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胶自动贴合机贴合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5229阅读:784来源:国知局
三角胶自动贴合机贴合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三角胶贴合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角胶自动贴合机贴合鼓。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多数轮胎厂里用于三角胶贴合的设备大都是半自动化设备,需要人工完成三角胶上料、钢圈上料及贴合操作,对操作者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同时还增大了劳动强度,在三角胶贴合的上一道工序需要配套一定的人员和装备以满足本工序的需求。另外,现有的三角胶自动贴合机贴合鼓结构复杂,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的三角胶自动贴合机贴合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三角胶自动贴合机贴合鼓,包括主轴、鼓片翻转机构、第一气缸、钢圈夹持机构、第二气缸以及滑块座,所述第一气缸包括可沿主轴轴向移动并带动鼓片翻转机构的第一缸体和设于第一缸体内的第一活塞,第二气缸包括可沿主轴轴向移动并带动钢圈夹持机构的第二缸体和设于第二缸体内的第二活塞,所述主轴依次贯穿第一气缸、滑块座和第二气缸;所述鼓片翻转机构设于第一缸体与滑块座之间,所述钢圈夹持机构设于第二缸体与滑块座之间;所述鼓片翻转机构包括围绕主轴外圈沿圆周依次设置的数个连杆机构和一个环形的连杆固定架,所述连杆固定架套设在主轴外圈并与滑块座固定连接,连杆固定架固设在滑块座的朝向第一气缸一侧的侧边,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固设于第三连杆径向外侧的鼓片,第三连杆上设有沿其纵向延伸的滑轨,第一连杆一端与第一缸体铰接、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的中部,第二连杆的一端与连杆固定架铰接、另一端与第三连杆铰接,并且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的铰接点可沿第三连杆上的滑轨移动;所述钢圈夹持机构包括围绕主轴外圈沿圆周依次设置的数个夹持机构,所述滑块座上设有数个径向通透的滑槽,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径向设置的滑块、固设在滑块径向外端的夹持块以及与滑块径向内端铰接的第四连杆,第四连杆与第二缸体铰接,数个夹持机构的数个滑块一一对应地穿插过滑块座的数个滑槽,夹持块位于滑块座的径向外侧,所述夹持块设有用于嵌入钢圈的槽口朝向径向外侧的凹槽;第三连杆一端与夹持块铰接。

在主轴的外圈套设有轴套,轴套设于第一气缸与滑块座之间,并且轴套一端穿过第一缸体并伸入第一缸体内,所述主轴外圈设有内凸缘,第一活塞夹设在内凸缘与轴套之间。

所述主轴设有轴向延伸的中心孔和分别设于中心孔径向两侧的两伸出孔,两伸出孔径向相对并均与中心孔连通,伸出孔径向延伸,一根轴向拉杆伸入主轴的中心孔,轴向拉杆与一根用于拉动滑块座轴向移动的限位柱固定连接,限位柱的两端分别从两伸出孔伸出主轴外,限位柱挡在滑块座轴向侧边,轴向拉杆伸出主轴外的端部螺纹连接一个挡在主轴外的拉杆调节螺母,拉杆调节螺母位于与第二气缸同轴侧的主轴端部。

主轴上设有位于第一气缸轴向外侧的外凸缘,外凸缘与第一气缸之间设有套设在主轴外圈的螺套,螺套的外圈螺纹连接一个限位螺母,螺套与外凸缘固定连接。

在滑块座的朝向第二气缸的轴向侧边固设有滑块压盘,滑块压盘为圆环形并间隔套设在主轴外圈,所述滑块座上的滑槽的槽口朝向第二气缸一侧,滑块压盘对应每个滑槽均设有一个与该滑槽槽口相对的径向槽。

钢圈夹持机构还包括一条圆环形的沿圆周包覆在所有夹持块的外圈的气囊,气囊位于夹持块上凹槽的轴向外侧。

主轴带动滑块座转动,并且滑块座可沿主轴轴向移动。

滑块座与主轴通过键连接。

连杆机构与夹持机构数量相同,第三连杆与夹持块的数量相同,每个第三连杆一一对应地连接一个夹持块,第三连杆的一端与相应夹持块铰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角胶自动贴合机贴合鼓,将三角胶料缠绕在鼓片翻转机构的鼓片上,将钢圈置入钢圈夹持机构的凹槽中,由第一缸体带动鼓片翻转机构,使鼓片反转 90°,圆筒形的三角胶料在鼓片翻转时随之翻转成圆环盘状,同时,圆环盘状的三角胶料的内圈边沿与钢圈外圈边沿接触,圆环盘状的三角胶料环绕固定在钢圈的外圈,完成将三角胶料装在钢圈外圈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 2 是图 1 的左视图;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 4 是图 3 的左视图;

图 5 是本实用新型半剖时的立体图;

图 6 是夹持块与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 7 是轴套与轴向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凸缘 1、螺套 2、限位螺母 3、第一缸体 4、第二连杆 5、第一连杆 6、滑轨 7、

第三连杆 8、鼓片 9、凹槽 10、气囊 11、夹持块 12、滑块 13、滑槽 13A、径向槽 13B、滑块压盘 14、第四连杆 15、第二缸体 16、第一空心柱部分 16A、内圆环体 17、外圆环体 18、第二活塞 19、第二端板 20、限位法兰 21、轴套 22、内凸缘 23、第一端板 25、销轴 26、主轴27、拉杆调节螺母 28、主轴限位螺母 29、轴向拉杆 30、连杆固定架 31、吸盘 32、第一活塞33、滑块座 34、限位柱 35。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 1-图 7 所示的三角胶自动贴合机贴合鼓,包括主轴 27、鼓片翻转机构、第一气缸、钢圈夹持机构、第二气缸以及滑块座 34。

所述第一气缸包括可沿主轴27轴向移动并带动鼓片翻转机构的第一缸体4和设于第一缸体 4 内的第一活塞 33,第二气缸包括可沿主轴 27 轴向移动并带动钢圈夹持机构的第二缸体16 和设于第二缸体 16 内的第二活塞 19。

所述主轴 27 依次贯穿第一气缸、滑块座 34 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滑块座 34 和第二气缸沿轴向依次设置,第一缸体 4、第一活塞 33、滑块座 34、第二缸体16 和第二活塞 19均分别设有轴向通透的中心孔,即主轴 27 贯穿第一缸体 4、第一活塞 33、滑块座 34、第二缸体16 和第二活塞 19 的中心孔,使第一缸体 4、第一活塞 33、滑块座 34、第二缸体 16 和第二活塞 19 均套设在主轴 27 的外圈。

主轴 27 贯穿过第一缸体 4 的中心孔,主轴 27 的外圈套设有轴套 22,轴套 22 设于第一气缸与滑块座(34)之间,轴套 22 一端穿过第一缸体 4 并伸入第一缸体 4 内,轴套 22夹设在第一活塞 33 与滑块座 34 之间,轴套 22 一端与第一活塞 33 接触、另一端与滑块座 34 接触,轴套 22 对第一活塞 33 起到限位的作用,所述主轴 27 外圈设有内凸缘 23,内凸缘 23 为环绕主轴 27 周圈设置的、并与主轴 27 一体成型的环形凸起,第一活塞 33 夹设在内凸缘 23 与轴套 22 之间。所述第一缸体 4 包括两个圆环形的第一端板 25 和固设于两第一端板 25 之间的轴向通透的空心柱部分,第一端板 25 的环孔即为第一缸体 4的中心孔,主轴 27 轴向贯穿两第一端板 25 的环孔以及空心柱部分,空心柱部分与主轴 27相间隔,主轴 27 与第一缸体 4 同轴设置,所述轴套 22 一端从其中一个与轴套 22 临近的第一端板 25 的环孔中穿过并伸入第一缸体 4 内,即轴套 22 一端从该第一端板 25 与主轴 27 之间穿过并伸入第一缸体 4 内,轴套 22对第一活塞 33 起到定位的作用,使第一活塞 33 在工作时不产生轴向位移,所述内凸缘 23 穿过第一缸体 4 的另一个第一端板25 的环孔,第一缸体 4 在移动时,一个第一端板 25 在轴套22 上轴向移动、另一个第一端板 25 在内凸缘 23 上轴向移动。

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分别设于主轴 27 的轴向两侧,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工作时,第一活塞33 和第二活塞 19 均不产生轴向移动,第一缸体 4 和第二缸体 16 轴向移动,并相应带动鼓片翻转机构和钢圈夹持机构。

整体上,鼓片翻转机构位于第一缸体 4 与滑块座 34 之间,所述钢圈夹持机构位于第二缸体 16 与滑块座 34 之间。

所述鼓片翻转机构包括围绕主轴 27 外圈沿圆周依次设置的数个连杆机构和一个环形的连杆固定架 31,所述连杆固定架 31 间隔套设在主轴 27 外圈并与滑块座 34 固定连接,连杆固定架 31 固设在滑块座 34 的朝向第一气缸一侧的轴向侧边,连杆固定架 31 与第一缸体相间隔,连杆固定架 31 与主轴 27 同轴设置,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 6、第二连杆5、第三连杆 8 和固设于第三连杆 8 径向外侧的鼓片 9,第三连杆 8 上设有沿其纵向延伸的滑轨 7,滑轨7 为第三连杆 8 上设置的沿该第三连杆 8 纵向(长度方向)延伸的连杆滑孔或者连杆滑槽,本实施例中,滑轨 7 为沿第三连杆 8 纵向延伸的连杆滑孔,第一连杆6 一端与第一缸体 4 铰接、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 5 的中部,并且第一连杆 6 一端铰接于第一缸体 4 的外圈侧面上,第二连杆 5 的一端与连杆固定架 31 铰接、另一端与第三连杆 8 铰接,并且第二连杆 5 与第三连杆 8 的铰接点可沿第三连杆 8 上的滑轨 7 移动,第二连杆 5 的端部通过销轴 26 与第三连杆8 铰接,该销轴 26 插入滑轨 7(即连杆滑孔)中并可沿滑轨 7 移动,鼓片9 通过螺钉固设于第三连杆 8 的径向外侧。

至少一对相邻两鼓片 9 之间设有吸盘 32,相邻的两鼓片 9 的外沿均设有吸盘凹槽,相邻

两鼓片 9 的两个吸盘凹槽相对并形成安置孔,吸盘 32 设置在连杆固定架 31 上,当鼓片 9 未径向张开时,鼓片 9 大致沿轴向延伸,此时吸盘 32 伸入安置孔中,吸盘 32 的吸口朝向贴合鼓的径向外侧。吸盘 32 连接吸管。

所述钢圈夹持机构包括围绕主轴 27 外圈沿圆周依次设置的数个夹持机构,所述滑块座34上围绕主轴 27 沿圆周依次设有数个径向通透的滑槽 13A,滑槽 13A 设置在滑块座 34 的朝向第二气缸的轴向端部,滑块座 34 上的滑槽 13A 的槽口朝向第二气缸一侧,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径向设置的滑块 13、固设在滑块 13 径向外端的夹持块 12 以及与滑块 13 径向内端铰接的第四连杆 15 ,夹持块 12 位于滑块座 34 的径向外侧,并且夹持块 12 始终位于滑块座 34 的径向外侧,滑块座 34 上滑槽 13A 的数量与夹持机构的数量一致,所以滑块座 34 上滑槽 13A 的数量与滑块 13 的数量一致,数个夹持机构的数个滑块 13 一一对应地分别插入滑块座 34 的数个滑槽 13A,即每个滑块 13 对应一个滑槽 13A,每个滑块13 插入与之对应的滑槽 13A,所述夹持块 12 设有一个用于嵌入钢圈且槽口朝向贴合鼓径向外侧的凹槽 10,第四连杆 15 与第二缸体 16 铰接,第四连杆 15 倾斜设置,第四连杆15 的径向外端铰接滑块 13 的径向内端,第四连杆 15 的径向内端铰接于第二缸体 16 的外圈侧面上。

凹槽 10 设于夹持块的外表面,凹槽 10 沿围绕主轴中心轴线的圆弧线延伸并在圆弧方向

上通透,夹持块沿圆周依次设置,任意相邻两夹持块的两凹槽 10 相对并连通,所有夹持块上的所有凹槽 10 共同构成一个圆环形的钢圈夹槽,整个钢圈可夹设在钢圈夹槽内。

在滑块座 34 的朝向第二气缸的轴向侧边固设有滑块压盘 14,滑块压盘 14 为圆环形并间隔套设在主轴 27 外圈,滑块压盘 14 对应每个滑槽 13A 均设有一个与该滑槽 13A 槽口相对的径向槽 13B,径向槽 13B 径向延伸至滑块压盘 14 的内圈表面,滑块压盘 14 的径向槽 13B 数量与滑块座 34 上滑槽 13A 的数量相等,滑块压盘 14 上的径向槽 13B 与滑块座 34 上的滑槽13A 一一对应的相对设置,滑块压盘 14 上的径向槽 13B 的槽口与滑块座 34 上的相应滑槽 13A的槽口相对后形成一个径向通透的槽腔,滑块 13 中部在相应的槽腔中,槽腔对滑块 13 的移动起到限位的作用,使滑块 13 只能沿槽腔径向伸缩。

钢圈夹持机构还包括一副圆环形的沿圆周包覆在所有夹持块 12 的外圈的气囊 11,气囊11间隔设于夹持块 12 上的凹槽 10 的轴向外侧,即气囊 11 位于凹槽 10 的靠近第二气缸的轴向一侧,气囊 11 设有进气口。

第三连杆 8 一端与夹持块 12 铰接,连杆机构与夹持机构数量相同,第三连杆 8 与夹持块12 的数量相同,每个第三连杆 8 一一对应地连接一个夹持块 12,第三连杆 8 的一端与相应夹持块 12 铰接。第三连杆 8 与夹持块 12 的铰接点位于凹槽 10 的靠近第一气缸一侧的轴向侧边,凹槽 10 位于该铰接点(指第三连杆 8 与夹持块 12 的铰接点)与气囊 11 之间。

所述主轴 27 设有轴向延伸的中心孔和分别设于中心孔径向两侧的两伸出孔,伸出孔径向延伸,两伸出孔径向相对并均与中心孔连通,主轴 27 的中心孔为盲孔,主轴 27 的中心孔的端口位于主轴 27 的其中一个端面上,设置主轴 27 中心孔的端口的主轴 27 端面位于与第二气缸同轴侧的主轴 27 端部,即主轴 27 中心孔是从主轴 27 的设置第二气缸的一轴侧端的端面延伸至主轴 27 的中部,一根轴向延伸的轴向拉杆 30 伸入主轴 27 的中心孔,轴向拉杆 30 与一根用于拉动滑块座 34 轴向移动的限位柱 35 固定连接,轴向拉杆 30 与限位柱 35 相垂直并呈“T”字形设置,限位柱 35 径向延伸,限位柱 35 的两端分别贯穿位于主轴 27 中心孔径向两侧的两伸出孔,并延伸出主轴 27 外,限位柱 35 挡在滑块座 34的朝向第一气缸一侧的轴向侧边,并且限位柱 35 位于轴套 22 与滑块座 34 之间,轴套22 的朝向滑块座 34 一端的端面对应限位柱 35 设有两个径向通透的伸出槽,两伸出槽为径向相对设置,限位柱 35 的两端沿径向分别从两伸出槽伸出轴套 22 外,轴向拉杆 30 的伸出主轴 27 外的端部螺纹连接一个挡在主轴27 外的拉杆调节螺母 28,拉杆调节螺母 28位于第二气缸的轴向外侧,拉杆调节螺母 28 位于与第二气缸同轴侧的主轴 27 端部,拉杆调节螺母 28 与第二气缸位于相同的轴侧,拉杆调节螺母 28 与主轴 27 相应端部(即拉杆调节螺母 28 所在的主轴 27 端部)为螺钉紧固连接。

所述第二缸体 16 包括两个圆环形的第二端板 20、设于两第二端板 20 之间的轴向通透的第二空心柱部分和设于第二空心柱部分的轴向内侧的第一空心柱部分 16A,第一空心柱部分16A 也轴向通透,第一空心柱部分 16A 与第二空心柱部分为一体式结构,两第二端板 20沿轴向内外间隔设置,第一空心柱部分 16A 位于两第二端板 20 的轴向内侧,第二端板 20的环孔即为第二缸体 16 中心孔,主轴 27 轴向贯穿两第二端板 20 的环孔、第一空心柱部分 16A 和第二空心柱部分,第一空心柱部分 16A 和第二空心柱部分均与主轴 27 相间隔,第二缸体 16 与主轴 27 同轴设置,第二活塞 19 的轴向两侧分别设有内圆环体 17 和外圆环体 18,内圆环体17 和外圆环体 18 分别套设在主轴 27 外圈并均与第二活塞 19 一体式结构,内圆环体 17 位于外圆环体 18 的轴向内侧(轴向内侧即朝向主轴 27 轴向中部的一侧,反之为轴向外侧),即内圆环体 17 和外圆环体 18 分别位于第二活塞 19 的轴向内侧和轴向外侧,其中一个第二端板20 位于另一个第二端板 20 的轴向内侧,内圆环体 17端部向轴向内侧伸出并从位于轴向内侧的第二端板 20 的环孔中伸出至该第二端板 20(轴向内侧的第二端板 20)外,外圆环体 18 端部向轴向外侧伸出并从位于另一个位于轴向外侧的第二端板 20 的环孔中伸出至该第二端板20(轴向外侧的第二端板 20)外。所述第四连杆15 的径向内端具体铰接于第一空心柱部分16A 的外圈侧面上,以节省第四连杆 15的长度。当然,本实用新型不拘泥于上述形式,第二缸体 16 的结构可根据需要做成任何结构,第四连杆铰接于第二缸体 16 上即可。

在与第二气缸同侧的主轴 27 端部还螺纹连接一个主轴限位螺母 29,当然,主轴限位螺母29 与拉杆调节螺母 28 同轴侧,主轴限位螺母 29 挡在第二缸体 16 的轴向外侧,当然,在与第二气缸同侧的主轴 27 端部的外侧面设有用于安装主轴限位螺母 29 的外螺纹,主轴限位螺母 29 挡在所述外圆环体 18 的轴向外侧。

在主轴 27 的外圈套设有位于滑块座 34 与内圆环体 17 之间的限位法兰 21,内圆环体17

的端部伸出轴向内侧的第二端板 20 后与限位法兰 21 接触并相抵,优选地,限位法兰 21的外径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空心柱部分 16A 的内径,使第二缸体 16 在向轴向内侧移动时,第一空心柱部分 16A 可套在限位法兰 21 外圈避免与之干涉。

主轴 27 上设有位于第一气缸轴向外侧的外凸缘 1,外凸缘 1 为环绕主轴 27 周圈设置的、与主轴27 一体的环形凸起,外凸缘 1 位于与第一气缸同轴侧的主轴 27 端部,外凸缘 1与第一气缸之间设有间隔套设在主轴 27 外圈的螺套 2,螺套 2 的外圈螺纹连接一个限位螺母 3,螺套 2 与外凸缘 1 固定连接,限位螺母 3 对第一缸体 4 起到轴向限位的作用。外凸缘 1、内凸缘 23、第一活塞 33、轴套 22、滑块座 34、限位法兰 21、第二活塞 19(包含内圆环体和外圆环体)和主轴限位螺母 29 沿轴向依次设于主轴 27 上且在工作时均不产生轴向位移,八者之间相互轴向限位且均与主轴 27 同轴设置。

主轴 27 带动滑块座 34 转动,滑块座 34 与主轴 27 通过键连接,并且滑块座 34 可沿主轴27 或键轴向移动,所述主轴 27 还带动限位法兰 21 转动,滑块座 34 与限位法兰 21共用一个键,主轴 27 与限位法兰 21 也通过所述键连接,限位法兰 21 可沿主轴 27 或键轴向移动。

第一活塞 33 将第一缸体 4 内腔划分为两个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二活塞 19 将第二缸体 16 内腔划分为两个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主轴 27 内设第一通气道、第二通气道、第三通气道、第四通气道和第五通气道(第一通气道、第二通气道、第三通气道、第四通气道和第五通气道图中未示出),第一通气道、第二通气道、第三通气道、第四通气道和第五通气道均为外端口设置在主轴 27 端面上、内端口设置在主轴 27 外侧面上的 L型孔,第一通气道的内端口位于内凸缘 23 的外侧面上,第一通气道的内端口连通第一腔室;轴套22 设有与第二腔室连通的径向的通孔,轴套的通孔位于轴套的伸入第一缸体内的部分上,第二通气道的内端口与轴套上的通孔正对,第二通气道的内端口通过轴套 22 上的通孔连通第二腔室;内圆环体 17 设有连通第三腔室的径向的通孔,第三通气道的内端口与内圆环体上的通孔正对,第三通气道的内端口通过内圆环体 17 上的通孔连通第三腔室;外圆环体 18 设有连通第四腔室的径向的通孔,第四通气道的内端口与外圆环体的通孔正对,第四通气道的内端口通过外圆环体 18 通孔连通第四腔室;第五通气道的内端口通过气管连通气囊 11 的进气口。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拘泥于上述形式,气囊 11、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供气通道也可采用其他形式,例如在第一缸体 4 上设置进气孔、出气孔,第二缸体 16 上也设置进气孔、出气孔,将第一缸体 4、第二缸体 16 的进气孔、出气孔分别连接相应气管,或者直接将气囊11 进气口连接进气管等,气囊 11、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通气结构为现有技术,故不详细叙述。

贴合鼓位于初始状态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分别位于主轴 27 的轴向两侧,鼓片 9 为轴向倾斜延伸,鼓片 9 与主轴 27 的轴线具有锐角夹角,也可与主轴 27 平行或者近似平行,连杆机构并未打开,第二连杆 5 与第三连杆 8 之间的铰接点(销轴 26)位于第一缸体 4 的径向外侧,并且第二连杆 5 与第三连杆 8 之间的铰接点(销轴 26)位于第三连杆 8 上滑轨 7 的轴向外端;钢圈夹持机构的滑块 13 并未径向伸出,夹持块 12 的径向位移是由滑块 13 带动,此时,所有夹持块 12 所围设的圆周直径最小,第四连杆 15 铰接滑块 13 的端部位于第四连杆15 另一端(即第四连杆 15 铰接第二气缸的端部)的经向外侧以及轴向内侧,第四连杆 15 倾斜延伸。

鼓片翻转机构工作原理:第一缸体 4 向轴向内侧移动(即向主轴 27 轴向中部的方向移动)时,第一缸体 4 带动连杆机构,第一连杆 6 推动第二连杆 5 转动,第二连杆 5 围绕其与连杆固定架 31 的铰接点转动,使得第二连杆 5 与第三连杆 8 之间的铰接点(销轴 26)沿第三连杆 8 上的滑轨 7 向滑轨 7 的轴向内端移动,带动第三连杆 8 以及鼓片 9 转动,鼓片 9 随第三连杆 8 围绕第三连杆 8 端部与夹持块 12 之间的铰接点转动,销轴 26 移至滑轨 7 的轴向内端时,第三连杆 8 和鼓片 9 翻转呈径向延伸状,连杆机构以及鼓片 9被打开。

钢圈夹持机构工作原理:第二缸体 16 向轴向内侧移动(即向主轴 27 轴向中部的方向移动)时,第二缸体 16 带动夹持机构,第二缸体 16 首先带动第四连杆 15,第四连杆 15 与第二缸体 16 的铰接点随第二缸体 16 向轴向内侧移动,第四连杆 15 与滑块 13 的铰接点随滑块13 沿滑槽 13A 向径向外侧移动,滑块 13 沿滑槽 13A 向径向外伸出,因此,滑块13 推动夹持块 12 也向径向外侧移动,此时第四连杆近似径向延伸,当第二缸体 16 移至轴向内侧的极限位置,滑块 13 及夹持块 12 位于径向外的极限位置,此时,夹持块 12 向外撑起,所有夹持块12 所围设的圆周直径最大,可将夹持块上的钢圈紧紧撑住。

轴向拉杆 30 的工作原理:轴向拉杆 30 对滑块座起到轴向微调的作用,通过调节滑块座的轴向位移,可以调整鼓片 9 的翻转角度,轴向地拉动轴向拉杆 30,使得限位柱 35 带动滑块座向第二气缸一侧轴向移动,调整后,拧紧拉杆调节螺母 28,并将拉杆调节螺母 28 螺钉紧固在主轴 27 相应端部即可。

工作时,将三角胶料和钢圈均上料至贴合鼓上,使三角胶料缠绕在所有鼓片 9 的外圈,吸盘 32 可吸住三角胶料起到定位的作用,钢圈沿圆周夹设在所有夹持块 12 的凹槽 10 内,并被夹持块 12 紧紧撑住,然后连杆机构工作,连杆机构以及鼓片 9 被打开,鼓片 9 翻转至径向方向,将筒形的三角胶料径向翻转呈圆环盘状,并使圆环盘形的三角胶料紧紧套设在钢圈的外圈,气囊 11 鼓起充气对三角胶料起到定位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