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控制注塑模具开合的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75445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用于控制注塑模具开合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注塑模具开合的装置,包括锁销、锁紧座、锁紧块和锁紧座板;锁紧座与锁紧座板通过固定件紧固相连;锁紧块位于锁紧座内,在锁紧座内左右活动;锁销上设有凹槽,锁紧块的底部与凹槽的底部贴合;还包括推拉杆;锁紧座上设有第一空槽和第二空槽;锁销从上方伸进第一空槽内;锁紧块上设有第一缺口;推拉杆的上端设有第一斜面,第一缺口上设有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平行,第一斜面的斜度为0~45°;锁紧座板上与第二空槽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缺口;推拉杆穿过第一缺口、第二缺口及第二空槽;锁紧块穿过第一空槽和第二空槽。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有效地控制注塑模具的开合,不会产生卡住等问题,有效保护模具。
【专利说明】用于控制注塑模具开合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注塑模具开合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注塑模具是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随着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塑料制品在航空、航天、电子、机械、船舶和汽车等工业部门的推广应用,注塑模具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注塑模具包括公模板、母模板和弹板。注塑完成后,需要将公模板、母模板和弹板打开分离,然后进行脱模过程。然而,注塑模具在注塑生产中,会受到塑胶产品自身结构的局限,常常在脱模的过程中出现困难。为能满足塑胶产品能够在保证产品品质的情况下,顺利地从模具中脱出,需要严格地控制模具上各块模板之间的开合顺序及控制用于开闭合装置的精密度。而现有的在模具上使用的装置不能达到控制开闭合的精密度,导致各块模板的开合出现问题。例如依靠弹簧等弹性部件对锁紧块进行控制时,会出现弹簧卡住失效情况,最终导致锁紧块不动作,控制装置失效,最终导致注塑模具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地控制注塑模具开闭合的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一种用于控制注塑模具开合的装置,包括锁销、锁紧座、锁紧块和锁紧座板;所述锁紧座与所述锁紧座板通过固定件紧固相连;所述锁紧块位于所述锁紧座内,且在所述锁紧座内左右活动;所述锁销上设有凹槽,所述锁紧块的底部与所述凹槽的底部贴合;还包括推拉杆;所述锁紧座上设有第一空槽和第二空槽;所述锁销从上方伸进所述第一空槽内;所述锁紧块上设有第一缺口 ;所述推拉杆的上端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缺口上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平行,所述第一斜面的斜度为O?45° ;所述锁紧座板上与所述第二空槽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缺口 ;所述推拉杆穿过所述第一缺口、第二缺口以及所述第二空槽;所述锁紧块穿过所述第一空槽和所述第二空槽。
[0005]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还包括弹块;所述弹块的底部通过弹性部件与所述锁紧座板相连,并位于所述第一空槽内,且在所述第一空槽内上下活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弹簧有两个。通过设置所述弹块,使其与所述锁销配合,对所述锁紧块进行阻挡,进而可以控制模具中各个模板的闭合顺序。使得关闭时,先关闭公模板和母模板,再关闭公模板和弹板。这样利于产品的生产控制。
[0006]作为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锁紧块的前端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凹槽形状相匹配。所述凸缘的形状与所述凹槽的形状相匹配,更好实现了所述锁紧块的底部与所述凹槽的底部的贴合。
[0007]作为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固定件为螺丝。
[0008]作为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斜面的斜度为30°。[0009]作为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锁紧块穿过所述锁紧座。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推拉杆实现对所述锁紧块的推挡及卡扣,以达到所述锁销、所述锁紧座、所述推拉杆的紧固连接结构,从而达到闭合模具的目的。所述推拉杆上推实现所述锁紧块向左运动,与所述锁销进行勾连,所述锁销、所述推拉杆和所述锁紧块在所述锁紧座中紧固连接,达到闭合模具的目的;再通过所述推拉杆的下拉实现所述锁紧块向右运动,达到开模的目的,操作简单。另外,机械锁模控制避免了因弹簧等弹性部件锁模引起的失效,并提高了模具的精确性,所述锁紧块与所述锁销之间直接接触,机械密合达到零间隙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模具上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模具闭合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模具打开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8]本实用新型的垫块的一个实施例为:
[0019]一种用于控制注塑模具开合的装置,包括锁销1、锁紧座2、锁紧块3和锁紧座板4。锁紧座2与锁紧座板4通过螺丝固定连接。锁紧块3穿过锁紧座2,在锁紧座2内左右活动。锁销I上设有凹槽5,锁紧块3的前端设有凸缘14,凸缘14与凹槽5的形状相匹配,凸缘14的底部与凹槽5的底部贴合。还包括推拉杆6,锁紧座2上设有第一空槽7和第二空槽8,锁销I从上方伸进第一空槽7内,锁紧块3上设有第一缺口 20 ;推拉杆6的上端设有第一斜面9,锁紧块3上设有第二斜面10,第一斜面9与第二斜面10平行,第一斜面9的斜度为30°。锁紧座板4上与第二空槽8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缺口 11,推拉杆6依次可以穿过第二缺口 11、第一缺口 20以及第二空槽8。锁紧块3穿过第一空槽7和第二空槽8。还包括弹块12,弹块12的底部通过两个弹簧13与锁紧座板4相连,并位于第一空槽内7,且在第一空槽7内通过弹簧13可以上下活动。
[0020]锁销I通过螺丝15与母模板18固定连接,锁紧座2通过螺丝16与公模板19固定连接,推拉杆6通过螺丝17与弹板21固定连接。弹板21与公模板19之间活动连接。当需要闭合模具时,推拉杆6向上推,带动弹板21向上。由于弹块12此时处于弹起的状态,位于第一空槽7之中,使得锁紧块3无法向左运动,因此,推拉杆6卡在锁紧座2中,从而弹板21与公模板19之间位置固定,一起随着推拉杆6向上运动直至公模板19和母模板18之间关闭贴合为止。然后插入锁销1,压下弹块12,给出空间。推拉杆6继续向上,通过第一斜面9与第二斜面10配合,使得锁紧块3向左运动,此时锁紧块3的凸缘14使其与锁销I上的凹槽5契合,凸缘14的底部与凹槽5的底部贴合。由于锁销I位于锁紧座2内,所以锁销I只能上下活动。而通过锁紧块3,使得锁销I与锁紧块3上下固定,起到勾连的目的。推拉杆6也在锁紧座2的第二空槽8内,所以也只能上下活动,由于推拉杆6的穿过第一缺口 20,使得锁紧块3彻底固定在了锁销I和推拉杆6之间,无法左右活动,从而使得锁销I和锁紧块3在锁紧座5中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母模板18和公模板19固定连接,达到锁模的目的。并且达到先关闭母模板18和公模板19,再关闭公模板19和弹板20的技术效果,利于产品的生产控制。打开模具时,通过推拉杆6的下拉实现锁紧块3向右运动,锁紧块3脱离了锁销1,整个装置分散,达到开模的目的。机械锁模控制避免了因弹簧等弹性部件锁模引起的失效,并提高了模具的精确性,锁紧块与锁销之间直接接触,机械密合达到零间隙的目的。
[002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范围。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由附录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控制注塑模具开合的装置,包括锁销、锁紧座、锁紧块和锁紧座板;所述锁紧座与所述锁紧座板通过固定件紧固相连;所述锁紧块位于所述锁紧座内,且在所述锁紧座内左右活动;所述锁销上设有凹槽,所述锁紧块的底部与所述凹槽的底部贴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拉杆;所述锁紧座上设有第一空槽和第二空槽;所述锁销从上方伸进所述第一空槽内;所述锁紧块上设有第一缺口 ;所述推拉杆的上端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缺口上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平行,所述第一斜面的斜度为O?45° ;所述锁紧座板上与所述第二空槽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缺口 ;所述推拉杆穿过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以及所述第二空槽;所述锁紧块穿过所述第一空槽和所述第二空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控制注塑模具开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块;所述弹块的底部通过弹性部件与所述锁紧座板相连,并位于所述第一空槽内,且在所述第一空槽内上下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控制注塑模具开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弹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控制注塑模具开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有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控制注塑模具开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块的前端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凹槽形状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控制注塑模具开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螺丝。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控制注塑模具开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的斜度为3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控制注塑模具开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块穿过所述锁紧座。
【文档编号】B29C45/64GK203510660SQ201320594797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5日
【发明者】黄成 , 潘文, 蒋绪强 申请人:天泽精密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