,故而发展出常见的冲泡式茶包。
[0003]—般冲泡式茶包分为茶叶包、是于茶叶包的棉在线的茶标及容置茶叶包与茶目标包装茶袋。由于目前的包装茶袋仅为上下两片纸材相互黏接而成,并无法展开成立体状态,而达到站立的功效,因此,目前的包装茶袋仅具有包装的功效。
[0004]并且,用户在欲再次冲泡茶叶包或避免茶水浓度过浓时,会先将该茶叶包暂时由杯中取出,并放置于卫生纸或杯盖上,使得该茶叶包容易外界空气接触,而沾黏空气中的异物,进而造成饮茶卫生不洁的问题。
[0005]综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思索并设计一种立体结构的茶袋组件,以期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加以改善,进而增进产业上的实施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立体结构的茶袋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一种立体结构的茶袋组件,包含前部基材、后部基材、左侧基材、右侧基材及底部基材。后部基材位于前部基材的一面。左侧基材位于前部基材的一侧与后部基材的一侧之间,左侧基材区分为第一左区域、第二左区域与第三左区域,第一左区域邻近前部基材,第二左区域邻近后部基材,第三左区域邻近底部基材。右侧基材位于前部基材的另一侧与后部基材的另一侧之间,右侧基材区分为第一右区域、第二右区域与第三右区域,第一右区域邻近前部基材,第二右区域邻近后部基材,第三右区域邻近底部基材。底部基材位于前部基材的一端、后部基材的一端、左侧基材的一端及右侧基材的一端,底部基材区分为第一底区域与第二底区域,第一底区域邻近前部基材,并位于左侧基材与右侧基材之间,第二底区域邻近后部基材,并位于左侧基材与右侧基材之间。其中,前部基材、后部基材、左侧基材、右侧基材及底部基材之间界定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容置至少一对象,并且茶袋组件在站立状态时,第一左区域、第二左区域与第三左区域则彼此相互远离,第一右区域、第二右区域与第三右区域则彼此相互远离,第一底区域则与第二底区域相互远离。
[0008]优选地,左侧基材可具有第一Y型折线,第一Y型折线的一端点连接于左侧基材的另一端,第一 Y型折线的另两端点分别连接于左侧基材的一端的两侧,并且第一 Y型折线将左侧基材区分为第一左区域、第二左区域与第三左区域。
[0009]优选地,右侧基材可具有第二Y型折线,第二Y型折线的一端点连接于右侧基材的另一端,第二 Y型折线的另两端点分别连接于右侧基材的一端的两侧,并且第二 Y型折线将右侧基材区分为第一右区域、第二右区域与第三右区域。
[0010]优选地,底部基材可具有I型折线,I型折线的一端点连接于底部基材的一端,I型折线的另一端点连接于底部基材的另一端,并且I型折线将底部基材区分为第一底区域与第二底区域。
[0011 ]优选地,在茶袋组件呈站立状态时,左侧基材、右侧基材与底部基材则呈展开状
??τ O
[0012]优选地,在左侧基材呈现折合状态时,第一左区域则与第二左区域相互趋近,并且第三左区域弯折并位于第一左区域与第二左区域之间。
[0013]优选地,在右侧基材呈现折合状态时,第一右区域则与第二右区域相互趋近,并且第三右区域弯折并位于第一右区域与第二右区域之间。
[0014]优选地,在底部基材呈现折合状态时,第一底区域则与第二底区域相互趋近。
[0015]优选地,在左侧基材、右侧基材与底部基材呈折合状态时,茶袋组件则呈扁平状
??τ O
[0016]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的茶袋组件可通过使左侧基材、右侧基材与底部基材呈展开状态,而使得茶袋组件呈现站立展开状态,进而使得用户可将茶叶包放置于茶袋组件的容置空间中,避免茶叶包受到外界环境污染,以提高用户饮茶卫生的安全性,及饮茶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体结构的茶袋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体结构的茶袋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体结构的茶袋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体结构的茶袋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0:茶袋组件,100:前部基材,101:后部基材,102:左侧基材,102a:第一左区域,102b:第二左区域,102c:第三左区域,1020:第一 Y型折线,1021、1022、1023:端点,103:右侧基材,103a:第一右区域,103b:第二右区域,103c:第三右区域,1030:第二 Y型折线,1031、1032、1033:端点,104:底部基材,104a:第一底区域,104b:第二底区域,1040:1型折线,1041、1042:端点,105:容置空间,2:物件,20:线材。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利贵审查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兹将本实用新型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附图,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之用,未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所附的附图的比例与配置关系局限本实用新型于实际实施上的权利要求范围,合先叙明。
[0024]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的茶袋组件的实施例,为便于理解,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同组件系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
[0025]请参阅图1与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的茶袋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示意图与第二示意图。如图所示,茶袋组件10包含前部基材100、后部基材101、左侧基材102、右侧基材103及底部基材104。后部基材101位于前部基材100的一面。左侧基材102位于前部基材100的一侧与后部基材101的一侧之间,左侧基材102区分为第一左区域102a、第二左区域102b与第三左区域102c,第一左区域102a邻近前部基材100,第二左区域102b邻近后部基材101,第三左区域102c邻近底部基材104。右侧基材103位于前部基材100的另一侧与后部基材101的另一侧之间,右侧基材区103区分为第一右区域103a、第二右区域103b与第三右区域103c,第一右区域103a邻近前部基材100,第二右区域103b邻近后部基材101,第三右区域103c邻近底部基材104。底部基材104位于前部基材100的一端、后部基材101的一端、左侧基材102的一端及右侧基材103的一端,底部基材104区分为第一底区域104a与第二底区域104b,第一底区域104a邻近前部基材100,并位于左侧基材102与右侧基材103之间,第二底区域104b邻近后部基材101,并位于左侧基材102与右侧基材103之间。其中,前部基材
100、后部基材101、左侧基材102、右侧基材103及底部基材104之间界定容置空间105,容置空间105容置至少一物件2,并且茶袋组件10在站立状态时,第一左区域102a、第二左区域102b与第三左区域102c则彼此相互远离,第一右区域103a、第二右区域103b与第三右区域103(:则彼此相互远离,第一底区域104a与第二底区域104b相互远离。
[0026]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的茶袋组件10包含了前部基材100、后部基材
101、左侧基材102、右侧基材103及底部基材104,其可为塑料材质或为具防水性的纸材。后部基材101位于前部基材100—面,前部基材100的一侧与后部基材101的一侧之间设置了左侧基材102,左侧基材102进一步区分为第一左区域102a、第二左区域102b与第三左区域102c,第一左区域102a邻近前部基材100,第二左区域102b邻近后部基材101,第三左区域102c邻近底部基材104;前部基材100的另一侧与后部基材101的另一侧之间则设置了右侧基材103,右侧基材区103进一步分为第一右区域103a、第二右区域103b与第三右区域103c,第一右区域103a邻近前部基材100,第二右区域103b邻近后部基材101,第三右区域103c邻近底部基材104,并且底部基材104设置于前部基材100的一端、后部基材101的一端、左侧基材102的一端及右侧基材103的一端,底部基材104进一步区分为第一底区域104a与第二底区域104b,第一底区域104a邻近前部基材100,并位于左侧基材102与右侧基材103之间,第二底区域104b邻近后部基材101,并位于左侧基材102与右侧基材103之间。因此,底部基材104与前部基材100、后部基材101、左侧基材102与右侧基材103形成容置空间105,用于容置至少一物件2,如茶叶包。
[0027]在用户于泡茶的过程中,若想要再次冲泡茶叶包或为了避免茶水浓度过浓时,用户可在将茶叶包由杯中取出前,通过摊开左侧基材102,使第一左区域102a、第二左区域102b与第三左区域102c面彼此相互远离;并且,摊开右侧基材103,使第一右区域103a、第二右区域103b与第三右区域103c彼此相互远离;再摊开底部基材104,使第一底区域104a与第二底区域104b相互远离。因此,经由上述摊开左侧基材102、右侧基材103与底部基材104的动作,即可使茶袋组件10被展开成立体的站立状态,即可将茶叶包暂时放置于茶袋组件10的容置空间105。而待用户饮用完杯中茶水后,即可再将茶袋组件10中已冲泡过的茶叶包取出,并放置于杯中进行二次冲泡。
[0028]藉此,可利用使茶袋组件10的左侧基材102、右侧基材103及底部基材104呈展开状态,使得茶袋组件11呈现立体展开状态,以使得用户可将冲泡过的茶叶包放置于于茶袋组件11中,而避免茶叶包受到外界环境污染,进而提高饮茶卫生的安全性,及饮茶的便利性。
[0029]进一步来说,在茶袋组件10呈站立状态时,左侧基材102、右侧基材103与底部基材104则呈展开状态。也就是说,在用户分别将左侧基材102、右侧基材103与底部基材104摊开后,茶袋组件10可被展开成立体的站立状。
[0030]值得一提的是,前部基材100、后部基材101、左侧基材102、右侧基材103及底部基材104可经由任何现有胶合方式进行黏合,并且前部基材100的另一端与后部基材101的另一端可于制造商制作茶袋组件10时,进行封合、黏合;当用户欲取出茶袋组件10内的茶叶包时,可经由撕开前部基材100的另一端与后部基材101的另一端的黏合处,以取出茶叶包,进行冲泡。
[0031]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的茶袋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并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2。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茶袋组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茶袋组件所述的相同组件的作动方式相似,故不在此赘述。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左侧基材102可具有第一 Y型折线1020,第一 Y型折线1020的一端点1021连接于左侧基材102的另一端,第一 Y型折线1020的另外两端点1022、1023分别连接于左侧基材102的一端的两侧,并且第一 Y型折线1020将左侧基材102区分为第一左区域102a、第二左区域102b与第三左区域102c;右侧基材103可具有第二 Y型折线1030,第二 Y型折线1030的一端点1031连接于右侧基材103的另一端,第二 Y型折线1030的另外两端点1032、1033分别连接于右侧基材103的一端的两侧,并且第二 Y型折线1030将右侧基材103区分为第一右区域103a、第二右区域103b与第三右区域103c;底部基材104可具有I型折线1040,I型折线1040的一端点1041连接于底部基材104的一端,I型折线1040的另一端点1042连接于底部基材104的另一端,并且I型折线1040将底部基材104区分为第一底区域104a与第二底区域104b。
[0032]举例来说,本实用新型的左侧基材102、右侧基材103与底部基材104进一步还具有折线,以通过折线区分多个区域。即,左侧基材102本体上可具有第一Y型折线1020,通过第一Y型折线1020可区分为第一左区域102a、第二左区域102b与第三左区域102c;右侧基材103本体上亦可设置第二 Y型折线1030,并利用第二 Y型折线1030区分为第一右区域103a、第二右区域103b与第三右区域103c;并且,底部基材104本体上同样可具有I型折线1040,并通过I型折线1040区分为第一底区域104a与第二底区域104b。
[0033]因此,用户可通过第一Y型折线1020、第二 Y型折线1030与I型折线1040,将左侧基材102、右侧基材103与底部基材104进行折合或展开,以使茶袋组件10可被收纳成扁平状态或展开成立体的站立状态。
[0034]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的茶袋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并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茶袋组件与上述各实施例的茶袋组件所述的相同组件的作动方式相似,故不在此赘述。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左侧基材102呈现折合状态时,第一左区域102a则与第二左区域102b相互趋近,并且使第三左区域102c弯折并位于第一左区域102a与第二左区域102b之间;在右侧基材103呈现折合状态时,第一右区域103a则与第二右区域103b相互趋近,并且使第三右区域103c弯折并位于第一右区域103a与第二右区域103b之间;在底部基材104呈现折合状态时,第一底区域104a则与第二底区域104b相互趋近。优选地,在左侧基材102、右侧基材103与底部基材104呈折合状态时,茶袋组件10则呈扁平状态。
[0035]也就是说,用户欲收纳茶袋组件10时,可通过凹折左侧基材102,使第一左区域102a与第二左区域102b相互趋近,并将第三左区域102c弯折于第一左区域102a与第二左区域102b之间中;并且,凹折右侧基材103,使第一右区域103a与第二右区域103b相互趋近,并将第三右区域103c弯折于第一右区域103a与第二右区域103b之间中;再凹折底部基材104,使第一底区域104a与第二底区域104b相互趋近。经由上述凹折左侧基材102、右侧基材103与底部基材104,即可使茶袋组件10被收纳成扁平状态。
[0036]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主权项】
1.一种立体结构的茶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BU部基材; 后部基材,位于所述前部基材的一面; 左侧基材,位于所述前部基材的一侧与所述后部基材的一侧之间,所述左侧基材区分为第一左区域、第二左区域与第三左区域,所述第一左区域邻近所述前部基材,所述第二左区域邻近所述后部基材,所述第三左区域邻近底部基材; 右侧基材,位于所述前部基材的另一侧与所述后部基材的另一侧之间,所述右侧基材区分为第一右区域、第二右区域与第三右区域,所述第一右区域邻近所述前部基材,所述第二右区域邻近所述后部基材,所述第三右区域邻近所述底部基材;以及 底部基材,位于所述前部基材的一端、所述后部基材的一端、所述左侧基材的一端及所述右侧基材的一端,所述底部基材区分为第一底区域与第二底区域,所述第一底区域邻近所述前部基材,并位于所述左侧基材与所述右侧基材之间,所述第二底区域邻近所述后部基材,并位于所述左侧基材与所述右侧基材之间; 其中,所述前部基材、所述后部基材、所述左侧基材、所述右侧基材及所述底部基材之间界定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容置至少一对象,并且所述茶袋组件在站立状态时,所述第一左区域、所述第二左区域与所述第三左区域则彼此相互远离,所述第一右区域、所述第二右区域与所述第三右区域则彼此相互远离,所述第一底区域则与所述第二底区域相互远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结构的茶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基材具有第一Y型折线,所述第一 Y型折线的一端点连接于所述左侧基材的另一端,所述第一 Y型折线的另两端点分别连接于所述左侧基材的所述一端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 Y型折线将所述左侧基材区分为所述第一左区域、所述第二左区域与所述第三左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结构的茶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基材具有第二Y型折线,所述第二 Y型折线的一端点连接于所述右侧基材的另一端,所述第二 Y型折线的另两端点分别连接于所述右侧基材的所述一端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二 Y型折线将所述右侧基材区分为所述第一右区域、所述第二右区域与所述第三右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结构的茶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基材具有I型折线,所述I型折线的一端点连接于所述底部基材的一端,所述I型折线的另一端点连接于所述底部基材的另一端,并且所述I型折线将所述底部基材区分为所述第一底区域与所述第二底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结构的茶袋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茶袋组件呈站立状态时,所述左侧基材、所述右侧基材与所述底部基材则呈展开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结构的茶袋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侧基材呈现折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左区域则与所述第二左区域相互趋近,并且所述第三左区域弯折并位于所述第一左区域与所述第二左区域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结构的茶袋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右侧基材呈现折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右区域则与所述第二右区域相互趋近,并且所述第三右区域弯折并位于所述第一右区域与所述第二右区域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结构的茶袋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部基材呈现折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底区域则与所述第二底区域相互趋近。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体结构的茶袋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侧基材、所述右侧基材与所述底部基材呈折合状态时,茶袋组件则呈扁平状态。
【文档编号】B65D30/20GK205441284SQ201521135187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1日
【发明人】黄贵麟, 赖攭成
【申请人】皓云国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