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发泡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4477179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微发泡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微发泡材料的制备领域,涉及一种微发泡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微发泡技术的平板显示的反射膜及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聚丙烯微发泡薄膜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发泡成型技术是指以热塑性材料为基体,通过特殊的加工工艺,使制品中间层密布泡孔尺寸从一微米到几十微米尺寸的封闭微孔。目前国内对微孔塑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孔塑料力学性能的提升上。对其光学性能的研究较少。事实上,在国外,面对全球对于节能的浪潮,高科技业者纷纷跨足照明灯具领域, 期望利用低耗电、高效率的LED以及冷阴极灯管(CCFL)取代效率不佳的日光灯管。新光源灯具的发展虽然极具市场前景,但由于发光元件本身结构的因素,使得灯具制作完成之后产生程度不一的眩光及亮度不均勻现象,故在现阶段推动上仍有一定程度的困难。目前为解决眩光以及亮度不均勻的问题,市场上大多采用光学扩散板或反射板来应用,不过这些材料本身仍存在相当多的限制,例如透光性不佳、成本昂贵、不易进行二次加工、镜面反射率过高以及反射能力不足等。针对这些新问题,初芝电子(HATSUSHIBA)代理日本古河电工的微发泡反射板 (MCPET),能够协助灯具业者解决眩光及亮度不均勻等问题,并且借由微发泡反射的高反射和扩散能力,在不增加光源的情况下,进而提升灯具的照度,视结构设计与应用,提升幅度可高达40% 60%。初芝研制的微发泡反射板的正式名称为MCPET(Micrc) Cellular PET),采用 PET (polyethylene)为基材进行发泡制程。MCPET具有下列优点优异的光反射特性(99% 以上全反射率、扩散反射率96%、镜面反射率3% )、轻巧、承受高温(在160°C下仍能保持形状)、可利用PET资源回收方式废弃处理、材料未使用有害原料,以及表面具有高平滑性等。另在二次加工方面,初芝表示,可利用裁切、冲压、弯曲、加热等方式进行成型。 MCPET材料本身的难燃性符合发泡材料UL94-HBF的燃烧标准。此外,由于MCPET材料的绝佳特性,因此对于各波长光源的反射能力都能够维持均一性,对于有忠实反射原光源要求的情况下,更能发挥其特长。该公司强调,除了 LED以及冷阴极灯管(CCFL)灯具之外,对于室内灯源以及广告灯箱的应用方面,也能够在减少灯管数量情况下,维持所期望的亮度与照度,进而减少照明电费的支出,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初芝表示,目前日本机场、便利商店、东京车站和灯具厂都已导入使用MCPET材料,进行包括提升照度、均勻亮度、降低用电等各方面的应用。然而,相对于PP,PET成本高昂,且加工条件要求较高,技术难度较大,不利于工业化生产。而对于广告灯箱及小型液晶显示器,反射薄膜的耐温要求不高,可用成本更为低廉的PP代替。当前国内制备的反射膜主要是掺杂碳酸钙,二氧化钛粉末的无发泡薄膜,其镜面反射率过高而漫反射率较低,不适用于LED显示器反光膜。对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微发泡技术的PP反射膜及制备方法,填补了国内在微发泡反光薄膜这一领域的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化学法微发泡工艺制备的聚丙烯(PP)薄膜,其制备原理是以纯PP为基体,马来酸酐为交联剂,过氧化二苯甲酰为自由基引发剂,复合AC为发泡剂,将四者混合后第一步在双螺杆挤出机中交联造粒。其反应过程为(1)在165 170°C的温度范围将PP熔融;(2)在170 175°C温度范围将纯PP与马来酸酐在过氧化二苯甲酰的引发下进行自由基接枝,提高PP熔融指数;(3)在175 180°C温度范围将过氧化物热分解,除去残余的自由基,防止聚合物降解,然后挤出造粒。第二步为单螺杆挤出后流延成膜的控制温度范围为 180 230°C。该挤出反应过程为⑴在170 190°C温度范围将粒料熔融;⑵在190 230°C温度范围使粒料中的复合AC发泡剂完全分解,使得发泡剂产生的气体溶解到接枝的 PP中;C3)在200 180°C温度范围内,即降低模口温度,使得PP的黏度上升,防止发生气泡合并现象,最后流延成膜。本发明包含了一种发泡剂的高熔体强度接枝PP母料的制备技术,先用乙醚将马来酸酐,过氧化二苯甲酰溶解,再与PP混合;待乙醚挥发后将PP及复合AC发泡剂置于混料机中低速搅拌,10 20分钟后取出。将得到的预混料投入双螺杆挤出机加料口中,料筒温度为165 180°C,模头温度为175 180°C,螺杆转速为10 100转/分钟,挤出后用造粒机造粒。此方法将PP接枝与造粒同时进行,且在PP熔体强度较低时先进行发泡剂与PP 的混合,使得混合均勻,有利于形成均勻致密的气孔核。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先将PP改性后再与发泡剂混合,由于改性后的PP熔体强度较高,不利于发泡剂的均勻分散,最后成品往往会有气泡分布不均,并泡等现象。而此方法则把PP的改性和混合发泡剂一步进行,简化了制备工艺,同时节约能源。本发明的一种微发泡反射膜,所述的微发泡反射膜为聚丙烯白色不透明薄膜,厚度为0. 5 1mm,泡孔直径为5 50 μ m,泡孔密度为IO9 IO11个/cm3。其中,所述的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为1. 6 3. 6g/10min。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微发泡反射膜的制备方法,以聚丙烯、马来酸酐和复合发泡剂为主要原料,配以微量的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先在双螺杆挤出机中交联、造粒,最后在单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后流延成膜;制备的具体步骤如下(1)发泡料预混用乙醚将马来酸酐和过氧化二苯甲酰溶解,得到预混料a,将聚丙烯与预混料a混合,待乙醚挥发后得到预混料b ;按比例称取偶氮二甲酰胺、碳酸氢钠和柠檬酸三钠粉末,将三者混合配置复合发泡剂;将预混料b和复合发泡剂置于混料机中低速搅拌,10 20分钟后取出,得到预混料c ;(2)发泡料挤出造粒将⑴得到的预混料投入双螺杆挤出机加料口中,料筒温度为165 180°C,模头温度为175 180°C,螺杆转速为10 100转/分钟,挤出后用造粒机造粒;(3)粒料发泡挤出将( 所得的粒料投入单螺杆挤出机的加料口中,料筒温度为 180 230°C,模头温度为180 190°C,螺杆转速40 90转/分钟,挤出后流延成膜;其中,按质量份数计算,原料组成为
聚丙烯100 130份,马来酸酐0. 03 0. 05份,过氧化二苯甲酰0. 01 0. 02份;复合发泡剂组成为偶氮二甲酰胺0. 2 0. 5份,碳酸氢钠0. 3 0. 4份,柠檬酸三钠0. 1 0. 2份。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其中,如上所述的一种微发泡反射膜的制备方法,所述的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为 L 6 3·6g/10mino如上所述的一种微发泡反射膜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双螺杆长径比为33 1 55 1,单螺杆的长径比为40 1 56 1。如上所述的一种微发泡反射膜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双螺杆的控制温度范围为 165 180°C ;第一区温度设定范围为165 170°C,即将聚丙烯熔融;第二区温度设定为 170 175°C,即将聚丙烯与马来酸酐在过氧化二苯甲酰的引发下进行自由基接枝,提高聚丙烯熔融指数;第三区温度设定为175 180°C,即将过氧化物热分解,除去残余的自由基, 防止聚合物降解。如上所述的一种微发泡反射膜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单螺杆挤出机的挤出压力为 20 50MPa ;单螺杆的控制温度范围为180 230°C ;该挤出过程温度设定同样分为三区 第一区温度设定范围为170 190°C,即将粒料熔融;第二区温度设定为190 230°C,即使粒料中的复合发泡剂完全分解,使得复合发泡剂产生的气体完全溶解到树脂基体中;第三区温度设定为180 200°C,即将降低温度,使得聚丙烯的黏度上升,防止发生并泡现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发泡PP薄膜的制备技术,采用纯PP为基体,马来酸酐为交联剂,过氧化二苯甲酰为自由基引发剂,复合AC为发泡剂制备的发泡PP薄膜,纯PP熔融指数为1. 6 3. 6g/10min。马来酸酐、过氧化二苯甲酰、偶氮二甲酰胺、碳酸氢钠、柠檬酸三钠均为化学纯级的原料。微发泡PP薄膜的泡孔直径为5 50 μ m,呈白色不透明薄膜,对可见光的漫反射率达93 99%。目前对微发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发泡制品力学性能方面,而对其光学特性研究较少。有益效果以纯PP为基体,马来酸酐为交联剂,过氧化二苯甲酰为自由基引发剂,复合发泡剂制备的微发泡PP薄膜,第一将PP接枝与造粒同时进行,在PP未接枝时熔体强度较低,此时有利于复合发泡剂与PP的混合;第二接枝后的PP由于熔体强度高,可以采用相对较高的发泡温度,从而使得AC完全分解,否则薄膜将会发黄而不是呈白色。此方法简化了制备工艺,同时节约能源,并能的到泡孔均勻的PP薄膜。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本发明的一种微发泡反射膜,所述的微发泡反射膜为聚丙烯白色不透明薄膜,厚度为0. 5 1mm,泡孔直径为5 50 μ m,泡孔密度为IO9 IO11个/cm3。其中,所述的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为1. 6 3. 6g/10min。实施例1(1)发泡料预混用乙醚将0. 03份马来酸酐和0. 01份过氧化二苯甲酰溶解,得到预混料a,将100份聚丙烯与预混料a混合,待乙醚挥发后得到预混料b ;称取0. 2份偶氮二甲酰胺、0. 3份碳酸氢钠和0. 1份柠檬酸三钠粉末,三者均勻混合配置复合发泡剂;将预混料b和复合发泡剂置于混料机中低速搅拌,15分钟后取出,得到预混料c,所述的份数均按质量份数计;(2)发泡料挤出造粒将⑴得到的预混料c投入双螺杆挤出机加料口中,料筒温度为165 180°C,模头温度为175 180°C,螺杆转速为10 100转/分钟,双螺杆长径比为45 1,挤出后用造粒机造粒;(3)粒料发泡挤出将( 所得的粒料投入单螺杆挤出机的加料口中,料筒温度为180 230°C,模头温度为180 190°C,螺杆转速40 90转/分钟,单螺杆的长径比为 50 1,挤出后流延成膜;流延成膜制得厚度为0. 7mm的微发泡PP薄膜,其泡孔直径为20 45 μ m,泡孔密度为IO9 IO11个/cm3,无并泡现象,为白色不透明薄膜,经测试对可见光的漫反射率达 95%。实施例2(1)发泡料预混用乙醚将0. 04份马来酸酐和0. 02份过氧化二苯甲酰溶解,得到预混料a,将100份聚丙烯与预混料a混合,待乙醚挥发后得到预混料b ;称取0. 2份偶氮二甲酰胺、0. 4份碳酸氢钠和0. 2份柠檬酸三钠粉末,三者均勻混合配置复合发泡剂;将预混料b和复合发泡剂置于混料机中低速搅拌,15分钟后取出,得到预混料c,所述的份数均按质量份数计;(2)发泡料挤出造粒将⑴得到的预混料c投入双螺杆挤出机加料口中,料筒温度为165 180°C,模头温度为175 180°C,螺杆转速为10 100转/分钟,双螺杆长径比为45 1,挤出后用造粒机造粒;(3)粒料发泡挤出将( 所得的粒料投入单螺杆挤出机的加料口中,料筒温度为180 230°C,模头温度为180 190°C,螺杆转速40 90转/分钟,单螺杆的长径比为 50 1,挤出后流延成膜;流延成膜制得厚度为0. 7mm的微发泡PP薄膜,其泡孔直径为15 30 μ m,泡孔密度为IO9 IO11个/cm3,无并泡现象,为白色不透明薄膜,经测试对可见光的漫反射率达 97%。实施例3(1)发泡料预混用乙醚将0. 05份马来酸酐和0. 02份过氧化二苯甲酰溶解,得到预混料a,将100份聚丙烯与预混料a混合,待乙醚挥发后得到预混料b ;称取0. 3份偶氮二甲酰胺、0. 3份碳酸氢钠和0. 2份柠檬酸三钠粉末,三者均勻混合配置复合发泡剂;将预混料b和复合发泡剂置于混料机中低速搅拌,15分钟后取出,得到预混料c,所述的份数均按质量份数计;(2)发泡料挤出造粒将⑴得到的预混料c投入双螺杆挤出机加料口中,料筒温度为165 180°C,模头温度为175 180°C,螺杆转速为10 100转/分钟,双螺杆长径比为45 1,挤出后用造粒机造粒;(3)粒料发泡挤出将(2)所得的粒料投入单螺杆挤出机的加料口中,料筒温度为180 230°C,模头温度为180 190°C,螺杆转速40 90转/分钟,单螺杆的长径比为 50 1,挤出后流延成膜;流延成膜制得厚度为0. 7mm的微发泡PP薄膜,其泡孔直径为5 35 μ m,泡孔密度为101° IO11个/cm3,无并泡现象,为白色不透明薄膜,经测试对可见光的漫反射率达98%。实施例4(1)发泡料预混用乙醚将0. 05份马来酸酐和0. 02份过氧化二苯甲酰溶解,得到预混料a,将100份聚丙烯与预混料a混合,待乙醚挥发后得到预混料b ;称取0. 5份偶氮二甲酰胺、0. 4份碳酸氢钠和0. 2份柠檬酸三钠粉末,三者均勻混合配置复合发泡剂;将预混料b和复合发泡剂置于混料机中低速搅拌,15分钟后取出,得到预混料c,所述的份数均按质量份数计;(2)发泡料挤出造粒将⑴得到的预混料c投入双螺杆挤出机加料口中,料筒温度为165 180°C,模头温度为175 180°C,螺杆转速为10 100转/分钟,双螺杆长径比为45 1,挤出后用造粒机造粒;(3)粒料发泡挤出将( 所得的粒料投入单螺杆挤出机的加料口中,料筒温度为180 230°C,模头温度为180 190°C,螺杆转速40 90转/分钟,单螺杆的长径比为 50 1,挤出后流延成膜;流延成膜制得厚度为0. 7mm的微发泡PP薄膜,其泡孔直径为15 50 μ m,泡孔密度为IOltl IO11个/cm3,无并泡现象,为白色不透明薄膜,经测试对可见光的漫反射率达 95%。实施例5(1)发泡料预混用乙醚将0. 04份马来酸酐和0. 02份过氧化二苯甲酰溶解,得到预混料a,将100份聚丙烯与预混料a混合,待乙醚挥发后得到预混料b ;称取0. 2份偶氮二甲酰胺、0. 3份碳酸氢钠和0. 1份柠檬酸三钠粉末,三者均勻混合配置复合发泡剂;将预混料b和复合发泡剂置于混料机中低速搅拌,15分钟后取出,得到预混料c,所述的份数均按质量份数计;(2)发泡料挤出造粒将⑴得到的预混料c投入双螺杆挤出机加料口中,料筒温度为165 180°C,模头温度为175 180°C,螺杆转速为10 100转/分钟,双螺杆长径比为45 1,挤出后用造粒机造粒;(3)粒料发泡挤出将( 所得的粒料投入单螺杆挤出机的加料口中,料筒温度为180 230°C,模头温度为180 190°C,螺杆转速40 90转/分钟,单螺杆的长径比为 50 1,挤出后流延成膜;流延成膜制得厚度为0. 7mm的微发泡PP薄膜,其泡孔直径为25 50 μ m,泡孔密度为IO9 IO11个/cm3,无并泡现象,为白色不透明薄膜,经测试对可见光的漫反射率达 94%。
实施例6(1)发泡料预混用乙醚将0. 05份马来酸酐和0. 02份过氧化二苯甲酰溶解,得到预混料a,将100份聚丙烯与预混料a混合,待乙醚挥发后得到预混料b ;称取0. 4份偶氮二甲酰胺、0. 3份碳酸氢钠和0. 1份柠檬酸三钠粉末,三者均勻混合配置复合发泡剂;将预混料b和复合发泡剂置于混料机中低速搅拌,15分钟后取出,得到预混料c,所述的份数均按质量份数计;(2)发泡料挤出造粒将⑴得到的预混料c投入双螺杆挤出机加料口中,料筒温度为165 180°C,模头温度为175 180°C,螺杆转速为10 100转/分钟,双螺杆长径比为45 1,挤出后用造粒机造粒;(3)粒料发泡挤出将( 所得的粒料投入单螺杆挤出机的加料口中,料筒温度为180 230°C,模头温度为180 190°C,螺杆转速40 90转/分钟,单螺杆的长径比为 50 1,挤出后流延成膜;流延成膜制得厚度为0. 7mm的微发泡PP薄膜,其泡孔直径为10 50 μ m,泡孔密度为IO9 IOltl个/cm3,有并泡现象,为白色不透明薄膜,经测试对可见光的漫反射率为 93%。
权利要求
1.一种微发泡反射膜,其特征是所述的微发泡反射膜为聚丙烯白色不透明薄膜,厚度为0. 5 1mm,泡孔直径为5 50 μ m,泡孔密度为IO9 IO11个/cm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发泡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为 L 6 3· 6g/10mino
3.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发泡反射膜的方法,其特征是以聚丙烯、马来酸酐和复合发泡剂为主要原料,配以微量的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先在双螺杆挤出机中交联、造粒,最后在单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后流延成膜;制备的具体步骤如下(1)发泡料预混用乙醚将马来酸酐和过氧化二苯甲酰溶解,得到预混料a,将聚丙烯与预混料a混合,待乙醚挥发后得到预混料b ;按比例称取偶氮二甲酰胺、碳酸氢钠和柠檬酸三钠粉末,将三者混合配置复合发泡剂;将预混料b和复合发泡剂置于混料机中低速搅拌,10 20分钟后取出,得到预混料c ;(2)发泡料挤出造粒将(1)得到的预混料c投入双螺杆挤出机加料口中,料筒温度为 165 180°C,模头温度为175 180°C,螺杆转速为10 100转/分钟,挤出后用造粒机造粒;(3)粒料发泡挤出将( 所得的粒料投入单螺杆挤出机的加料口中,料筒温度为 180 230°C,模头温度为180 190°C,螺杆转速40 90转/分钟,挤出后流延成膜;其中,按质量份数计算,原料组成为 聚丙烯100 130份, 马来酸酐0. 03 0. 05份, 过氧化二苯甲酰0. 01 0. 02份; 复合发泡剂组成为 偶氮二甲酰胺0.2 0.5份, 碳酸氢钠0. 3 0. 4份, 柠檬酸三钠0. 1 0. 2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为1.6 3. 6g/10mino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螺杆长径比为33 1 55 1,单螺杆的长径比为40 1 56 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螺杆的控制温度范围为 165 180°C ;第一区温度设定范围为165 170°C,即将聚丙烯熔融;第二区温度设定为 170 175°C,即将聚丙烯与马来酸酐在过氧化二苯甲酰的引发下进行自由基接枝,提高聚丙烯熔融指数;第三区温度设定为175 180°C,即将过氧化物热分解,除去残余的自由基, 防止聚合物降解。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螺杆挤出机的挤出压力为 20 50MPa ;单螺杆的控制温度范围为180 230°C ;该挤出过程温度设定同样分为三区 第一区温度设定范围为170 190°C,即将粒料熔融;第二区温度设定为190 230°C,即使粒料中的复合发泡剂完全分解,使得复合发泡剂产生的气体完全溶解到树脂基体中;第三区温度设定为180 2000°C,即将降低温度,使得聚丙烯的黏度上升,防止发生并泡现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发泡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微发泡技术的平板显示的反射膜及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聚丙烯微发泡薄膜及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一种微发泡反射膜,为聚丙烯白色不透明薄膜,厚度为0.5~1mm,泡孔直径为5~50μm,泡孔密度为109~1011个/cm3。本发明的一种微发泡反射膜的制备方法,以聚丙烯(PP)、马来酸酐和复合发泡剂为主要原料,配以微量的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先在双螺杆挤出机中交联、造粒,最后在单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后流延成膜。本发明把PP的改性和混合发泡剂一步进行,有利于发泡剂的均匀分散,最后成品气泡分布均匀,且简化了制备工艺,同时节约能源。
文档编号B29C47/92GK102206379SQ201110077909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0日
发明者施镇江, 李光, 杨胜林, 邱玮, 金俊弘 申请人:东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