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625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尤其涉及一种浇注头不易折断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在注塑领域,为实现工件的注塑成型,现有制程通常为将浇注头放置在模具内,之后将模具合模,通过浇注头将塑胶等注塑到模具的型腔内。传统浇注头上一般单独设置有一段分流道,通过分流道注塑塑胶等。然而,分流道的设置容易导致模具注射压力的增加,使塑胶溢出而形成废料,且分流道容易从浇注头上折断脱落,使模具存在压模风险,从而影响工件的成型,导致工件成型的效果较差。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工件成型效果较好的注塑模具。一种注塑模具,包括顶模、中模及底模,该中模设置在该顶模与该底模之间。该注塑模具还包括穿设收容在该中模内的浇注头,该顶模包括入射孔与第一抵持块,该入射孔用于导流注塑用的物料,该第一抵持块设置在该顶模朝向该中模的一面上。该中模包括第一本体、浇注头穿设孔、抵持块穿设孔及第二抵持块,该浇注头穿设孔贯通开设在该第一本体上,该抵持块穿设孔贯通开设在该第一本体上以收容该浇注头,该第一抵持块穿设通过该抵持块穿设孔,该第二抵持块设置在该中模朝向该底模的一面上。该底模包括第二本体、设置在该第二本体内的注塑腔、邻近该注塑腔设置并且滑动地设置在该第二本体内的第一滑动件及连接在该第一滑动件上的第二滑动件,该第二抵持块抵持该第一滑动件以推动该第一滑动件滑动,该第二滑动件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该第一滑动件上的固定块及滑动地设置在该固定块内的第二滑动块,该固定块上开设有与该注塑腔连通的注射孔,该第二滑动块包括对应该注射孔设置的抵持部,该浇注头包括中空的导料条、与该导料条连接的导管及与该导管连接的胶口,该胶口收容在该注射孔内,该抵持部滑动地抵持在该胶口上。本发明提供的注塑模具包括顶模、中模及底模,顶模上开设有入射孔及第一抵持块,中模上开设有浇注头穿设孔、抵持块穿设孔及第二抵持块,浇注头穿设收容在浇注头穿设孔内,包括导料条、导管及胶口,导料条对应入射孔设置,底模包括注塑腔、第一滑动件及第二滑动件,第一滑动件邻近注塑腔设置,第二滑动件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滑动件上的固定块及滑动地设置在固定块上的第二滑动块,固定块上开设有与注塑腔连通的注射孔,第二滑动块包括抵持部,抵持部对应注射孔设置,胶口收容在注射孔内,第二滑动块向靠近注塑腔的方向滑动,抵持部抵持在胶口以固定胶口,从而避免溢料问题,有效提升工件的成型效果;取出胶口时,第二滑动块向远离注塑腔的方向滑动以使抵持部逐渐远离胶口,从而为胶口在脱离注射孔时,提供较大的脱离空间,避免胶口被限制在注射孔内而导致胶口在脱离注射孔时发生断裂,避免了压模现象的产生,从而进一步提升工件的成型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注塑模具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注塑模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注塑模具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注塑模具的浇注头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注塑模具沿v-v线的剖视图。图6为图1所示注塑模具沿vi-vi线的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注塑模具100顶模10锁杆11入射孔12第一抵持块13第一抵持斜面131中模20插孔座21第一本体22浇注头穿设孔23抵持块穿设孔24第二抵持块25第二抵持斜面251底模30锁合件31第二本体32注塑腔321凸起322第一滑动件33第一滑动块331第一收容孔3311第一斜面3312第一弹性件332第二滑动件34固定块341收容腔3411注射孔3412第二滑动块342抵持部3421第二斜面3422第二收容孔3423第二弹性件3424浇注头40导料条41导管42胶口4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考图1,本发明所提供的注塑模具100包括顶模10、中模20及底模30。中模20设置在顶模10与底模30之间,顶模10的边缘设置有锁杆11,中模20的边缘对应锁杆11设置有插孔座21,底模30的边缘对应锁杆11设置有锁合件31。锁杆11穿过插孔座21并定位收容在锁合件31内,从而将顶模10、中模20及底模30固定在一起。请同时参考图2与图3,注塑模具100还包括浇注头40,浇注头40穿设收容在中模20内,并且浇注头40的一端与底模30连接。注塑用的物料经顶模10进入浇注头40,经浇注头40引导进入底模30,从而在底模30内注塑成型工件。顶模10还包括入射孔12与第一抵持块13。入射孔12呈漏斗状,其开设在顶模10的大致中间位置。入射孔12用于导流物料,从而使物料经由浇注头40进入底模30内。第一抵持块13设置在顶模10朝向中模20的一面上,其一端设置有第一抵持斜面1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持块13为两个,分别设在入射孔12的两侧。中模20还包括第一本体22、浇注头穿设孔23、抵持块穿设孔24及第二抵持块25。第一本体22呈六面体状。浇注头穿设孔23贯通开设在第一本体22上,用于穿设收容浇注头40,从而使浇注头40能够通过第一本体22到达底模30以向底模30内注射物料。抵持块穿设孔24贯通开设在第一本体22上,用于穿设第一抵持块13,从而使第一抵持块13能够通过第一本体22到达底模30以抵持底模30。第二抵持块25设置在中模20朝向底模30的一面上,其一端设置有第二抵持斜面251以抵持底模30。底模30还包括第二本体32、第一滑动件33及第二滑动件34。第二本体32呈六面体状,第二本体32的大致中间位置开设有注塑腔321以用于注塑成型工件(图未示)。第一滑动件33位于注塑腔321的边缘并滑动地设置在第二本体32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33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注塑腔321的两侧。第二滑动件34连接在第一滑动件33上,第一滑动件33带动第二滑动件34向远离注塑腔321的方向运动,以利于工件的脱模。第一滑动件33包括第一滑动块331及第一弹性件332。第一滑动块331滑动地设置在第二本体32内,其邻近注塑腔32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收容孔3311,其远离注塑腔32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斜面3312。第一收容孔3311用于部分收容第一弹性件332,第一斜面3312对应第二抵持斜面251设置。第二抵持块25随着第一本体22向下运动,第二抵持斜面251抵持在第一斜面3312上,从而使第一滑动块331在第二本体32内向靠近注塑腔321的方向滑动。第一弹性件332用于向第一滑动块331提供弹性的回复力,对应地,第二本体32上设置有凸起322,第一弹性件332的一端抵持收容在第一收容孔3311内,其另一端抵持在凸起322上。第二滑动件34包括固定块341及第二滑动块342。固定块341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滑动块331上,其上开设有收容腔3411以滑动地收容第二滑动块342。固定块341在邻近注塑腔321的一侧开设有注射孔3412以定位收容浇注头40,注射孔3412与注塑腔321连通,物料通过注射孔3412内的浇注头40进入注塑腔321。第二滑动块342大致呈e型,包括抵持部3421、第二斜面3422、第二收容孔3423及第二弹性件3424。抵持部3421位于第二滑动块342靠近注塑腔321的一侧并且对应注射孔3412设置,用于抵持注射孔3412内的浇注头40,从而使浇注头40稳固地收容在注射孔3412内。第二斜面3422位于第二滑动块342远离注塑腔321的一侧并且对应第一抵持斜面131设置,第一抵持块13随着顶模10向下运动,第一抵持斜面131抵持在第二斜面3422上,从而使第二滑动块342在固定块341内向靠近注塑腔321的方向滑动。第二收容孔3423用于部分收容第二弹性件3424。第二弹性件3424用于向第二滑动块342提供弹性的回复力,第二弹性件3424的一端抵持收容在第二收容孔3423内,其另一端抵持在固定块341上。请参考图4,浇注头40包括导料条41、导管42及胶口43。物料经入射孔12流动至导料条41上,再经导料条41进入导管42,胶口43设于导管42远离导料条41的一端,用于输出物料。胶口43为牛角形状,其横截面的面积由靠近导管42的一端向远离导管42的另一端逐渐减小。请同时参考图5与图6,注塑模具100合模注塑时,首先,浇注头40穿设收容在中模20内,胶口43露出在中模20外,之后将中模20逐渐放置在底模30上,第二抵持块25通过第二抵持斜面251逐渐抵持第一滑动块331上的第一斜面3312,从而使第一滑动块331逐渐向靠近注塑腔321的方向滑动,当中模20完全抵持在底模30上并且相对于底模30停止运动时,胶口43收容在注射孔3412内。其次,将顶模10逐渐放置在中模20上,第一抵持块13穿设通过中模20上的抵持块穿设孔24并抵持在第二滑动块342的第二斜面3422上,从而使第二滑动块342逐渐向靠近注塑腔321的方向滑动,当顶模10完全抵持在中模20上并且相对于中模20停止运动时,抵持部3421抵持在胶口43上,从而固定胶口43。最后,物料经入射孔12进入浇注头40,并经胶口43进入注塑腔321,从而注塑成型工件(图未示)。由于胶口43被较好的固定,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溢料问题。当注塑模具100开模取工件时,首先,将顶模10逐渐从中模20上取下,第一抵持块13的第一抵持斜面131逐渐脱离第二滑动块342的第二斜面3422,第二滑动块342在第二弹性件3424的抵持下,逐渐向远离注塑腔321的方向运动,以使抵持部3421逐渐远离胶口43,从而为胶口43在脱离注射孔3412时,提供较大的脱离空间,避免胶口43被限制在注射孔3412内而导致胶口43在脱离注射孔3412时发生断裂。其次,将中模20逐渐从底模30上取下,胶口43逐渐脱离注射孔3412,之后第二抵持块25的第二抵持斜面251逐渐脱离第一滑动块331上的第一斜面3312,从而使第一滑动块331逐渐向远离注塑腔321的方向滑动,进而带动固定块341向远离注塑腔321的方向运动,以此完成注塑模具100的开模。最后,将注塑完成的工件从注塑腔321内取出即可。本发明所提供的注塑模具100包括顶模10、中模20及底模30,顶模10上开设有入射孔12及第一抵持块13,中模20上开设有浇注头穿设孔23、抵持块穿设孔24及第二抵持块25,浇注头40穿设收容在浇注头穿设孔23内,包括导料条41、导管42及胶口43,导料条41对应入射孔12设置,底模30包括注塑腔321、第一滑动件33及第二滑动件34,第一滑动件33邻近注塑腔321设置,第二滑动件34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滑动件33上的固定块341及滑动地设置在固定块341上的第二滑动块342,固定块341上开设有与注塑腔321连通的注射孔3412,第二滑动块342包括抵持部3421,抵持部3421对应注射孔3412设置,胶口43收容在注射孔3412内,第二滑动块342向靠近注塑腔321的方向滑动,抵持部3421抵持在胶口43以固定胶口43,从而避免溢料问题,有效提升工件的成型效果;取出胶口43时,第二滑动块342向远离注塑腔321的方向滑动以使抵持部3421逐渐远离胶口43,从而为胶口43在脱离注射孔3412时,提供较大的脱离空间,避免胶口43被限制在注射孔3412内而导致胶口43在脱离注射孔3412时发生断裂,避免了压模现象的产生,从而进一步提升工件的成型效果。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收容孔3311可省略,第一弹性件332抵持在第一滑动块331上。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32可省略,通过取出工件时产生的抵持力,可推动第一滑动块331向远离注塑腔321的方向滑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收容孔3423可以省略,第二弹性件3424抵持在第二滑动块342上。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3424可省略,通过取出胶口43时产生的抵持力,可推动第二滑动块342向远离注塑腔321的方向滑动。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