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弯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0859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弯框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包装箱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将蜂窝塑料板折弯成型的全自动弯框机。



背景技术:

产品在搬运或运输中为了保护产品不被损坏,而且方便搬运和运输,通常会用包装箱把产品包装起来。目前常用的包装箱有木板箱、纸箱和蜂窝塑料箱等,由于蜂窝塑料箱具有价格低、质量轻、强度高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

现有的蜂窝塑料箱的制作流程一般包括在其棱边处加热软化一道预弯折痕,然后根据该预弯折痕折弯成方框形状,整个过程中均由人手操作,其缺点有:手工化操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产品质量不易把握准确,质量不稳定,人工折弯形状差异大,废品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弯框机,能使整个弯框制作流程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使得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恒定,成品率高,效果良好,同时,节约人工,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弯框机,其包括依次设置机架上的送料机构、加热机构和折弯定型机构,所述送料机构能将板料输送至所述加热机构中,所述加热机构对板料预折弯部位进行加热软化,所述折弯定型机构能从所述加热机构中取出板料并根据板料预折弯部位对板料进行折弯定型。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送料机构包括叠料台、第一驱动组件、进料台、第二驱动组件以及分料挡块,所述分料挡块设置于所述叠料台和进料台之间,所述分料挡块的底部与所述叠料台之间形成可供位于所述叠料台底部的板料单块通过的间隙,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叠料台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能驱动板料从所述叠料台移至所述进料台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进料台上,所述加热机构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托料台,所述第一托料台与所述进料台拼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能驱动板料从所述进料台移至所述第一托料台上。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机构的后端设置有第二托料台,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纵向导轨、夹料组件、横向导轨、加热灯组、第三驱动组件和加热调整组件,所述夹料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纵向导轨上,所述夹料组件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组件能驱动所述夹料组件带着板料从所述第一托料台移至所述第二托料台上,所述加热灯组活动设置于所述横向导轨上,所述加热灯组与所述加热调整组件连接,所述加热调整组件能调整所述加热灯组至与多个板料预折弯部位相对应的位置。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折弯定型机构包括取料组件、第四驱动组件、第五驱动组件、折弯限位组件和折弯模具组件,所述取料组件与所述第四驱动组件连接,所述取料组件能在所述第二托料台上夹持板料并带出,所述第四驱动组件能驱动所述取料组件带着板料竖直上下移动,所述第四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五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五驱动组件能驱动所述第四驱动组件带动所述取料组件带着板料纵向水平移动,所述折弯限位组件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折弯限位组件在第一气缸的作用下竖直上下移动,所述折弯限位组件向下移动时能将板料从原来的平直形状折弯成倒U形;所述折弯模具组件包括四组与板料预折弯部位相配合且呈矩阵布置的模具,所述折弯模具组件能将U形板料折弯成方框形状,每组所述模具的外模分别连接有用于开合模具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呈45度倾斜设置,每组所述模具的内模分别开设有用于冷却板料预折弯部位的冷却水出水孔。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折弯定型机构包括出料组件和第六驱动组件,所述出料组件与所述第六驱动组件连接,所述出料组件能在所述取料组件上夹持板料并带出,所述第六驱动组件能驱动所述出料组件带着板料横向水平移动。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折弯定型机构包括模具调整组件,所述折弯模具组件与所述模具调整组件连接,所述模具调整组件能调整所述折弯模具组件至与多个板料预折弯部位相对应的位置。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夹料组件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上夹钳和下夹钳、与所述下夹钳连接的第三气缸、以及与所述上夹钳连接的垂吊配重,所述上夹钳活动设置于所述纵向导轨上,所述下夹钳在第三气缸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并与所述上夹钳一起夹紧板料,同时在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的作用下沿着所述纵向导轨向前移动;反之,所述下夹钳在第三气缸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与所述上夹钳一起松开板料,此时,所述下夹钳在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的作用下沿着所述纵向导轨返回到夹持板料的初始位置,所述上夹钳在垂吊配重的重力作用下自动返回到夹持板料的初始位置。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灯组设置有第一加热灯组和第二加热灯组,所述横向导轨设置有第一横向导轨和第二横向导轨,所述第一加热灯组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导轨上,所述第二加热灯组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横向导轨上,工作时,所述第一加热灯组和第二加热灯组上下正对设置并加热板料预折弯部位的上下两面。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灯组中的每一加热灯管分别配置一所述加热调整组件,所述加热调整组件包括导轮组、绳索、联接器、夹紧器和配重,所述绳索的一端穿过导轮组连接所述配重,所述配重呈垂吊状态,所述绳索的另一端通过夹紧器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加热灯组中的每一加热灯管分别通过所述联接器连接到所述绳索上。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用于冷却板料预折弯部位四周的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为冷却水循环管路,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加热灯组和第二加热灯组的两侧。

实施本发明的一种全自动弯框机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结构紧凑、设计合理,通过送料机构、加热机构和折弯定型机构的有机结合,使板料(如蜂窝塑料板)整个弯框制作流程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代替了传统人工作业,工人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开关、监控,操作简单、劳动强度小,而且机械作业的稳定性高,使得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恒定,成品率高,效果良好,同时,节约人工,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弯框机的送料机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弯框机的送料机构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弯框机的送料机构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弯框机的加热机构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弯框机的加热机构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弯框机的加热机构的左视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弯框机的折弯定型机构的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弯框机的折弯定型机构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弯框机的折弯定型机构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结合参见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弯框机的优选实施例,其包括依次设置机架上的送料机构100、加热机构200和折弯定型机构300,所述送料机构100能将板料输送至所述加热机构200中,所述加热机构200对板料预折弯部位进行加热软化,所述折弯定型机构300能从所述加热机构200中取出板料并根据板料预折弯部位对板料进行折弯定型。

本实施例中,所述送料机构100包括叠料台101、第一驱动组件102、进料台103、第二驱动组件104以及分料挡块105,所述分料挡块105设置于所述叠料台101和进料台103之间,所述分料挡块105的底部与所述叠料台101之间形成可供位于所述叠料台101底部的板料单块通过的间隙106,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02设置于所述叠料台101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02能驱动板料从所述叠料台101移至所述进料台103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04设置于所述进料台103上,所述加热机构200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托料台201,所述第一托料台201与所述进料台103拼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04能驱动板料从所述进料台103移至所述第一托料台201上。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02优选由步进电机、链轮和链条组成。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04优选由减速电机、皮带轮和皮带组成。由此,本发明通过上述送料机构100的设计,可以将板料一块接一块地输送到加热机构200加热前的位置(即第一托料台201)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机构200的后端设置有第二托料台202,所述加热机构200包括纵向导轨203、夹料组件204、横向导轨205、加热灯组206、第三驱动组件207和加热调整组件208,所述夹料组件204活动设置于所述纵向导轨203上,所述夹料组件204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207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组件207能驱动所述夹料组件204带着板料从所述第一托料台201移至所述第二托料台202上,所述加热灯组206活动设置于所述横向导轨205上,所述加热灯组206与所述加热调整组件208连接,所述加热调整组件208能调整所述加热灯组206至与多个板料预折弯部位相对应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三驱动组件207优选由步进电机、链轮和链条组成。由此,本发明通过上述加热机构200的设计,可以对多处板料预折弯部位进行加热软化,能使板料(蜂窝塑料板)经一次加热软化工序即可同时完成多道预弯折痕,使得板料预折弯部位的软化效果、冷却时间统一,提高成品率,同时,节约人工,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弯定型机构300包括取料组件301、第四驱动组件302、第五驱动组件303、折弯限位组件304和折弯模具组件305,所述取料组件301与所述第四驱动组件302连接,所述取料组件301能在所述第二托料台202上夹持板料并带出,所述第四驱动组件302能驱动所述取料组件301带着板料竖直上下移动,所述第四驱动组件302与所述第五驱动组件303连接,所述第五驱动组件303能驱动所述第四驱动组件302带动所述取料组件301带着板料纵向水平移动,所述折弯限位组件304连接有第一气缸306,所述折弯限位组件304在第一气缸306的作用下竖直上下移动,所述折弯限位组件304向下移动时能将板料从原来的平直形状折弯成倒U形;所述折弯模具组件305包括四组与板料预折弯部位相配合且呈矩阵布置的模具,所述折弯模具组件305能将U形板料折弯成方框形状。每组所述模具的外模307分别连接有用于开合模具的第二气缸308,所述第二气缸308呈45度倾斜设置,以保证板料的直角棱边的两侧面受力均衡。每组所述模具的内模309分别开设有用于冷却板料预折弯部位的冷却水出水孔310。其中,所述取料组件301优选为由气缸带动夹紧的夹钳,所述第四驱动组件302优选由步进电机、同步轮、同步带和滚珠丝杆组成,所述第五驱动组件303优选由步进电机、同步轮和同步带组成。由此,本发明通过上述折弯定型机构300的设计,使板料(如蜂窝塑料板)的折弯工序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代替了传统人工折弯作业,节约人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机械作业的稳定性高,使得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恒定,成品率高,效果良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弯定型机构300包括出料组件311和第六驱动组件312,所述出料组件311与所述第六驱动组件312连接,所述出料组件311能在所述取料组件301上夹持板料并带出,所述第六驱动组件312能驱动所述出料组件311带着板料横向水平移动。其中,所述出料组件311优选为由气缸带动夹紧的夹钳,所述第六驱动组件312优选由步进电机、同步轮和同步带组成。由此,成品在出料组件311和第六驱动组件312的作用下移出设备,使成品移出工序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进一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人工。

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弯定型机构300包括模具调整组件313,所述折弯模具组件305与所述模具调整组件313连接,所述模具调整组件313能调整所述折弯模具组件305至与多个板料预折弯部位相对应的位置,以满足不同尺寸的板料实施折弯定型,提高设备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具体的,所述模具调整组件313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双向滚珠丝杆314和横向水平设置的第二双向滚珠丝杆315,所述第一双向滚珠丝杆314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竖直移动座316,两个所述竖直移动座316能在所述第一双向滚珠丝杆314上相向或背向移动,所述第二双向滚珠丝杆315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水平移动座317,两个所述水平移动座317能在所述第二双向滚珠丝杆315上相向或背向移动,所述竖直移动座316与所述水平移动座317呈正交设置,四个所述模具能相对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竖直移动座316与所述水平移动座317的交汇处。

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料组件204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上夹钳209和下夹钳210、与所述下夹钳210连接的第三气缸211、以及与所述上夹钳209连接的垂吊配重212,所述上夹钳209活动设置于所述纵向导轨203上,所述下夹钳210在第三气缸211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并与所述上夹钳209一起夹紧板料,同时在所述第三驱动组件207的作用下沿着所述纵向导轨203向前移动;反之,所述下夹钳210在第三气缸211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与所述上夹钳209一起松开板料,此时,所述下夹钳210在所述第三驱动组件207的作用下沿着所述纵向导轨203返回到夹持板料的初始位置,所述上夹钳209在垂吊配重212的重力作用下自动返回到夹持板料的初始位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夹钳209和下夹钳210是独立分离的,上夹钳209和下夹钳210之间不存在任何连接构件,不会对板料面积大小造成限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灯组206设置有第一加热灯组213和第二加热灯组214,所述横向导轨205设置有第一横向导轨215和第二横向导轨216,所述第一加热灯组213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导轨215上,所述第二加热灯组214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横向导轨216上,工作时,所述第一加热灯组213和第二加热灯组214上下正对设置并加热板料预折弯部位的上下两面,从而使板料预折弯部位的软化效果更加均匀全面,方便后续的折弯成型工序能够稳定可靠地实施。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灯组206中的每一加热灯管分别配置一所述加热调整组件208,所述加热调整组件208包括导轮组217、绳索218、联接器219、夹紧器220和配重221,所述绳索218的一端穿过导轮组217连接所述配重221,所述配重221呈垂吊状态,所述绳索218的另一端通过夹紧器220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加热灯组206中的每一加热灯管分别通过所述联接器219连接到所述绳索218上。由此,可根据产品成型所需的板料预折弯部位,通过牵拉绳索218调整相应的加热灯管与之相对,从而实现了加热软化工序的定位,调整简单灵活,可满足不同尺寸的产品成型。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机构200包括用于冷却板料预折弯部位四周的冷却组件222,所述冷却组件222为冷却水循环管路,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加热灯组213和第二加热灯组214的两侧。由此,通过冷却组件222的设计,避免加热软化区域超出板料预折弯部位而影响产品质量。

本发明的一种全自动弯框机的工作流程如下:

(1)人工把平直的板料(如蜂窝塑料板)整齐摆放在叠料台101上;

(2)在第一驱动组件102的驱动作用下,分料挡块105第一次把板料从叠料台101底部单件推出;在第二驱动组件104的驱动作用下,使第一块板料进入加热机构200加热前的位置(即第一托料台201);

(3)紧接着,分料挡块105第二次把板料从叠料台101底部单件推出;第二块板料推着第一块板料前进;同时,在板料下面的第二驱动组件104的驱动作用下向前移动;

(4)以此类推,使板料一块接一块地进入加热机构200加热前的位置(即第一托料台201),初步完成分料和送料工序;

(5)下夹钳210在气缸推动下,向上移动,和上夹钳209一起夹紧第一块板料;

(6)夹料组件204夹住第一块板料在第三驱动组件207的驱动作用下,移动一块板料宽度位置;

(7)下夹钳210在气缸推动下,向下移动,和上夹钳209一起松开第一块板料;第一块板料进入加热机构200的加热位置;

(8)下夹钳210在第三驱动组件207的驱动作用下,后退到夹持板料的初始位置;同时,上夹钳209在垂吊配重212的重力作用下自动返回到夹持板料的初始位置;

(9)下夹钳210第二次在气缸推动下,向上移动,和上夹钳209一起夹紧第一板料和第二块板料;

(10)夹料组件204夹住第一板料和第二块板料在第三驱动组件207的的驱动作用下,第二次移动一块板料宽度位置;

(11)下夹钳210在气缸推动下,向下移动,和上夹料夹钳一起松开第一板料和第二块板料;第一板料和第二块板料进入加热机构200的加热位置;

(12)下夹钳210在第三驱动组件207的驱动作用下,后退到夹持板料的初始位置;同时,上夹钳209在垂吊配重212的重力作用下自动返回到夹持板料的初始位置;

(13)以此类推,直到完成第一块板料烘烤加热区域的软化程度要求,并移至加热机构200加热后的位置(即第二托料台202);

(14)取料组件301的下夹钳在气缸推动下,向上移动,和取料组件301的上夹钳一起夹紧烘烤好的第一块板料;

(15)取料组件301夹住烘烤好的第一块板料在第四驱动组件302的驱动作用下,上升一定的距离后,在第五驱动组件303的作用下,前进一定的距离;

(16)取料组件301夹住烘烤好的第一块板料在第四驱动组件302第二次的作用下,上升一定的距离后;在第五驱动组件303第二次的作用下,再次前进一定的距离;

(17)取料组件301夹住烘烤好的第一块板料在第四驱动组件302第三次的作用下,上升到最高位置;同时,两边的折弯限位组件304在第一气缸306的作用下,向下下降到位,把第一块板料从原来的平直形状折弯成倒U形;

(18)取料组件301夹住烘烤好的第一块板料在第五驱动组件303第三次的作用下,前进到模具的工作位置;第一块板料进入模具内;

(19)取料组件301夹住烘烤好的第一块板料在第四驱动组件302第四次的作用下,第一块板料下降到上模具的内模309的上表面位置;

(20)上模具的左右外模307在第二气缸308的作用下,从外向内45度的角度斜下压;

(21)下模具的左右外模307在第二气缸308的作用下,从外向内45度的角度斜上压;

(22)所有的模具上的冷却水开启,冷却水从内模309上的冷却水出水孔310中流出,冷却3-5秒;

(23)所有的模具同时打开,同时,所有的冷却水关闭;

(24)取料组件301夹住弯折成成品的第一块板料在第四驱动组件302第五次的作用下,上升到一定的位置;

(25)取料组件301夹住弯折成成品的第一块板料在第五驱动组件303第四次的作用下,退出模具工作位置,并到达出料组件311的工作位置;

(26)出料组件311在第六驱动组件312的作用下,已打开的出料组件311的夹钳早已在前方工作位置处等待;

(27)出料组件311的夹钳在气缸的作用下夹紧折弯成型好的第一块板料;

(28)取料组件301的下夹钳在气缸推动下,向下移动,和上夹钳一起松开折弯成型好的第一块板料;

(29)出料组件311夹住弯折成成品的第一块板料在第六驱动组件312的作用下,后退到出料位置;在出料夹钳移开后,第四驱动组件302和第五驱动组件303同时驱动取料组件301回到取料位置;

(30)出料组件311的夹钳在气缸的作用下松开弯折成成品的第一块板料;

(31)完成整个弯框制作流程;

(32)人工收料。

综上所述,实施本发明的一种全自动弯框机,其结构紧凑、设计合理,通过送料机构100、加热机构200和折弯定型机构300的有机结合,使板料(如蜂窝塑料板)整个弯框制作流程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代替了传统人工作业,工人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开关、监控,操作简单、劳动强度小,而且机械作业的稳定性高,使得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恒定,成品率高,效果良好,同时,节约人工,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