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及其二次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6956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塑模具及其二次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及其二次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内倒扣单边开口型的柱位,在塑胶产品特别是在汽车内饰件产品中非常普遍,由于产品结构的限制,这种倒扣一般是无法采用滑块或斜顶出模,只能采用二次顶出的方案来脱模。传统的二次顶出机构需要三件顶针板,其中两件顶针板固定在一起,与另一件顶针板通过特殊的卡扣机构连在一起,第一次顶出时三件顶针板同时运动,当顶出到一定行程后,卡扣脱开以实现顶针板间的分离,从而达到二次顶出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及其二次顶出机构,以实现简化二次顶出机构的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底板和倒扣顶针,所述下顶针板位于所述上顶针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倒扣顶针穿过所述上顶针板,还包括限位套、导向套、复位弹簧和复位杆,其中,所述限位套的内部与所述倒扣顶针的一端相固定,所述限位套的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上顶针板中;所述导向套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下顶针板中,其内部可容纳所述限位套;所述复位杆通过所述复位弹簧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向套的内部。优选的,在上述二次顶出机构中,所述导向套中部设置有可容纳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一孔和可容纳所述复位杆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复位弹簧的外径。优选的,在上述二次顶出机构中,所述导向套靠近所述上顶针板的一端设置有径向凸起。优选的,在上述二次顶出机构中,还包括防转块,所述防转块一端置于所述限位套上并固定于所述上顶针板。优选的,在上述二次顶出机构中,所述防转块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上顶针板上。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上顶针板、 下顶针板、底板和倒扣顶针,所述下顶针板位于所述上顶针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倒扣顶针穿过所述上顶针板,还包括限位套、导向套、复位弹簧和复位杆,其中,所述限位套的内部与所述倒扣顶针的一端相固定,所述限位套的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上顶针板中;所述导向套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下顶针板中,其内部可容纳所述限位套;所述复位杆通过所述复位弹簧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向套的内部。因此,本实用新型是实施例中只需在在倒扣顶针上镶嵌几个部件就可以实现二次顶出的功能,而无需另外增加顶针板,简化了二次顶出机构的结构。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二次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二次顶出机构处于一次顶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二次顶出机构处于二次顶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以实现简化二次顶出机构的结构。 如图1所示的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上设置有二次顶出机构。该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中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中二次顶出机构采用两个顶针板包括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
以下结合附图仔细介绍该二次顶出机构。请参照图2所示,该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上顶针板2、下顶针板3、底板4和倒扣顶针5,下顶针板3位于上顶针板2和底板4之间,倒扣顶针5穿过上顶针板2,还包括限位套 6、导向套7、复位弹簧8和复位杆9,其中,限位套6的内部与倒扣顶针5的一端相固定,限位套6的可滑动的设置在上顶针板2中;导向套7可滑动的设置在下顶针板3中,其内部可容纳限位套6 ;复位杆9通过复位弹簧8可滑动的设置在导向套7的内部。图2中,上顶板与B板1距离H2为模具的顶出行程,限位套6与B板1距离Hl为倒扣位置顶出行程。当限位套6运行距离为Hl实现倒扣的脱位,当导向套7运行距离H2 时模具脱离。如图3所示的导向套7,通过该导向套7的作用可以实现二次顶出功能。下面结合图2详细介绍该导向套7,该导向套7中部设置有可容纳复位弹簧8的第一孔和可容纳复位杆9的第二孔,第二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复位弹簧8的外径。第一孔和第二孔呈阶梯状。因此,当进行二次顶出运动时,导向套7可以继续沿着轴向位置向上运动,直至与B板1相接触。为了增加导向套7与上顶针板2的接触面积,使得导向套7作用于上顶针板2的力趋于均勻,导向套7靠近上顶针板2的一端设置有径向凸起。为了防止限位套6旋转,在上顶针板2上设置有防转块,该防转块一端置于限位套 6上并固定于上顶针板2。其中,该防转块可通过螺钉安装在上顶针板2上,还可以通过螺栓安装在上顶针板2上,且为了保证上顶针板2可与B板1的配合精度,螺栓通过沉头孔安装在上顶针板2上。工作原理及过程顶出过程从开始顶出至限位套6顶到B板1底部为止,此为第一次顶出,此时倒扣处的型芯仍然留在产品里,但是产品已经完全离开后模。在此过程中由于产品倒扣具有方向性,所以需要防转块来保证限位套6和出倒扣的顶针不可转动,如图4所示。顶出继续,此时限位套6由于顶在B板1上所以停止运动,限位套6离开上顶针板 2,通过限位套6的台阶迫使倒扣顶针5停止运动,由于复位杆9与限位套6底部直接接触, 复位杆9此时也不可运动,导向套7随顶针板继续顶出,复位弹簧8被压缩,倒扣处通过胶料自然变形脱出倒扣顶针5,完成整个顶出过程,如图5所示。复位过程导向套7同上顶针板2和下顶针板3 —同复位,由于复位弹簧8已经被压缩,所以此时复位杆9、限位套6、倒扣顶针5不运动,复位继续,当复位弹簧8恢复到最初设计的预压状态后,由于限位套6的挂台顶到安装槽台阶上,此时复位杆9、限位套6、倒扣顶针5开始随顶针板一起运动,当顶针板复位到底时,复位杆9同时顶在底板4设计的槽内底部,以保证在注塑时倒扣顶针5的位置,保证产品柱位的高度尺寸,复位完成。本实用新型是实施例中只需在在倒扣顶针5上镶嵌几个部件就可以实现二次顶出的功能,而无需另外增加顶针板,简化了二次顶出机构的结构。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底板和倒扣顶针,所述下顶针板位于所述上顶针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倒扣顶针穿过所述上顶针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套、导向套、复位弹簧和复位杆,其中,所述限位套的内部与所述倒扣顶针的一端相固定,所述限位套的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上顶针板中;所述导向套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下顶针板中,其内部可容纳所述限位套;所述复位杆通过所述复位弹簧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向套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中部设置有可容纳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一孔和可容纳所述复位杆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复位弹簧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靠近所述上顶针板的一端设置有径向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转块,所述防转块一端置于所述限位套上并固定于所述上顶针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块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上顶针板上。
6.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二次顶出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底板和倒扣顶针,所述下顶针板位于所述上顶针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倒扣顶针穿过所述上顶针板,还包括限位套、导向套、复位弹簧和复位杆,其中,所述限位套的内部与所述倒扣顶针的一端相固定,所述限位套的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上顶针板中;所述导向套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下顶针板中,其内部可容纳所述限位套;所述复位杆通过所述复位弹簧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向套的内部。因此,本实用新型是实施例中只需在在倒扣顶针上镶嵌几个部件就可以实现二次顶出的功能,而无需另外增加顶针板,简化了二次顶出机构的结构。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
文档编号B29C45/26GK202123620SQ201120039639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6日
发明者何美科, 崔传喜, 汪守能, 高国利, 黄福胜 申请人: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