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463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合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注塑成型机、压铸成型机、冲压成型机等上的合模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用于注塑成型机、压铸成型机、冲压成型机等上的合模装置中,可动模具对于固定模具的平行度和可动模具对于固定模具的偏心的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在包括注塑冲压成型在内的注塑压缩成型的情况下,对模彼此不是很有力地进行合模就开始成型,因而上述问题显得尤其重要。而且,拿不同的成型品来看,在为透镜、导光板、光盘等精密成型品的情况下,上述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如图10所示,在通常的合模装置中,进行合模时固定盘的下部固定于底座上,因而存在仅有固定盘的上部侧倒向受压盘侧,上下拉杆的应カ不均衡之类的问题。因此,存在产生可动模具对于固定模具的平行度和可动模具对于固定模具的偏心之类的问题。另外,在现有的使用了通常的合模工作缸的注塑成型机中,受压盘因合模工作缸后部的自重而向后方侧倾斜,其結果,固定盘也同样地朝向受压盘侧傾斜,因而存在不能保持固定盘与可动盘之间的平行度之类的问题。对于上述问题,如图11所示,通过调节连结在盘上的拉杆的螺母来使固定盘和可动盘平行地进行调节。但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固定盘与可动盘之间的尤其是上下拉杆的长度相异,若从图11的状态进行合模,则如图12所示,因上下拉杆的长度相异而在拉杆之间产生的应カ上出现差异,存在导致可动模具对于固定模具的偏心之类的问题。另外,进行合模时固定盘与可动盘之间的拉杆出现弯曲,因而存在可动盘因拉杆的弯曲而倾斜或者不能顺利进行可动盘的移动之类的问题。对于上述的固定模具与可动模具的平行度和偏心的问题,已知有专利文献I至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技木。专利文献I在固定模板(固定盘)的下表面设置球面轴承,以补偿专利文献I的图4所示的合模时的固定模板的挠曲。然而,专利文献I不能积极地调节固定模板的角度,不能应对如在成型品中有问题的场合而校正固定模板的角度。专利文献2除了可动模板之外还另设了模具安装板,通过在基体上移动的直动式部件和可动模金属板上借助于球面轴承分别安装模具安装板,使得可动模具按照固定模具变更角度。然而,专利文献2不仅构造变得复杂,而且与专利文献I 一祥,不能积极地调节可动模板等的角度,不能应对如在成型品中有问题的场合而校正盘的角度。再有,专利文献3在利用枢销绕铅垂轴转动自如地设置的同吋,利用倾斜调节螺栓可调节对铅垂轴的倾斜地设置了固定压盘(固定盘)。专利文献3能够积极地调节固定压盘的角度,但作为固定压盘的转动中心的枢销与卡定固定压盘的螺栓孔之间的距离较近,从而使固定压盘以枢销为中心转动较小的角度也困难,因而难以将固定压盘固定在所希望的角度上。另外,仅仅利用倾斜调节螺栓来调节固定压盘的相对于铅垂轴的傾斜,而实际上进行微调困难。另外,固定压盘的注塑装置侧的空间,由于设有注塑装置因而是不易进行作业的空间,为了便于进行微调而将倾斜调节螺栓的位置离开固定盘而设置到注塑装置侧的位置也不容易。
再有,专利文献4在底盘上分別可滑动地设有支承部件,固定压盘(固定盘)和背压盘(受压盘)分别由上述支承部件从两侧支承中央部。通过上述构造,专利文献4的合模装置即便在合模时固定压盘和背压盘挠曲,对底盘的影响也较少,上下拉杆也能均等地拉长。另外,如在专利文献4的第
段落、第
段落中所记载,对于背压盘的倾倒,通过利用设置于工作缸的前部下侧的弹性部件来弾性支承,从而实现カ矩的抵消。然而,专利文献4虽然能够防止背压盘的倾倒,但由于使用弹簧因而不能积极地调节角度并固定。另外,相对于与模开闭方向正交的面,不能变更左右方向的背压盘的角度。因此,例如不能应对例如在成型品上有问题的场合等而调节背压盘,完全没有考虑以那种目的的调节本身。[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0-64350号公报(权利要求I、图2、图3、图4)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5-288999号公报(权利要求I、图I)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7-253532号公报(权利要求I、第
段落、图2、图3)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10-89295号公报(权利要求I、第
段落、第
段落、图I、图5)

发明内容
相对于与模开闭方向的轴正交的面,上述的专利文献I至专利文献4均不能变更并固定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盘的角度。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ー种利用比较简单的构造能够变更受压盘的角度,其结果也能自如地调节与受压盘连结的固定盘的角度的合模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I中记载的合模装置,该合模装置配设有基体;安装固定模具的固定盘;通过多个拉杆与上述固定盘连结的受压盘;设置于固定盘与受压盘之间且安装可动模具的可动盘;以及对上述固定模具与可动模具进行合模的合模机构,该合模装置其特征是,在受压盘上设有角度调节机构,该角度调节机构相对干与模开闭方向的轴正交的面能够变更盘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角度。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合模装置在技术方案I中,受压盘的两侧下部相对于基体至少滑动自如地进行设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合模装置在技术方案I中,在受压盘的下表面中央部设有相对于基体而轴支承盘的轴支承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合模装置在技术方案I至3中任一方案中,在受压盘上配设有合模工作缸,在合模工作缸的工作缸部的后端或靠近后部设有上述角度调节机构。本发明的效果如下。本发明的合模装置配设有基体;安装有固定模具的固定盘;通过多个拉杆与上述固定盘连结的受压盘;设置于固定盘与受压盘之间且安装可动模具的可动盘以及对上述固定模具与可动模具进行合模的合模机构,由于在受压盘上设有相对于与模开闭方向的轴正交的面能够变更盘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因而能够自如地调节受压盘的角度,其结果也能自如地调节与受压盘连结的固定盘的角度。


图I是本实施方式的合模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合模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合模装置的将固定盘安装于基体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合模装置的将受压盘安装于基体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受压盘的角度调节机构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A-A线的剖视图。图7是以图解方式表示了本实施方式的合模装置的合模时的状态的主视图。图8是以图解方式表示了本实施方式的合模装置的合模时的状态的俯视图。图9是以图解方式表示了本实施方式的合模装置的受压盘和固定盘的角度调节时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现有通常的合模装置的合模时的问题的图。图11是在现有通常的合模装置中,调节拉杆的螺母而使固定盘和可动盘平行地进行调节时的图。图12是表示从图11的状态进行合模时的问题的图。符号说明11-注塑成型机,12-基体,13-合模装置,14-注塑装置,15-固定盘,18-受压盘,19-固定模具,20-拉杆,21-可动盘,22-可动模具,23-按压部件,32-肩部螺栓,33-球面轴承,37-合模工作缸,38-工作缸部,40-角度调节机构,41-插入部件,43-调节块,51、52、54、55-调节用螺栓,57-直线导轨机构,B-模开闭方向的轴,C-与模开闭方向的轴B正交的面,a、b、C、d、e、f-余隙。
具体实施例方式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注塑成型机11的合模装置13,參照图I至图9进行说明。注塑成型机11其基本的部分由设置于基体12上的ー侧的合模装置13和设置于另ー侧的注塑装置14构成。注塑装置14是公知的装置,在形成于固定盘15的与可动盘相反的侧面的中央的喷嘴孔15a的两侧位置上安装有喷嘴接触机构16的工作缸机构或电动机构。通过以包裹喷嘴17的方式在两侧设置两条喷嘴接触机构16,从而能够防止喷嘴接触时固定盘15朝向受压盘侧倾倒。下面说明合模装置13。在具有规定的強度的基体12上配设有安装固定模具19的固定盘15。另外,在对于固定盘15靠近ー侧(与注塑装置相反侧)的基体12上配设有受压盘18。固定盘15与受压盘18通过各自的四个角落附近由螺母36固定的拉杆20相连结。另外,在固定盘15与受压盘18之间沿开闭方向可移动地设有安装可动模具22的可动盘21。四条拉杆20各自的材质相同且直径相同,其材质和在固定盘15或受压盘18上的固定方式是公知的。在各拉杆20的两端附近部分形成有螺纹。而且,各拉杆20的两端侧分别插入固定盘15和受压盘18的四个角落附近的通孔,固定盘15和受压盘18的内侧部分利用套环朝向外侧压紧,螺母36从固定盘15和受压盘18的外侧对上述螺纹分别螺纹结合从而朝向内侧压紧,因而以起初就在拉杆20产生张力的方式固定。另外,原则上使固定盘15与受压盘18之间的距离均等地安装各拉杆20。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拉杆20为四条,但只要是多条拉杆20即可。下面说明固定盘15对基体12的安装。如图2和图3所示,在固定盘15的操作盘侧和靠近与操作盘相反侧的侧面15b的下方部分朝向内侧形成有凹部15c。凹部15c沿模开闭方向形成为具有一定宽度的槽形,具有与基体12平行的下侧的面(朝向上方的面)15d和上侧的面(朝向下方的面)15e。而且,在上述固定盘15的侧面15b的侧方相对于侧面15b可滑动地设有按压部件23。而且,在固定盘15与按压部件23之间沿上下方向设有规定的余隙a。按压部件23是截面呈倒L字形的部件,由高度方向的主体部24和水平方向的按压部25构成。而且,在按压部件23的主体部24上沿上下方向形成有多个(在该情况下为两个)通孔26。而且,按压部件23的长度L与固定盘15的板厚大致相同。在固定盘15的侧面15b附近的基体12上与固定盘15的侧面15b平行地形成有多个(在该情况下为两个)螺栓孔27。而且,在将按压部件23的按压部25以非接触状态卡合到凹部15c的状态下,通过使安装有垫片的螺栓28从上述通孔26的上方穿插到基体12的螺栓孔27中,而将按压部件23固定到基体12上。因此,固定盘15本身并不是通过螺栓不可移动地直接连结到基体12上。而且,就固定盘15与按压部件23的关系而言,在未合模的状态下,按压部件23的按压部25的下表面25a与固定盘15的凹部15c下侧的面15d之间形成有规定的余隙a,且按压部件的上表面25b与固定盘15的凹部15c的上侧的面15e之间形成有规定的余隙b。另外,固定盘15的下表面15f (两侧下表面)与基体12的上表面均由平面构成且互不约束。另外,可以在该部分夹入平面状衬垫等低摩擦部件,也可以对基体12的上表面进行低摩擦加工。通过上述构造,固定盘15本身相对于基体12可沿模开闭方向移动(可滑动),还可以容许合模时的固定盘15的因挠曲而产生的变形,且相对于基体12自如地进行向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变位,从而成为对于基体12几乎不传递挠曲的构造。另外,固定盘15与按压部件23之间容许部件之间的较小的间隙或因按压部件23和螺栓28的挠曲而在固定盘15引起的挠曲所产生的变形。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固定盘15上不形成凹部15c,而从固定盘15朝向与模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连结操作盘侧和与操作盘侧相反的ー侧的方向)突出设置如图4所示受压盘18的安装部29那样的托座状的安装部。在该情况下,作为固定盘15的一部分的安装部并不直接利用螺栓固定地连结,而是以由按压部件23从上方留有一定的余隙而引导的方式安装。另外,在固定盘的安装部等上沿上下方向贯通形成在模开闭方向具有规定的长度的长孔,并在上述长孔所在的部分的下方的基体上设置螺栓孔。而且,也可以从上述安装部的上方通过长孔穿插肩部螺栓等螺栓。上述安装过程中,以不由肩部螺栓的螺栓头直接挤压固定盘的方式安装。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将固定盘15设置成合模时相对于基体12滑动自如,且能够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变位自如地进行设置。再有,固定盘15的侧面15b和按压部件23的内侧侧面23a也可以将至少一方做成凸形或凸形球面状从而减 少滑动面的面积。由此使得固定盘15的挠曲容易。再有,可以在固定盘15的侧面15b与按压部件23的内侧侧面23a之间设置规定的余隙,在该情况下,最好使固定盘15的下表面中部(包括其附近)相对于基体12在模开闭方向被引导。
下面说明受压盘18对基体12的安装。如图4所示,在受压盘18的下部的两侧,在与模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分別突出有安装部29。而且,在安装部29沿上下方向形成有通孔30。而且,从上述通孔30的上方朝向基体12的螺栓孔31穿插有肩部螺栓32。众所周知,肩部螺栓32在靠近螺栓头32a的ー侧形成有未形成有螺纹的圆筒状躯干部32b,且在前端侧形成有螺纹部32c。而且,上述通孔30的内径比肩部螺栓32的躯干部32b的外径仅大一定尺寸,在两者之间形成有余隙C。另外,肩部螺栓32在螺纹部32c插入基体12的螺栓孔31时躯干部32b的下表面32d与基体12的上表面之间成为抵接面而固定,因而安装成在螺栓头32a的下表面与安装部29的上表面29a之间形成少许余隙d。另外,受压盘18的安装部29的下表面18a和对应的基体12的上表面均由平面构成且互不约束。另外,该部分也与固定盘15的下表面15f相同地可以是平面状衬垫或进行了低摩擦加工的部件。
受压盘18的下表面中央部18b通过作为轴支承受压盘18的轴支承部的球面轴承33安装到基体12。在受压盘18的下表面中央部18b朝向下方突出设有圆筒部,在上述圆筒部的下侧部分设有球面轴承33的球面34 (内座圈)。另外,在基体12的ー侧固定有与上述球面34对应的凹球面状的外座圈35。但球面轴承33可以做成在受压盘内部侧形成外座圈35,并在从基体12侧突出的轴上形成球面34的轴承。根据上述构造,受压盘18可变更盘的相对于与模开闭方向的轴B正交的面C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角度。更详细地讲,就受压盘18而言,可以球面34的中心为中心变更各个盘的角度。另外,在合模时俯视的情况下,受压盘18即便中央部被朝向与固定盘相反的ー侧牵引,四个角落附近部分以由拉杆20向固定盘侧牵引的形态挠曲,也容许水平方向的一定量的挠曲。即、就受压盘18而言,虽然中央部相对于基体12可变更角度但不能移动,尽管如此,由于在肩部螺栓32的躯干部32b与安装部29之间具有余隙C,因而容许水平方向的一定量的挠曲。另外,侧视合模时的受压盘18时的挠曲也通过球面轴承33的作用和肩部螺栓32(肩部螺栓32的螺栓头32a的下表面32d与安装部29的上表面29a之间的余隙d)而容许一定量。另外,相对于基体12轴支承受压盘18的下表面中央部18b的轴支承部可做成固定于受压盘的圆筒状的凸缘穿插到基体侧的孔部而支承的部件,以此代替球面轴承33。即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凸缘与孔部之间的较小的余隙,也容许受压盘的垂直方向的一定量的挠曲。另外,以凸缘与孔部的支点为中心变更受压盘角度。另外,受压盘可以相对于两侧的安装部仅靠螺栓安装到基体上。在该情况下,受压盘的左右方向的角度以螺栓相对于安装部的长孔的固定位置进行调节,上下方向的角度以螺栓和螺母的插入位置进行调节。再有,转动受压盘的垂直方向的轴的位置并不限定于盘面下部中央部。另外,如专利文献4所示,受压盘的侧面中央可以由支承部件轴支承。在该情况下,受压盘的上下方向的角度以支承部件的轴(与模开闭方向的轴正交的水平方向的轴)为中心转动。另外,通过将支承部件的轴作为球面轴承或者将支承部件相对于基体可移动地进行安装,能够实现受压盘的左右方向的角度。而且,本发明通过如上所述那样将固定盘15和受压盘18相对于基体12进行安装,能够做成比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通过支承部件轴支承盘的侧面中间部的类型还简单的构造,且能够降低成本。另外,与专利文献4相比,对于合模时俯视的情况下的盘两侧中央的挠曲,也能充分应对。另外,受压盘18是将作为合模机构的合模工作缸37载放在基体12上的盘,在中央部固定有合模工作缸37的工作缸部38。而且,虽然因公知而省略图示,但在工作缸部38的合模工作缸37缸筒的内部设有使柱塞以高速推进的升压缸和大直径的合模工作缸37的活塞,固定于上述活塞上的柱塞39固定于可动盘21的背面21b的中央部。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合模机构是通过在可动盘21的中央部直接施加压カ而对固定模具19和可动模具22进行合模的方式,几乎不会发生在如在可动盘的外侧附近设置连杆的肘式合模装置那样因合模カ而在可动盘产生翘曲的情況。另外,本发明的合模装置并不排除上述的肘式合模装置和利用了对开螺母的合模工作缸方式等的其它合模机构。下面通过图I、图2、图5、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受压盘18的角度调节机构40。合模工作缸37的工作缸部38朝向与固定盘相反的ー侧具有一定的长度,在其后端安装有受压盘18的角度调节机构40。而且,受压盘18通过角度调节机构40可相对于与模开闭方向的轴B(假想轴)正交的垂直方向的面C(垂直于基体12的长度方向的假想面)变更上下方向(正视时的角度变更方向)和左右方向(俯视时的角度变更方向)的盘的角度。另夕卜,虽然不限定角度调节机构40的位置,但设置在工作缸部38的后端以外的比受压盘18与工作缸部后端之间的1/2处还靠后的部位为宜。
在工作缸部38的后端,在合模工作缸37的轴线上朝向与固定盘相反的ー侧形成有一定长度的圆筒形插入部件41。而且,在上述插入部件41的周围通过衬套42设有外形由长方体构成的调节块43。具体来讲,构成为在调节块43的长度方向的轴心贯通形成有圆筒形的通孔43a,在其内部插入固定衬套42,插入部件41滑动自如地插入衬套42内。另夕卜,插入部件41之所以设置成在与固定于基体侧的部件、即调节块43上的衬套42上滑动自如,是为了补偿合模时和升温时的合模工作缸37的工作缸部38的延伸。而且,如图6所示,在上述调节块43的外周侧的侧面43b和下表面43c这两个面上分別沿垂直于上述侧面43b和下表面43c的方向形成有两个螺栓孔(螺纹孔)43d。另外,螺栓孔43d至少为ー个即可。另外,在调节块43的后端面的四处也形成有螺栓孔43e。另ー方面,在基体12的与比合模工作缸37的工作缸部38的后端还稍微靠后的一侧(与固定盘相反的ー侧)对应的位置的上表面上竖立设有角度调节机构40的支承台44。而且,在支承台44的上部沿水平方向设有下板45。而且,在下板45的上部固定有外框部件46。外框部件46由固定于下板45的两侧上表面上的侧板46a和侧板46a、46a上部的上板46b构成。而且,在上述下板45、外框部件46的两侧的侧板46a、以及上板46b的内部形成有上述调节块43所插入的长方体形状的空间。在上述外框部件46的侧板46a上,相对于调节块43的螺栓孔43d,在模开闭方向和上下方向所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两个螺栓孔47。另外,在侧板46a上的不同于上述螺栓孔47的位置上形成有两个螺栓孔48。另外,在下板45上,相对于调节块43的螺栓孔43d,在模开闭方向和与模开闭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所对应的位置上也形成有两个螺栓孔49。再有,在下板45上的不同于上述螺栓孔49的位置上形成有两个螺栓孔50。另外,在外框部件46的后端沿垂直方向设有侧板46c,以封闭外框部件46的空间。而且,在侧板46c的与调节块43的螺栓孔43d对应的位置上也形成有螺栓所穿插的通孔46d。如图6所示,通过上述构成,调节块43采取隔着一定的余隙e、f插入上述外框部件46的方式。而且,调节用螺栓51、52分别从外框部件46的上述下板45的螺栓孔49、50朝向调节块43插入。调节用螺栓51插入调节块43的下表面侧的螺栓孔43d。另外,调节用螺栓52与调节块43的下表面抵接,并且在外框部件46的下板56的外侧面上抵接与调节用螺栓52配合的螺母53。也就是说,两种调节用螺栓51、52起着挤压螺栓52和拉紧螺栓51的作用,以调节对下板45的调节块43位置。另外,侧板46a的一侧也与下板45的ー侧相同地从螺栓孔47、48朝向调节块43穿插调节用螺栓54、55。调节用螺栓54与调节块43的侧面抵接,并且通过螺母57与侧板46a的外侧面抵接。另外,调节用螺栓55插入调节块43的螺栓孔43d。也就是说,两种调节用螺栓54、55起着挤压螺栓54和拉紧螺栓55的作用,以调节对46a的调节块43位置。而且,通过利用上述构造来调节调节用螺栓51、52、54、55的插入量,从而能够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自如地调节调节块43、插入部件41、以及合模工作缸37的工作缸部38的后端的位置。而且,合模工作缸37所固定的受压盘18的下部的中心通过球面轴承(或凸缘)在各方向自如地调节角度,受压盘18的两侧相对于大直径的通孔30以余隙c穿插肩部螺栓32的躯干部32b而安装,受压盘18并未固定地约束在基体12上,因而随合模工作缸37的角度变更(角度调节),可相对于与模开闭方向的轴B正交的面C变更(调节)受压盘18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角度。而且,若受压盘18侧的调节块43等通过上述调节用螺栓51等而变位且受压盘18的角度调整结束,则如图5所示,从后端侧的侧板46c的通孔46d插入固定用螺栓62的螺纹部而拧入调节块43的螺栓孔43e,从而固定调节块43对于外框部件46的位置。此时的调节块43的变位量实际上非常小,在固定用螺栓62的螺纹部与螺栓孔43e之间也有较小的余隙,因而即便调节块43移动也能将固定用螺栓62插入螺栓孔43e。而且,利用固定用螺栓62就能牢固地固定受压盘18的角度。換言之,受压盘18无论在上下左右方向的任一方向都能变更角度且能够固定。而且,在受压盘18 (尤其是球面轴承33)与角度调节机构40之间具有受压盘18的高度以上的距离,因而通过利用角度调节机构40的调节用螺栓51、52、54、55来使插入部件41的位置在上下左右变位,从而能够准确地进行受压盘18的角度的微调,与此同时,还能够准确地进行利用拉杆20连结的固定盘15的角度调节。在受压盘18上固定有合模工作缸37的前方侧的部分,且合模工作缸37的工作缸部38朝向后方延伸,因而从重力平衡角度来看,受压盘18具有容易向后倾斜的特性。但通过上述角度调节机构40可将受压盘18调节成垂直于基体12。另外,角度调节机构40的构造不限定于上述构造,可以是利用螺栓从三个以上方向进行调节的机构,也可以是使用偏心凸轮、弹簧、以及垫片等的机构。下面说明可动盘21。可动盘21是具有一定厚度的盘体,其前表面是可动模具22的安装面21a,背面固定有柱塞39。如图2所示,在基体12上的固定盘15与受压盘18之间,在比固定盘15的侧面15b的位置还靠外侧的位置上与模开闭方向的轴B平行地分别设有ー个直线导轨机构57的导轨58。另ー方面,在可动盘21的下表面两侧的脚部59固定有直线导轨机构57的外壳60。众所周知,在外壳60上连续设有多个球体,外壳60本身随球体沿着上述直线导轨机构57的凹状的槽转动而移动。可动盘21的脚部59的模开闭方向的长度设置成可动盘21的主体部的板厚的2 7倍。而且,就可动盘21的脚部59而言,
分别向固定盘侧和受压盘侧突出而设置,尤其受压盘侧更长。而且,在脚部59的固定盘侧和受压盘侧分别安装有外壳60。就外壳60对可动盘21的脚部59的安装而言,通过未图示的与模开闭方向正交且设置于水平方向上的偏心轴进行安装。因此,通过使上述偏心轴旋转并固定就能变更外壳60对于可动盘21的上下高度,从而能够调节可动盘21的高度。
另外,在可动盘21的四个角落附近形成有穿插拉杆20的通孔61。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可动盘21的通孔61中未插入衬套,可动盘21设置成包括合模时在内在拉杆20上未施加载荷的非接触状态。換言之,可动盘21通过直线导轨机构57直立在基体上,仅由直线导轨机构57引导而移动。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可动盘21的通孔中插有拉杆,而如专利文献4的图3所示,使可动盘21的四个角落较小并使拉杆20位于可动盘21的外侧亦可。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注塑成型机11的合模装置13的工作方法,尤其说明合模时的固定盘15和受压盘18的挠曲、固定盘15与可动盘21的平行度、受压盘18的角度调节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利用注塑成型机11进行注塑压缩成型的例进行说明。本发明适合用于要求平行度的高精密成型品(例如,板厚为O. 2 I. Omm且板厚尺寸的容许范围为O. 05mm以下的导光板和透镜等)、锁模后进行可动盘和可动模具的移动的注塑压缩成型(包括注塑冲压成型),但也可以使用于其它通常的注塑成型机。在通过注塑成型机11进行成型之前,在对合模装置13进行合模时,有必要在各拉杆20上预先产生大致均等的应力,理所当然,调节成固定盘15与受压盘18之间的拉杆的长度大致均等。另外,利用角度调节机构40将受压盘18的角度预先调节到铅直方向,以防受压盘18成为因合模工作缸37的后部的自重而朝向与固定盘相反的一侧倾斜的状态(受压盘18的上部比下部还靠与固定盘相反的ー侧的状态)。更具体地讲,以利用受压盘侧的螺母36配合拉杆20的位置(受压盘18的盘面)全部位干与模开闭方向的轴B正交的面C上的方式进行调节。如上所述,由于各拉杆20的长度变为均等,因而调节受压盘18的角度即为调节固定盘15的角度,调节成固定盘15对于可动盘21完全平行。另外,固定盘15的角度实际上在非常微小的范围内进行调整,因而即便固定盘15的侧面15b与按压部件23的内侧侧面23a通过润滑剂而滑动自如,也可以利用较小的余隙和按压部件23和螺栓28的挠曲进行调节。另外,如上所述,可动盘21独立并通过直线导轨机构57而配制在基体12上,从而设置成垂直于基体12而竖立,因而不受受压盘18和固定盘15的角度调节的影响。上述的调节结束则使合模工作缸37动作,推进可动盘21和可动模具22,进行与固定模具19的锁模。此时,可动盘21不被拉杆20引导而保持姿势在直线导轨机构57的导轨58上移动。而且,锁模结束则以规定的合模カ进行合模(或者,在注塑冲压成型的情况下,控制可动模具22的位置并在锁模位置停止)。另ー方面,注塑装置14利用喷嘴接触机构16使喷嘴17与固定模具19喷嘴接触。接着,从注塑装置14通过喷嘴17向模具内的模腔C注塑填充熔融树脂,其过程中或注塑后,重新使合模工作缸37工作,对模腔C内的熔融树脂进行压缩(注塑压缩成型或注塑冲压成型的情况)。此时,合模工作缸37的前进方向的力通过柱塞39直线传递到可动模具22和固定模具19,从而使固定盘15向与受压盘相反的ー侧(注塑装置14侧)移动,同时各拉杆20受拉,从而得到合模力。此时,固定盘15如正视时(从正面侧的侧方观察的状态)的图7和俯视时的图8所示,固定盘15的中央部向与受压盘相反的一侧挤压,安装有拉杆20的周边部(四个角落附近)被拉向受压盘侧从而产生挠曲。但就固定盘15对基体12的安装而言,如图3所示,以留有余隙a的方式由按压部件23从上方按压(引导)固定盘15,固定盘15的下表面15f (至少两侧下表面)可相对于基体12滑动且固定盘15的侧面15b与按压部件23的内侧侧面23a可滑动,因而从固定盘15的俯视方向观察的水平方向的挠曲和从正面方向(侧方)观察的垂直方向的挠曲均被容许,从而可补偿。即、如图7所示,容许从侧方观察时的固定盘15的下表面15f的前侧浮上,因而固定盘15能够上下大致均等地在垂直方向上挠曲。而且如图9所示的现有技术那样,呈从固定盘15的中央部一直到上部的部分拉向受压盘侧的形态而使固定盘15不倾斜,从而固定盘15的中央部保持与可动盘21的平行状态。另外,其結果,固定模具19与可动模具22的平行度也保持在容许范围内。另外,就受压盘18而言,相对于中央部的合模工作缸37的部分而安装拉杆20的周边部(四个角落部)被拉向固定盘侧从而产生挠曲。但对受压盘18来讲,两侧下部的安装部29通过肩部螺栓32相对于基体12滑动自如地进行安装,且中央部通过球面轴承33进行安装,因而可补偿受压盘18的水平方向的挠曲和垂直方向的挠曲。其结果,固定盘15和受压盘18大致均等地挠曲,因而通过上述挠曲,不会发生特定的、拉杆20承受大为不同的应カ之类的情況。但如图7和图8所示,合模时因固定盘15和受压盘18的挠曲,拉杆20的可动盘21附近的部分靠近中心,且固定盘15和受压盘18的附近部分靠近外侧地出现弓形翘曲。然而本发明中的可动盘21配设成通过直线导轨机构57相对于基体12移动自如 且对于上述拉杆20处于非接触状态(无负荷状态),因而全然不受拉杆20的翘曲的影响(另外,不言而喻,图7、图8中夸张描绘了固定盘15和受压盘18的挠曲以及拉杆20的翘曲)。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合模装置13,能够在合模时固定模具19和可动模具22几乎不受各盘面和拉杆20的翘曲的影响地进行成型。但即便如此也因模具的问题或其它问题而保持不了固定盘15与可动盘21的平行度的情况下,或者在未保持固定模具19与可动模具22的模腔形成面间的平行度的情况下就进行成型使得成型品的板厚布均等(或未成为所希望的板厚分布)的情况下,通过角度调节机构40进行调节。就通过角度调节机构40的受压盘18的角度的调节而言,在例如成型品中的在模腔上部成型的部分的板厚过厚、在模腔下部成型的部分的板厚过薄的情况下,从调节块43拔出固定用螺栓62之后,使角度调节机构40的下方的调节用螺栓52的插入量变浅(同时还调节螺母53),同时使调节用螺栓51的插入量变深。由此,如在图9中以双点划线所示,与受压盘18直接连结的插入部件41和其周围的调节块43的位置相对于基体12和外框部件46下降,受压盘18以球面轴承33的中心部分为中心变更角度,且受压盘18的上部朝向与固定盘相反的一侧移动。同时,由大致均等的长度的各拉杆20连结的固定盘15也同样地上部朝向受压盘侧移动,且固定盘15的角度也调节。由此,形成于安装在固定盘15上的固定模具19与可动模具22之间的模腔C的上部的间距变窄,从而矫正成型品的平行度。而且,一旦受压盘18的角度调节结束则重新将固定用螺栓62插入调节块43的螺栓孔43e,以固定受压盘18等的角度。就伴随此时的合模工作缸37的工作缸部38的角度变更而给柱塞39和可动盘21带来的影响而言,由于工作缸部38的角度变更实质上是非常微小的角度变更,且利用工作缸部38的内壁与活塞之间的O型环等的应变来补偿上述角度变更部分,因而几乎不会给柱塞39和可动盘21的角度带来影响。另外,在成型品中的在模腔上部成型的部分的板厚过薄、在模腔下部成型的部分的板厚过厚的情况下,拔出固定用螺栓62之后,通过与上相反地使调节用螺栓52的插入量变深(同时还调节螺母53),并使调节用螺栓51的插入量变浅,而以球面轴承33为中心变更受压盘18的角度,并使受压盘18的上部向固定盘侧移动。而且,重新连结固定用螺栓62。再有,在模腔C的左右方向的板厚不均等的情况下,也拔出固定用螺栓62,并通过调节角度调节机构40的侧方的调节用螺栓54的插入量(同时还调节螺母56)和调节用螺栓55的插入量,从而受压盘18以球面轴承33的中心部分为中心变更角度。同时,由大致均等的长度的各拉杆20连结的固定盘15也同样地变更角度,从而调节成型品的板厚。而且,重新连结固定用螺栓62。另外,上述从成型品形状调节受压盘18和固定盘15的角度的方法实际上仅在ー个方向上产生板厚差的情况很少,因而同时调节受压盘18的上下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角度的情况居多。另外,与注塑装置侧的成型条件(注塑速度、注塑压力、树脂温度、保压切换位置等)、合模装置侧的成型条件(注塑压缩成型时的初始可动模具停止位置、压缩开始的时机、合模カ控制)、以及成型模具的矫正的至少ー个并行进行的情况居多。本发明的合模装置,除了本实施方式之外还可以是如下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 关于受压盘18的下表面的中心相对于基体12位置大致固定(容许角度变更),使固定盘15整体在合模时在模开闭方向移动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通过轴支承部以固定盘15的下表面15f的中心相对于基体12位置大致固定(容许角度变更)的方式轴支承,并使受压盘18整体在合模时向模开闭方向移动,且轴支承部设置在任意一方的盘上即可。另外,固定盘15和受压盘18均未固定位置,合模时双方的盘15、18在一定范围内在模开闭方向变位亦可。而且,在合模时上述受压盘18移动的情况下,最好角度调节机构40也设置成能够与受压盘18 —起移动。另外,不仅在可动盘21上还可在固定盘15或受压盘18的至少一方设置直线导轨机构并载放在与可动盘21相同或不同的导轨58上。在该情况下,通过固定盘15等相对于直线导轨机构的外壳移动自如地进行设置,从而固定盘15等相对于基体至少在水平方向上变位自如地进行设置。另外,固定盘15的两侧下部相对于基体12滑动自如地设置的机构可以是在基体12的上表面上固定另外的盘面,且在其上表面粘贴MC板等摩擦系数较小的部件,并以它们整体构成基体12的机构。再有,也可以是通过在基体12或安装于基体12上的部件上借助于弹簧安装固定盘15等,从而补偿固定盘15等的垂直方向(侧视方向)和水平方向(俯视方向)的挠曲,使得固定盘15等能够相对于基体12变位的机构。再有,合模装置13的合模机构不限定于使用合模工作缸37,也可以使用以电动机构或工作机构为驱动源的肘式机构。在肘式机构的情况下,受压盘位置根据所安装模具的厚度而变更。因此,通过在包括利用直线导轨机构等而在模开闭方向上能够移动的外壳在内的支承台的上部竖立设置受压盘,并安装成支承台与受压盘之间能够进行受压盘的角度变更且也容许受压盘的挠曲,从而能够实现受压盘的相对于基体的角度变更。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如下。本发明的合模装置除了注塑成型机之外还用于压铸成型机、冲压成型机之类的以高压进行合模的合模装置上,且不限定成型品的种类。另外,本发明的合模装置还能应用到立式合模装置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合模装置,该合模装置配设有基体;安装固定模具的固定盘;通过多个拉杆与上述固定盘连结的受压盘;设置于固定盘与受压盘之间且安装可动模具的可动盘;以及对上述固定模具与可动模具进行合模的合模机构,上述合模装置的特征在干, 在受压盘上设有角度调节机构,该角度调节机构相对干与模开闭方向的轴正交的面而能够变更盘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合模装置,其特征在干, 受压盘的两侧下部相对于基体至少滑动自如地进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合模装置,其特征在干, 在受压盘的下表面中央部设有相对于基体而轴支承盘的轴支承部。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模装置,其特征在干, 在受压盘上配设有合模工作缸,在合模工作缸的工作缸部的后端或靠近后部设有上述角度调节机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比较简单的构造在合模时能够维持固定盘与可动盘之间的平行度的合模装置。在配设有基体(12)、安装固定模具(19)的固定盘(15)、通过多个拉杆(20)与上述固定盘(15)连结的受压盘(18)、设置于固定盘(15)与受压盘(18)之间且安装可动模具(22)的可动盘(21)、以及对上述固定模具(19)与可动模具(22)进行合模的合模机构(37)的合模装置中,在受压盘(18)上设有相对于与模开闭方向的轴(B)正交的面(C)可变更盘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40)。
文档编号B29C33/20GK102642261SQ20121002240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7日
发明者宫内聪, 成濑庆亮, 阿南一也, 阿部和章 申请人:株式会社名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