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液压顶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29552阅读:7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液压顶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液压顶杆,包括夹头、油缸总成、控制机构、转向把手以及快速接头,所述控制机构包括阀座和外壳,在阀座上集成有油路换向阀、顺序阀、通止切换阀、第一液控单向阀、第二液控单向阀以及回流单向阀;所述油路换向阀具有两路油口,其一路油口与缸筒的无杆腔相连通,并与第二液控单向阀的控制口和通止切换阀的止端控制口相连通;缸筒的有杆腔与油路换向阀的另一路油口相连通,并且该油口与第一液控单向阀的控制口和通止切换阀的通端控制口相连通,同时,第二液控单向阀经回流单向阀后与高压油道相连通;所述转向把手套设在阀座上。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活塞杆伸出速度,提升工作效率,并且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液压顶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援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液压顶杆。
【背景技术】
[0002]液压顶杆是用于现场救援的一种设备,作用是通过液压油缸活塞杆的伸出,支撑重物,为伤者和救援人员提供操作空间。现有的液压顶杆质量轻的撑顶力偏小,撑顶力大的又比较笨重;并且液压顶杆大多是高压小流量,撑顶时无杆腔进油,活塞伸出时速度慢,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液压顶杆,质量轻,撑顶力大,并且工作压力大,能够提高活塞杆伸出速度,提升工作效率,并且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液压顶杆,包括夹头、油缸总成、控制机构、转向把手以及快速接头,所述油缸总成包括缸筒、前盖、后盖、活塞以及活塞杆,所述活塞位于缸筒内,并与缸筒滑动配合相连,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塞相连,另一端从前盖伸出;所述夹头为2个,其中一个夹头与活塞杆固定连接,另一夹头通过连杆与后盖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机构安装于前盖上,所述转向把手与控制机构相连,其特征在于:
[0005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阀座和外壳,在阀座上集成有油路换向阀、顺序阀、通止切换阀、第一液控单向阀、第二液控单向阀以及回流单向阀;所述快速接头与阀座固定连接,其包括内管和外管,在阀座上设有高压油道和低压油道,其中,内管通过高压油道与油路换向阀的高压油进口相连,外管通过低压油道与油路换向阀的低压油出口相连;所述油路换向阀具有两路油口,且两路油口能够进行切换,其一路油口经第一液控单向阀后与缸筒的无杆腔相连通,并且该油口与第二液控单向阀的控制口和通止切换阀的止端控制口相连通;缸筒的有杆腔经第二液控单向阀和顺序阀后与油路换向阀的另一路油口相连通,并且该油口与第一液控单向阀的控制口和通止切换阀的通端控制口相连通,同时,第二液控单向阀经回流单向阀后与高压油道相连通;所述转向把手套设在阀座上,并能够自由转动,通过转动转向把手,能够控制油路换向阀转向。
[0006]进一步地,在缸筒外侧设有一外接油管,所述外接油管的两端分别与前盖和后盖相连,其中,该外接油管经前盖与第一液控单向阀相连通,经后盖与缸筒的无杆腔相连通。
[0007]进一步地,在缸筒的有杆腔与低压油道之间,以及无杆腔与低压油道之间分别设有一安全阀。
[0008]进一步地,所述夹头与活塞杆以及连杆均通过卡环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地,在控制机构的外壳上还套设有一橡胶圈。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夹头和油缸总成的前盖、缸筒、后盖均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质制成。
[0011]进一步地,在快速接头上还设有防尘盖。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13]1、大量采用了高强度铝合金材质,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液压顶杆的重量;并且工作压力可达72Mpa,撑顶力可达10t,而自身总量仅为10.9kg。
[0014]2、采用了高度集成的控制机构,使结构紧凑,维修和维护方便;内部采用液控单向阀配合回流单向阀设计,能够使撑顶效率增加,并降低能耗。
[0015]3、采用了管中管结构的快速接头结构,使操作更为快捷方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控制机构的原理图。
[00? 8] 图中,I —夹头,21 —缸筒,22 —^iJ盖,23—后盖,24—活塞杆,3—控制机构,31—油路换向阀,32—顺序阀,33—通止切换阀,34—第一液控单向阀,35—第二液控单向阀,36—回流单向阀,37—安全阀,4一转向把手,5—快速接头,6—外接油管,7—卡环,8—橡胶圈,9 一防尘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0]实施例:参见图1、图2,一种新型液压顶杆,包括夹头1、油缸总成、控制机构3、转向把手4以及快速接头5。所述油缸总成包括缸筒21、前盖22、后盖23、活塞以及活塞杆24,所述活塞位于缸筒21内,并与缸筒21滑动配合相连,活塞杆24的一端与活塞相连,另一端从前盖22伸出。所述夹头I为2个,其中一个夹头I与活塞杆24固定连接,另一夹头I通过连杆与后盖23固定连接;具体实施时,所述夹头I与活塞杆24以及连杆均通过卡环7固定连接,可以方便迅速地进行更换。所述夹头I和油缸总成的前盖22、缸筒21、后盖23均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质制成,在同等连接强度的情况下减轻了重量,并且有效提高了撑顶能力。所述控制机构3安装于前盖22上,所述转向把手4与控制机构3相连。在控制机构3的外壳上还套设有一橡胶圈8,对控制机构3起支撑作用,以避免控制机构3在使用过程中收到损伤。
[0021 ]其中,所述控制机构3包括阀座和外壳,该阀座与前盖22固定连接在一起。在阀座上集成有油路换向阀31、顺序阀32、通止切换阀33、第一液控单向阀34、第二液控单向阀35以及回流单向阀36。所述快速接头5与阀座固定连接,其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为高压油管,外管为低压油管,在阀座上设有高压油道和低压油道,其中,内管通过高压油道与油路换向阀31的高压油进口相连,外管通过低压油道与油路换向阀31的低压油出口相连;使用时,在快速接头5连接单根管中管结构并连有与快速接头5相对应的接头的液压油管即可完成油路连接,方便快捷高效。在快速接头5上还设有防尘盖,以对快速接头5进行保护,避免灰尘进入。
[0022]所述油路换向阀31具有两路油口,且两路油口能够进行切换,其一路油口经第一液控单向阀34后与缸筒21的无杆腔相连通,并且该油口与第二液控单向阀35的控制口和通止切换阀33的止端控制口相连通;缸筒21的有杆腔经第二液控单向阀35和顺序阀32后与油路换向阀31的另一路油口相连通,并且该油口与第一液控单向阀34的控制口和通止切换阀33的通端控制口相连通,同时,第二液控单向阀35经回流单向阀36后与高压油道相连通。所述转向把手4套设在阀座上,并通过外壳与前盖相连,其上部套设在油路换向阀31上,并能够自由转动,通过转动转向把手4,能够控制油路换向阀31转向。所述控制机构3还包括两安全阀37,其中一安全阀37设于缸筒21的无杆腔与低压油道之间,另一单向阀设于有杆腔与低压油道之间。
[0023]在缸筒21外侧设有一外接油管6,所述外接油管6的两端分别与前盖22和后盖23相连,其中,该外接油管6经前盖22与第一液控单向阀34相连通,经后盖23与无杆腔相连通。该外接油管6通过管卡和限位套安装固定,以便于维修和安装。
[0024]参见图2,整个工作过程如下:活塞杆24撑顶过程中,液压油从快速接头5P口(内管)进入油路切换阀的高压油进口,经过油路换向阀31向右换向,液压油从油路换向阀31的一路油口流出,经过第一夜控单向阀,进入缸筒21的无杆腔,推动活塞杆24上移;同时,液压油打开第二液控单向阀35,并推动通止切换阀33的止端,使通止切换阀33将油路断开;缸筒21有杆腔的液压油经过此时已打开的第二液控单向阀35进入顺序阀32和回流单向阀36。无负载时,缸筒21的有杆腔压力大于无杆腔压力,此时,液压油打开回流单向阀36,回到高压油道;使缸筒21形成差动连接,加快活塞杆24的伸出,增加了液压顶杆的空载效率。当遇负载时,快速接头5的P口压力增大,从而使回流单向阀36关闭,当压力达到顺序阀32的设定压力时,顺序阀32打开,液压油经顺序阀32后进入油路换向阀31的另一路油口,然后从油路环向阀的低压油出口回到快速接头5的T口(外管),最后回到油箱。当撑顶达到需要高度时,油路换向阀31回到中位,液压油直接经油路换向阀31的高压油进口和低压油出口回到快速接头5的T 口,液压栗卸荷,降低发动机能耗;此时,第二液控单向阀35和回流单向阀36形成双向液压锁,能够靠保证活塞杆24停留在固定位置。当外部负荷增大使缸筒21内部压力超过安全阀37的设定压力时,安全阀37打开泄压,保证缸筒21的安全。
[0025]活塞杆收回时,液压油的流向与撑顶时相反。
[0026]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新型液压顶杆,包括夹头、油缸总成、控制机构、转向把手以及快速接头,所述油缸总成包括缸筒、前盖、后盖、活塞以及活塞杆,所述活塞位于缸筒内,并与缸筒滑动配合相连,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塞相连,另一端从前盖伸出;所述夹头为2个,其中一个夹头与活塞杆固定连接,另一夹头通过连杆与后盖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机构安装于前盖上,所述转向把手与控制机构相连,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阀座和外壳,在阀座上集成有油路换向阀、顺序阀、通止切换阀、第一液控单向阀、第二液控单向阀以及回流单向阀;所述快速接头与阀座固定连接,其包括内管和外管,在阀座上设有高压油道和低压油道,其中,内管通过高压油道与油路换向阀的高压油进口相连,外管通过低压油道与油路换向阀的低压油出口相连;所述油路换向阀具有两路油口,且两路油口能够进行切换,其一路油口经第一液控单向阀后与缸筒的无杆腔相连通,并且该油口与第二液控单向阀的控制口和通止切换阀的止端控制口相连通;缸筒的有杆腔经第二液控单向阀和顺序阀后与油路换向阀的另一路油口相连通,并且该油口与第一液控单向阀的控制口和通止切换阀的通端控制口相连通,同时,第二液控单向阀经回流单向阀后与高压油道相连通;所述转向把手套设在阀座上,并能够自由转动,通过转动转向把手,能够控制油路换向阀转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液压顶杆,其特征在于:在缸筒外侧设有一外接油管,所述外接油管的两端分别与前盖和后盖相连,其中,该外接油管经前盖与第一液控单向阀相连通,经后盖与缸筒的无杆腔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液压顶杆,其特征在于:在缸筒的有杆腔与低压油道之间,以及无杆腔与低压油道之间分别设有一安全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液压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与活塞杆以及连杆均通过卡环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液压顶杆,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机构的外壳上还套设有一橡胶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液压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和油缸总成的前盖、缸筒、后盖均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质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液压顶杆,其特征在于:在快速接头上还设有防尘至ΠΠ ο
【文档编号】B66F3/25GK205527517SQ201620343676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2日
【发明人】胡欣, 周继福, 向光明, 路立勋
【申请人】重庆华渝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