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胶结构改良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1136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进胶结构改良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胶结构改良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车门饰条为一长塑料件,车门饰条是汽车的常用内饰件,它不但具有装饰作用,同时对车体外观质量与品牌形象也有着更正面的意义。对像汽车饰条等一些外观质量要求较高的饰条类注塑制件,在注塑加工时,注塑模具一般采用普通的潜伏式进胶,然而,普通的潜伏式进胶结构的进胶口较小,导致塑胶件注塑时压力损失大,在塑胶件的进胶口位置附近容易产生气痕与应力痕,一方面直接影响塑胶件的产品的外观质量;另一方面气痕与应气痕会降低塑胶件产品的表面附着力,导致塑胶件在电镀后容易产生脱漆的现象,产品合格率低。另外,普通的潜伏式进胶的注塑模具,在注塑完成后通常需要先将胶口与塑胶件产品在进胶口位置强制拉断,因此只能通过人工取出,塑胶件脱模不顺利,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有效减轻气痕与应力痕的,产品合格率高,生产效率高的进胶结构改良的注塑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进胶结构改良的注塑模具,包括模仁,模仁开设有用于成型塑胶件的模腔,还包括有斜顶进胶结构,斜顶进胶结构的底部穿过并伸出模仁,斜顶进胶结构的顶部与所述模仁的上端面平齐,所述斜顶进胶结构的上部开设有浇口,浇口与所述模腔连通,所述模腔对应所述浇口的出胶端开设有假骨位腔体。其中,所述斜顶进胶结构还包括有脱模顶出机构,脱模顶出机构位于所述模腔的下方。其中,所述脱模顶出机构为斜顶脱模机构。其中,所述模仁的上端面开设有流道,流道与所述浇口的进胶端连通。其中,所述流道的入胶端的深度至所述流道的出胶端的深度逐渐增大。其中,所述浇口的进胶端设置有冷料井。其中,所述浇口呈弧形。以上的,所述模仁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斜顶进胶结构,所述模腔对应每个所述斜顶进胶结构的浇口的出胶端均开设有假骨位腔体。其中,所述模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所述斜顶进胶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模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胶结构改良的注塑模具,包括模仁,模仁开设有用于成型塑胶件的模腔,还包括有斜顶进胶结构,斜顶进胶结构的底部穿过并伸出模仁,斜顶进胶结构的顶部与所述模仁的上端面平齐,所述斜顶进胶结构的上部开设有浇口,浇口与所述模腔连通,所述模腔对应所述浇口的出胶端开设有假骨位腔体;用斜顶进胶结构替代现有技术中的潜伏式进胶结构,并在模腔内开设假骨位腔体,注塑加工时,熔融胶体通过浇口从假骨位腔体潜入进胶,从而把气痕与应力痕控制在产品的假骨位位置,有效的控制产品表面气痕与应力痕的问题,产品成型后,斜顶进胶结构可将胶口与产品一起顶出,产品成型后,利用夹具夹紧假骨位然后对产品进行涂漆或电镀等加工,加工完成再将假骨位剪掉,方便后续加工操作,具有制得的产品合格率高,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 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 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进胶结构改良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I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进胶结构改良的注塑模具生产的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I、图2和图3中包括有1---模仁 11 ---模腔 12--- 一假骨位腔体 13---一第一模仁 14--- 一第二模仁 2--- 一斜顶进胶结构 21--- ---浇口 22---一冷料井 3------ -流道 4---女口 广口口 41--- 一假骨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进胶结构改良的注塑模具,包括模仁1,模仁1开设有用于成型塑胶件的模腔11,还包括有斜顶进胶结构2,斜顶进胶结构2的底部穿过并伸出模仁1,斜顶进胶结构2的顶部与所述模仁I的上端面平齐,所述斜顶进胶结构2的上部开设有浇口 21,浇口 21与所述模腔11连通,所述模腔11对应所述浇口 21的出胶端开设有假骨位腔体12。其中,所述斜顶进胶结构2还包括有脱模顶出机构,脱模顶出机构位于所述模腔11的下方。具体地,所述脱模顶出机构为斜顶脱模机构,结构简单。进一步地,所述模仁1的上端面开设有流道3,流道3与所述浇口 21的进胶端连通。注塑加工时,将熔融胶体引入流道3内,熔融胶体沿流道3进入浇口 21的进胶端,然后熔融胶体通过浇口 21的出胶端从假骨位腔体12潜入进胶,产品4成型后则形成有一假骨位41,浇口 21的位置形成有胶口,从而把气痕与应力痕控制在产品4的假骨位41位置,有效的避免产品4表面产生气痕与应力痕的问题,产品4注塑成型后,利用斜顶进胶结构2的斜顶脱模机构可方便将胶口与产品4 一起顶出,然后将产品4的胶口剪掉,避免胶口与产品4强制分离拉断,产品4成型后,利用夹具夹紧假骨位41然后对产品4进行涂漆或电镀等加工,加工完成再将假骨位41剪掉,方便后续加工操作,制得的产品合格率高,生产效率高。本实用新型采用斜顶进胶结构2替代现有技术中的潜伏式进胶结构,并在模腔11内开设假骨位腔体12,则不需要将胶口与产品4在进胶点位置强制拉断,因此可以增大浇口 21大小,减少压力损失,减轻气痕与应力痕问题;利用斜顶进胶结构2的斜顶脱模机构, 因胶口未被拉断,则可以使用机械手夹住胶口取产品4,减少员工作业工序,提高加工效率。本实施例的流道3的入胶端的深度至所述流道3的出胶端的深度逐渐增大,当熔融胶体通过流道3进入浇口 21时,有利于流道3内的熔融胶体快速且完全流入模腔11内,加工效率高且有效避免原材料的浪费,生产成本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浇口 21的进胶端设置有冷料井22,确保射胶后,最前端的冷胶先充进入冷料井22里,后面的胶体再通过浇口 21注进模腔11内,从而有效避免在产品4表面出现冷料斑,产品合格率高。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浇口 21呈弧形,有利于增大浇口 21,可减小注塑压力,减轻气痕与应力痕问题,且有利于脱模顶出机构顺利将产品4和胶口一起顶出,方便后续加
工,产品合格率高。本实施例的模仁I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斜顶进胶结构2,所述模腔11对应每个所述斜顶进胶结构2的浇口 21的出胶端均开设有假骨位腔体12。如图I所示,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模仁I设置有两个所述斜顶进胶结构2,注塑加工时,熔融胶体分别从两个浇口 21位置开始进胶,加工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模仁I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模仁13和第二模仁14,所述斜顶进胶结构2设置于所述第一模仁13,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进胶结构改良的注塑模具,包括模仁,模仁开设有用于成型塑胶件的模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斜顶进胶结构,斜顶进胶结构的底部穿过并伸出所述模仁,斜顶进胶结构的顶部与所述模仁的上端面平齐,所述斜顶进胶结构的上部开设有浇口,浇口与所述模腔连通,所述模腔对应所述浇口的出胶端开设有假骨位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进胶结构改良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进胶结构还包括有脱模顶出机构,脱模顶出机构位于所述模腔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进胶结构改良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顶出机构为斜顶脱模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进胶结构改良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仁的上端面开设有流道,流道与所述浇口的进胶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进胶结构改良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的入胶端的深度至所述流道的出胶端的深度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进胶结构改良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的进胶端设置有冷料井。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进胶结构改良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呈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进胶结构改良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仁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斜顶进胶结构,所述模腔对应每个所述斜顶进胶结构的浇口的出胶端均开设有假骨位腔体。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进胶结构改良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所述斜顶进胶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模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胶结构改良的注塑模具,包括模仁,模仁开设有用于成型塑胶件的模腔,还包括有斜顶进胶结构,斜顶进胶结构的底部穿过并伸出模仁,斜顶进胶结构的顶部与模仁的上端面平齐,斜顶进胶结构的上部开设有浇口,浇口与模腔连通,模腔对应浇口的出胶端开设有假骨位腔体;注塑加工时,熔融胶体通过浇口从假骨位腔体潜入进胶,从而把气痕与应力痕控制在产品的假骨位位置,从而有效的控制产品表面气痕与应力痕的问题,产品成型后,斜顶进胶结构可将胶口与产品一起顶出,产品成型后,利用夹具夹紧假骨位然后对产品进行涂漆或电镀等加工,加工完成再将假骨位剪掉,具有制得的产品合格率高,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文档编号B29C45/27GK202656391SQ20122018412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7日
发明者涂明煌, 李叔明 申请人:东莞广泽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