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动出料式粉末材料装运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28619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动出料式粉末材料装运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动出料式粉末材料装运装置,可有效解决布袋式粉末材料装运装置出料效率低、能耗大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布袋体和分隔层,布袋体为不透气材料制成的中空结构,布袋体的外部套装有网套,布袋体内下部设置有分隔层,分隔层将布袋体的内部隔置成上部的物料仓和下部的充气仓,所述的分隔层是由设置在布袋体内周上的限位带和设置在所述限位带中心的透气层构成的,透气层上有均布的充气针孔,充气仓所在的布袋体壁上有进气口,物料仓所在的布袋体上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出料口设置在远离进气口的一侧,本实用新型易操作,省时省力、成本低,不易破坏,粉末材料的运输快速,出料速度快,能耗低,高效。
【专利说明】
一种活动出料式粉末材料装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卸料装置,特别是一种活动出料式粉末材料装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多数工业用粉末材料颗粒细小,流动性强,易流失,易被污染,目前,这类粉末材料往往是通过汽车或火车进行运输,运输过程中,通常是将粉末材料装入化纤包装袋,密封后排列装入汽车或火车车厢,到达目的地后,将包装袋取出,割破包装袋,卸载粉末材料,这种运输方式存在以下缺点:卸车后包装袋报废,包装袋只能一次性使用,增加了产品的成本,浪费十分严重,由于必须逐个割破卸料,装卸效率低;并且会造成粉尘满天飞的现象,对装卸工人的身体健康不利,还污染环境,为此,
【申请人】在先申请了专利号为“201320338730.3”的“充气床式粉末材料装运装置”和专利号为“201520066730.1”的“布袋式粉末材料装运装置”,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的了上述问题,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其结构上的问题,出料速度慢,能耗大,出料口出料率仅为40%(即出料量空气和粉末材料的体积比为4:6),使用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其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活动出料式粉末材料装运装置,可有效解决布袋式粉末材料装运装置出料效率低、能耗大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活动出料式粉末材料装运装置,包括布袋体和分隔层,布袋体为不透气材料制成的中空结构,布袋体的外部套装有网套,布袋体内下部设置有分隔层,分隔层将布袋体的内部隔置成上部的物料仓和下部的充气仓,所述的分隔层是由设置在布袋体内周上的限位带和设置在所述限位带中心的透气层构成的,透气层上有均布的充气针孔,充气仓所在的布袋体壁上有进气口,物料仓所在的布袋体上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出料口设置在远离进气口的一侧。
[0005]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易生产,易操作,省时省力、成本低,不易破坏,安全可靠,寿命长,粉末材料的运输快速,出料速度快,能耗低,高效,使用方便、效果好,是粉末材料卸料装置上的创新。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主视图(未充气状态且出料口设置在布袋体上部)。
[0007]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向剖视图。
[000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主视图(充气状态且出料口设置在布袋体一侧端壁上)。
[0009]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隔层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1]由图1-4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布袋体和分隔层,布袋体I为不透气材料制成的中空结构,布袋体I的外部套装有网套2,布袋体I内下部设置有分隔层,分隔层将布袋体I的内部隔置成上部的物料仓Ia和下部的充气仓lb,所述的分隔层是由设置在布袋体内周上的限位带11和设置在所述限位带中心的透气层4构成的,透气层4上有均布的充气针孔9,充气仓Ib所在的布袋体壁上有进气口 7,物料仓所在的布袋体上有进料口 8和出料口,出料口设置在远离进气口 7的一侧,网套2上开有与进料口 8和出料口相对应的穿孔。
[0012]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布袋体I是由不透气材料制成的密封的胶囊形;
[0013]所述的进气口7设置在充气仓所在的布袋体的一侧端壁上,出料口1a设置在远离进气口7的一侧的布袋体的上部,出料口 10上装有上端伸出布袋体的出料通道3a,出料通道3a的下端伸入物料仓Ia,伸入的下部呈喇叭口 ;
[0014]所述的进气口7设置在充气仓所在的布袋体的一侧端壁上,出料口1b设置在远离进气口 7的一侧的布袋体的侧端面上,出料口 10上装有水平伸出布袋体的出料通道3b;
[0015]所述的透气层4采用斜槽帆布制成,斜槽帆布自带的透气孔作为充气针孔;
[0016]所述的网套2为起重柔性吊装带制成的网格形;所述的网套2经连接件6固定在布袋体I外部上,所述的连接件能够将网套2和布袋体I的相对位置固定,有效防止错位,可采用胶水等作为连接体;所述的网格为2 X 2cm-8 X 8的方形。
[0017]所述的充气仓Ib内装有用于防止充气仓被压扁的抗压弹簧5;
[0018]所述的限位带11采用可变形的布料制成,进气口所在侧的限位带11的宽度大于对应位置透气层4外沿与布袋体内壁的水平间距。
[0019]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布袋体固定在运输车辆(如火车、汽车)的车厢内,将进料口8与粉末材料的装料装置相连,装入粉末材料,装满后密封,将出料口密封,装料时,由于充气仓Ib无压力,粉末材料在重力作用下自然垂直落在布袋体的底部,和布袋体及运输车辆车厢的底部紧密贴合,不占用空间,装料完毕后封闭进料口;运输至目的地后,打开出料口上的出料通道的出料口,将进气口7与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相连,压缩气体经进气口进入布袋体下部的充气仓Ib,压缩气体通过透气层4上的充气针孔9向物料仓Ia喷出,使物料仓内的粉末材料呈沸腾状态,在负压作用下从出料通道3的上口部卸出,完成装卸料;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21]1、粉末材料卸后,布袋体可人工收叠,多次重复使用,大大减少了包装费用,减低了产品成本;
[0022]2、利用压缩空气进行卸料,既提高了装卸效率,又不会对原材料造成污染;
[0023]3、由于分隔层是由设置在布袋体内周上的限位带和设置在所述限位带中心的透气层构成的,在未充气的情况下,限位带在自然下垂,同时透气层置于抗压弹簧上,当充气时,在气压作用下,限位带向上被吹起,从而将该侧的透气层抬起,使透气层呈向下倾斜状,出料形成一个倾斜的角度(如图3所示),粉末物料都被集中的出料口所在侧,经实际应用,本申请活动出料的形式,当出料口设置在布袋体上部时,出料率达到60%(即出料量空气和粉末材料的体积比为6:4),当出料口设置在布袋体一侧端壁上时,出料率达到70%(即出料量空气和粉末材料的体积比为7:3),大大提高了出料效率并且降低了能耗,经济效益显著;
[0024]4、火车集装箱也可装运粉末材料,减少空箱运输,提高了运输效率;
[0025]5、在布袋体的外部套装了网格状的网套,并且采用起重柔性吊装带制成,有效防止了压力过大布袋体的爆裂,延长了使用寿命,安全可靠;
[0026]6、充气仓内装有抗压弹簧,有效防止充气仓被物料压扁的,导致无法充气,从而保证了顺利卸料;
[0027]7、易生产,易操作,省时省力,使用方便、效果好,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主权项】
1.一种活动出料式粉末材料装运装置,包括布袋体和分隔层,布袋体(I)为不透气材料制成的中空结构,布袋体(I)的外部套装有网套(2),布袋体(I)内下部设置有分隔层,分隔层将布袋体(I)的内部隔置成上部的物料仓(Ia)和下部的充气仓(lb),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隔层是由设置在布袋体内周上的限位带(11)和设置在所述限位带中心的透气层(4)构成的,透气层(4)上有均布的充气针孔(9),充气仓(Ib)所在的布袋体壁上有进气口(7),物料仓所在的布袋体上有进料口( 8)和出料口,出料口设置在远离进气口( 7)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出料式粉末材料装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袋体(I)是由不透气材料制成的密封的胶囊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出料式粉末材料装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口(7)设置在充气仓所在的布袋体的一侧端壁上,出料口(1a)设置在远离进气口(7)的一侧的布袋体的上部,出料口(10)上装有上端伸出布袋体的出料通道(3a),出料通道(3a)的下端伸入物料仓(Ia),伸入的下部呈喇叭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出料式粉末材料装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口(7)设置在充气仓所在的布袋体的一侧端壁上,出料口(1b)设置在远离进气口(7)的一侧的布袋体的侧端面上,出料口(10)上装有水平伸出布袋体的出料通道(3b)。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出料式粉末材料装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气层(4)采用斜槽帆布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出料式粉末材料装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套(2)为起重柔性吊装带制成的网格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动出料式粉末材料装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套(2)经连接件(6)固定在布袋体(I)外部上。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动出料式粉末材料装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格为2X2cm-8X8的方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出料式粉末材料装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仓(Ib)内装有用于防止充气仓被压扁的抗压弹簧(5)。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出料式粉末材料装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带(II)采用可变形的布料制成,进气口所在侧的限位带(11)的宽度大于对应位置透气层(4)外沿与布袋体内壁的水平间距。
【文档编号】B65D88/72GK205615995SQ201620380271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5月3日
【发明人】郭银平
【申请人】郭银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