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89221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其安装于两个相邻输送线之间,所述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包括机架、环形带、侧板、大带轮以及大带轮轴,其中,所述机架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两个相邻输送线的侧壁上,所述侧板安装于机架的上侧,所述侧板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大带轮以及大带轮轴均为两个,每个大带轮均与相应的大带轮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两个大带轮轴分别安装于侧板的两端,所述环形带绕于两个大带轮上。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胚体运输过程中的平稳性,降低胚体的损坏率。
【专利说明】
一种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位于相邻输送线之间的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
【背景技术】
[0002]陶瓷胚体输送用的传送带通常由多段输送线组成,胚体在线体的过渡处经常出现胚体损坏的情况。针对陶瓷胚体输送线体的对接本专利设计了一种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用于两条输送线体对接,提高胚体运输过程中的平稳性,降低胚体的损坏率。该无动力传送过渡线设计为对称分体式结构,便于与胚体输送线体的安装与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用于两条输送线体对接,提高胚体运输过程中的平稳性,降低胚体的损坏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其安装于两个相邻输送线之间,所述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包括机架、环形带、侧板、大带轮以及大带轮轴,其中,所述机架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两个相邻输送线的侧壁上,所述侧板安装于机架的上侧,所述侧板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大带轮以及大带轮轴均为两个,每个大带轮均与相应的大带轮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两个大带轮轴分别安装于侧板的两端,所述环形带绕于两个大带轮上。
[0006]所述环形带的上表面与两个相邻输送线的输送带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0007]所述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进一步包括小带轮轴以及通过第二轴承与小带轮轴连接的小带轮,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相匹配的第一 U型槽和第二 U型槽,小带轮轴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第一U型槽和第二U型槽中,以使小带轮支撑环形带。
[0008]两个相邻输送线分别为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其中,第一输送线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输送线体和第二输送线体,第二输送线包括与第一输送线体对应的第三输送线体和与第二输送线体对应的第四输送线体,所述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为两个且该两个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对称分布,其中一个连接于第一输送线体和第三输送线体之间,另一个连接于第二输送线体和第四输送线体之间。
[0009]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相匹配的第三U型槽和第四U型槽,所述大带轮轴分别插入相应的第三U型槽和第四U型槽中。
[0010]在所述第三U型槽和第四U型槽的后端均安装有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外侧的张紧块以及螺纹连接于所述张紧块上的张紧螺栓,所述张紧螺栓的螺杆穿过张紧块并与大带轮轴抵触连接。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2]1、在输送线之间增加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用于两条输送线体对接,提高胚体运输过程中的平稳性,降低胚体的损坏率;
[0013]2、该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设计为对称分体式结构,便于与胚体输送线体的安装与调节;
[0014]3、两个侧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张紧装置,用于环形带的张紧调节用,张紧装置通过张紧螺栓调整,且每段过渡线对称设置两个张紧块,不仅能张紧环形带同时能调整两大带轮轴线的水平度,环形带的张紧与两个大带轮轴线平行度关系到胚体输送过渡时的平稳性,环形带张紧适中的情况下两个大带轮轴线的平行度越好,胚体过渡输送越平稳,越有利于胚体的保护;
[0015]4、两个侧板的上表面开设的U型槽用于小带轮的安装,两个侧板两端开设的U型槽用于大带轮的安装与调节,该安装方式便于工人安装调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0、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101、环形带;102、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4、大带轮轴;105、大带轮;106、小带轮轴;107、小带轮;108、张紧装置;109、机架;20、第一输送线;30、第二输送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实施例
[0021]请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设计为对称分体式结构,安装于在两个相邻输送线之间的连接处,便于与胚体输送线体的安装与调节。这里以第一输送线20和第二输送线30这两个相邻的输送线的对接为例,其中,第一输送线20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输送线体和第二输送线体,第二输送线30包括与第一输送线体对应的第三输送线体和与第二输送线体对应的第四输送线体,第一输送线体和第三输送线体的连接处以及第二输送线体和第四输送线体的连接处均存在一定的间隙,为了确保陶瓷输送过程的平稳性,在第一输送线体和第三输送线体之间的内侧(当然,也可以是外侧)以及第二输送线体和第四输送线体之间的内侧分别安装一个呈对称分布的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10,所谓的内侧,是相对而言,第一输送线体和第三输送线体之间的内侧为靠近第二输送线体和第四输送线体的一侧,第二输送线体和第四输送线体的内侧同理。这里需要说的是,四条输送线体的输送带上表面应与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10的环形带101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上述提及的间隙不易过大,优选不超过输送物料的宽度,否则,物料可能会停滞于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10上。
[0022]请参照图1所示,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10包括机架109、环形带101、侧板、大带轮105以及大带轮轴104,其中,机架109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对应两个相邻输送线体连接处的侧壁上,侧板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103,二者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机架109的上表面,大带轮105以及大带轮轴104均为两个,每个大带轮105均与相应的大带轮轴104通过第一轴承连接(大带轮轴104与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大带轮105与第一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保证大带轮105可绕大带轮轴104转动),两个大带轮轴104分别安装于侧板的两端,环形带101绕于两个大带轮105上。为缓解传送物料对环形带101的压力,在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103的上表面安装多个均匀分布的小带轮107,以起到对环形带101和其上面的传送物料的支撑作用。
[0023]另外,为了方便安装,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103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相匹配的第一 U型槽和第二 U型槽,与小带轮107通过第二轴承连接的小带轮轴106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第一U型槽和第二U型槽中。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103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相匹配的第三U型槽和第四U型槽,大带轮轴104分别插入相应的第三U型槽和第四U型槽中。
[0024]在第三U型槽和第四U型槽的后端(即远离第三U型槽或第四U型槽开口的一端)均安装有张紧装置108,张紧装置108包括固定安装于第一侧板102或第二侧板103外侧的张紧块以及螺纹连接于张紧块上的张紧螺栓,张紧螺栓的螺杆穿过张紧块并与大带轮轴104抵触连接,通过张紧螺栓对大带轮轴104的位置进行调节,不仅能张紧皮带同时能调整两大带轮轴线的平行度。
[0025]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主权项】
1.一种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其安装于两个相邻输送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10)包括机架(109)、环形带(101)、侧板、大带轮(105)以及大带轮轴(104),其中,所述机架(109)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两个相邻输送线的侧壁上,所述侧板安装于机架(109)的上侧,所述侧板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103),所述大带轮(105)以及大带轮轴(104)均为两个,每个大带轮(105)均与相应的大带轮轴(104)通过第一轴承连接,两个大带轮轴(104)分别安装于侧板的两端,所述环形带(101)绕于两个大带轮(10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带(101)的上表面与两个相邻输送线的输送带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输送线分别为第一输送线(20)和第二输送线(30),其中,第一输送线(20)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输送线体和第二输送线体,第二输送线(30)包括与第一输送线体对应的第三输送线体和与第二输送线体对应的第四输送线体,所述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10)为两个且该两个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10)对称分布,其中一个连接于第一输送线体和第三输送线体之间,另一个连接于第二输送线体和第四输送线体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10)进一步包括小带轮轴(106)以及通过第二轴承与小带轮轴(106)连接的小带轮(107),所述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103)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相匹配的第一 U型槽和第二 U型槽,小带轮轴(106)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第一 U型槽和第二 U型槽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103)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相匹配的第三U型槽和第四U型槽,所述大带轮轴(104)分别插入相应的第三U型槽和第四U型槽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动力传送带过渡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U型槽和第四U型槽的后端均安装有张紧装置(108),所述张紧装置(108)包括固定安装于第一侧板(102)或第二侧板(103)外侧的张紧块以及螺纹连接于所述张紧块上的张紧螺栓,所述张紧螺栓的螺杆穿过张紧块并与大带轮轴(104)抵触连接。
【文档编号】B65G23/44GK205574908SQ201620149177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6日
【发明人】周谦, 徐永谦, 莫庆龙, 甘林
【申请人】广东省自动化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