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部件、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及光学膜贴合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9704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吸附部件、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及光学膜贴合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附部件、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及光学膜贴合生产线。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应对MD及TD输送方式中的任一种且提高吸附部件中的有效作业面积比例的、用于吸附液晶单元的吸附部件。在该吸附部件设有与液晶单元的表面接触的多个吸附部,在水平面内的所述吸附部的配置区域成为“凸”字形。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具备该吸附部件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以及具备该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的光学膜贴合生产线。
【专利说明】
吸附部件、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及光学膜贴合生产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附部件、具备该吸附部件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以及具备该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的光学膜贴合生产线。
【背景技术】
[0002]通常,在用于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学膜贴合生产线上输送的液晶单元为矩形,具有长边和短边。随之,液晶单元的输送方式也有以液晶单元的长边沿着液晶单元输送方向的方式进行输送的MD方式、和以液晶单元的长边垂直于液晶单元输送方向的方式进行输送的TD方式。
[0003]根据制造工序中对液晶单元的处理要求,在同一生产线上实施上述两种输送方式中的任一种。因此,要求生产线上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对上述两种输送方式都能够进行应对。
[0004]已知各种能够应对不同的输送方式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例如,专利文献I和2中记载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从上方吸附液晶单元进行移动。此外,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从下方支承的同时吸附着液晶单元进行移动。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2319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07185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8-11279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0010]但是,上述现有的吸附移动装置均具备与液晶单元的形状相同的矩形的吸附部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吸附部件应对MD、TD输送方式中的任一种,只能增加吸附部件的尺寸,使矩形吸附部件的短边长于液晶单元的长边。这样,导致吸附部件及吸附移动装置的尺寸变大,且吸附部件中的无效作业面积比例增大。
[0011]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应对MD及TD输送方式中的任一种且提高吸附部件中的有效作业面积比例的吸附部件。进而,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具备这种吸附部件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以及具备这种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的光学膜贴合生产线。
[0012]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为一种吸附部件,用于吸附液晶单元,其特征在于,设有与液晶单元的表面接触的多个吸附部,在水平面内的所述吸附部的配置区域成为“凸,,字形。
[0013]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式的吸附部件为,在所述第一方式中,所述吸附部由弹性材料构成。由此,在与液晶单元的表面接触而进行吸附时,减少损伤液晶单元表面的可能性。
[0014]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式的吸附部件为,在所述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中,所述吸附部件是在水平面内的形状成为“凸”字形的吸附板,所述吸附部配置在所述吸附板的下表面。
[0015]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式的吸附部件为,在所述第三方式中,所述吸附部在所述吸附板的下表面均匀配置。
[0016]此外,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式的吸附部件为,在所述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中,所述吸附部件是由沿液晶单元输送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吸附臂和沿与液晶单元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多个吸附臂构成的吸附架,所述吸附架在水平面内的包络线的形状成为“凸”字形,所述吸附部配置在所述吸附臂的下表面。由此,能够进一步实现吸附部件的轻量化。
[0017]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式的吸附部件为,在所述第五方式中,所述吸附部在所述吸附臂均匀配置。
[0018]另外,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式的吸附部件为,在所述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中,所述吸附部件是由沿液晶单元输送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吸附臂和沿与液晶单元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多个吸附臂构成的吸附架,所述吸附架在水平面内的包络线的形状成为“凸”字形,所述吸附部配置在所述吸附臂的上表面。由此,能够进一步实现吸附部件的轻量化。
[0019]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式的吸附部件为,在所述第七方式中,所述吸附部在所述吸附臂均匀配置。
[0020]根据前述各方式的吸附部件,能够应对MD及TD输送方式中的任一种,并且,能够提高吸附部件中的有效作业面积比例,防止装置的大型化。
[0021]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式为一种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能够在吸附液晶单元的状态下移动液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位于液晶单元输送路径的上方,包括:第一至第六方式中任一方式所述的吸附部件,所述吸附部朝向液晶单元输送路径与所述液晶单元相对,“凸”字形的镜像对称线与液晶单元输送方向平行;真空栗,产生吸附液晶单元的负压;吸气通路,将所述真空栗与所述吸附部连通;上下移动机构,将所述吸附部件上下移动;水平移动机构,将所述吸附部件水平移动。
[0022]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第十方式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为,在所述第九方式中,所述吸附部件以所述“凸”字形的底边位于液晶单元输送路径的下游侧的方式配置。由此,无论是以MD方式输送的液晶单元,还是以TD方式输送的液晶单元,液晶单元的前端能够以吸附部件中的同一位置即“凸”字形的底边作为参照固定相互间的相对位置。因此,无论液晶单元以MD、TD中的何种方式输送,都能够对齐到相同位置。
[0023]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方式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为,在所述第九方式或第十方式中,所述吸气通路由主吸气通路和多条子吸气通路构成,所述主吸气通路的一端与所述真空栗连通,所述主吸气通路的另一端分岔成所述多条子吸气通路,各子吸气通路与至少一个吸附部连通,在主吸气通路及各子吸气通路分别设有能够独立开闭的阀门。由此,根据液晶单元的不同尺寸及输送方式,能够灵活地配置吸附部件中的实际吸附区域。
[0024]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方式为一种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能够在吸附液晶单元的状态下移动液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位于液晶单元输送路径的下方,包括:第七方式或第八方式所述的吸附部件,所述吸附部朝向液晶单元输送路径与所述液晶单元相对,“凸”字形的镜像对称线与液晶单元输送方向平行;真空栗,产生吸附液晶单元的负压;吸气通路,将所述真空栗与所述吸附部连通;上下移动机构,使所述吸附部件穿过液晶单元输送路径上的输送辊间的间隙上下移动;水平移动机构,使所述吸附部件沿着液晶单元输送路径上的输送辊间的间隙水平移动。
[0025]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三方式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为,在所述第十二方式中,所述吸附部件以所述“凸”字形的底边位于液晶单元输送路径的下游侧的方式配置。由此,无论是以MD方式输送的液晶单元,还是以TD方式输送的液晶单元,液晶单元的前端能够以吸附部件中的同一位置即“凸”字形的底边作为参照固定相互间的相对位置。因此,无论液晶单元以MD、TD中的何种方式输送,都能够对齐到相同位置。
[0026]进而,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四方式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为,在所述第十二方式或第十三方式中,所述吸气通路由主吸气通路和多条子吸气通路构成,所述主吸气通路的一端与所述真空栗连通,所述主吸气通路的另一端分岔成所述多条子吸气通路,各子吸气通路与至少一个吸附部连通,在主吸气通路及各子吸气通路分别设有能够独立开闭的阀门。由此,根据液晶单元的不同尺寸及输送方式,能够灵活地配置吸附部件中的实际吸附区域。
[0027]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五方式为一种光学膜贴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单元输送路径,设有多个输送辊,输送液晶单元;光学膜贴合装置,在液晶单元的表面贴合光学膜;液晶单元位置传感器,检测液晶单元是否到达了液晶单元输送路径上的规定位置;第九至第十四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吸附到达了液晶单元输送路径上的规定位置的液晶单元进行移动,使液晶单元与光学膜贴合装置的作业开始位置对齐;控制部,基于来自液晶单元位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的动作、输送辊的旋转、以及光学膜贴合装置的动作,使光学膜贴合工序自动进行。
[0028]根据这样的光学膜贴合生产线,能够应对MD及TD输送方式中的任一种,并且,能够提高吸附部件中的有效作业面积比例,防止装置的大型化。
[0029]进而,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六方式的光学膜贴合生产线为,在所述第十五方式中,包括一个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及与之对应的一个光学膜贴合装置、和另一个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及与之对应的另一个光学膜贴合装置,所述一个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是第九至第十一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所述一个光学膜贴合装置将光学膜贴合在液晶单元的下表面,所述另一个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是第十二至第十四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所述另一个光学膜贴合装置将光学膜贴合在液晶单元的上表面。根据这样的光学膜贴合生产线,即使不上下翻转液晶单元,也能够在液晶单元的上下两面贴合光学膜。
[0030]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七方式的光学膜贴合生产线为,在所述第十五方式中,包括两个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及两个分别与之对应的光学膜贴合装置,所述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是第九至第十一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所述光学膜贴合装置将光学膜贴合在液晶单元的下表面,所述光学膜贴合生产线在两个光学膜贴合装置之间还具备使液晶单元上下翻转的翻转机构。
[0031]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八方式的光学膜贴合生产线为,在所述第十五方式中,包括两个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及两个分别与之对应的光学膜贴合装置,所述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是第十二至第十四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所述光学膜贴合装置将光学膜贴合在液晶单元的上表面,所述光学膜贴合生产线在两个光学膜贴合装置之间还具备使液晶单元上下翻转的翻转机构。
[0032]根据所述第十七方式或第十八方式的光学膜贴合生产线,也能够在液晶单元的两面贴合光学膜。
[0033]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九方式的光学膜贴合生产线为,在所述第十五至第十八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由所述液晶单元位置传感器检测的规定位置设在使液晶单元中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一边比吸附部件中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一边更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突出的位置。
[0034]由此,光学膜贴合装置能够更精确无偏离地贴合光学膜。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的光学膜贴合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3A、3B是从下方观察的第一实施例的吸附板的平面图,图3A表示TD输送方式下的状态,图3B表示MD输送方式下的状态。
[0038]图4A?4F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的吸附移动动作的示意图。
[0039]图5A、5B是第二实施例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的侧视图,图5A表示吸附架位于液晶单元输送路径的下方的状态,图5B表示吸附架位于液晶单元输送路径的上方的状态,图5C、f5D是从上方观察的第二实施例的吸附板的平面图,图5C表示TD输送方式下的状态,图f5D表不MD输送方式下的状态。
[0040]图6A?6F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的吸附移动动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实施例仅仅是例示,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说明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表述仅是为了区分属于同类的不同对象,不具有例如输送方向上的次序等限制性含义。
[0042]说明书中使用的“前”、“后”、“左”、“右”、“上”、“下”是指沿着液晶单元输送路径从上游侧面向下游侧时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
[0043]另外,说明书中的“液晶单元”不限于液晶面板,可以泛指显示面板的制造中要贴合光学膜的任意基板状的部件、材料。在说明书中,“光学膜”例如指偏光膜等用于调整显示面板的光学特性的任意薄膜。
[0044]首先,参照图1,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下面,有时也称作吸附移动装置)的光学膜贴合生产线(下面,有时也称作生产线)。
[0045]如图1所示,生产线包括液晶单元供给部A、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第一光学膜输送路径C、第二光学膜输送路径D、以及液晶单元排出部E。
[0046]液晶单元供给部A、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以及液晶单元排出部E依次连接。第一光学膜输送路径C、第二光学膜输送路径D分别位于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的上方或下方。
[0047]第一光学膜输送路径C包括:第一光学膜供给部CFl,配置在第一光学膜输送路径C的最上游侧,供给第一光学膜层积体;第一光学膜切断部CF2,配置在第一光学膜供给部CFl的下游,将从第一光学膜供给部CFl供给的第一光学膜层积体切断成规定长度的片材;第一光学膜贴合部CF3,配置在第一光学膜切断部CF2的下游且配置在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在液晶单元U的一面上贴合第一光学膜;第一载体膜卷绕部CF4,配置在第一光学膜输送路径C的最下游侧,卷绕从第一光学膜层积体剥离了第一光学膜之后的第一载体膜。
[0048]第二光学膜输送路径D包括:第二光学膜供给部DFl,配置在第二光学膜输送路径D的最上游侧,供给第二光学膜层积体;第二光学膜切断部DF2,配置在第二光学膜供给部DFl的下游,将从第二光学膜供给部DFl供给的第二光学膜层积体切断成规定长度的片材;第二光学膜贴合部DF3,配置在第二光学膜切断部DF2的下游且配置在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在液晶单元U的一面上贴合第二光学膜;第二载体膜卷绕部DF4,配置在第二光学膜输送路径D的最下游侧,卷绕从第二光学膜层积体剥离了第二光学膜之后的第二载体膜。
[0049 ]液晶单元U从液晶单元供给部A进入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
[0050]从液晶单元供给部A侧,在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上依次具有:第一液晶单元吸附旋转装置BR1,位于液晶单元供给部A之后,根据需要吸附进入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的液晶单元U进行旋转;第一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BTl,位于靠近第一光学膜贴合部CF3的上游侧,吸附液晶单元U,将其移动并对齐至第一光学膜贴合部CF3的作业开始位置;第一液晶单元位置传感器BPl,位于靠近第一光学膜贴合部CF3的上游侧,检测液晶单元U是否到达了第一规定位置;第二液晶单元吸附旋转装置BR2,位于第一光学膜贴合部CF3之后,根据需要吸附通过了第一光学膜贴合部CF3的液晶单元U进行旋转;第二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BT2,位于靠近第二光学膜贴合部DF3的上游侧,吸附液晶单元U,将其移动并对齐至第二光学膜贴合部DF3的作业开始位置;第二液晶单元位置传感器BP2,位于靠近第二光学膜贴合部DF3的上游侧,检测液晶单元U是否到达了第二规定位置;第三液晶单元吸附旋转装置BR3,位于第二光学膜贴合部DF3之后,根据需要吸附通过了第二光学膜贴合部DF3的液晶单元U进行旋转。另夕卜,根据需要,在靠近第二液晶单元吸附旋转装置BR2的位置,设置使液晶单元U的上下面翻转的翻转机构。
[0051]贴合完光学膜的液晶单元U从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向液晶单元排出部E排出,用于下游工序。
[0052]下面,对于生产线上的光学膜贴合部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0053]如图4A?4F所示,光学膜贴合部具有上下一对贴合辊Ru、Rd,这两个贴合辊Ru、Rd通过分别上下移动,能够彼此接近或者远离。在贴合辊Ru、Rd中的任一个的前方设有剥离机构SP,剥离支承光学膜F的载体膜H。
[0054]在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上,当液晶单元U进入到处于分离状态的一对贴合辊Ru、Rd之间时,两个贴合辊Ru、Rd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靠近而夹住液晶单元U,将从剥离机构SP伸过来的光学膜F的前端贴合到液晶单元U的前端表面。之后,贴合辊Ru、Rd旋转,将夹持状态下的液晶单元U向下游侧输送。此时,通过剥离机构SP剥离了载体膜H的光学膜F被贴合辊Ru、Rd按压,贴合在移动中的液晶单元U的表面。由此,光学膜F被贴合在液晶单元U的一面上。
[0055]在贴合所述光学膜F时,需要通过第一、第二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BTl、BT2将液晶单元U的前端以良好的位置精度送入一对贴合辊Ru、Rd之间。即,通过第一、第二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BT1、BT2将液晶单元U对齐至光学膜贴合部的作业开始位置。
[0056]第一实施例
[0057]下面,参照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0058]如图2所示,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BT包括吸附板BT-BlO、真空栗BT-P、吸气通路BT-G、水平移动机构BT-HT、以及上下移动机构BT-ST。在本实施例中,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BT位于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的上方。
[0059 ]吸附板BT-B1是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BT吸附液晶单元U时与液晶单元U直接接触的部件。如图2所示,在吸附板BT-B1的下表面配置有多个吸附部BT-B20,吸附部BT-B20朝向下方与液晶单元U相对。在不进行吸附时,吸附板BT-BlO位于距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具有一定高度的上方位置。在吸附液晶单元U时,吸附板BT-B1通过后述的上下移动机构BT-ST下降,使吸附部BT-B20与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上的液晶单元U的上表面接触。为了防止对液晶单元U的表面的损伤,优选地,吸附部BT-B20例如是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吸嘴。
[0060]图3A、3B是从下方向上方观察的吸附板BT-B1的平面图。如平面图所示,吸附板BT-BlO的形状成为“凸”字形,该“凸”字形轮廓的镜面对称线L与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上的液晶单元输送方向平行。
[0061]优选地,吸附板BT-BlO以“凸”字形的底边位于液晶单元输送路径的下游侧的方式配置。由此,无论是以MD方式输送的液晶单元,还是以TD方式输送的液晶单元,液晶单元的前端能够以吸附部件中的同一位置即“凸”字形的底边作为参照固定相互间的相对位置。因此,无论液晶单元以MD、TD中的何种方式输送,都能够对齐到相同位置。
[0062]另外,只要吸附板BT-BlO的下表面上的吸附部BR-B20的配置区域为“凸”字形即可,但优选地,吸附部BT-B20在吸附板BT-BlO的下表面均匀配置。
[0063]由于吸附部BT-B20配置在“凸”字形的区域,如图3A、3B所示,TD、MD输送方式中的任一种液晶面板都能够被吸附板恰当地吸附。由此,本实施例的吸附板BT-BlO能够应对MD及TD输送方式中的任一种,并且,与以往的矩形吸附板相比,能够减小无效面积比例,防止装置的大型化。
[0064]另外,如图3所示,被吸附的液晶单元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一边从吸附板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一边(即,“凸”字形的底边)伸出。这是为了在吸附固定液晶单元的状态下用贴合辊Ru、Rd夹住液晶单元的前端。通过在用贴合辊Ru、Rd夹住液晶单元的前端之后解除吸附,能够更精确无偏离地进行贴合。即,在本实用新型中,虽然液晶单元也可以被收纳在吸附板的轮廓范围内,但更优选地,以液晶单元的前端略微突出的状态进行吸附固定。
[0065]真空栗BT-P只要能够产生吸附液晶单元U的负压,可以使用已知产品。
[0066]吸气通路BT-G将真空栗BT-P与吸附部BT-B20连通,具有主吸气通路BT-GlO及多条子吸气通路BT-G20。主吸气通路BT-GlO的一端与真空栗BT-P连通,主吸气通路BT-GlO的另一端分岔成多条子吸气通路BT-G20,分别与吸附板BT-BlO上的吸附部BT-B20连通。另外,也可以是各子吸气通路BT-G20进一步分岔成多条毛细吸气通路,经由所述毛细吸气通路与吸附部BT-B20连通。
[0067]如图2所示,在主吸气通路BT-GlO设有主阀BT-VlO,并且,在各子吸气通路BT-G20分别设有子阀BT-V20 ο主阀BT-VlO及各子阀BT-V20能够分别独立开闭。通过开闭主阀BT-V10,使吸附板BT-BlO整体地与真空栗BT-P连通或切断。另外,在打开主阀BT-VlO的情况下,通过选择性地开闭子阀BT-V20,能够灵活地调整在吸附板BT-BlO的吸附部BT-B20的配置区域内实际产生吸附力的区域。例如,在图3A所示的情况下,与吸附板BT-BlO的图中左侧的突出区域(即,液晶单元U之外的区域)中的吸附部BT-B20对应的子吸气通路BT-G20被各自的子阀BT-V20切断,因而在该区域不产生吸附力。另外,例如在图3B所示的情况下,与吸附板BT-B1的图中上下两侧的突出区域(S卩,液晶单元U之外的区域)中的吸附部BT-B20对应的子吸气通路BT-G20被各自的子阀BT-V20切断,因而在该区域不产生吸附力。
[0068]主阀BT-VlO及子阀BT-V20的开闭可以是手动的,也可以在计算机的控制下自动进行。
[0069]水平移动机构BT-HT将液晶单元U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水平移动机构BT-HT例如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导轨BT-HTlO和能够沿着导轨BT-HTlO滑动的滑动部BT-HT20。
[0070]另外,水平移动机构BT-HT也可以是例如由电动马达驱动的机械臂等其他公知结构。所述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可以仅是沿着液晶单元输送方向的移动,但根据需要,也可以是合成了沿液晶单元输送方向及与液晶单元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移动的平面内移动。
[0071]上下移动机构BT-ST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吸附板BT-B10。上下移动机构BT-ST例如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引导套管BT-STlO和能够沿着引导套管BT-STlO滑动的滑动杆BT-ST20o
[0072]另外,与水平移动机构BT-HT相同地,上下移动机构BT-ST也可以是其他的公知结构。上下移动机构BT-ST与水平移动机构BT-HT连结并协同工作,使吸附板BT-BlO在空间移动。
[0073]只要能够顺利进行吸附板BT-BlO的移动,吸附板BT-B10、水平移动机构BT-HT、上下移动机构BT-ST之间的结合关系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作为一个例子,在图2中,水平移动机构BT-HT的滑动部BT-HT20与上下移动机构BT-ST的引导套管BT-STlO连结,上下移动机构BT-ST的滑动杆BT-ST20与吸附板BT-BlO连结。
[OO74 ]另外,为了控制吸附板BT-B1上下移动的距离,优选地,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BT具有检测吸附板BT-BlO相对于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的高度的高度传感器(未图示)。
[0075]另外,光学膜贴合生产线具备液晶单元位置传感器BP,其检测液晶单元U是否到达了在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上应当进行吸附的规定位置。如前所述,由该液晶单元位置传感器BP所检测的规定位置被设置在使液晶单元U中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一边比吸附板BT-BlO中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一边更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突出的位置。
[0076]下面,参照图4A?4F,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BT所进行的吸附移动动作。
[0077]如图4A所示,液晶单元U被输送至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上的光学膜贴合部前的规定位置。若液晶单元位置传感器BP检测到液晶单元U被输送到所述规定位置,该规定位置处的输送辊R停止旋转,使液晶单元U停止在该规定位置。另外,液晶单元位置传感器BP向光学膜贴合生产线的控制部发送该检测信号。此时,两个贴合辊Ru、Rd处于分离状态。
[0078]接着,如图4B所示,驱动上下移动机构BT-ST,使吸附板BT-BlO向下方移动,直至吸附部BT-B20与液晶单元U的上表面接触。在下降之前或者在下降过程中,水平移动机构BT-HT可以根据需要对吸附板BT-BlO的水平面内位置进行适当调整。然后,通过打开主阀BT-V10,并选择性地打开子阀BT-V20,在与液晶单元U的上表面接触着的吸附部BT-B20产生吸附力,对液晶单元U进行吸附。
[0079]配合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BT的上述动作,光学膜输送路径上的光学膜F在由剥离机构SP剥离载体膜H之后,使一端伸到两个贴合辊Ru、Rd之间,等待贴合。此时,两个贴合辊Ru、Rd仍然处于分离状态。
[0080]接着,如图4C所示,利用水平移动机构BT-HT移动吸附板BT-BlO,使被吸附板BT-BlO吸附的液晶单元U移动,将液晶单元U的前端对齐至位于两个贴合辊Ru、Rd间的贴合作业开始位置。此时,两个贴合辊Ru、Rd仍然处于分离状态。由于利用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BT移动液晶单元U,所以与利用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上的输送辊R的旋转进行输送相比,能够大幅提尚液晶单兀U的对齐精度。
[0081]接着,如图4D所示,若光学膜贴合部通过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出液晶单元U的前端与贴合作业开始位置对齐,两个贴合辊Ru、Rd就相互接近,将液晶单元U的前端连同图4B所示的从剥离机构SP伸出的光学膜F的一端一起夹住。由此,光学膜F的前端贴合在液晶单元U的下表面前端。
[0082 ] 接着,如图4E所示,关闭主阀BT-V1,解除吸附部BT-B20的吸附。然后,驱动上下移动机构BT-ST,使吸附板BT-BlO上升,从液晶单元U的上表面离开。
[0083]接着,如图4F所示,驱动水平移动机构BT-HT,将吸附板BT-BlO向后移动至图4A所示的开始位置。同时,使两个贴合辊Ru、Rd旋转,一边向下游侧输送液晶单元U,一边将一端已贴合在液晶单元U的前端的光学膜F继续贴合在液晶单元U的下表面。当液晶单元U的后端经过了两个贴合辊Ru、Rd之间时,结束光学膜F的贴合。然后,两个贴合辊Ru、Rd再次成为分离状态。
[0084]第二实施例
[0085]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下面,参照图5A、5B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进行说明。
[0086]在第二实施例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BT中,真空栗、吸气通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另外,除了位于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的下方之外,水平移动机构和上下移动机构各自的结构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对于这些结构,省略重复说明。
[0087]如图5A、5B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第二实施例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BT位于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的下方,吸附部件从下方向上支承液晶单元U,光学膜F被贴合在液晶单元U的上表面。
[0088]为了实现该动作,如图5C、5D所示,本实施例的吸附部件不是吸附板,而是由多条吸附臂BT-H20构成的吸附架BT-Hl O。
[0089]具体而言,吸附臂BT-H20分别沿液晶单元输送方向及与液晶单元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交叉配置,沿液晶单元输送方向的吸附臂至少有一条,沿与液晶单元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吸附臂根据液晶单元的形状、尺寸设有多条。吸附架BT-HlO在水平面内的包络线的形状成为“凸”字形。吸附部BT-H30在吸附臂BT-H20朝向上方配置在吸附臂BT-H20的上表面,与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上的液晶单元U相对。只要吸附部BT-H30在水平面内的配置区域为“凸”字形即可,但优选地,吸附部BT-H30沿着吸附臂BT-H20均匀配置。
[0090]另外,为了不对液晶单元U的表面造成损伤,优选地,吸附部BT-H30例如是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吸嘴。
[0091 ]如图5C、K)所示,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上的输送辊在液晶单元输送方向及与液晶单元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在相互间具有间隙。借助上下移动机构BT-ST,吸附架BT-HlO中沿液晶单元输送方向及与液晶单元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吸附臂BT-H20能够顺利地穿过上述间隙,由此,吸附架BT-HlO能够从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的下方移动到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的上方。即,从图5A所示的状态变成图5B所示的状态。
[0092]另外,图5B所示的状态下的吸附架BT-HlO能够沿着图5D所示的输送辊之间的间隙在液晶单元输送方向及与液晶单元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进行移动。优选地,输送辊在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的中央具有宽度大且沿着液晶单元输送方向的间隙,支承吸附架BT-HlO的上下移动机构能够沿着该间隙在液晶单元输送方向上移动。
[0093]下面,参照图6A?6F,对第二实施例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BT所进行的吸附移动动作进行说明。
[0094]如图6A所示,液晶单元U在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上被输送至光学膜贴合部前的规定位置。若液晶单元位置传感器BP检测出液晶单元U被输送至规定位置,该规定位置处的输送辊停止旋转,使液晶单元U停在该规定位置。另外,例如图5C、5D所示,由所述液晶单元位置传感器BP检测出的所述规定位置被设置在使液晶单元U中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一边比吸附架BT-Hl O中“凸”字形的底边更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突出的位置。
[0095]另外,液晶单元位置传感器BP向光学膜贴合生产线的控制部发送检测信号。此时,两个贴合辊Ru、Rd处于分离状态。
[0096]接着,如图6B所示,驱动上下移动机构BT-ST,将吸附架BT-HlO向上方移动,直至液晶单元U被吸附架BT-HlO支承而从输送辊R朝上方离开一定距离。由此,吸附部BT-H30与液晶单元U的下表面接触。在上升之前或上升的过程中,水平移动机构BT-HT可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吸附架BT-HlO在水平面内的位置。
[0097]然后,通过打开主阀BT-VlO并选择性地打开子阀BT-V20,在与液晶单元U的下表面接触着的吸附部BT-H30产生吸附力,对液晶单元U进行吸附。
[0098]配合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BT的上述动作,光学膜输送路径上的光学膜F在由剥离机构SP剥离载体膜H之后,使一端伸到两个贴合辊Ru、Rd之间,等待贴合。此时,两个贴合辊Ru、Rd仍然处于分离状态。另外,由于本实施例中吸附架BT-Hl O是从下方支承液晶单元U,所以剥离机构SP位于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的上方。
[0099]接着,如图6C所示,借助水平移动机构BT-HT使吸附架BT-HlO沿着输送辊R间的间隙移动,通过移动吸附架BT-HlO,移动被吸附架BT-HlO吸附着的液晶单元U,使液晶单元U的前端对齐至位于两个贴合辊Ru、Rd之间的贴合作业开始位置。此时,两个贴合辊Ru、Rd仍然处于分离状态。由于借助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BT移动液晶单元U,所以与通过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上的输送辊R的旋转进行输送相比,液晶单元U的对齐精度大幅提高。
[0100]接着,如图6D所示,若光学膜贴合部通过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出液晶单元U的前端已对齐至贴合作业开始位置,两个贴合辊Ru、Rd就相互接近,将液晶单元U的前端连同图6B所示的从剥离机构SP伸出的光学膜F的一端一起夹住。由此,光学膜F的前端贴合在液晶单元U的上表面前端。
[0101]接着,如图6E所示,关闭主阀BT-V10,解除吸附部BT-H30的吸附。然后,驱动上下移动机构BT-ST,使吸附架BT-HlO下降,将液晶单元U放置在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上,并移动到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的下方,从液晶单元U的下表面离开。
[0102]接着,如图6F所示,驱动水平移动机构BT-HT,将吸附架BT-HlO向后移动至图6A所示的开始位置。同时,使两个贴合辊Ru、Rd旋转,一边向下游侧输送液晶单元U,一边将一端已贴合在液晶单元U的前端的光学膜F继续贴合在液晶单元U的上表面。当液晶单元U的后端经过了两个贴合辊Ru、Rd之间时,结束光学膜F的贴合。然后,两个贴合辊Ru、Rd再次成为分离状态。
[0103]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他的变形。例如,可将第二实施例的吸附架用于第一实施例。即,吸附架从上方吸附液晶单元U进行输送。在这种情况下,吸附部配置在吸附架的下表面,光学膜F贴合在液晶单元的下表面。
[0104]另外,光学膜贴合生产线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来自液晶单元位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的动作、输送辊的旋转、以及光学膜贴合部的动作,自动进行光学膜贴合工序。
[0105]另外,在光学膜贴合生产线上,若只需在一面上贴合光学膜F,则只具备一个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即可,若要在两面贴合光学膜F,可以具备两个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在具备两个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的情况下,可根据需要组合前述不同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
[0106]例如,两个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均位于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的上方,相应地,两个光学膜贴合部在液晶单元U的下表面贴合光学膜F。在这种情况下,如前所述,在两个光学膜贴合部之间设置翻转液晶单元的上下面的翻转机构(未图示)。只要能够翻转液晶单元的上下面,该翻转机构可采用任意公知结构。
[0107]另外,例如,两个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均位于液晶单元输送路径B的下方,相应地,两个光学膜贴合部在液晶单元U的上表面贴合光学膜F。在这种情况下,如前所述,在两个光学膜贴合部之间设置翻转液晶单元的上下面的翻转机构(未图示)。只要能够翻转液晶单元的上下面,该翻转机构可采用任意公知结构。
[0108]优选地,光学膜贴合生产线具有第一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BTl及与之对应的第一光学膜贴合部CF3、和第二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BT2及与之对应的第二光学膜贴合部DF3。第一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BTl从液晶单元U的上方进行吸附,相应地,第一光学膜贴合部CF3将光学膜F贴合在液晶单元U的下表面。并且,第二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BT2从液晶单元U的下方进行吸附,相应地,第二光学膜贴合部DF3将光学膜F贴合在液晶单元U的上表面。当然,在液晶单元U的输送方向上,将光学膜F贴合在上、下表面的顺序不受限制。
[0109]由此,在液晶单元U的一面上贴合光学膜F之后,无需翻转液晶单元U也能够在液晶单元的另一面上贴合光学膜F。
【主权项】
1.一种吸附部件,用于吸附液晶单元,其特征在于,设有与液晶单元的表面接触的多个吸附部,在水平面内的所述吸附部的配置区域成为“凸”字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由弹性材料构成。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件是在水平面内的形状成为“凸”字形的吸附板,所述吸附部配置在所述吸附板的下表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在所述吸附板的下表面均匀配置。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件是由沿液晶单元输送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吸附臂和沿与液晶单元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多个吸附臂构成的吸附架,所述吸附架在水平面内的包络线的形状成为“凸”字形,所述吸附部配置在所述吸附臂的下表面。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在所述吸附臂均匀配置。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件是由沿液晶单元输送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吸附臂和沿与液晶单元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多个吸附臂构成的吸附架,所述吸附架在水平面内的包络线的形状成为“凸”字形,所述吸附部配置在所述吸附臂的上表面。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在所述吸附臂均匀配置。9.一种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能够在吸附液晶单元的状态下移动液晶单元,在于,所述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位于液晶单元输送路径的上方,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部件,所述吸附部朝向液晶单元输送路径与所述液晶单元相对,“凸”字形的镜像对称线与液晶单元输送方向平行;真空栗,产生吸附液晶单元的负压;吸气通路,将所述真空栗与所述吸附部连通;上下移动机构,将所述吸附部件上下移动;水平移动机构,将所述吸附部件水平移动。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件以所述“凸”字形的底边位于液晶单元输送路径的下游侧的方式配置。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通路由主吸气通路和多条子吸气通路构成,所述主吸气通路的一端与所述真空栗连通,所述主吸气通路的另一端分岔成所述多条子吸气通路,各子吸气通路与至少一个吸附部连通,在主吸气通路及各子吸气通路分别设有能够独立开闭的阀门。12.—种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能够在吸附液晶单元的状态下移动液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位于液晶单元输送路径的下方,包括: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吸附部件,所述吸附部朝向液晶单元输送路径与所述液晶单元相对,“凸”字形的镜像对称线与液晶单元输送方向平行;真空栗,产生吸附液晶单元的负压;吸气通路,将所述真空栗与所述吸附部连通;上下移动机构,使所述吸附部件穿过液晶单元输送路径上的输送辊间的间隙上下移动; 水平移动机构,使所述吸附部件沿着液晶单元输送路径上的输送辊间的间隙水平移动。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件以所述“凸”字形的底边位于液晶单元输送路径的下游侧的方式配置。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通路由主吸气通路和多条子吸气通路构成,所述主吸气通路的一端与所述真空栗连通,所述主吸气通路的另一端分岔成所述多条子吸气通路,各子吸气通路与至少一个吸附部连通,在主吸气通路及各子吸气通路分别设有能够独立开闭的阀门。15.—种光学膜贴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单元输送路径,设有多个输送辊,输送液晶单元;光学膜贴合装置,在液晶单元的表面贴合光学膜;液晶单元位置传感器,检测液晶单元是否到达了液晶单元输送路径上的规定位置;权利要求9?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吸附到达了液晶单元输送路径上的规定位置的液晶单元进行移动,使液晶单元与光学膜贴合装置的作业开始位置对齐;控制部,基于来自液晶单元位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的动作、输送辊的旋转、以及光学膜贴合装置的动作,使光学膜贴合工序自动进行。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膜贴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及与之对应的一个光学膜贴合装置、和另一个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及与之对应的另一个光学膜贴合装置,所述一个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是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所述一个光学膜贴合装置将光学膜贴合在液晶单元的下表面,所述另一个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是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所述另一个光学膜贴合装置将光学膜贴合在液晶单元的上表面。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膜贴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及两个分别与之对应的光学膜贴合装置,所述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是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所述光学膜贴合装置将光学膜贴合在液晶单元的下表面,所述光学膜贴合生产线在两个光学膜贴合装置之间还具备使液晶单元上下翻转的翻转机构。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膜贴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及两个分别与之对应的光学膜贴合装置,所述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是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单元吸附移动装置,所述光学膜贴合装置将光学膜贴合在液晶单元的上表面,所述光学膜贴合生产线在两个光学膜贴合装置之间还具备使液晶单元上下翻转的翻转机构。19.如权利要求15?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贴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液晶单元位置传感器检测的规定位置设在使液晶单元中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一边比吸附部件中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一边更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突出的位置。
【文档编号】B65B35/18GK205554727SQ201620310941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4日
【发明人】北田和生, 西乡公史, 竹田觉
【申请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