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菌保温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93515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杀菌保温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杀菌保温箱,包括:箱体、箱盖、臭氧片、加热器和控制器,所述箱体和所述箱盖通过铰链和卡扣连接,所述臭氧片设置在所述箱体一内侧壁上,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另一内侧壁上;所述控制器包括:电源器、臭氧发生器、温控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源器、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温控器内嵌在所述箱体外壁上,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所述电源器设有臭氧开关和加热开关,所述臭氧开关、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臭氧片依次电连接;所述加热开关、所述温控器和所述加热器依次电连接,所述温控器还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通过在箱体中设置臭氧片和加热器,使样品可以在杀菌保温箱中长时间保存,而不会影响待测物的含量。
【专利说明】
一种杀菌保温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野外样品存放、运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杀菌保温箱。
【背景技术】
[0002]很多野外环境工作者都会遇到采集的样品在拿回实验室的过程中,氨氮、硝氮、亚硝氮、磷酸盐等待测成分被样品中的微生物消耗的情况,进而导致实测结果小于真实结果。在运输的过程中时间耽误的越长所得到的结果越不准确。使野外环境工作者的劳动功亏一篑。为此,需要为野外环境工作者设计一种可以长时间保存样品的运输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杀菌保温箱,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样品可以在杀菌保温箱中长时间保存,而不会影响待测物的含量。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杀菌保温箱,包括:箱体、箱盖、臭氧片、加热器和控制器,所述箱体和所述箱盖通过铰链和卡扣连接,所述臭氧片设置在所述箱体一内侧壁上,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另一内侧壁上;所述控制器包括:电源器、臭氧发生器、温控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源器、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温控器内嵌在所述箱体外壁上,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所述电源器设有臭氧开关和加热开关,所述臭氧开关、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臭氧片依次电连接;所述加热开关、所述温控器和所述加热器依次电连接,所述温控器还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0005]进一步地,所述温控器还设有加热计时器。
[0006]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隔离开关,所述隔离开关在箱盖关闭时自动接通,在箱盖打开时自动断开;所述臭氧发生器开关通过所述隔离开关和所述臭氧发生器电连接。
[0007]进一步地,上述方案的杀菌保温箱还包括两个罩板,其中一个罩板罩在所述臭氧片上,另一个罩板罩在所述加热器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为红外线电热膜。
[0009]进一步地,所述电源器还设有锂电池。
[0010]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和箱盖内侧壁覆有硅酸铝保温棉。
[0011]进一步地,所述箱盖上设有提手,箱体底部设有样品支撑架。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申请通过在样品放入杀菌保温箱内后通过控制器控制箱内的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和温度达到设定值,实现对箱体的各个角落进行全面杀菌消毒。本申请也可以先开启控制器,将箱体内的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和温度控制在设定值,使箱体各个角落始终保持在杀菌或不适宜细菌繁殖的状态,再将样品放入箱内,进行全面杀菌和控制温度。继而消灭了样品中的细菌,使细菌无法消耗样品中的氨氮、硝氮、亚硝氮、磷酸盐等待测成分,达到了样品可以在本申请的杀菌保温箱内长时间保存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新型公开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新型公开的实施例侧视图;
[0016]图3为本新型公开的实施例内部剖视图;
[0017]其中,I为箱体,2为卡扣,3为箱盖,4为加热器,5为罩板,6为温度传感器,7为铰链,8为臭氧发生器,9为电源器,10为温控器,11为臭氧发生器,12为隔离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杀菌保温箱,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样品可以在杀菌保温箱中长时间保存,而不会影响待测物的含量。
[00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请参考图1至图3,其中,图1为本新型公开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新型公开的实施例侧视图;图3为本新型公开的实施例内部剖视图。
[00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杀菌保温箱,包括:箱体1、箱盖3、臭氧片8、加热器4和控制器,箱体I和箱盖3通过铰链7和卡扣2连接,臭氧片8设置在箱体I一内侧壁上,加热器4设置在箱体I另一内侧壁上;控制器包括:电源器9、臭氧发生器11、温控器10和温度传感器6;电源器9、臭氧发生器11和温控器10内嵌在箱体I外壁上,温度传感器6设置在箱体I内部;电源器9设有臭氧开关和加热开关,臭氧开关、臭氧发生器11和臭氧片8依次电连接;加热开关、温控器10和加热器4依次电连接,温控器10还和温度传感器6电连接。
[0023]进一步地,温控器10还设有加热计时器。电源器9还可以通过加热计时器对臭氧发生器11通电时间进行控制,达到设定时间(初始设定时间为30分钟)自动对臭氧发生器11断电。
[0024]进一步地,控制器还包括隔离开关12,隔离开关12在箱盖3关闭时自动接通,在箱盖3打开时自动断开;臭氧发生器11开关通过隔离开关12和臭氧发生器11电连接。因臭氧发生器11工作时,人体接触后会产生一定危害,为此在箱门处设隔离开关12,一旦箱门打开便可将臭氧发生器11自动断电。有效保护使用者手伸入时不产生任何伤害。
[0025]进一步地,上述方案的杀菌保温箱还包括两个罩板5,其中一个罩板5罩在臭氧片8上,另一个罩板5罩在加热器4上。
[0026]进一步地,加热器4为红外线电热膜。
[0027]进一步地,电源器9还设有锂电池。可以在野外作业时对控制器临时供电。
[0028]进一步地,箱体I和箱盖3内侧壁覆有硅酸铝保温棉。
[0029]进一步地,箱盖3上设有提手,箱体I底部设有样品支撑架。
[003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申请在样品放入杀菌保温箱内后通过控制器控制臭氧发生器11采用5g/h臭氧发生速率,通电30分钟即可使箱体I内空气负氧离子达到规定浓度,实现对箱体I各个角落的全面杀菌消毒。电源器9为加热器4供电,当箱内温度达到60°C时,温度传感器6反馈信号,温控器10接收温度传感器6的信号,切断电源进入保温阶段。本申请也可以先开启控制器,将箱体I内的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和温度控制在设定值,使箱体I各个角落始终保持在杀菌或不适宜细菌繁殖的状态,再将样品放入箱内,进行全面杀菌和控制温度。继而消灭了样品中的细菌,使细菌无法消耗样品中的氨氮、硝氮、亚硝氮、磷酸盐等待测成分,达到了样品可以在本申请的杀菌保温箱内长时间保存的目的。
[0031]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0032]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新型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杀菌保温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箱盖、臭氧片、加热器和控制器,所述箱体和所述箱盖通过铰链和卡扣连接,所述臭氧片设置在所述箱体一内侧壁上,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另一内侧壁上; 所述控制器包括:电源器、臭氧发生器、温控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源器、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温控器内嵌在所述箱体外壁上,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所述电源器设有臭氧开关和加热开关,所述臭氧开关、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臭氧片依次电连接;所述加热开关、所述温控器和所述加热器依次电连接,所述温控器还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杀菌保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还设有加热计时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杀菌保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隔离开关,所述隔离开关在箱盖关闭时自动接通,在箱盖打开时自动断开;所述臭氧发生器开关通过所述隔离开关和所述臭氧发生器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杀菌保温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罩板,其中一个罩板罩在所述臭氧片上,另一个罩板罩在所述加热器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杀菌保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为红外线电热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杀菌保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器还设有锂电池。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杀菌保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和箱盖内侧壁覆有硅酸铝保温棉。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杀菌保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上设有提手,箱体底部设有样品支撑架。
【文档编号】A61L2/10GK205686874SQ201620626134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2日 公开号201620626134.9, CN 201620626134, CN 205686874 U, CN 205686874U, CN-U-205686874, CN201620626134, CN201620626134.9, CN205686874 U, CN205686874U
【发明人】赵金博, 许映军, 李蕾芳, 张琬琰, 刘梦媛, 李紫涵
【申请人】北京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