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雨刮用软硬共挤扰流翼挤出定型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55004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汽车雨刮用软硬共挤扰流翼挤出定型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雨刮用软硬共挤扰流翼挤出定型模,本发明采用组合式结构的定型模,并在每个组成部件上都设有相应的冷却水道,定型模的各组成部件结构简单,容易生产,冷却水道的分布结构能保证定型模中的冷却效果均匀,本发明还在定型模上设置了润滑水槽,它能在生产过程中,使定型模的型腔表面产生一层水膜,使胚料在通过定型装置时得到充分润滑,在逐步将生产工艺调整到满足产品尺寸的同时,避免由于摩擦阻力过大导致的粘接、变形、卡模等现象。本发明结构简单,容易生产,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专利说明】汽车雨刮用软硬共挤扰流翼挤出定型模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雨刮用软硬共挤扰流翼挤出定型模。

【背景技术】
[0002]扰流翼是汽车用新型雨刮的核心部件之一,其结构为一软一硬两种不同物料通过共挤模具挤出实现。主要是为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的圆弧受风面和支撑面组成,利用汽车运动时的风阻,为汽车刮水片提供均匀的压紧力,使刮片不会被气流抬升而使刮水能力下降。
[0003]扰流翼结构包括装配骨架和扰流翼主体,如附图1,装配骨架I为硬度较高的热塑性塑料,其作用是提供可靠的抱紧力和稳定的装备尺寸,并对上端的橡胶扰流翼主体起到支撑和牵引的作用;扰流翼主体2为较软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主要是为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的圆弧受风面和支撑面组成,利用汽车运动时的风阻,为汽车刮水片提供均匀的压紧力。
[0004]软硬共挤异型材的定型,根据其原材料、表面要求或形状不同,有多种定型方式,如密闭真空定型、加压定型、开放式滑动定型及中空内定型等,同时其定型装置也是大不相同,各种不同的方式都有其优点,如何优化定型模的结构,使其能发挥更好的效果,则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汽车雨刮用软硬共挤扰流翼挤出定型模,它适用于软硬共挤出的扰流翼的生产,能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并保证定型过程的稳定性,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6]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汽车雨刮用软硬共挤扰流翼挤出定型模,包括安装底板,安装底板的顶面中部为凸起结构,在安装底板凸起结构两侧分别设有夹紧板,在夹紧板的顶部设有两块压紧板,安装底板、夹紧板及压紧板之间组成模具型腔;在压紧板上设有润滑水帘,润滑水帘与模具型腔连通,在安装底板、夹紧板及压紧板上设有冷却水道。
[0007]润滑水帘的宽度L为0.1-0.2mm。
[0008]所述的冷却水道,具体为在安装底板上设有冷却水道S5,在夹紧板分别设有冷却水道SI及冷却水道S2,在定型支撑面的压紧板上设有两个冷却水道S3,在定型受风面的压紧板上冷却水道S4。
[0009]冷却水道SI与冷却水道S2的横截面积相等,冷却水道S3的总横截面积与冷却水道S4的横截面积相等,冷却水道S1、冷却水道S2及冷却水道S5的总横截面积与冷却水道S3及冷却水道S4的总横截面积相等。
[0010]安装底板为整个定型装置提供基础位置,同时通过中间设计的冷却水道S5,能够冷却定型扰流翼的底部尺寸。
[0011]夹紧板分为左右两块,通过与底板的位置配合,形成和扰流翼硬质骨架相适应的定型空间,主要用于扰流翼硬质塑料骨架的定型,同时通过中间设计的冷却水道SI及S2,用于为扰流翼硬质骨架冷却定型。
[0012]压紧板的形成面具有与扰流翼主体相同形状的结构外形,但尺寸略为加大,其作用主要是为扰流翼主体较软的塑料提供支撑和导向作用,同时通过中间设计的冷却水道S3及S4,对较软的扰流翼主体胚料进行初步冷却,使其在通过定型模时不发生弯曲或变形。
[0013]冷却水道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得到形状符合要求、尺寸稳定可靠、弯曲变形较小的扰流翼,根据雨刮用扰流翼的特殊结构、材料组成及使用要求,为防止挤出产品发生弯曲,需保证冷却模具截面及整个长度方向温度均匀,从而确保扰流翼冷却均匀,保证产品平直,就必须保证挤出胚料在通过冷却定型装置时各个面得到均匀的冷却,因此,各位置冷却流道截面必须尽量相等,即S1=S2、S3=S4、S3+S4=S1+S2+S5。
[0014]为确保扰流翼共挤模具挤出的胚料在通过定型装置时得到充分润滑,避免由于摩擦阻力过大导致的粘接、变形、卡模等现象,本发明在设计了润滑水帘结构,如附图3所示,润滑水帘宽度L决定润滑水的大小,L不能过大或过小,过大时,易导致产品局部冷却剧烈而变形卡模,在产品表面也易形成水波纹,影响产品质量,L过小时,由于润滑冷却不足,也易导致的粘接模具而发生卡模,本发明确定L在0.1-0.2_之间比较合适。
[0015]为确保扰流翼共挤模具挤出的胚料在通过定型装置时得到充分润滑,避免由于润滑水量过大导致的变形、卡模、表面水波纹现象,或润滑水量较小发生粘模现象,在模具润滑水帘宽度L和润滑水压一定时,生产牵引速度U与润滑水帘槽间距LI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若该挤出物料需要较大的生产速度,则为了保持一定的润滑水流量,润滑水帘间距LI需要取小值,反之,则在模具设计时需要增大LI,本发明扰流翼挤出速度U与定型装置润滑水帘槽间距LI的比例关系为L1:U=1:1500 ;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根据雨刮用扰流翼的特殊结构、材料组成及使用要求,设计了一套专用的开放式滑道定型装置,用于实现产品的挤出定型,它采用组合式结构的定型模,并在每个组成部件上都设有相应的冷却水道,定型模的各组成部件结构简单,容易生产,冷却水道的分布结构能保证定型模中的冷却效果均匀,本发明还在定型模上设置了润滑水槽,它能在生产过程中,使定型模的型腔表面产生一层水膜,使胚料在通过定型装置时得到充分润滑,在逐步将生产工艺调整到满足产品尺寸的同时,避免由于摩擦阻力过大导致的粘接、变形、卡模等现象。本发明结构简单,容易生产,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冷却水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附图4为本发明定型装置压紧板及润滑水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的定型装置冷却水槽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6为附图5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发明的实施例:汽车雨刮用软硬共挤扰流翼挤出定型模的结构如图所示,包括安装底板1,安装底板I的顶面中部为凸起结构,在安装底板I凸起结构两侧分别设有夹紧板2,在夹紧板2的顶部设有两块压紧板3,安装底板1、夹紧板2及压紧板3之间组成模具型腔6 ;在压紧板3上设有润滑水帘5,润滑水帘5的宽度L为0.1-0.2mm,润滑水帘5与模具型腔6连通,安装底板1、夹紧板2及压紧板3上均设有冷却水道4,在安装底板I上设有冷却水道S5,在夹紧板2分别设有冷却水道SI及冷却水道S2,在定型支撑面的压紧板3上设有两个冷却水道S3,在定型受风面的压紧板3上冷却水道S4 ;冷却水道SI与冷却水道S2的横截面积相等,冷却水道S3的总横截面积与冷却水道S4的横截面积相等,冷却水道S1、冷却水道S2及冷却水道S5的总横截面积与冷却水道S及冷却水道S4的总横截面积相等。
[0019]本发明的使用过程是这样的,将安装底板I通过螺钉连接安装在冷却水槽7上,将压紧板3取下,把左右两块夹紧板2分开,向冷却水槽7及安装底板I中通入冷却水,当成型扰流翼的两种物料通过软硬共挤模具挤出后,手动将其牵引依次通过安装底板1、冷却水槽7到牵引机牵引,再将挤出工艺调整到设定工艺偏小的位置后,将挤出胚料逐步牵引进入安装底板I的定型槽内,再将两边夹紧板2合拢,最后盖上压紧板3,并打开相应水路为冷却水道4提供足够冷却,当冷却水道4中通水后,冷却水通过润滑水帘5的缝隙进入定型面,在压紧板3定型面上形成一层水膜,起到为扰流翼润滑的作用,逐步将生产工艺调整到满足产品尺寸即可。
[0020]冷却水槽7的如图5及图6所示,它是整个定型装置安装的基础,为整个定型模具和产品提供足够的冷却水,使扰流翼通过定型模初步冷却定型后再进入冷却水槽7,得到进一步的冷却,最终得到完全定型稳定的扰流翼产品,同时由于其能容纳较多的冷却水,才能为连续化的扰流翼生产提供充足稳定的冷却环境,不至于随着冷却时间的延长而使得温度上升,使得冷却不充分发生后续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雨刮用软硬共挤扰流翼挤出定型模,包括安装底板(1),其特征在于:安装底板(I)的顶面中部为凸起结构,在安装底板(I)凸起结构两侧分别设有夹紧板(2),在夹紧板(2)的顶部设有两块压紧板(3),安装底板(I)、夹紧板(2)及压紧板(3)之间组成模具型腔(6);在压紧板(3)上设有润滑水帘(5),润滑水帘(5)与模具型腔(6)连通,在安装底板(I)、夹紧板(2 )及压紧板(3 )上设有冷却水道(4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雨刮用软硬共挤扰流翼挤出定型模,其特征在于:润滑水帘(5)的宽度L为0.1-0.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雨刮用软硬共挤扰流翼挤出定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水道(4),具体为在安装底板(I)上设有冷却水道S5,在夹紧板(2)分别设有冷却水道SI及冷却水道S2,在定型支撑面的压紧板(3)上设有冷却水道S3,在定型受风面的压紧板(3)上设有冷却水道S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雨刮用软硬共挤扰流翼挤出定型模,其特征在于:冷却水道SI与冷却水道S2的横截面积相等,冷却水道S3的总横截面积与冷却水道S4的横截面积相等,冷却水道S1、冷却水道S2及冷却水道S5的总横截面积与冷却水道S3及冷却水道S4的总横截面积相等。
【文档编号】B29C47/94GK104369342SQ201410711288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日
【发明者】史宾, 陈兴江 申请人:贵州省工程复合材料中心, 贵州普利英吉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